单霁翔:20世纪的建筑最丰富,要通过传承让它们健康地走向未来

2022-08-26 18:08:0104:44 41
所属专辑:长江日报
声音简介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26日讯 26日,第六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公布暨建筑遗产传承与创新研讨会在汉举行。会上,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在现场作了题为“文化的力量——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演讲。

单霁翔用一张他多年前在武汉长江大桥边的合影,开启这场在武汉的关于文化遗产、建筑遗产的演讲。

单霁翔提出,对于历朝历代的文化遗产、建筑遗产,大家都给予了关注并重视。但相比之下,20世纪建筑遗产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单霁翔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有着非常丰富的建筑遗产,但城市里最丰富的还是20世纪的建筑,这些建筑凝聚着20世纪人们的理想和抱负,应该要把具有价值,如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情感价值等的建筑保护下来,因为它们是历史链条的一部分。

“20世纪的建筑是我们经历过的时代,最波澜壮阔的时代建设的印记。”他认为,要把最杰出的一些创作保护起来,为中国的建筑师、建筑企业树碑立传。如武汉的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建三局等,他们建设了像深圳国贸大厦等很多在城市中为城市发展城市文化做出贡献的重要建筑。

如果没有保护的意识,人们往往认为这些建筑是普通的时代作品,不像古代文物那么值得保护。其实,它们也是未来时代的人们需要从中汲取营养的。

单霁翔指出,对于文物保护应该更有前瞻性,梳理、发掘城市中究竟有哪些20世纪文化遗产,让社会公众得到广泛共识,采取实际行动,把他们保护起来。

同时,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保护不是修好锁起来,远离社会生活,利用也不是强加不合理的待遇而过度的利用,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传承和创新,保护好这一代的优秀建筑,让他们进入社会生活之中,被呵护着健康地走向未来。

与会全体专家发出“武汉倡议”

借助数字技术与传播手段让20世纪建筑遗产“活”起来

26日,第六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公布暨建筑遗产传承与创新研讨会上,与会全体专家共同发出“武汉倡议”:20世纪建筑遗产需要城市更新的借鉴范本、需要立法保护策略、要让建筑记忆“见物如人”、要发扬工匠精神、“活化”要借助数字技术与传播手段。

专家认为,20世纪建筑遗产承载时代意义,还体现城市文脉的乡愁寄托,不仅融中西方文化为一体,还以屹立百年的创新科技为城市提供保障,更以有技艺、有人文历史及城乡类型完整的生活与生产空间,给现当代建设者提供无数优秀示范。

“武汉倡议”提出,20世纪的建筑遗产需要作为城市更新的借鉴范本,进行立法保护。每一座有灵魂的城市,都不该忘记属于自己的经典建筑。对20世纪经典建筑要坚持应留尽留,全力保留城市记忆,使20世纪建筑遗产成为城乡建设中在建筑样态与技艺、建筑材料与人文历史有价值的传世地标。建议有关部门在“十四五”期间尽快立项编制出台国家《城市建筑遗产保护法》。

保护20世纪的建筑遗产要发扬工匠精神,既要“见物”也要“见人”。建筑与城市建设传承要“以人为本”,20世纪的建筑遗产留下丰富多彩的建筑经典,其背后凝结的是无数创造者的智慧结晶。讲述和挖掘20世纪建筑遗产时要更加重视这些建筑背后的“工匠”技艺与“工匠”精神内涵,这里有令当代人应珍视的严谨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职业能力、虔诚敬畏的职业信仰、道技合一的不懈职业追求与创作态度。

同时,还要积极借助数字技术与传播手段让20世纪建筑遗产“活”起来。讲好建筑文博故事,不仅要内容准确科学,更要在提升吸引力、时代感上下功夫,让遗产新知“飞入”寻常百姓中。要推动20世纪遗产纪录片的制作,用生动故事带领公众回到历史现场,让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更多方式,有更多机会了解20世纪的建筑、故事与人物。

(长江日报记者龚萍 谭祖贤 通讯员宁叶子)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林采】《大运河漂来紫禁城》单霁翔

紫禁城修建宫殿所用的木材和地面铺设的金砖,都是通过大运河运来的。紫禁城大殿前的丹陛石,使用的汉白玉是用“旱船滑冰”的方法运输进京城的。【你不知道的紫禁城】两千余...

by:林采大人

看见故宫 |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推荐

作为故宫博物院的守护者,我乐见能以这样饶有趣味的方式,被更多的青少年铭记心田,并衷心希望能有更多这样有趣的形式,让丰厚浩瀚的传统文化滋养更多年轻的灵魂,并通过他...

by:悦知听书

乡村建设新世纪

半个世纪以前生于农村,不着地的时光里,内心空落落的,该是回归的时候了。有种匍匐在地与之拥抱的渴望,先用声音表达这份向往吧。

by:温润_晟方圆

中世纪西方建筑

曾被称为黑暗时代,却为后来的西方建筑文明奠定基础。参考了同济大学卢永毅老师的讲课录音与天津大学汪江华老师的教学课件,在此深深感谢。

by:李秋客_M5

新世紀

對唱歌的人,稱呼有很多。唱流行歌的,喜歡別人稱之為“歌星”,唱美聲、民族的,喜歡別人稱之為“歌唱家”。但有些唱歌的,似乎介於上兩者之間,稱之為“歌手”也許會更...

by:华语音乐

世纪战争

任志宏,演播艺术家,播音指导,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主持人。工作邮箱:yanboyishu@sina.com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光彩夺目、又最为剧烈震荡的...

by:任志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