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的一生,便是一部秦王朝的兴衰史

2022-11-04 18:35:4414:39 29
所属专辑:脑洞趣味历史
声音简介

“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曾国藩家书》

李斯推动了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在他的协助下,他和秦始皇共同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并且,他的政治理念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

李斯作为秦朝的丞相,他亲自见证了秦王朝的崛起和衰弱,他的人生轨迹,便是一部秦王朝的兴衰史。

【李斯】

一、从楚国小吏到秦朝丞相,李斯的人生逆袭之路

以鼠为志,不甘平凡的楚国郡小吏

李斯,出生于楚国上蔡,他年少的时候,在郡里从事着小吏的工作。

在楚国的政治体系中,小吏是最底层的公务员。

从李斯的人生规划来看,他显然志在从政,好在乱世中,有一份衣食无忧又体面的工作。

《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

但像李斯这样家里没矿,身后又没大佬提携的寒门子弟,要想有所成就,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李斯在小吏这个位置上待了一段时间后,便对这种稳定却升迁无望的工作感到厌烦了。

有一次,李斯正在粮仓里统计当年粮食产量的数据时,发现了一些老鼠丝毫不惧人来,还在大摇大摆吃着囤积的栗米。那一刻,他想起了之前在办公处附近的厕所里,见到的那些吃脏东西的老鼠,每当看到人和狗到来时,便受惊四处逃窜的惨样。

“同样是老鼠,为何粮仓里的老鼠生活得如此安稳,而厕所里的老鼠却整天担心受怕呢?”李斯冥思苦想,最后,他得出了那个影响他一生的世界观:

“环境决定一个人成就上限的高低!”

《史记·李斯列传》:於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译文:一个人是成为贤人,还是没有出息的普通人,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他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这条被李斯奉为真理的“老鼠哲学”,促使不甘平凡的李斯决定摆脱现在安稳的生活,转而寻求能够让自己更上一层楼的时代大舞台。

【李斯的老鼠哲学】

于是,20多岁的李斯,辞别老母,踏上了求学之路。

拜师荀子,决定将秦国作为自己展示才华的舞台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李斯辞了工作后,便以平民的身份游历诸侯之间。后来,他听闻儒学大师荀子正在楚国兰陵县开设私塾,招募学生。

李斯听闻后,欣然前往,好向这位名动六国的大师“荀卿”学习治国理政之术。

《史记·李斯列传》: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唯有借助圣人教化世人,才能“使天下皆出于治”。在治国之道上,荀子比起其他儒学大师崇尚以“仁”治国外,他在吸收诸子百家理论的基础上,还强调要仁爱和法制并行——“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大略》)

“名师出高徒”,正是荀子这种能够兼容百家的教学理念,才使他能够以儒家大师的身份,教导出李斯和韩非子这两位杰出的法家人才。

李斯学成毕业之后,他原本的第一选择是靠荀子引荐,让他拜入楚相春申君黄歇的门下。

可当荀子打算满足李斯这个理想的时候,李斯却拒绝了:“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其实呢,是李斯内心嫌弃“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史记·李斯列传》)

对于李斯的野心,荀子看得明白,他也不好强求,毕竟,自己一个赵国人都到楚国任职了,又干嘛要去操心自己的弟子是侍奉楚国还是秦国的问题呢?

【天行九歌李斯和韩非】

天要下雨,由他去吧!

投靠吕不韦,获得了步入秦国政坛的入场券

李斯来到秦国的时候,秦庄襄王刚刚去世,此时13岁的嬴政继承了父亲的职位,权力却掌握在秦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手中。

李斯充分发挥了其“审时度势”的老鼠精神,他一到秦国,便以荀子门生的身份,“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

吕不韦看着这个师出名门,自身又颇具才华的年轻人,对自己如此尊重,完全没有某些稍微有点名气的读书人便恃才傲物的特征,他的内心很高兴,便让李斯到秦始皇身边做了一名的侍从郎官。

至于这其中吕不韦是否有让李斯这个“亲信”做视野的意思,李斯并不会在乎,在李斯看来这算是自己拿到通往秦国政坛的入场券了。

【天行九歌李斯投靠吕不韦】

劝秦始皇兼并六国、离间六国君臣、劝阻秦始皇驱逐六国客卿,三大功劳令其成为秦始皇心腹大臣

李斯到秦始皇身边后,他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自己该怎么站队呢?

