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叶剑英请毛主席从香山搬到中南海,主席却说:我不做皇帝

2024-01-19 18:51:3216:31 2.9万
所属专辑:帝哥说伟人事迹
声音简介

1949年4月初的一天早上,位于北平香山的中央办公厅值班室突然响起了尖利的紧急集合哨声,正在休息的警卫人员迅速全副武装,然后在值班室外的一片空地上列队站好,等候命令。

中央办公厅警卫处处长汪东兴向官兵们严肃地宣布:

同志们,据可靠情报,今天晚上傅作义的警卫团约两个营的兵力阴谋冲击香山,我们要加强警戒,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具体部署由阎排长(毛泽东的警卫排长阎长林)安排。

汪东兴的话如同晴天霹雳,使警卫战士大吃一惊。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闭幕不久,中共中央机关即准备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迁往北平。尽管北平已于1949年1月31日宣布和平解放,但中共中央考虑到中南海的清理、修缮工作还没有结束,而且城里的社情复杂,敌特还没有完全肃清,治安条件还比较差,最后一致认为中央机关到达北平后,起码在一段时间里不宜进驻城内,驻地暂放在城郊为好。

北平市长叶剑英经过认真考虑和研究,认为选择香山作为党中央到北平后的驻地比较合适,主要理由有这么几点:

1.香山距离城区较远,又和西山相连接,易于警卫,便于防空,能确保党中央机关的安全;

2.香山现有房屋300多间,比城里容易解决住房问题;

3.香山地处北平西郊,风景秀丽,环境优美,适合中央领导居住和办公。

叶剑英的意见很快得到了中央的同意,3月25日,毛泽东进入北平后,住进了香山的双清别墅。为了保密,双清别墅对外称劳动大学,简称“劳大”。

双清别墅在香山的南边山坡上,是乾隆御题的香山二十八景之一。院内苍松翠柏高大挺拔,一池泉水清澈如镜,东南方有两个防空洞,北边有一个六角形凉亭,再北边有一排坐北朝南的平房。院内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毛泽东对此十分满意。

毛泽东在双清别墅居住期间,完成了指挥渡江战役、接见民主人士等许多大事,其中一件事就是会见起义将领傅作义。

在交谈时,毛泽东称傅作义为“傅将军”,傅作义称毛泽东为“毛先生”,傅作义对毛泽东说:“我不想在军队里呆了,最好让我回到黄河河套一带,去做点水利建设方面的工作。”

毛泽东说:“当一个省的水利厅长太小了,当水利部长吧。将来不但要治黄河,还要治淮河。”

毛泽东还主动向傅作义征求意见,他说:“北平解放了,你们对我们有什么意见尽管提。”

傅作义说:“共产党办事认真负责,对我教育很深。解放军纪律严明,我戎马一生,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好的军队。”

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果然当了23年的水利部长,为新中国的水利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当然这是后话了。

尽管毛泽东很喜欢香山,但这里毕竟离城里较远,而且中央机关住得比较分散,交通、通讯、供应、人员来往都多有不便。而北平城里经过一段时间的清理和整修,敌特人员基本被肃清,中南海也里里外外焕然一新,于是叶剑英打了一个报告,请党中央和毛泽东迁入中南海。

叶剑英的报告得到了周恩来的高度赞赏,但毛泽东却不肯搬。几天以后,叶剑英只好亲自来到香山,他对毛泽东说:“根据工作需要,准备请主席和其他领导同志到中南海工作、生活……”

毛泽东直接打断了叶剑英的话:“我不喜欢中南海,这个地方我不去,为什么非要把我关进红墙大院内,与群众隔开,我们不能学李自成!”

叶剑英见劝说无效,只好先回去,他走了以后,毛泽东又严肃地对周恩来说:“我不搬,我不做皇帝,这个叶剑英真固执。”

周恩来劝毛泽东说:“我们还是应该听‘父母官’的意见。”

毛泽东却坚持说:“我不听,这是原则问题。”

周恩来当然明白毛泽东的想法,在从西柏坡进京时,毛泽东就曾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而中南海曾是慈禧太后独揽国政的地方,也是光绪皇帝因变法维新而被囚禁的地方,袁世凯也在那里做过皇帝梦,所以毛泽东坚持不住中南海。

