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色目人在元朝和明朝的社会地位

2022-10-06 00:02:1013:22 993
声音简介

第四节 色目人在元朝和明朝时的社会地位

15 世纪初无疑是中央之国对海洋态度最为开放的一个时段。饶是如此,中央帝

国重“土”轻“洋”地缘属性,仍然使得郑和下西洋之举,无法造成更深远的地缘影响。

最起码从技术上看,在扩张海外影响力的同时,却又恩威并施的诏谕移民归国,便

很有些自缚手脚的意思。即使是对领土扩张观念不那么强的欧洲人,在布局海洋时

也知道,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本土人员移驻海外港口,航线节点的控制便无从谈起。

那么,有没有一个群体既能让保守的中央之国免去影响稳定之忧,又能帮助大明王

朝扩张海外影响力的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回回”。

与今天部分人提到“回回”二字,似乎略带贬义不同的是,在 15 世纪时,“回回”

二字本身只是对特定信仰人群的一个泛指(一如“支那”一词原本并无贬义一样)。

这个标签成为特定信仰人群的专有名词,起自元朝时期。在建立地跨欧亚的庞大帝

国后,大量来自中亚 / 西域的西北民族被引入中央之国核心区,以在军事、经济以

及政治三方面,协助蒙古人管理数量庞大的金、宋遗民。由此也造就了大家熟悉的

元朝式“种姓”制度,即将全国之民依地缘属性划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

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

之所以说元朝式的“种姓”制度,所依据的是地缘属性,而不是“民族”属性,

271是因为在这种划分方式中,属地原则非常明显,并不能等同于今天的民族概念。其

中“汉人”的概念,主要包括原来在金国统治下的北方各族,甚至朝鲜半岛之民也

被划入了“汉人”这一等级;至于“南人”,则指向的是原南宋遗民了。用今天的

地域观来看,这两个等级之间的差异,更像是南方人、北方人的区别。再深入解析

的话,我们会发现,这种切割方式其实跟蒙古人的征服顺序有关。简单点说,越早

归服蒙古人的地区,等级越高。这也使得像大理国这样的西南之地,因早于南宋被

征服,其民也被划入了略高一级的“汉人”等级。抵御蒙古帝国入侵时间最久的南

宋遗民,则无可避免的成为了最被压制的对象。掌握“征服顺序”这条主线,就能

够明白,为什么在元朝的四等人群划分中,来自中央之国核心区西北方向的“色目

人”,等级仅次于蒙古人了。

富庶的农业区,一直对游牧民族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以蒙古高原的位置来说,

中亚 / 西域的绿洲农业区(塔里木盆地、河中地区)以及长城以南的中央之国核心区,

都是北亚草原游牧民族的扩张方向。正常情况下,基于经济原因,入主中原会更有

吸引力。尤其蒙古人的发源之地,还是在蒙古高原的东部(与华北距离更近)。事

实上,在成吉思汗崛起于草原之前,蒙古诸部也的确受金朝所辖制。成吉思汗统一

草原建立“大蒙古国”后(公元 1206 年),很自然的便将征服金国作为了第一目标,

并于立国后的第五个年头正式发动了针对金国的战争。在此之前,为了更好的完成

目标,蒙古人先发动了针对西夏的战争,以期通过对西套平原、河西走廊的占领对

金国形成两面合围的态势。只不过顽强的党项人并没有让蒙古人攻灭,使得蒙古人

不得不在西夏表面接受“附蒙伐金”条件的情况下,发动了针对金国的战争。

从战略上来看,蒙古人的策略并没有错。1000 多年前汉武帝发动对匈奴的反攻

时,也是先从西线着手,控制河西走廊——西套一线。只是西夏的激烈抵抗延缓了

金国覆灭的时间。在中亚方向,为了集中力量入主中原,成吉思汗曾试图与控制“河

中”的花剌子模国进行商业合作。不过结果想必大家通过之前的内容已经知道了。

这一时段也正是花剌子模强势崛起之时,花剌子模人高调拒绝了蒙古人的示好。这

也使得蒙古人暂缓了对金战争,而提前进行了第一次西征,并拿下了天山南北的绿

洲农业区。

应该这么说,对于当时如日中天的蒙古人来说,拿下东亚或者中亚都只是时间

问题。不过先西征大获成功,后攻灭金、夏之举,却让“元朝”在属性上与之前入

主中原的北方民族有了很大的不同。过往的历史中,在文明层级上较低的北方游牧

民族,在入主中原之后几乎无可避免的会开始“汉化”(比如鲜卑),即采用适合

东亚农耕文化的管理方式。而生活在中亚 - 西域的绿洲农业区的“色目人”们,却

让蒙古人有了不一样的选择。那些既熟悉农业生活,同时又带有浓厚商业基因的“色

目人”,成为了蒙古人最好的经济助手。蒙古人可以把让自己头疼的农业区,“承包”

给这些精明的中亚商人(比如“包税制”),自己成为既得利益阶层便可。能持久

272这样做的前提是,蒙古人必须保有他们的军事优势。客观上看,有了色目人这个阶

层做防火墙,蒙古人也的确更容易避免被“汉化”。构筑在这种平衡理念上的社会

结构,便成为了我们看到的元朝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亚 - 西域整体上又分为北部的草原游牧区,以及南部的

绿洲农业区两大块,因此就“色目人”这个阶层来说,其实并不光是承担经济管理

这一职责。从哈萨克草原、北疆地区等游牧区引入内地的部族(如钦察、乃蛮等部),

承担的则是军事功能(辅助蒙古军)。不过从本质上来说,如果“色目人”不能为

元朝提供经济上的解决方案的话,是很难成为一个第二等级的。另一个需要厘清的

问题是,“色目人”在当时并不等同于穆斯林,也不等同于“回回”。 事实上“色目”

