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 壮志未酬,灯火阑珊无一归宿

2022-10-08 07:01:3709:25 141
声音简介

哈喽大家好,最美诗词更新喽,我是主播一南,喜欢一定要记得订阅这个专辑哦!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南宋的文豪,也是南宋的官员和将领,他有一句词在我们现代是比较受争议的,在说他之前,我给大家来一个爱情诗词串烧,借用李九春的爱情语录!

你知道德云社吧,德云社有个李九春,最近我在听他的爱情语录,李九春是这么说的

每个人爱情观不一样,情况不同过程也不同。

有的爱情可以是轰轰烈烈,也可以平平淡淡,可以是鸿雁传书尽诉想思之苦,可以是举案齐眉享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是背母私奔远离尘世的流言侵袭,可以是夫妻夜市享受都市的人间烟火。可以是求不得可以是放不下,可以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可以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可以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古人总结的好,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听了这段之后,给你们说一下那句具有争议的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栏栅处.

你说他是写爱情的么?好多人争议,有些人说可以用来描述爱情,又有人说这是作者看到的是自己的政治理想,写爱情就是侮辱了这句词!

为什么会说用这句词来比喻爱情就是侮辱这句诗词呢?

大家看过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么?

王国维说人生有三重境界,这句词被王国维比喻成人生最后一重,他是这么说的: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其实说这么多大家云里雾里,那么我们来看看这首词,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先不说这首词,我给你们说一下辛弃疾,他的可是有勇有谋的将领之才,他不仅仅是文学家,我们开头也说了,他还是南宋的将领,官员,

为什么说辛弃疾很勇,给你们讲个事儿,大家就知道了,他曾率领五十多人,夜袭几万人的敌营,捉拿一个叛徒,而且成功了,你说猛不猛?

这个事情怎么回事,我给你们讲一下,当时的宋朝被大金灭了,但是宋徽宗的儿子赵构,他没有死,逃到了南方,建立了大宋政权,我们后人为了区分称为南宋和北宋,北宋被金国给灭了,赵构逃到了南京,在南方重建政权,定都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我们成为北宋,但是辛弃疾的祖父辛赞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后“累于族众”,无法南下,遂仕于金国。尽管如此,辛赞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他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所以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养成了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金人建权,对于汉人是严苛的压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暴乱,二十一岁的辛弃疾在这个时候受不了压迫了,就聚集了两千多人,参加有耿京领导的起义。

后来金人内部矛盾,完颜亮在前线时候被自己部下所杀,金人也没办法就向被撤退,这是好消息,起义军就想和南宋联系,但是派辛弃疾去与南宋联络,任务完成了,回来的路上听到一个消息,说耿京被叛徒张国安杀了,起义军直接溃散,一怒之下带着五十多个人,半夜杀到了敌营,把叛徒抓了回来,交给南宋朝廷处理。

辛弃疾当时的表现和自己的勇敢、果断,让他名重一时,也因为这个,宋高宗很赏识他,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二十三岁,年纪轻轻的就开启自己的仕途。

为什么说这句诗是辛弃疾看见自己的政治理想,辛弃疾的一生报国无门、壮志未酬,当时带着叛徒归顺南宋的时候,赵构看着跪在朝廷之上的辛弃疾,心里是这么想的,金国他已经不在讨伐宋朝了,只要他们不过长江,那是不是临安就不会受到威胁,只要自己不受到威胁,其它的都没有什么大问题,遇到这样的皇帝你说辛弃疾如何完成他的青年志向!

我们不能忽略的是他的身份原因,辛弃疾的爷爷辛赞是金国的大官,而且他是从沦陷的北方,投归到南宋朝廷这边来的。

当时南宋将他们叫做归正人,这是一种带有蔑视,以及不信任的称呼。

其次,辛弃疾归宋不久,宋、金之间签了议和的协定,对于辛弃疾这样的主战派,主和派不留余力地打压。

而且辛弃疾归宋之后,担任官职就想为南宋做点什么,话太多了,也看不惯朝廷做法,他经常发牢骚怼朝廷,而且还创建过飞虎军。

这个飞虎军,宋孝宗可是要让他解散,辛弃疾他抗旨不遵,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辛弃疾一直壮志未酬。其实辛弃疾归宋后,担任的官职还是很高的,曾做过安抚使这样的封疆大吏,可惜在当时的大势之下,辛弃疾的军事才能无用武之地。

所以才有这首词《青玉案·元夕》,写的是元宵节热闹的场景,但是却比喻的是南宋王朝,这热闹的街道,鱼龙灯火,可是背后却是一个破碎的南宋王朝,人山人海却没有人关心自己国家的事情,沉浸在南宋虚无缥缈的繁华之中,自己孤身一人,却在这莺歌燕舞,灯火繁华的街道找不到归宿,辛弃疾不想像他人一样沉静在这样的虚无之中麻醉自己,他的归属是这繁华之后的寂寞之地,可能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他想保持一份清醒,多一份责任罢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辛弃疾词

没啥多说的,鄙人最喜欢的两个可以带兵打仗的文人之一,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by:謹謙

辛弃疾传

虽然是陌生的作者,但决定一起闲读消磨时光。在还书日期之前,边看边读吧。一起来听!

by:小6儿说

辛弃疾的词

辛弃疾的那些词节目主题:宋词适合谁听:古诗词爱好者,学生,思想升华必听。郭沫若曾写对联曰: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去。辛弃疾的词...

by:东橙西瓜

辛弃疾的词

他屡遭弹劾,数次起落。他命运多舛,壮志未酬。他把满腔的热血和激情倾诉在词中。

by:南京梧桐春春

辛弃疾词传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

by:越海漂洋

辛弃疾词选

辛弃疾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

by:丝丝小草

辛弃疾诗歌

南宋大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出生前十三年,北方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童年是在亡国的苦难中度过的。21岁时,他组织了二千多人参加了济南...

by:百世孤芳肯自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