以他的眼光,不会看不出,秦始皇对于吕不韦是非常不满的,只是限于实力不够,才暂且容忍吕不韦掌控朝政、当自己“后爹”之事。

《史记·吕不韦列传》: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

李斯如履薄冰,他一方面交好吕不韦,另一方面又讨好秦王政,这种两头吃的做法让他的升迁之路步步都是危机。

但李斯不怕,他知道吕不韦和秦王政用自己,是因为自己真的有才华!

只要他不对一方做出太过分的事情,他都可以用自己的功劳来抵过。

李斯给秦始皇上了三条意义比较重大的建议:

1,劝说秦始皇趁山东六国疲弱之际,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

《史记·李斯列传》:李斯因以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去其几也。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彊,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彊,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秦始皇听取了李斯的计谋,并且封他做了长史。

2、李斯让秦国用金钱去收买六国君王的宠臣,让他们离间君王和忠臣的关系,如果有不愿意被收买的,便趁机暗杀他们。

借助这个办法,秦国在攻打六国的过程中,省了不少力,比如李牧、司马尚等人,便是因为被小人离间,惨遭君王杀害。

《史记·李斯列传》: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3、秦始皇因为韩国派郑国来做奸细的事情,决心驱逐六国的客卿,李斯以六国人才对秦国利大于弊为论点,成功说服了秦始皇废除了《逐客令》。

【秦始皇剧照】

李斯的计策打动了秦始皇,这使得他能够以吕不韦门客的身份,在吕不韦倒台后,逃脱清算,并晋升秦始皇阵营的核心圈子。

官拜丞相,儿子娶秦朝公主,女儿嫁秦朝王子,走上人生巅峰

李斯成为丞相后,秦始皇为了体现对他的恩宠,“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史记·李斯列传》)

三川指的是河南洛阳这片地区,在秦朝时,三川郡大概范围包括今河南黄河以南,灵宝以东的伊、洛水流域和北汝河上游地区。

战国时期,三川郡一度是秦国与山东六国争夺的战略目标,张仪曾对秦武王说:“秦军占领三川郡,就能挟令周天子,成就王业。”

从这份殊荣便可以看出,秦始皇俨然将李斯捆绑在了自己的帝国上,这就是兄弟间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李斯的儿子李由请假回家看望家人时,李斯摆了宴席为他接风,当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见此盛况,感叹到:“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

【李斯剧照】

李斯以一名楚国平民的身份,游历于诸侯之间,他侍奉秦始皇,协助其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

秦国统一六国后,李斯尊奉秦始皇为皇帝,坚持废分封,推行郡县制,辅佐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车轨制度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史记·李斯列传》)

秦始皇感恩他的付出,封他为帝国丞相。此时,李斯的地位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二、沙丘政变,篡改遗诏,李斯的命运转折点

李斯和秦始皇,互相扶持,共同创业,堪称君臣典范,倘若秦始皇未曾先走一步,大概李斯也会成为秦朝的“周公”吧。

但命运从来没有“如果”,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随之而来赵高发起、李斯参与的沙丘政变,成了李斯命运的转折点。

《史记》记载: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馀群臣皆莫知也。

遗诏在赵高手中,知晓这件事的又只有胡亥、李斯、赵高和五六名秦始皇亲信的宦官,至于大臣们甚至连秦始皇的死讯都不知道。

在这种情况下,李斯为了防止秦始皇去世的消息传出去后,引发社会动荡,便将此事给瞒了下来。

赵高看到李斯的态度,便想借机做文章,来一手篡改遗诏,另立胡亥为帝的操作。

而赵高敢这样做的原因,除了秦始皇的遗诏在自己手中外,还有秦始皇坚信自己能得到不死药,故而生前未立太子的缘故在其中。

也就是说,此时此刻,只要赵高将手中的遗诏改写,再配合李斯的权势,那么,这件事便可以瞒天过海。

赵高也不是简单人物,他看出了李斯骨子里对于“权力”的执着,因此,他认为自己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将李斯这位帝国丞相拉到自己的阵营中来。

