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传奇第五章:突破

2023-04-30 12:05:0120:14 51
所属专辑:太阳系传奇
声音简介

太阳系传奇,作者,张逸然,第六章 突破
2078年8月 中国 海南黄岩岛
巨大的白色顶棚构成的巨型基地矗立在139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海岸边,一辆气罐车缓缓驶入了基地大门中。
一艘巨轮缓缓驶入了临时搭建的海港中,王翔站了起来,穿过一排座位,走出门。跳上甲板,手搭凉棚远远望去,一条临时的木板路横穿沙滩,从海港延伸过来。
刚一下船,走上木板,王翔眯起了眼睛。一个身穿白衣戴着口罩的人迎了上来:“王博士,您来了!”
王翔点了点头:“你们的科研成果怎么样?”
“有一些进展了,不过,得由您来决定。”
穿过两道密封门,他们在复杂的通道中穿行,白色洁净走廊中,只有零星几个人,他们脸上满脸愁容,脸上似乎都写着“疲惫”二字。他们穿上了防辐射服后进入了一间巨大的实验室中,墙壁上是巨型全息显示屏,上面显示着复杂的图像与曲线,线条一高一低地跳动着,两名工作人员手捧着架子似乎在疯狂地记录着什么。还有几名工作人员,敲敲打打着,那台似乎十分普通的仪器,实际上用先进的中微子通讯连接着太湖之光5.2和天河七号两台顶尖超级计算机。
“请所有工作人员注意,今日第30次可控核聚变实验第二阶段即将开始,请所有人注意,勿接近防护玻璃周围5米处。”扩音器突然响了起来。
中心的巨大仪器内,剧烈地开始了反应,氚原子核与氚原子核开始碰撞在了一起,如同两桶热油中倒入了水一般,产生了巨大的热量。但由于在真空状态上,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磁力开始约束能量了,人们知道在氚发生反应产生巨能后提出了磁力约束,或激光约束,但是要把握那个度却十分艰难。
王翔紧紧地盯着显示器,眼一眨也不眨,她知道,这次如果还不成功,以后就没有多大可能了。她的心如同一个皮球,上蹿下跳。她的呼吸越发急促。
那曲线必须恒定在两条线束间,不多也不少地坚持70分钟。就70分钟,人类又会登上一个台阶。


线条正往下坠,王翔快要崩溃了,不,她心中似乎在哀嚎。
突然,线条重新升了回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50分钟,60分钟,65分钟,直到69分。
“快啊!快啊!”王翔在心中叫着,60秒,40秒,30秒。“你别动!”10秒,8秒,6秒,3秒,2秒,1秒。
整个实验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王翔热泪盈眶:“七年了,七年了,我们等这一天太久了,但它终于来了!”
所有的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当王翔走出可控核聚变实验基地时,一大群记者拥了上来,对核聚变技术进行采访。王翔从人堆中挤出后已是烈日高悬,聚变散发的热使温度迅速达到了50℃,王翔自言自语着:“要是搬到了山上,就不热了吧?”       


中国西藏 喜玛拉雅山脉
海拔五千多米高的风吹过王翔的脸,她背着手,站在悬崖上,脚下的雪并没有消融。王翔奔波了一天,从海南几经周折来到了中国第一艘核聚变恒星际飞船制造基地。
王翔转身上了皮卡,启动了汽车,顺着柏油路铺成的公路。她绕了几个弯,进入了工棚中。
下了车,几个工程师走上前来:“王翔博士,很荣幸见到您,您来的太及时了!”说着便伸出了手。
王翔伸出手:“你们太辛苦了,到里面谈吧!”王翔从车上抱出一个钛合金打造的密码箱。因为太沉了,王翔从箱子尾部掏出一根铁链,拉着箱子,和工程师们一起走了过去。
工棚建在一个山谷中,两座塔吊屹立在雪地中,有两个架子架住了一个巨大的舰体,整个由碳纤维打造。
当然也用了一些钛合金,连接处运用了铆接技术,显得十分结实,主体颜色为淡紫色,点缀了一些深蓝。舰首处有大块新型抗压玻璃,能承受70个大气压,高五十米左右,长一千多米。上面还装备了一些钛合金穿梭机。这就是第一艘核聚变恒星际飞船,它配有十五年生态循环飞船,命名为“里程碑号”。