一词,在唐朝便已被用来称呼西域及以西地区的诸民族了。蒙古西征之时,有很多

中亚民族,如统治西辽的契丹人,当时信仰的都不是伊斯兰教。正是由于种类繁多,

“色目”这一看起来更直白的标签,才成为这一群体的代名词。以信仰伊斯兰教为

特点,区别于其它色目人的“回回”群体,只是其中一种。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回回”群体是色目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公元 11 世

纪中,喀喇汗王朝征服河中、南疆之后,伊斯兰教便已在中亚绿洲农业区扎下了根。

由于绿洲农业区的人口数量要远大于草原游牧区,加之这些绿洲穆斯林在元朝社会

结构中所承担的是重要经济管理工作(并因此在元朝的官僚体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

的地位),导致在当时民众的感知中,“色目人”几乎就等同于“回回”了。及至

大部分源自中亚北部的游牧部落,也都接受了伊斯兰信仰之后,这一界限就更加模

糊了。

公元 14 世纪中,蒙古人在中央之国的统治走向了崩溃。对于后来建立大明王朝

的朱元璋来说,在推出“驱逐胡虏 , 恢复中华”口号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个问题,

那就是如何处置境内数量各超百万的蒙古人、色目人。就这个问题来说,有一个流

传甚广的说法:明朝政府在法律上(大明律)明文规定,蒙古人、色目人必须与“中

国人”通婚,以此来融合这些所谓的“异族”。而这一政策在客观上却又因伊斯兰

教的封闭性,导致了中国境内穆斯林人口的扩大。

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事实上,明朝政府对于前朝留下来的这两类“高等

级”社群,还是区别对待的。在法律中定下 “凡蒙古色目人,听与中国人为婚姻,

务要两相情愿,不许本类自相嫁娶”大原则的同时,也做了“其中国人,不愿与回回、

钦察为婚姻者,听从本类自相嫁娶、不在禁限”补充。这其中所说的“回回”、“钦

察”两族,就是色目人的主体。前者主要源自于刚才我们所说的中亚 / 西域绿洲农

业区的穆斯林,主要服务于元朝的政府机构和经济体系;后者则指向的是中亚突厥

语游牧民族,主要服务于元朝的军事机构。

换句话说,明朝政府对于身为进阶统治阶层的“蒙古人”,融合态度是相对强

硬的;而处在第二等级的色目人,政策则相对柔和得多。这样做,一则可以将“色

273目人”从蒙古人的统治体系中分化出来。在北方威胁仍然存在的情况下,这点尤为

重要;二则也是正视问题的存在。毕竟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色目人在中央之国的

经济、军事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客观上需要这部分前朝“精英”继续为新

王朝发挥作用。明成祖朱棣的上位,使得明朝的民族政策进一步放松。一直为帝国

戍守北境的“燕王”,比之身处南京的官僚们更明白这些“异族”群体的利用价值。

包括“蒙古人”这一群体也并非不可以被分化。在 “靖难之役”及数次北伐蒙古的

战争中,北军中的蒙古人、色目人都曾为最后的胜利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

色目人后裔,郑和能够肩负出使西洋的重任,更是明朝宽容民族政策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总的来说,明朝在宗教和民族政策上还是呈比较宽容态度的。并没

有出现类似“西班牙光复运动”后,对穆斯林群体进行清洗的情况。在靖难之役后,

甚至出现原先迁移至长城之外的蒙古人、色目人大量回流之态(客观上避免了这北

元所用)。如果说“回回”形成于明朝大体也是没有问题的。“以史为鉴,可以知

兴替”,对于一个在技术上要求“诏衣冠如唐制”(注意不是“宋”)的新王朝来说,

唐朝的因开放而获得的发展,一定程度也是明朝所希望学习的。

当然,任何事务都有其两面性,民族问题也是一柄双刃剑。明朝在学习唐朝包

容性的同时,也保持了足够的谨慎,以避免出现“安史之乱”的局面。文化上的认

同(比如服装),是明朝包容蒙古人、色目人的前提。换句话说,必须先认可自己 “中

国人”的文化身份,然后再谈信仰的宽容性。在郑和身上,上述融合特征就体现得

非常明显。而在明朝扩张海洋影响力的过程中,带有“中国人”和“穆斯林”双重

身份的群体,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于具体都有哪些体现,又对南洋造成了什么样

的影响,我们后面再接着解读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元朝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的,以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主这样一个强大而繁盛的帝国。

by:醉山恋

元朝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的,以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主这样一个强大而繁盛的帝国,在短短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就覆灭,它的覆灭是必然,还是...

by:醉山恋

元朝系列

古今历史知多少,带您走进冰视角

by:冰视角

话说元朝

元朝(1206—1368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元朝历史通常可以划分为三部分:①1206年元太祖乞颜孛儿只斤铁木真统一草原...

by:北京大鹏侃大山

元朝秘史

声明:此书原著版权归原著相关个人或组织所有,本有声读书仅供学习交流,严禁用于商业牟利。听众若感兴趣,请购买正版图书!维护版权,维护作者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动,也是...

by:英明神武安心觉罗

元朝历史说

直播间里,听文泽讲述元朝的故...

by:我是文泽

元朝那些人

【内容简介】中华民族是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光辉历史。从“盘古开天地”始,中华民族一步步从茹毛饮血的荒芜时代发展到了今天高度文明的时代,这是一条漫长、悠远...

by:暖YOUNG文化

骑车去元朝

一个人,一辆破单车、一个二手驮包,26天,2000多公里,越过草原、荒漠、高山与湖泊,东西横跨蒙古国,追寻那已经消失的伟大民族的遗迹……文化行者郭建龙...

by:听雨轩_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