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详解五十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22-09-28 20:15:1004:57 83
声音简介

《论语》详解五十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杨伯峻: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钱穆:先生说:“能从温习旧知中开悟出新知,乃可作为人师了。”

李泽厚:孔子说:“温习过去,以知道未来,这样便可以做老师了。”

详解:这章,大概没几个中国人不知道的,但所有通常的解释,都如上面三位一样,错得离谱。按这通常的解释,如果所有人都能温故而知新”,那不人人都成老师?而那些毫无根基,只为颠覆而颠覆的人,不都成了大老师?“温习过去,以知道未来”就可以当老师,那谁能保证“温习过去”就一定可以“知道未来”?又是哪个上帝的冷战让过去一定映射为未来、旧知映射出新知?

其实,“可以”不是白话文里的一个词语,而是“可”+“以”,温故而知新”因强调而提前,相当于“可以温故而知新为师矣”。“可”,应当;“师”,不能狭义地理解为一定是某人,所有学习、效法的对象、目标都是“师”。 “温”,通“蕴”,积聚、包容;“故”,故有的,这里指经过时间沉淀、检验的智慧;“知”,“智”的本字,智慧;“新”,鲜活的创造与呈现。温故而知新”,积聚、蕴藏故有的、经过时间沉淀、检验的智慧而保持智慧当下鲜活的创造与呈现。

由知、德者,鲜矣!”,蹈行、践履“闻、见、学、行”“圣人之道”智慧、所得的君子,永远处在创新、创造之中啊。“故”,就是蹈行、践履“闻、见、学、行”“圣人之道”智慧所得,“温”所得,是一种积聚、蕴藏,没有“温故”,就没有智慧的创新与创造,没有由知、德者,鲜矣!”。而“知新”,其“新”如果不能“温故”,那就不能成就真正鲜活的智慧,没有积聚、蕴藏是无智慧可言的。这种相互相成的温故”而“知新”,是“见、闻、学、行”“圣人之道”可以“为师”的。

孔子、儒家绝不泥古,师古、好古是师其智慧、好其智慧,而智慧必须在当下能活用出新,才是真正的智慧,否则,把“温故”当成在故纸堆里找些原则、准绳来勾画、预测未来,只能是愚行。“习旧知而开新知”只能是某种扩充知识的途径,但决不是唯一的,更不可以此为“师”。类人猿的“旧知”,无论如何去“习”,都开不出网络世界的“新知”。但智慧是超越这一切的,无论是“新知”还是“旧知”,都离不开智慧当下鲜活的创造与呈现,这才是真正可以为“师”的。

缠中说禅白话直译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应当把“积聚、蕴藏故有的、经过时间沉淀、检验的智慧而

        保持智慧当下鲜活的创造与呈现”作为君子“见、闻、学、

        行”“圣人之道”所师法的目标啊。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论语详解

《论语》流传至今几千年来,无数先哲大师对其进行解释。然而,缠师用他极高的古汉语造诣、试图站在孔子的角度,对迄今为止大家公认的几位诸如朱熹等进行了批判性的解释,开...

by:优雅011

论语详解

缠中说禅,当代奇人,新浪名博《全球第一博客---缠中说禅》博主,2006年2月1日在新浪开篇写博,2008年10月10日病重停博,留下宝贵文章1130篇...

by:缠中易禅

《论语》详解

1)翻译重点字词2)逐句翻译采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出版的《论语译注》(同步中学语文教材)作为翻译基础3)透过关键词发散性拓展历史、古代文学、奇闻逸事,知识面丰...

by:我是小小徐同学

《论语详解》

求知务必求真,求真务必独思!

by:仲向

缠中说禅论语详解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为儒家文化的“原始文献”。但《论语》成书的春秋时期并无标点符号,自汉朝以后才有句读,宋朝始有圈点,流传至今...

by:YD工作室

论语原文+详解/AI朗读

《论语》是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言行的典籍,全书共20篇492章,一万余字。一般认为,《论语》是由孔子弟子所辑录。孔子与《论语》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

by:光影D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