走进一栋两层高的小楼中,一进门,王翔和工程师们走入了一个一楼的小房间中。
“真热啊!”王翔拉开拉链,脱下羽绒服,这里两台中央空调全功率打开,怪不得热呢!
房间中有两个人,王翔一眼就认出了他,那人穿着一件蓝色羽绒服,戴着一顶棉帽,他是王翔复旦大学的同学——陈华北。
“今天我过来的原因,大家想必也知道了。我们斥资巨大的飞船工程已经接近完工,但是有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也是最为必备的技术还未安装。所以我们将用一下午的时间安装这些设备。”那名项目负责人开口说着,便起身,继续说,“陈华北博士,您将指导第一施工团队安装屏蔽系统,”这时,那人转向了另一个戴着眼镜、穿着棉袄的人,“Jason张博士,请您指导第五施工团队安装等离子推进器。”
Jason.张?就是那个天体物理学的权威?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神”吧?王翔在心里想着。
“王翔博士,您将指挥第三、四两个施工团队安装核聚变发动机与冷却水生产室,这个工作十分重要,没有了他们,‘里程碑’号就是一堆废铁。”负责人坚定的看着王翔。
出了这栋小楼,早有两个队长迎接王翔,其中一个是王翔儿时的朋友。他热情地与王翔拥抱在了一起。他拎起那个沉重的箱子,好奇地问王翔:“这里装了啥啊?”
王翔对他笑了笑:“等你到了就知道了。”
他们通过一部电梯上了“里程碑”号,透过电梯,镀铜的金属板发射着阳光,刺着所有人。
走过一条银灰色的灯火通明的走廊,灯亮得有种不真实感。在这儿左拐右拐,又下了一条楼梯,他们终于来到了位于舰舱最里层的核聚变控制室。巨大的发动机不知道什么时候运了过来,导线还未连接。
一堆人哗啦啦很快排了一个方阵。
王翔对他的朋友轻声说:“我需要8个人去安装核聚变发动机整体部分。”
队长大声喊道:“丁凡白,兰初瑶……你们8人组成第一小组,迅速帮助王博士安装核……”他转身望了望王翔,“核什么?”
“核聚变!”
“哦!核聚变发动机整体!快!”
第一小组的8人迅速朝王翔跑去。
王翔先是一惊,他没想到自己这位好友居然把人训练得这么整齐划一,他很快冷静了下来,大声说:“第一小组的同志们,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安装核聚变发动机整体,”他转过身指着发动机说:“要把这么大的发动机整体推入墙壁的凹槽中,你们明白了吗?”
“明白了!”那群人说着便两两一团集中在巨型金属发动机两旁,他们一齐用力,齐心协力把重达2吨的发动机主体推入了凹槽中。接着他们又化身成电工,把数条电线与导线连接起来。整个部分共耗时50分钟。王翔在这段时间中又指挥另外两个小组安装了发动机的其他部位。