赵高对李斯晓以利弊:“遗诏在胡亥手中,如今决定谁做继承人就在你我一句话罢了。不过,你觉得自己和蒙恬相比,谁更受扶苏公子信任?而一旦扶苏公子掌权,那么,你的地位必定受到威胁,到时候您只能交出相位退印回家了。

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於心而诎於口,尽礼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为嗣。君计而定之。”(《史记·李斯列传》)

【赵高剧照】

李斯是一个很现实的人,赵高在给他描述从龙之功的前景那一刻,他的心里便已经动摇了,最终,李斯做出了抉择:於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

三、一子落错,满盘皆输,帝国丞相身陷囹圄,被夷灭三族

在关乎帝国命运的棋盘上,李斯、赵高既是对弈的棋手,同时,自己也是对方实现野心的重要棋子。

李斯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地位,可以轻松把握局势,让胡亥、赵高都成为自己手中的工具人。

殊不料,李斯自己才是那个“一子落错,满盘皆输”的败者。

李斯和赵高为了帮助胡亥坐稳皇位,他们联合起来,杀死了对胡亥地位有威胁的扶苏公子、蒙恬、蒙毅及秦朝宗室。

《史记·李斯列传》: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於杜,财物入於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

原本,胡亥的权力还有扶苏、蒙恬可以制衡,使他不能专权误事,但当李斯助力让赵高扫清障碍后,他这个位高权重的丞相,其实已经只剩下“虚名”。

丞相的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可谓不高,但说到底,这份权力还是要通过君王认可,才能具体实施下去,这也是李斯帮助秦始皇建立的封建制度的核心要素——皇权至高无上。

李斯没有来得及享受他想要的从龙之功,公元前208年7月,李斯被赵高“腰斩咸阳市”“而夷三族”。

【李斯剧照】

一年后,公元前207年9月,赵高杀死胡亥,另立子婴为秦王,五天后,子婴杀赵高。

同年十月,刘邦攻入咸阳,子婴率百官投降,秦朝正式宣告灭亡。

结语

李斯协助秦始皇结束了从春秋开始,几百年来诸侯混战的动乱局面,他推动了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但李斯出于私利,与赵高、胡亥合作,残害忠良,奴役百姓的行为,又最终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这不得不说秦朝“成也李斯,败也李斯”。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

【1】《六体书论》:小篆者,李斯造也。

【2】《六书缘起》:秦始皇帝初并天下,丞相李斯,奏同文字,作《仓颉篇》七章,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六章,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七章。

【3】《史记·李斯列传》

【4】《史记·秦始皇列传》

【5】《荀子》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李斯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1-2]。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by:冰瑶_2s

崔德瑛与李斯娜

自幼酷爱粤曲,擅长三喉演唱。91年参加广州珠江电台力加杯粤曲比赛以平、子喉演唱《帝女花之香夭》获冠军,92年参加广州市梦诗杯粤曲大赛以平、子喉演唱《帝女花之庵遇...

by:瑛姐_jp

李斯与秦帝国

职场与仕途奋斗者必须收听的励志大戏!从小白到权倾天下的二十年成长记!读懂李斯,明辨世事

by:一夫之声

李斯特论肖邦

李斯特在从事音乐活动的初期曾经与肖邦密切交往,而在肖邦去世后不久,就为他写下了一本传记。作者在本书中论述了肖邦的创作特色、演奏风格、个性和生平,为后来的研究者提...

by:莫肖貝

秦朝宰相:李斯

李斯,以《谏逐客书》得秦王嬴政重用,在破六国、建中央集权、统一文字方面均有功绩。官至丞相。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迫令公子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后...

by:醉山恋

李斯特交响诗

BernardHaitink-LondonPhilharmonicOrchestra

by:典洋时光

遇见古典李斯特

跟随音乐,穿越时空回到19世纪。

by:歌单精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