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82期:人品好不好,借一次钱就知道

2022-11-21 07:30:0009:21 5963
声音简介


前段时间,一则#男子欠款70万破产失联#的新闻,冲上热搜。


和以往不同的是,在这个话题下,没有一条辱骂信息,反而很多人都在夸赞这位欠债男子行为得当,值得学习。


原来,这名男子是安徽宿州王先生的一位客户。


他曾在2018年向王先生借了70万,作为资金周转使用。


却没想到,因种种原因,自己还是破产了。


王先生曾几度联系,都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就在他以为这笔钱要不回来时,这位男子却主动联系上了王先生。


他称破产后,自己在一个地方打工。


之前欠王先生的钱,也会一点点还清,希望王先生不要介意。


开始王先生以为只是客气。


没想到,之后的每个月,王先生的账户都会陆续收到对方的转账。


每一次金额都不同,最多时候几千元,最少的时候只有几十元。





但无论多少,他一直坚持,从未有过短缺。


不仅如此,这名男子还将自己名下的一辆车过户给王先生,希望能抵消部分债款。


从第一个月的一百几十元,到现在的四五千元。


一项项还款记录,看得人心里阵阵发酸。


一位网友激动地表示:如果能找到这位欠债人,自己愿意助他一臂之力。


而更多人则表示,看惯了卷铺盖跑路,觉得这个生意人有这样的诚信值得称赞。




莎士比亚曾说:

“钱是一根伟大的魔棍,随随便便就能改变一个人的模样。”

是啊,钱,从来都是检验感情的试金石。


我们从不否认金钱的重要,但也看过太多因钱反目成仇、欠钱不还而导致的悲剧。


它就像一面照妖镜,能看清一个人对世界的态度,也测出他的品性德行。




一位网友曾发过一个帖子,引起很多人的热议。


几年前,好友因为创业,向他借钱,并再三保证一年后一定会连本带利归还。


看着好友如此诚恳的态度,网友一时心软,将自己仅有的三万块钱,全都借了出去。


然而,一年后好友却并未遵守约定,在说好的期限内还钱。


眼看时间越拖越长,网友想要催促一番。


考虑到彼此的亲近关系,他只能借着其他机会,偶尔询问。


后来过了很久,好友才在一次请客时将钱归还。


吃饭间隙,网友担心朋友会心生芥蒂,想着彼此把话说开。


好友却说:“你放心,我不会的。”


听着他斩钉截铁的回答,网友放心了不少。


可之后的两人,却再也没有联系。


他也曾主动找好友聊天,对方不是在忙,就是礼貌性回复。


几次之后,他才意识到:原来好友早已有所介怀,所谓的不会,也只不过是一种托词。


“人用财试,金用火试。”


金钱,是考验感情最好的武器。


无论多亲密的人,都会在金钱的来往中,将品性展露无遗。


也许有人觉得“人生就该多为自己考虑”,认为“生活处处都是难关”。


可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谁的钱都不是凭空得来的。


而一个人看似借的是钱,实则却是自己在对方心里的信用。


失去信用,等同于毁了自己;


只有保持良好信誉,才能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曾看过一句话:

“借钱,看的是人品;还钱,讲的是诚信。”

人品好不好,谈一次钱就知道;感情深不深,谈一次钱也会知道。


它虽不是万能的,却让人卸下伪装,照出真心,露出最黑暗的一面。


可该是你的抢不走;不是你的要不来。


更何况欠债还钱,本就天经地义。


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借一次钱,就清楚明了。




汉语词典中,对“信”的解释,是“人言为信”。


简单来讲,就是一个人说话算话,做到言而有信。


都说,人以信立足,事业以信为本。


说话做事,诚实守信是第一准则。


唯有诚实守信,才会有人信任;说话算话,才能有人帮衬。


而金钱,就是一个人“说话算话”的最好体现。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说到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诚信奶奶”陈金英的故事。


奶奶陈金英因为公司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不得已背上了2077万的债务。


那一年,她80岁。


有人心疼奶奶,好心劝她申请破产;


