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祥:从黑暗中爬出来的人,甘愿以身做灯!

2022-10-23 08:31:0112:56 234
声音简介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些从古至今励志的金句,相信我们从小到大都读了很多。但能将之落实到行动、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人却少之又少。真正能做到的,从来都是心无旁骛、默默拼搏、执着信念、在困境中逆流而上的人。刘秀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本届大会,有一个代表名号刘秀祥,引起了热议。说到刘秀祥,有人会有点陌生。但说到当年那个“背母上大学”孩子,你一定会恍然大悟。 

 贵州省望谟县,是黔西南地区一个相对贫困的地方,教育水平也比较落后。1988年,刘秀祥出生于望谟县的一户普通人家里,上面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一家人虽贫困却也安乐。噩运在他4岁时袭来,父亲突然因病去世,受不了巨大打击的母亲精神失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面对疯癫的母亲,幼小的弟弟,哥哥姐姐终于不堪重负,几年后各自扔下一句:“出门打工挣钱”后,相继选择了离开,从此再无音讯。就这样,只有10岁的刘秀祥被迫扛起了生活的全部重担。 

 可这样困窘的生活,连哥哥姐姐都坚持不下去,那么小的孩子,该如何面对呢?看着疯癫憔悴的母亲,他暗暗下了决心,不管多艰难也要拼尽全力,带着母亲走出大山,而办法只有一个——读书。他先是把家里的田转租出去,利用周末和假期上山采药,背到县城卖钱,赚来的钱先给母亲买药,余下再买油盐。

 每天早上,他先做好早餐,陪母亲吃完饭后才放心出门,放学后,则早早赶回家照顾母亲起居。学校里的领导知道他家的情况,默认了这种情况,还为他减免了许多的学费。但同学们投射过来的却是排挤与另类的眼光,因为母亲病情严重时,刘秀祥不放心会把母亲带在身边,偶尔母亲会影响大家上课。同时因为照顾母亲,刘秀祥的身上很脏且有异味,同学们都选择远离他。年幼的刘秀祥咬牙坚持着,因为他心里永远记得带母亲上学之前,跪在父亲坟前立的三个誓言:“我要把妈妈的病治好。”“我一定要给妈妈一个温暖的家。”“如果混不成人样,我绝不回来。”就是这三个誓言,支撑着刘秀祥捱过了今后十几年的艰难岁月。

小学毕业,刘秀祥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当地最好的县城中学。然而喜悦只是暂时的,去县城中学读书对他而言面临的是一笔不小的学费。经过几个日夜痛苦的抉择,刘秀祥找到县城另外一家民办中学:乾坤武校,以摸底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免费入学的资格。

 别人上学,只用担心成绩好不好,而他除了学习,还要担心明天有没有饭吃,能不能赚到足够的钱养活母亲,以及住的问题怎么解决。房租肯定是付不起的。他在学校的附近找到了一个比较宽敞的地方,买了一些雨布、稻草,自己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房屋。就是这个稻草屋,刘秀祥母子住了三年。一方面要维持自己和母亲的基本生活,一方面母亲的病需要药物来治疗。所以这三年里他除了学习,就是打工挣钱。而当时的他,还只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啊。 

 生于泥泞,却身有傲骨,这个孩子却从来不对老师同学诉说自己的窘境。直到中考前夕,刘秀祥的老师才了解到他的情况,并真诚的劝他报考中等师范。毕竟,这样可以早一些出来工作,减少生活的压力。可刘秀祥却认为,自己绝不应该止步于此。因为他有一个埋在心底的梦想,要靠知识改变命运,他要读大学。中考过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省级重点高中安龙一中。命运已经给了他不公,他要去挑战命运,走出属于自己独特的人生轨迹。

为了生活费与学费,刘秀祥开始了暑假期间的打工生活。白天他在工地上搬砖、运沙,太阳毒辣,他背上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晚上则在饭店洗碗端盘,一天只睡4个小时左右。还要抽出时间照顾母亲,给母亲喂饭、洗漱。刘秀祥每天工作18个小时,有一次实在太累,从一百多米的架子上跌落,那一刻他很害怕,怕的不是丢掉性命,是自己出了事没有人照顾母亲!

