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丑章句上①-6事半功倍

2022-09-01 12:13:4914:02 561
所属专辑:《孟子》浅解
声音简介
《孟子》公孙丑上①-6 事半功倍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王者之不作,指的是没有仁君出现;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没有等待这么久的了,也就是从周朝之后一直到战国期间,这几百年并没有王者出现。我们再去看武王那个时期,从商汤到武丁,六七位皆是贤君,都是仁德的君主。



从武丁到商纣王,经历了一百多年,所以这个时候文王和武王的出现,仁德之君替代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中间只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所以文王得天下,才会比较艰难,但是今天齐国的现状不同,又有辽阔的土地,又有众多的百姓,而且还有这么久都没有出现仁德之君,百姓自然是渴望的。



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百姓生活在这种虐政的压迫之下,没有比这个时候更甚的了。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饥饿的人是很容易满足的,你给他什么样的东西,他不会挑剔;渴了很久的人,你给他什么样的喝的都可以,是非常容易满足的。这两句话就是在形容现在天下的百姓,他们已经挨饿饥渴很久了,所以他们渴望有仁君的出现。



这两句话我们往生活当中,延伸一下,我们经常讲一个词语,叫饥不择食,当我们在饥饿之时,吃食物是不挑剔的。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缺乏关爱,从这方面来讲,就是饥饿的,那就会饥不择食,长大了以后,只要别人给他一点关心,他就容易深陷其中,进而上当受骗,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身边很多的人,从小因为缺乏很多关爱,长大了以后,就容易被骗,他容易走错路。



同样我们再反过来讲,如果一个孩子在一个溺爱的家庭当中长大,那么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当中,他就接受不了挫折,但凡有一点挫折,他就难以接受,他会产生对抗,甚至产生自卑的心理,那也就是我们不能让一个孩子过饥或者过饱。你给他没有关爱,没有关怀,这是不行的,他会内心匮乏,可是如果你给他太多的溺爱,将来他又没有办法,承受挫折。



所以我们要懂得取中,莫偏于一端。那不光对孩子如此,我们在生活当中和其他人的交往,也是一样的,我们不能对一个人过于好,过于好的时候,就会变成溺爱,变成偏爱;但是我们也不能对一个人,漠不关心,这个时候,他从这方面是匮乏的,就会饥不择食。



为什么现在很多感情,容易出问题?就是我们给对方的关心关爱,在乎的太少了,这个时候他会从另外一个地方,来寻求被关注,寻求被关心。所以我们的感情,就容易出现缝隙。



我们从这句话再来延伸,我们对自己也是一样的,我们不能对自己太过于好,我们会变得很矫情;我们也不能对自己太不好,我们会容易生活在自卑和自我否定当中,我们体会不到生活当中的美好和快乐,故而我们要取中。



不能对自己,不加关心,同时也不能对自己,过于放纵。我们去取合适的点,包括我们去做事情、学习或者我们去做事业,都是一样的,我们不能太过于用力,当我们太过于用力的时候,容易放弃,因为我们体会不到幸福。但是我们也不能太过于松散,如果我们太过于松散,我们就不懂得时时刻刻,保持进步。同样还是折中,不能让我们自己,饥不择食,同时也不能让我们自己,过于饱、过度,这都是不正确的。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置是设置;邮是驿站。引用了孔夫子的话,德政流行的速度,要超过于设置驿站,去传播政令,以前驿站是最快速的,可以传达政令的方法,而德政的流行,要比驿站的传播速度更快。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说现在这个时候,万乘之国去实行仁政,百姓是非常高兴的,就像解救倒挂着的人,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一个倒挂着的人,他是何其得痛苦难受。



这句话同样是来形容,现在天下的百姓,他们生活在倒悬之中,每天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并且食不能饱腹,衣不能保暖,每天都要承受着战乱之苦,并且丧事也没有人去办理,家庭也没有办法很好的去生活。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个万乘之国去推行仁政,百姓一定闻风而来。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所以做了总结,今天的事情,只要做到古人的一半,功效是必然要加倍的,此时就是最合适的时机,这是孟子与公孙丑对话的全文。