不知什么时候,王翔穿上了笨重的防辐射服,通过中微子通讯、设备,她笑着对队长说:“你不是想知道这里面是啥吗?”王翔指了指手中的箱子。那人专注地等着王翔的下一句话,“核反应堆。”
王翔打开发动机主体的盖子,使出了全身力气,用力把核反应堆 的“防辐射箱”提了起来,一点一点把防辐射箱推入了凹槽中。
15分钟后
王翔坐在指挥室的椅子上,窗外大量新闻记者扛着摄像机在那儿为“里程碑”号核动力飞船拍特写,不时几声“咔嚓”几声传了进来。
“启动计算机自检系统。”全息显示系统屏上顿时出现了一个进度条。
“5%,8%,10%,30%,45.6%,76.5%,80%,85%……”一旁的指示灯形成隐隐约约的绿色。
“89%,96.5%,97%,98.5%,99%……”不知道怎么的,进度条在99%处停了下来,也许是遇到了问题,一边的指示灯闪烁不止,似一言不合,就要变成红色。旁边的记者叽哩呱啦说着一大堆,这儿的工作人员全盯着全息显示屏,生怕指示灯变成了红色,计算机主机可不能捅篓子。
“100%。”
指示灯的绿灯停止了闪烁,提到嗓子的心也放了下来。
“现在启动第二步,系统拉捷功能检测。”工程师大喊,说着按下了手中的按钮。窗外一阵轰鸣,紧接着一发导弹从山脉另一侧发射基地中心发了出去。它的目标不是“里程碑”号,而是公路旁小山的山顶,那儿什么也没有,仅是作为本次实验的靶标而已。
全息大屏正在播放飞船探头的实时转播,十字线压准了那枚激光制导弹,接着往一边调了调,压准了导弹的飞行弹轨,音响中,传来了“滴”的一声,随之而来的是一声巨大的轰响,一个细细的导弹从飞船前端的发射孔击射而出,紧接着两米激光照射在导弹上,两枚导弹相撞,一团巨大的火舌吞没了一切。
“实验成功,第三项测试,飞船抗干扰功能测试。”
“实验成功,第四项测试,生态系统循环测试。”
……
“实验成功……”
……
实验到了高潮部分,工作人员将要检测飞船的核聚变功能了。
“接通E1,E3,A5,B6,C4,R3,Y8线路,切断A1电源,启动可控核聚变电源。”
原来的电源是由临时的发电厂输电的,他们切断A1线路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通过最普通的方式,看看灯的亮度测试核聚变的能力。
“A1区,A3区,A2区,A5区,A4区,7E区,A6区,常亮。”
“B3,B5,B2,B1,B4,B6区常亮,C5区常亮。”
“C区常亮,D区常亮,试验成功!”
“E层生态区亮了吗?”
“呃,E层线路出现故障,机器人正在修理……哦!E区常亮.”
所有人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里程碑”号 D层 核聚变控制室
“二队队长,快速检测冷却功能,打开冷却水闸门。”
“收到。”队长坐在板凳上调试着其他设备 ,听到命令,他弹了起来,起身跑向控制区域。
他滑动了一下电扭,滑向“中”这个程度。突然,一个悬浮窗口弹了出来,他在上面点了点,窗口就消失了。
在操作桌面上,管道中的空间突然被一片半透明的液体吞没了,那是冷却水。冷却水顺着管道涌入环绕核反应堆的三个管道,促使核反应堆到容器所能承受的的温度内。
“温度表的编号是Cz-18753-700,你们那边应该可以查到。”他说着打开了一个悬浮窗口,它可以实时检测核反应堆的温度。
减温过程开始了。
曲线开始下降,白线弯弯绕绕,从20000℃的高度开始下降。一开始是缓缓下降,很快温度降到19000℃,过了不久,17000℃的极高温度开始被冷却水控制下来了,下降到了一万五千多摄氏度。
几分钟后,温度已经被冷却到了8000℃,但这还远远不够,又有一批新的“血液”被注了进来,他狠狠的盯着7000℃的钛合金容器。
在管道中,冷却水通过了一个隔层后被三个支管来分流。左右两这的支管会把反应堆环绕一圈后汇入到一处,而中间的支管却进入了反应堆的下方,也就是电路与反应堆连接在一起的位置。那里拥有两台大功率微型置冷机,但仍然十分的烫。如果过烫,这些会导致线路切断。切断后由于无法输出,会促使核反应堆核爆炸。
冷却水变烫后会产生化学反应,氢原子被剥离,而大量的水分蒸发,却不会产生致命的过热蒸气,因为冷却水还有一些新型元素,可以使水冷却。
