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作者、成书年代与学术价值

2022-09-24 12:49:3303:17 186
声音简介

《神农本草经》作者、成书年代与学术价值


1、作者:相传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2、成书年代:《神农本草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


3、学术价值:


《神农本草经》首先记载了药物疗效与其产地、采集时间、加工方法。中药的产地、采收、贮存,尤其是炮制加工是否适宜,是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


其一,中药产地。《神农本草经》中首次记载了药物生长环境,也就是说,首次告诫人们药物的功用与其生长环境有关。如大黄生河西,甘遂出中山,藜芦生太山,乌头生朗陵,款冬生山谷,柳华生川泽等。后世将某地区生长的药材质量最优者称之为“道地药材”,将能产生优质药材的地区作为“药出道地”。实践证明,中药的质量与产地的关系十分密切。《神农本草经》的这一认识源于实践,因而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验证。


其二,中药采集。“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显各有法”。这是《神农本草经·序录》通过药物应时采集实例践行了《素问·至真大论》“司岁备物”的理念。在众多的中药种类中,植物药所占比例最大,生长发育不同阶段中的植物药,其药用价值有很大差异。


其三,中药炮制。炮制是药物在使用前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包括各种剂型。《神农本草经》所说的“阴干暴(注:暴,通‘曝’,日晒)干”以及“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皆含炮制。


概而言之,《神农本草经》将东汉以前零散的药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总结,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被历代医家所珍视。其作为药物学著作的编撰体例也被长期沿用,作为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其首次提出了“君臣佐使”的方剂理论,一直被后世方剂学所沿用。其规定了药物的剂型,对药物治病取效进行了客观评价(疾病的痊愈与否,不能完全依赖药物的作用,主要是机体的防御机能和在药物干预下机体驱邪愈病的内在能力),强调辨证施药,重视服药时间与疗效的关系(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践行“药有阴阳”理论的价值,提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气”,认为药“有毒无毒,斟酌其宜”,认为药有“七情和合”药物配伍中的特殊关系(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本草药典,原书共载药物三百六十五种,其中植物药二百五十二种,动物药六十七种,矿物药四十六种,包括了内、外、妇、眼、耳、...

by:乐思小宇宙

神农本草经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

by:九州湾

神农本草经

一书在手识百草,对症下药百病消历史上的炎帝神农氏和皇帝轩辕氏一样,作为中华民族的先祖,与其说他是一位卓越的个人,不如说他是我国古代先人集体智慧的代表。我们对大...

by:神农本草经2023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

by:西园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