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吃第一批螃蟹的富豪们,也挺强啊

2023-07-01 06:34:0719:48 96
声音简介

今天就讲几个企业家的故事吧,先讲讲中国第一个个体户——刘桂仙。

刘桂仙于1934年出生于河北农村,后来嫁到了北京。她四十多岁时,家里一共有五个孩子,生活困难,老四、老五还是待业青年。

1980年,她为了吃饱肚子,也为了解决孩子们的就业,申请到了北京个体餐饮的第一张营业执照。就这样只有十多把小木凳、四张小旧桌的餐馆就开起来了。开这个饭馆,她花了1100元人民币,其中,自己的积蓄500元、找银行贷款了500元,跟人借了100元。

当时,全国人民都刚从吃大锅饭的环境中走出来,改开、走市场经济的路线已经定调,但怎么做?大家都没把握,好多官员在这种事情上不敢拍板。刘桂仙为了申请这个牌照,足足花了大半年。别的人其实也起了这个心思,但因为老是被工商部门挡回来,没坚持下去。只有刘桂仙下定了要靠手艺挣钱的决心,每天步行一个多小时去工商部门磨,早上9点一开门就进去,晚上6点关门才回家....就这样坚持大半年,才拿到了中国个体餐饮的第一张执照。

餐馆开了以后,因为刘桂仙的烹饪手艺特别好,又因为当时的人们没看过这种新潮,把她家在翠花合同的饭馆挤得水泄不通。有些人吃完饭了依然不肯走,最后导致新来的顾客只能站着吃。开张的第一天,就来了220个顾客,另外还有100人订饭,第一天打烊,她已经收到了130元。

国外的记者也跑来报道她的餐馆,大家都说她这里的定价比国营饭馆好吃又便宜,她家餐馆门前,到了饭点,天天有人排队。总之,她很快还清了贷款,开始赚钱。

可是,如果你了解我国改开历史,就会发现:改开不是一下子放开的,而是松——紧——松,折腾了好几步路。遇上政策紧的时候,有的人会被定投机倒把罪,投入局子。刘桂仙当时最担心的就是政策会变,自己成为出头鸟被一枪打死。

直到次年冬天,副总理

来到了她的餐馆,她才放下心。然后,她就在离自己家饭馆不远的地方又开了一家更大的餐馆。当时依然处于计划经济末期,她家的粮票、肉票、菜票什么的根本不够用,她经常需要跑去河北农村采买食材,每天早上赶5点多的头班火车过去赶集。直到1993年她家旁边开了一个可以自由买卖东西的农贸市场,她才可以就近采买食材。

然后,这家人的命运就随着改开,扶摇直上。这得益于刘桂仙对自家餐馆出品的饭菜有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为保证饭菜口感,从1980年到1996年,她亲自掌勺16年,掌勺到了62岁。掌勺不退位,后来她每天还要去饭馆盯着。

总之,这份财运他们家稳稳地接住了,全家买了豪车,在精巧盖了仿古四合院,孩子们也学着她开了餐馆。后来她还创建了木业公司,成为了北京紫檀木古玩的最大收购者。

2015年,刘桂仙去世,享年84岁。她家早就不靠那间小饭馆赚钱,但据说那间饭馆还在,就在翠花胡同里。

嘿,你看,哪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1980年刘桂仙在北京开了中国第一家个体餐馆的时候,广东中山小榄镇有个叫做梁伯强的18岁青年,实在忍受不了家乡的贫穷,向往港澳的繁华....

然后,他带了几个饭团,就跟同伴们一起跳进了中山冰冷的海水里,打算从那里游到澳门去。游了十几个小时,他们终于在澳门上岸。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了高楼大厦,也感受到了澳门人和中山人高达几十倍的收入差距。

一开始,他在澳门当搬运工人,晚上就住在仓库。后来,他跳槽,成为一家仿古家具厂的绘画师,收入翻了十倍,达到了每天三四百人民币。那可是80年代的三四百啊。就这样,他工作了一段时间,攒了一些钱,然后成立了作坊,开始招聘从广东偷渡过去的内地人,专门帮家具厂画插画。

可是,他是偷渡过去的人,只有一张临时身份证,天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被吓了几回后,他干脆选择坦白,回到了中山。回到中山后,他也做过一些卖鱼什么的小生意,但赚的钱实在太少了。