 高中三年,刘秀祥租了一个废弃猪圈,稍加改良就成了母子二人的家。猪圈夏天漏雨。冬天寒风刺骨,母亲睡的很安然,刘秀祥却经常冻的睡不着觉。这个时候的刘秀祥,常常用一句话激励自己:命如纸薄,应有不屈之心;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

 大概是命运对他的考验还没有到头。高考之前,刘秀祥信心满满地备考。可能是长时间的劳累和艰难的生活环境所致,他突然发起高烧来,烧到了39度。没有钱去医院,他从校医处买了一盒退烧药。高考那天他的烧还没有退,昏昏沉沉进了考场,尽管他在心里暗暗发誓:“我走过了这么多难走的路,这一次休想让我退缩。”但他依然落榜了。 

 只差6分,自己坚持了这么些年,那一刻梦碎了。他想到了死!可是走到河边的时候,他猛然清醒:如果自己离开人世,母亲怎么办?那天晚上,他在日记上写下了两段话:“当你抱怨你没有鞋穿时,你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路已经走了很长,我踏过了一个个山丘,不能因为一次溺水就丧失信心与希望。” 

 重新振作起来的他,为了赚够复读的费用,跑到了一家澡堂,给人搓澡。搓一个背五块钱。他搓了50多天,才赚出了复读的学费。生活的确艰难,但它对于一个顽强不屈的灵魂,同样无计可施。苦心人,天不负。2008年,刘秀祥终于考上了山东师范学院。他再次背起母亲,踏进了大学校园。进入山东师范大学的校园的时候,一张照片定格了他和母亲的身影。照片中刘秀祥粗布麻衣,拿着一个行李袋,而母亲就在他身边紧紧地拉着他的手。千里背母上大学,一瞬间成了各大媒体报刊竞相报道的新闻,刘秀祥一下子成了名人。 

成了名人的刘秀祥感动了无数人,师范大学给母子俩准备了一间屋子,很多爱心人士也表示要捐赠。面对捐赠,他都婉拒了。拒绝的理由也很简单:“一个人的困难和挫折,并不是你向他人和社会索取的资本。”“可能得到了帮助的我生活会好很多,但我也就失去了自己努力的意义了。”因为对于他来说,已经习惯了用自己的勤奋去获得生活的馈赠,如果命运不公,自己努力逆天改命,活着才有意义。 

 大学的生活让刘秀祥更加的成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清晰的认识。大学四年,他不仅赚到了母子俩的生活费,还资助了家乡几名上不起学的孩子。心若磐石、脚踏实地、坚韧不拔,刘秀祥在暴风雪中逆行,每一步咬着牙,终于走向了春暖花开。大学毕业那年,有企业给他开出了55万的年薪。他却毅然选择了回到家乡去教书育人。 

 而他回乡当老师的想法正是源于自己当年资助的一位同乡女孩。这个女孩是他当年在家乡捡废品的时候认识的小妹妹,有一天,他正在打工的时候,这个小妹妹给他打来了电话:“我不想读书了。”因为贫穷,因为落后,家乡有很多像这个女孩一样读不起书的孩子。他深知读书能够改变命运,大山深处的孩子也应该有梦有未来。于是他毅然带着母亲,回到了望谟县一所学校教书。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最美的音符! 

 当了老师后的他,在多所学校进行演讲,毫不讳言自己贫困的过去,用亲身经历鼓舞他们,去感染那些学子和家长。增加对学习的热情。“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因为刘秀祥,望谟县的每一个孩子都牢记在了心里。在当地,许多孩子都视刘秀祥为他们生命中的光,那是指引着他们未来之路的光。2012年9月,刘秀祥已经是望谟县实验高中的校长,他创建了“助学走出乡村”公益活动。他和他的团队跋山涉水,徒步走遍了望谟县的所有地方,给需要资助求学的孩子送去了希望。此时的在他的领导下,望谟县的升学率一年比一年高。而回乡任教的这几年,他资助了2700名学生。其中数以千计的孩子考进了重点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人上人,不是为了更有成就感,而是为了更有责任和担当。”刘秀祥的事迹影响了很多走出大山的学子,他们毕业后也选择回乡效力这片热土。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从黑暗中爬出来的他,用自己的光,照亮了无数孩子前行的路。现在他继续用一身光芒,照亮家乡,还将照亮更远更需要他的地方!刘秀祥,一个被命运狠狠碾压却始终从未低头的平凡英雄。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用自己的半辈子告诉我们:活着,并非是为了享受这个世界,而是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些。