我们现在再来看,孟子所言说现在的齐国,想要称王天下,易如反掌,是因为齐国有足够大的土地,足够多的百姓,并且现在正在合适的时机上。因为很久没有仁德之君的出现,百姓生活在虐政之中,没有比此时更甚的,所以这个时候,如果齐国去行仁政,百姓是非常开心的,犹解倒悬之苦。



齐国如果去实行仁政,天下的百姓,自然会知道,这种仁政流行的速度,比驿站传播政令还要快。但是我们去反观这个时候齐国,以及其他的诸侯国,大家都在想着去称霸于天下,都想着用武力不停地扩张,去解决问题。



但是孟子则不这样认为,孟子认为恰恰是在这个时机,万乘之国才要去兴仁政,才要去兴王道。他比文王那个时期,要更简单得多,所以才会有对公孙丑所言的那一段话,他不屑于与管仲相比,因为现在的时机也不同,为什么要去称霸于诸侯,而不去兴王道,让百姓自然归服?这是最简单的道路,是乘势而行,顺势而为。



我们从这段话当中,再来延伸八个字,乘势待时,事半功倍。如果我们懂得去乘势而行,懂得等到合适的时机,事半功倍。我们只需要做一半的事情,而得到的结果和功效,是成倍的在增加。



我们举例子,在房地产正在兴起的时候,如果我们懂得看到大势所趋,我们买一个房子放在那里,什么都不用做,这就是事半功倍。再比如说,互联网在兴起的时候,如果我们看到了商机,我们去做这样的事情,事半而功倍,很简单就可以把这件事情做好。



再比如说,早些年做实体的生意,也是如此。那个时候,只要你开一个什么样的店铺,就可以很容易地赚到钱。但是当大势开始没有的时候,你再做事情就会变得很艰难,所以我们这里要懂得去看清形势,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其规律可言。我们要懂得找到那个规律,并且乘势,就可以事半而功倍。



我们这里再来看齐国,为何齐国现在可以乘势而为?是因为它有足够多的土地,方圆千里,并且它有足够多的百姓,鸡鸣狗吠相闻,达乎四境。我们从这里要学习到一点,要想懂得乘势而为,首先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才可能蓄势待发。



举例子,齐国因为现在足够强大,所以才可以乘势而为。比如说房地产在兴起的时候,即使我们知道这是大势所趋,如果我们手里没有钱,是不是也没有办法?即使我们看到了互联网正在兴起,但是我们对这方面一无所知,是不是也没有办法?即使我们看到实体的生意很好做,但是我们没有钱去投资,我们对它一窍不通,是不是也没有办法?



乘势的前提是,我们在强大和提升自己,我们有智慧看得清楚,这叫提升自己。我们有一定的实力,可以参与其中,这是提升自己,所以提升自己,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只有我们懂得提升自己,有更多的智慧,我们才能看清楚下一个势的到来。



我们在不停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比如说某方面的技能,比如说经济的实力,比如说智慧,比如说人脉关系,这都是提升自己的范畴,我们在不停地提升自己,才能看到下一个形势的到来,下一个行业或者事情的兴起,我们才有足够的能力,乘势而为。



我们在没有事情的时候,我们就要学会蓄势待发,我们不停地去明德和亲民,让我们有足够多的德行,让我们有更多的智慧,让我们有更加专业的技能,这个时候大势来的时候,我们才可能乘势而行,事半而功倍。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公孙丑章句上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於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蹵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

by:虚空志盛

绍南文化《孟子》朗读二(公孙丑章句)

与绍南文化编订的《孟子》相配套...

by:绍南文化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公孙丑上》是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中的一篇。记录了孟子的一些言行。

by:善意流传

孟子 公孙丑

《公孙丑》是南师《孟子》系列讲座之一。被南师视为《孟子》最重要的一篇,认为孟子借着与公孙丑的问答表达出中国文化的精髓——“内圣外王”的中心思想。南师指出,《公...

by:菩提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