减温成功了!整个过程只用了五分钟。
反应堆外壳的温度已经达到了三千多度,虽然对于钛合金十分的高,但这是一种新型钛合金加入了新型物质,被命名为SP-900,使它能承受极端的温度条件。
一个小时后
王翔坐在山上的一块大石头上,后方的盘山公路上,停放着白色的皮卡,十分钟前,测试刚刚结束,她坐在这儿等着那个奇观。
落日的一角跌入了山底下,它看起来无比巨大。金色的光辉给远方的一片起伏的白镀上了金漆,钢架架住的恒星际飞船“里程碑”号散发着一片白光。山谷中的茫茫雪地上,十几辆汽车驶出了工棚,那是记者的汽车。王翔能想到今晚CCTV的新闻时间会延长。王翔就这样坐着,又过了几分钟。
五分钟后
当太阳沉到地平线以下后,天空金色的余辉还未消散,那个东西来了。
先是三架超音速飞机吃刺破了金布,中间的飞机突然直直冲下来,冲到离地面只剩五百米时,那架飞机又升了上来,抬起了机头,与那三架飞机往回飞。
与此同时,飞机上
机长佩戴着蓝牙耳机,对后面拨动按钮的人大声呼喊:“对后面的人说,执行B计划!”机长似乎想刻意盖过飞机的轰鸣,但他并不用,中微子通讯系统已经用最清晰的分贝帮忙传了回去,后面的人连忙用电磁波通信向后面的机群转发了过去。
山腰处
王翔双眼无神的发着呆,突然周围一暗,他抱着期待的心望了望天空,一大片黑压压的东西遮住了天空,压得人喘不过气,王翔知道那是什么,就算有了心理准备,她还是被震惊了。
那是飞机。
不错,是飞机,更准确地说是直升机。
那些直升机悬停在山谷上方,很快一根根细细的金属丝从直升机上放了下来,金属丝是由新型承重材料制造,一根能承重约五十吨。面对几千吨重的“怪物”,军方不得不派出三十来架直升机。
下面有几个白点儿,王翔看了看,那是一些工作人员正在系着金属丝,很快他们爬下了“里程碑”号。
没过多久,三十多架直升机一起往上提,这要是普通的直升机绝对做不到。但这是运用磁力,直升机底部有一块大的电磁铁,与磁场相互排斥,且螺旋浆转速达到了普通的三十多倍,让直升机运送飞船是最节省的办法。
飞船一点一点的开始悬空,紧接着,“里程碑”号整个舰体开始升了起来,离地面越来越高,一直到了二千米处,机群停了一下,然后朝着东方的茫茫黑夜中飞去。
太阳最后的余辉也消失了。世界沉浸在一片黑夜中。
王翔起身,拉开车门,踩下油门,驶向了静谧的黑暗中。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太阳系

带孩子一起来了解太阳系吧!

by:世洁_ej

太阳系

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太阳系位于距银河系中心大约2.4~2.7万...

by:醉山恋

探秘太阳系

你对太阳系的认知是否还停留在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呢?那么这个专辑非常适合你。它会给你介绍那些太阳系中不为人知的秘密。同时,我还会讲一些航天知识哦!

by:George讲科学

太阳系探险

19世纪中叶,一颗彗星突然与地球相撞,地中海附近的一些居民被带到彗星上,从此开始在太阳系漫游

by:可道

太阳系百科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

by:德克听书

拯救太阳系

这是2099年的太阳系,除了地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上都发现了人类,而且他们都有着不一样的超能力。五大行星构建起了宇宙中心站,但是科学预测,太阳将在2100...

by:呼噜博士

DK太阳系之旅

孩子喜欢宇宙自己选录的DK太阳系之旅增加阅读能力希望坚持你所爱

by:卢卡斯的读书小天地

太阳系的奥妙

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太阳系位于距银河系中心大约...

by: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