 这个时代,像刘秀祥这样甘愿以身做灯的人,并不多。他拒绝城市的高薪和繁华,回到山里任教,只为像他一样贫困、迷茫的大山深处的孩子,点亮前行的灯。有人拼命逃离大山,是为了摆脱家乡的贫困,而他,却是拼尽全力,让家乡摆脱贫困。人生多舛,命运多艰。我们都渴望在自己孤立无援的时候有人拉一把,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得自己咬牙扛过去。而走出泥泞的时候,不要因为自己曾孤立无援,就忘记替别人点亮前行的灯。因为人活着,得有自己的信仰,就像刘秀祥,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否则就算你走出泥泞,依然只能在寂寞的小路踽踽独行。

 无独有偶,2005年也有一名感动中国的人物----白方礼老人。与刘秀祥不同的是,白方礼老人没有上过学,几乎不认识什么字。从1987年开始,白方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蹬三轮近20年,35万善款,圆了三百多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2005年,白方礼老人去世的时候,为他送行的人们占满了车道,不少了解老人事迹的人哭得泣不成声。一位记者说:“他的善良与无私让我汗颜,一个朝朝暮暮甘为骆驼牛马的人走了,所有人都应该低下你们的头!” 

 正如《菜根谭》中说:“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刘秀祥当选代表,很多媒体再次报道他感人的事迹,有人在他的故事下面留言:忠孝两全!一瞬间被这个古老年代的词给击中了,是啊,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他的人民具备了这样的品质:对父母孝、对家国忠,那这个民族就有了魂。民族之魂不朽,一个民族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刘秀祥、白方礼他们就是担得起“忠孝两全”。愿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有更多更多这样努力、高尚的人。有这样的人存在着,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赵小明读诗

“愿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有更多更多这样努力、高尚的人。有这样的人存在着,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猜你喜欢
刘秀传

长篇评书共七十回。讲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天下大乱,太子刘秀举兵起义,建立东汉的故事。

by:夜羽书场

刘秀走南阳

它又名东汉志,这是一部历史大书。全书从刘秀飘邦至白蟒合斩蟒。生动的叙述了七星、五斗、四帅、二十八宿。以姚七、邓雨、岑朋、马伍、王果、吴汉、智军章为主的众将保刘秀...

by:深巷里醉酒人

东汉与刘秀

真实的东汉,真实的刘秀,真实的历史

by:喜子_dy

东汉刘秀传

讲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天下大乱,太子刘秀举兵起义,建立东汉的故事。

by:闲人张大爷

光武帝刘秀

最喜欢的皇帝,没有之一。

by:幻谷

评剧 刘秀荣

刘秀荣,女,评剧旦角。1955年生在阜城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71年1月她考入阜城评剧团,1975年担任剧团领衔主演,在家乡一带唱红。1987年调石家庄评剧...

by:卿清赏戏与英语教学

闽剧-刘秀登基

内容简介:西汉年间,王莽篡权夺位,派兵追赶逃住河南洛阳的刘秀。刘秀在逃难途中,一村姑郑容极力相救,临别时赠一天子剑坠以表救命之恩。郑容因救刘秀被王莽害得...

by:虎纠之声

光武中兴刘秀传奇

在中国两千年封建帝王历史中,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堪称齐家治国的榜样。从“荡平赤眉”到“光武中兴”,刘秀的一生波澜壮阔。这位古代帝王究竟有着怎样的励志故事?学术小生、...

by:南京市民学堂

光武皇帝:刘秀的秀

这是关于东汉皇帝刘秀的故事,所以,我叫这则故事为“刘秀的秀”。我慢慢讲,您仔细听,听懂了,历史就有意思喽!我是沉迷于历史的一夫,每天,我就在这里等您!

by:一夫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