而毛泽东在香山住久了以后,很多人逐渐知道中央机关驻扎在这里,还有很多国民党的散兵游勇牵强附会,说“劳大”的谐音就是“老大”,即“第一号别墅”,他们猜测双清别墅就是毛泽东的住处,恨不得一步就冲进去,然后杀掉这里的中央领导人去邀功请赏。

傅作义的警卫团就是一个很不稳定的因素。在北平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答应傅作义留下他的警卫团归他使用,继续全副武装。但这支部队被改编以后,觉得解放军的纪律太严格,心里很是不服气,经常出现有士兵开小差逃走的情况。

这一情况自然引起了长期从事隐蔽工作的李克农的注意,他认为当时香山周围并没有太多的兵力部署,万一傅作义的警卫团发生哗变,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李克农一面要求中央首长的警卫战士提高警惕,加强防备,一面在傅作义的警卫团中秘密安插了一些耳目,以防不测。

李克农预料得果然没错,警卫团的两个营长早就心怀不满,一天早操时,这两个营长发现团长不在军营内,自以为时机已到,便鼓动士兵们说:“弟兄们,傅将军虎落平阳,实属无奈。他被逼上梁山作了假和平,意在保存实力,伺机反戈。现在机会来了,毛泽东就住在香山。弟兄们,有种的跟我来,我们一起去袭击香山!”

这支傅作义的旧部本来思想改造就不彻底,在两个营长的挑唆鼓动下,竟有不少人相信了他们,共有几百号人振臂高呼:“打到香山去!”

警卫团的炊事员老刘是李克农安插在这里的地下党员,他见情况十分危急,必须立即向中央领导人报告,可是大门把守严密,怎么出去呢?老刘急中生智,从墙角挑起一担箩筐来到了大门口。

门口的卫兵拦住了老刘:“站住!老刘。营长有令,不准随便外出。”

老刘笑着说:“我是到外面买肉、买鱼、买菜,中午给你们改善生活啊!怎么是随便外出呢?”

卫兵又问:“司务长为什么不去?”

老刘说:“他不是在开会嘛!是他让我去的。”

就这样,老刘骗过了卫兵,然后急忙来到中共驻地,把情况如实地报告给了李克农。李克农听后大惊,他立即打电话向周恩来汇报,并马上通知香山的警卫战士做好战斗准备,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周恩来听完李克农的电话后,又马上给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打电话说:“傅作义警卫团发生兵变,阴谋袭击香山,命令你调集部队,迅速包围傅作义的警卫团,要防止发生军事流血。”

聂荣臻听完电话后,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他马上给警卫北平的第207师打了一个电话,命令他们立即派出一个团到傅作义警卫团的驻地,实行军事包围,解除他们的武装,由华北军区作训处长唐永健指挥这次行动。

唐永健迅速带领一个团登上数十辆大卡车,每辆卡车都用篷布严严实实地裹着,车轮滚滚,尘土飞扬,像旋风一般直奔傅作义警卫团的驻地八里庄。在唐永健的指挥下,战士们很快包围了正准备出发的傅作义警卫团的叛军。

随后唐永健向叛军喊话:“警卫团的弟兄们,你们已经被包围了!傅作义将军诚心诚意地弃暗投明,重新做人,你们不要听信反动军官的煽动,赶快放下武器,我们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否则你们将成为人民的罪人!”

这些叛军本来就是被两个反动营长诱骗的,没有太强的战斗意志,此时他们又发现自己已处于包围之中,很快就军心涣散。经过几个小时的攻心宣传后,他们同意放下全部武器,而那两个反动营长也被“请”进了拘留所。

到了晚上12点,香山的警卫人员得知傅作义的警卫团已被我军缴械后,都松了一口气,但他们并没有松懈下来,而是一整晚没有睡觉,一直坚守自己的岗位。

第二天早上,工作了一夜的毛泽东出门散步,他发现官兵们仍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才知道夜里发生的情况,他边走边对阎长林说:“别搞得那么紧张嘛,为我毛泽东,害得你们不睡觉可不行啊!”

而傅作义在他的警卫团冲击香山前,并不知道此事,第二天他听说自己的警卫团被全部缴械后,由于不清楚事情的真相,不禁大怒。这天上午10点,傅作义派秘书王克俊来到华北军区,要求讨个说法,聂荣臻派政治部主任蔡树藩和唐永健一起接待了这位不速之客。

见面以后,王克俊生气地说:“傅将军说,你们共产党人不讲信义,过河拆桥。”

蔡树藩好言相劝:“你先别急,咱们慢慢说。”

王克俊更生气了:“枪都下了,还有什么可谈的?”