有的债主放弃赔偿,说“还不上也没关系”。


奶奶感念身边人的好心,但仍然表示:

“做人,背可以驼,但腰不能弯。
该还的债务,自己一定会尽力还完。”

后来,她卖掉了工厂和名下的房子,将全部的钱拿来还债。


还学着年轻人去集市上摆摊,低价出售,贩卖衣服。


就这样,奶奶一点一点还,终于在90岁时,还清了所有债务。


她用十年的坚持,完成了自己的承诺,也将诚信二字展现到极致。


生活中,有人觉得说话算话很难,认为诚信守则很累。


但总有一些人,将诚信排在所有德行前面,将“言必行,行必果”化为现实。


富兰克林曾说: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


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不失信于人,才会有人可信;说话算话,才会招人喜欢。


人活一世,再穷也不坑蒙拐骗,再难也要言而有信。


不赖帐,不拖欠,不逃避。


把诚信放在第一位,人生之路自然也会越走越顺。






知乎上有人提问:“你遇到最可怕的人,是什么样的?”


一个高赞回答说:

“是那些自私到骨子里的人。


他们的一生中,只有利益大小,没有真情可言。”


他的这句话,让我想起曾看过的一个故事。


一位老鞋匠同时收了两位徒弟,并打算将自己的手艺毫无保留地传给他们。


经过鞋匠的悉心培养,很快两人便出师独自开店。


临行前,鞋匠嘱咐二人:

“你们一定要记得,补鞋底只能用四颗钉子,不能多用。”

带着鞋匠的叮嘱,两位徒弟来到另一座城市,各自经营了一家鞋店。


但没多久,第一个徒弟便发现,四颗钉子补好的鞋子,很快便会再次破损,并不能将它完全补好。


他觉得自己发现了商机,可以由此多赚一份补鞋的钱。


不久,第二个徒弟也了解到这个问题,并发现只要每次多钉一颗,便不必重新修补,价格也只比之前贵了一毛钱。


他想了很久,后来还是觉得多补一颗,以求心安。


渐渐地,第二个徒弟的生意越做越好,而第一个徒弟却无人问津,很快便经营不下去了。


后来他才知道,原来客人们早已发现了这个问题。


因为自己的自私,也导致了现在的结果。


太看重一己私欲,不顾他人,最后只能将道路越走越窄。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准则。


人品好的人,从不会为了蝇头小利,而丢失自己的底线。


一个人值不值得来往,适不适合深交,从一次金钱往来全都知道。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不动歪脑筋,不走歪路。


坚守住信义,才更值得他人尊敬,才是积德行善,人生路也才更好走。



三毛曾说:

“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而世上的悲剧大半都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有人有钱,有人无钱;有人赚钱,有人赔钱;有人爱钱,有人怕钱。


说到底,人生短短几十年,一言一行,大多都与金钱相关。


品性德行也在这一来一往,一借一还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点亮文末在看】愿每个人都能不因利益伤害他人。


坚守信义,不失信于人。


不忘本心,以始为终。


与大家共勉。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熊猫Followclosely者

👍👍👍👍👍👍👍👍👍👍👍

猜你喜欢
往期

如果你今天睡前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那你就不能入睡

by:长颈鹿的路

后期

法医,或者,刑侦支队,赶赴现场,现场有无关人员。被害人女性,前一天夜晚未归,家人寻找,不料~被害。警方办案现场

by:CV文浩_Lz

期待

《期待》充斥着无奈与热情的相互碰撞。歌曲整体磅礴而充满了激情。是倾诉、是迷茫、是渴望、是呐喊。我们都走在一条生命的单行道上面。精神的索求,物质的欲望无时不刻在...

by:华语音乐

期待

《期待》是原海政文工团编剧、著名词作家王磊与原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大队政委、著名词作家言己联合作词,原海军北海舰队老水兵,大连新征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作...

by:华语音乐

过期

一阵春风拂面,一阵狂风暴雨,忽远忽近不过是ta施展的暧昧手段,心荒芜的像风一样飘忽不定,把坚持和放弃都揉进了自己纯粹的纠结里。“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还是忍...

by:华语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