到了1984年,他听说澳门的临时身份证可以换成正式身份证,于是,又一次偷渡过去,又靠手艺攒了一点钱。那时候,广东开始对外招商,好多日商、台商、港商开始在内地投资建厂。有个香港老板很欣赏他,在中山办首饰厂,聘请他来帮忙管理,于是他那时候月工资就达到了五千人民币,而他才23岁。

后来,那个工厂被查封,梁伯强只能自找出路。他不满于当高级打工仔,后来还是开起了自己的首饰作坊,后来改为开厂。将自己生产的首饰发到广州、义乌,到了90年代末,他已经成为国内人造首饰的大户,每年销售额达六千多万。

1998年,他觉得自己的生意做到了瓶颈期,人造首饰这块已经很难再扩大产能。无意间,他看报纸,看到记者抱怨说我国居然没有好用的指甲钳,顺便提及我国轻工业强而不精。换一般人,可能也就跟着感慨一下,这事儿也就过去了,但是梁伯强从这句抱怨中,嗅到了商机。

他马上去查阅资料,然后发现:虽然指甲钳的价格很低,但是这个行业的利润非常高,即使市场上售价三块,但利润是40%,而高端一点就是二到三倍的利润空间了。最重要的是,这小玩意儿,大家都需要啊。而且,当时中国仅有五家指甲钳企业也即将面临倒闭的风险。就这样,他走访了所有企业、跑遍二十多个国家,又进口了将近一千万的指甲钳子来研究技术,制造出了指甲钳。

接下来,就是要占领市场的问题。他把指甲钳、小剪刀、挖耳勺等一系列小器具都放到一个盒子里售卖。消费者一看,觉得很新奇,而且指甲钳的价格也提上去了。后来他又在指甲钳上刻上公司名字,拿到了招商银行的大订单。

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中国,不,是世界的”指甲钳大王”。

不过么,广东老板大多比较低调,好多人只知道他做的指甲钳,但不知道他的故事,所以,我今天就讲给大家听喽。

再讲一个企业家吧。这人名叫胡金林。我觉得他的命运,真的只能用玄学来解释了。

胡金林于1957年出生于温州柳市,父亲会做染布,家里八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五。那还是大集体时代,他家里人多,挣的工分也多,加之温州人少地多,他家不算特别困难。他的年少时代,就在大运动中度过了,17岁出门打工时文革还没结束。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跑去神农架做家具厂工人,帮忙记账。但是,家具厂的木材和生漆,导致很多人过敏和中毒。他不想干这些,就带着老乡们回家了。没钱,他就找在宜昌的在葛洲坝做工程的亲戚借了点路费钱,买了长江轮最便宜的散席,经由上海回了温州。回去的路上,他发现:虽然当时中国依然处在计划经济时代,但最热闹和繁华的地方还是小商贩集中的港口和码头,他还是想偷偷做点生意。

1976年,他开始经商,做的是五金的买卖。而在卖五金之前,他先学习各种机械知识。谁家的锄头、自行车之类的坏了,他基本都能猜出来是哪儿坏了。他卖这些东西,就比国家挂牌价高一点点。比如,乡亲们要换个气嘴,需要停一天工跑去国营物资公司买,搞不好还得花住宿费。而他,哪怕半夜有人来买,他也能爬起来给人解决问题,这样一来,慢慢地,大家都知道,缺什么五金件就去找胡金林。

就这样,胡金林开始发财了,还盖了新楼房。但是,那个年代,这属于“投机倒把罪”。他提前听到风声,在营业部留了一些不好用的零件,等着被抄家。这些东西被没收后,他清点货品,说自己哪怕有个五百块流动资金,生意都好做很多,可仅仅过了两个月,他就赚到了五万块。

改开开始后,胡金林不仅仅卖五金,还可以卖电器。而且,它直接从厂家拿货,卖得比国营物资公司还便宜,而且还可以赊账,差点把体制僵化的国营公司都搞垮了。他们不忍心,还帮其中一家公司做了目录、盘活库存。胡金林的问题,出在税务上。