唐永健向王克俊详细讲述了事件的经过,但王克俊仍不满意:“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卸掉警卫部队的枪?那傅将军的安全怎么保证?”

唐永健说:“说句实话,要保证傅先生的安全,我们比你们顾虑更大。我们更怕蒋介石的特务来暗杀他,然后再满世界地造谣说共产党叫他起义是骗局,是不是这样呢?”

王克俊没有说话。

唐永健继续说:“你能保证目前留下的这些士兵中没有蒋介石派来暗杀的特务吗?你能保证没有蒋介石重金收买去暗杀傅先生的人吗?”

王克俊的口气终于软了下来:“我没有这个把握。”

最后蔡树藩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我认为傅将军最好挑三五十最为可靠的士兵,给钱也买不走的,让他们携带武器。其余的全部把武器收上来,如何?”

王克俊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他回去以后向傅作义进行了汇报,傅作义听后,怒气也消了一大半,他亲自挑选了35名贴身卫士,警卫团的其他官兵全部交给了华北补训兵团,拆散了重新组合。就这样,震惊一时、又鲜为人知的“香山事件”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不过经过此事后,毛泽东的安全问题更加引起了中央的重视,中央的领导同志都认为,此时的中南海是开会和办公的最佳场地,也很安全,四周的红墙就是一道紧固无比的天然屏障。最后由政治局讨论做出决议,少数服从多数,在众多同志的反复劝说和强烈要求下,毛泽东虽然不情愿,但也只好接受了大家的建议,他开玩笑说:“听人劝,吃饱饭,搬就搬吧!”

一旁的周恩来也笑着说:“主席不住进去,我们就不能高枕无忧嘛!”

1949年9月中旬,毛泽东终于从香山搬进了中南海丰泽园的菊香书屋,从此以后,他在中南海里度过了27个不平凡的春秋冬夏。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力挽狂澜叶剑英

叶剑英(1897年——1986年),广东省梅县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长期担任党、国家和...

by:3024之声

叶剑英在关键时刻

陈炯明发动兵变,他保卫孙中山脱险;"偷"送张国焘"密电",他挽救了党和红军;审时度势,西山决策,他挥剑除奸;排除阻力,他坚请邓小平第三次复出。纵观叶剑英元帅在历...

by:历史军事档案室

叶剑英:文韬武略一元戎

【内容简介】叶剑英(原名叶宜伟,1897年0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男,汉族,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

by:雷锋做事不留名

叶剑英传 十大元帅系列 从容读传记28

叶剑英(1897年0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by:从容不惑

开国元帅系列:叶剑英的故事完整版(5集全)

以讲故事的形式,将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传递给观众。故事中所讲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和领导中国人民进...

by:火山动力

开国第一任省长 | 聂荣臻、李先念、叶剑英、杨勇等

【内容简介】伴随着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声,中国人民推翻了旧政权的反动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巍巍中华从此开启了全新的历史纪元。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在中国共...

by:天下书盟精品图书

解放广州:陈赓、叶剑英打败国民党阎锡山和白崇禧军队

蒋氏从南京南逃之后,广州成为其最后一个“临时首都”。1949年9月,叶剑英和陈赓部署解放广东的作战,让二野四兵团、四野十五兵团以及粤中纵队分成三路,对广州进行合...

by:大吕说文史

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高级将领 | 叶剑英 徐向前 陈诚

【内容简介】在世界军事史上,很少有一所学校刚一成立,就能给灾难深重的一国民众无限希望,并吸引了全国有识之士争相前往;很少有一所学校在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岁月里,...

by:天下书盟精品图书

四人帮上海余党覆灭记|文革结束后拐点中的人物事件|华国锋叶剑英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

1976年10月6日20时左右,华国锋、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中南海怀仁堂宣布对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及其在北京的帮派骨干实行隔离审查。22时,中...

by:江湖叨客

开国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解密将帅人物纪实传奇|九边说

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以及林彪,是1955年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位共和国元帅,被称为开国元帅,是毛泽东之下中国人民...

by:九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