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耻(清.顾炎武)

2022-10-01 07:41:4106:40 271
所属专辑:古文观止新编
声音简介

廉耻

(清)顾炎武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雕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曰止欲将。故礼者所以班朝治军,而兔罝之武夫皆本于文王后妃之化,岂有淫刍荛,窃牛马,而为暴于百姓者哉。《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吾于辽东之事有感。

杜子美诗: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一本作廉耻将,诗人之意,未必及此。然吾观《唐书》,言王佖为武灵节度使。先是,吐蕃欲成乌兰桥,每于河壖先贮材木,皆为节帅遣人潜载之,委于河流,终莫能成。蕃人知佖贪而无谋,先厚遗之,然后并役成桥,仍筑月城守之。自是朔方御寇不暇,至今为患,由佖之黩货也。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得此意者,郢书燕说,或可以治国乎?

【译文】

《五代史·冯道传》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妙啊,管子的善于立论!礼义是,治理人民的大法;廉耻,为人立身的大节。大凡不廉洁,便没有什么不占为己有;不觉得羞耻便无事不可做。人到了这种地步,那便灾祸、失败、逆乱、死亡,也就没有什么不会到来了;何况身为大臣而什么都拿,什么都做,那么天下怎么会不乱,国家怎么会不亡?然而在这四者之间,耻尤其重要。因此夫子论士,说:“行己有耻。”孟子说:人不能无耻,不知羞耻的无耻,可谓无耻至极。又说:羞耻对于人极为重要,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是无所谓羞耻的。其所以如此,就因一人的不廉洁,乃至于违犯礼义,推究其原因都产生在无耻上。因此士大夫的无耻,可谓国耻。

我考察三代以来,社会和道德日益衰微,礼义被抛弃,廉耻被丢弃在一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但是凛冽的冬寒中有不凋的松柏,风雨如晦中有警世的鸡鸣,昏暗的时代中,实在未尝没有独具卓识的清醒者啊!最近我读《颜氏家训》上说:“齐朝一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一个儿子,年已十七岁,很了解公文等文章的写法,教他讲鲜卑话,也学弹琵琶,也能稍微通晓一些,用这些技能侍候公卿大人,到处受到宠爱。’当时我低头没有回答。怪哉,此人竟是这样教育儿子的!若是通过这些能力达到卿相之位,我也不愿你们这样干。”哎!颜之推不得已而出仕于乱世,尚能说出这样的话,还有《小宛》诗人的精神,那些卑劣地谄媚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吗?

罗仲素说:教化是朝廷最重要的任务;廉耻是士人优良的节操,风俗是天下最紧要的事情。朝廷有教化,士人便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天下才有良好的风俗。

古人治军的原则,没有不以廉耻为本的。《吴子》说:“大凡治国治军,必须教军民知道守礼,勉励他们守义,使他们知耻。当人有了耻,大可以指挥战争,小可以率军退守。”《尉缭子》说:“一个国家必须有慈孝廉耻的习尚,就可以牺牲换取生存。”太公望对武王说:“三种将领可以取胜,一是知礼的将领,二是有勇力的将领,三是克制贪欲的将领。因为有礼,所以列朝治军者和粗野的武夫,都能遵循文王后妃的教化行事;这事难道还会有凌虐百姓,盗窃牛马,而对百姓实行残暴手段的么?”《后汉书》上记载:张奂任安定属国都尉,羌族豪强渠帅感激他的恩德,送上马二十匹,先零族的酋长又赠送他金环八枚,张奂一起收了下来,又在众多羌人面前招来主簿,把酒泼在地上,说:‘就算送我的马像羊那样多,我也不让它们进马厩;即使送我的金子多得如粟米,我也不会将它收入怀中。’他把金和马全部退还。羌人的性格重视财物而尊重清廉的官吏,此前来到这里的八个都尉,大都贪财爱货,为羌人所怨恨,直到张奂正直廉洁,威德教化才得以推行。”唉!自古以来,边疆局势的败坏,有哪个不是源自贪求财物的!我对辽东的事件有感想。

杜子美诗道:“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有的刻本作“廉耻将”。诗人本来的意思,未必想到这里,但我读《唐书》,讲到王佖做武灵节度使时,吐蕃人想造乌兰桥,每次在河边岸上事先堆积木材,都被节度使派人偷偷拿走,投入河流,桥始终没有造成。吐蕃人了解到王佖贪而无谋,先重重地贿赂他,又抓紧时间将桥修筑完毕,并且筑了小城防守。此后朔方就在防御边寇入侵方面自顾不暇,至今还成为边患,都是由于王佖的贪财引起的。因此说,贪婪的人做将领,边疆迟早会落于敌手。懂得这个道理,即使是郢书燕说(曲解原意、以讹传讹)式的穿凿附会,或许也能治理国家!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373889546

字幕太垃圾了,连这种经典文章都如此错乱,太无耻了

猜你喜欢
思想家顾炎武

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初名继绅、绛,字忠清,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因避人陷害...

by:龙门风物

顾炎武:探秘日知录推崇之谜 | 明末三大思想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含《音论》《诗本音》《易音》《唐韵正》《古音表》)《韵补正》《金石文字记》等造...

by:大吕说文史

弟子规|孝悌忠信礼仪廉耻

《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伦常做起,经家庭扩及到学校、社会,最能孕育出正...

by:声悠悠然

【全国精品有声】顾炎武--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他生活的十七世纪,西欧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开始了现代化的历程。思想世界也是如此,崇祯十年(1637)笛卡尔发表了哲学史上著名...

by:中华书局

顾炎武大传丨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清朝朴学开创者丨中华先贤传记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有名的思想家,他生活的十七世纪,西欧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开始了现代化的历程。思想世界也是如此,崇祯十年(1637)笛卡尔发表了哲学目前有名的...

by:江湖鹏哥

中国古代思想家| 老子孔子庄子墨子 范缜顾炎武韩非

中华历史小课堂之思想家讲堂,带来13位思想家的故事。老子和《道德经》探寻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神秘的一生,领略先哲的智慧。在“礼崩乐坏”的时代里诞生的大教育家孔子...

by:中版去听

中华德育故事 孝悌忠义礼义廉耻

每天三分钟国学的故事,不知不觉让孩子爱上国学,与圣贤同行,见贤思齐,一门深入,长时熏染!孝悌忠义礼义廉耻,传承了中华五千年中华美德!感谢对这个专辑的支持,欢...

by:传承传统文化之美

江苏历代名人传记·顾炎武|“清代六大宗师”之一|《日知录》作者|AI电子书

【内容简介】顾炎武的家乡苏州昆山,位于吴地的中心地区,文教传统源远流长,向来人才辈出,号称人文渊薮。在吴地盛大悠远的人文传统深处,存在上古尊崇武勇的血性记忆,存...

by:江苏人民出版社电子书

穿清

【内容简介】穿越成四爷后院的一枚,某吃货表示,咱不管受不受宠,(只要月银照发),咱不管生不生子,(古代生孩子风险太高,还有被害危险),咱只需要吃好喝好玩好,身体...

by:艺韵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