1982年,胡金林的个人账户上居然有120多万元。上面一查,让他补缴了6万多的税。他以为结束了,他账户上的钱引起省里的重视。那时候,改开刚好处于又迂回往前走的阶段,有人和他谈话后,直接说了一句话:“老子两万五千里长征过来,一年才381块,你这个小子,一年赚几十万!不是挖我社会主义墙脚吗?”他感到问题有点严重,因为那段时间他一直看报纸,国家开展经济整肃运动,他发现好多人因为倒卖商品被判刑甚至被枪毙,所以,他早就准备好了随时要跑路。

当时的柳市镇,五金电器方面已经发展出产业集群,出现了全国闻名的“八大王”,还包括矿灯大王程步青、螺丝大王刘大源、合同大王李方平、旧货大王王迈仟、目录大王叶建华、线圈大王郑祥青以及电器大王郑元忠。胡金林当时还找了另外几个大王,但他们觉得事情没那么严重,结果,除了他和刘大源之外,其他都被抓了。

而开始逃亡的这一年,胡金林才26岁。胡金林搞了假证件、带了一些现金以及各种工作证、介绍信,到处逃。先是到上海,后来又跑了北京、哈尔滨、吉林……最远还躲到了黑龙江牡丹江市的夹皮沟。

到了1984年,他听说之前被捕的投机倒把人员很多都已经被放出来,就又回到了温州,没想到还是被抓进去了,关了66天才最终等到案子被撤销。放出来后,胡金林投资建了一个轧钢厂。他觉得老百姓建房子最喜欢用到钢筋,而当时温州都没有轧钢厂。

工厂开起来,设备也买进来了,但拆钢方面有很多行政门槛,他们没考虑到这个因素,亏到一塌糊涂。胡金林觉得新疆塔里木正在开发石油,对生意人来说是个很好的掘金机会,就跑去了新疆。当时,温州刚刚出现几起庞氏骗局,借钱很难,但胡金林还是靠借民间高利贷的方式,借到一些钱,去塔里木卖低压电器。结果,还真让他赚到了钱,不仅还了债,还有小赚。在老家leader们的鼓动下,他成立了集团公司,公司发展平稳。

2000年左右,他看央视新闻,看到东盟自贸区成立的新闻,马上意识到这是一轮新商机,最后,他选择了柬埔寨。他选柬埔寨的原因有二:第一、柬埔寨比较亲华;第二、柬埔寨人用的多是欧美电器,比中国价格贵四倍。在柬埔寨站稳脚跟后,他又开了水电站、橡胶厂,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而原先和他一起成为“八大王”的其他七位,被平反后各有各的结局:“旧货大王”于1995年因肝癌去世。“螺丝大王”后来有开相馆,看到认识的一个知名企业家得病去世后,开始淡泊名利,转去画画。“矿灯大王”程步青后来去上海创业,创业成功。“线圈大王”90年代初开了打字复印店,又重新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目录大王”后来跟随孩子去了国外生活,后来又回国做工程。“合同大王”后来做了人工耳蜗,大获成功。“翻砂大王”后来做电气,年产值过亿。“电器大王”后来开了开关厂,后来又做服装、造船,一度把生意做很大,但2011年资金链断裂,申请破产。

改开史上绕不开的一个人是,来自浙江萧山的鲁冠球。

这个人生于1945年,出身农村,爸爸在上海一家医药工厂工作,16岁之前他的理想就是跟父母一样吃上“单位饭”、进国营厂当工人,毕竟,对那时候的农民子弟来说,这是最好的出路了。

初中毕业后,他成为打铁匠。当时,村里很多农民要走七八公里路才能去到镇上磨米面。他觉得自己如果搞一个磨面机、磨米机,既可以解决农民磨面难的问题,说不定还可以搞到一些钱。他找亲戚借到了三千块,找私人途径买了一台磨面机、一台碾米机,办了一个小作坊,都没敢挂牌子,因为那个年代这种事情是禁止私人干的。没过多久,他找个小作坊因被举报而被迫关闭。

当时,大运动已经开展起来了,好多工厂停厂搞运动,导致市面上连铁锹、镰刀这样的东西都买不到,鲁冠球又找了几个人,开了个铁匠铺,专门帮人打铁锹、镰刀、修自行车,生意很红火。结果,搞了没多久,公社leader找到他,要求他接管农机修配厂,然后,鲁冠球就去了,用了很短时间就把这家工资都发不出来的厂盘活。他一开始做的东西都是农用的犁刀、铁耙,后来又做单车链条之类的零部件。

1979年改开开始,他觉得接下来全国运输业会迎来大发展,而运输行业离不开汽车,汽车离不开万向节,就把其他业务都砍掉了,专做“万向节”。当时,国家机械工业部要在全国50多个生产万向节的工厂中,选择三个整顿得最好的。鲁冠球为了通过考验,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

当时,安徽一个客户说要退货,说是他们生产的“万向节”出现了裂纹,鲁冠球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召回和销毁了全部产品,承担了40多万的损失,心疼得很多人掉眼泪,但也保住了企业名声,公司成为了全国唯一一家可以生产万向节的乡镇企业。

为了拓展订单,他参加全国汽车零部件订货会但被拒之门外,然后他就在场外摆摊,后来又派间谍去探听场内情况,发现买卖双方在价格方面胶着住了。作为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他最终以薄利多销的形式,抢到了大额订单。之后,鲁冠球抵押了家里所有的苗木,承包了厂子,获得自主创业、自主经营的权力。

1984年,当时大家连股份制是啥都还不知道,鲁冠球就要求进行股份制改造,没获批准,他就搞了内部职工入股,员工的积极性就更上一步。跟三水健力宝的李经纬不同,他很早就有产权意识,于1992年就提出和政府明晰产权,提出“我给你钱,你别管我”。然后,将当时企业的一半资产划给政府。后来,当地有一家厂濒临倒闭,要他接手,他又让政府用股权来交换,最终政府股权变为三分之一,他获得了彻底的自主权。

那之后,他的公司就发展更快了,到了1994年就做上市,产品远销全球。他和他的家族也以百亿资产上了富豪榜。2017年,鲁冠球逝世,享年72岁。

有业内人士说,万向集团能做的这么大,决定性因素就是两个:一是鲁冠球超越常人的勤奋,二是鲁冠球对企业战略布局和管理上的方法论。

这位人士回忆说:“鲁冠球是个天赋很好、非常敏锐的人,但是一个天赋这么高的人,仍然坚持每天阅读、学习4、5万字的信息,在我在万向集团董事局那些年里从来没有见他停过一天。”我倒觉得,勤奋可能是其次的。最关键的是,他是如何能做到——在这么多年的政策变化中,几乎每一步都没有踩雷的?

我看这么多中国商人的故事,我觉得最厉害的智慧不是经商,而是如何在经商的同时,与政治和谐相处——这个可能才是最考验智慧的。

我喜欢看土豪们怎么发财致富的故事……但,我也知道,能讲出来的示人的,只是一小部分。真正决定一个人发财的核心情节,可能存在暗处。而我们所能学习的,只是人家亮出来的那部分。

比如,一个哥们儿疫情期间靠卖呼吸机赚得盆满钵满,人家干一个月顶我干几年,但这种发财秘诀我也学不来,因为我没有那么硬的人脉关系以及其他。我只能学习他跟我们讲起这事儿时的低调?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笨拙的螃蟹

螃蟹尼尼不喜欢自己的大钳子,因为不管他干什么,笨拙的大钳子总是碍事儿。在与朋友玩泡泡、追逐、捉迷藏的游戏中,大钳子总是把事情搞砸。他的朋友们都没有这双笨拙的大...

by:海格瑞绘本魔法城堡

孤独的小螃蟹

《孤独的小螃蟹》讲述了一只失去了伙伴的小螃蟹如何战胜孤独的故事。小螃蟹喜欢的邻居小青蟹为了寻找更好的住所而离开了,小螃蟹陷入了孤独之中,他的生活似乎只剩下漫无目...

by:喵喵叫你

孤独的小螃蟹

快乐读书吧:《孤独的小螃蟹》冰波/著喜欢记得订阅哦~在留言区发表自己的意见吧!

by:听风and观雨

孤独的小螃蟹

《孤独的小螃蟹》讲了小青蟹离开后小螃蟹十分孤独,但他还是帮助别人做了许多善事,帮助小纸鸟找回自我;帮狮子剪头发;为了就土坑里的小乌龟失去了一只大钳子,最终,小青...

by:咪咪小贝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