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2023-06-17 20:06:1406:43 71
声音简介

到昨天为止,整个白话版红楼梦就读完了。历经3个多月的诵读,每天都沉浸在红楼梦人物和情节中。以前看过书和电视剧,一直把他当作一部描写宝黛爱情的小说,直到一字一句的通读了整部著作,才感觉到红楼梦的博大精深。一部《红楼梦》,半部沧桑史。曹公十年如一日,手执墨笔,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写尽缱绻情思,字字泣血,句句珠玑。好书百读不厌,《红楼梦》正是这样的好书。

  《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即使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也不为过。《红楼梦》塑造的人物最生动形象,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展现的风俗最广阔,传递的思想最深刻,吸引的研究者队伍最庞大。一座丰富宝藏,值得读者反复挖掘。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经验的积累,阅读《红楼梦》又会给人以持续的新感悟。

  全书涉及六、七百个人物,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有好几十人。 不仅描述了人物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写出了人物性格的生动多样,而且在揭示人物交往的隐秘动机、探究人物的可能心理,在对人性、人的思想情感认识体验上,达到了从未有过的深度。

  红楼梦同时还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百科全书 ,小说借展现传统贵族之家的日常生活,把社会生活的多样性、风俗民情的丰富性和文化礼仪的渗透性,全面展示了出来。而且,通过叙述的整体聚焦,勾勒出贵族之家的衰败趋势,从而对世人起到了警示作用。

  《红楼梦》通过各种人物命运的无奈和悲情,表达了现实和人生的悲剧。曹公以繁花似锦的笔,甜蜜地写出人生的诗与远方的同时,又蘸着饱含热泪的墨,清醒地写出了梦的毁灭,繁华落尽是苍凉,最后是树倒猢狲散的结局和收场。也因此,它撕破了传统文学里那种哄骗人的大团圆结局的伪装,成了中国古代文学里情感最厚重、思想最深刻的标杆之作。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意思是:你学的知识再多,看的诗书再多,如果没看过《红楼梦》,那也就不算真正的懂知识、不算真正的饱览群书。

这句诗出自《京都竹枝词》之“时尚篇中,可见《红楼梦》历来被世人所喜爱。

这部小说刚刚创作出来的那个时代,社会娱乐和文化生活并不像我们今天这样丰富,仅有的要么是吟诗作对,要么是看戏听曲。而红楼梦带来一个全新的故事,能够提供给人们日常生活谈天说地、茶余饭后聊天的主题。

当时就有记载:看过红楼梦之后,喜欢黛玉和喜欢宝钗的人,为了争论谁更优秀“互相反目”,更有甚者为了滴翠亭事件中宝钗有无嫁祸黛玉而“几挥老拳”。其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今天地位相当的当红明星的粉丝之间的争论和口水战。

《红楼梦》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泛,包括通俗文学、戏曲、诗词歌赋、医学、佛学、道教、饮食、服饰、占卜、天文地理等等,特别是对人物语言、行为和心理的描写更是一绝,以至于当时的人们把谈论红楼梦的人看作是最有学识的人。红楼梦堪称一部社会百科全书似的古典白话小说。

因此从“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的人们对于《红楼梦》一书是何等重视,何等喜爱。

从今天开始,我会从自己理解的视角以及参考各家的观点,和听友们一起畅谈红楼,戏说红楼,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悟,也欢迎大家点评和留言,发表不同的感悟和观点。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韩成817

学习了

樱若桃 回复 @韩成817

多谢赏听,播客探索中,感谢支持

韩成817

学习了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正读红楼梦|读后感|红学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毋庸置疑,所以古今中外解读者无数。但是这些解读往往两极分化,或者受阶级斗争的影响,把人物划分成不同的阶级去解读,导致了人物形象的脸谱化;或者...

by:温暖如雁

读后感

打造玉器的工序有很多,但第一步的选材最关键。因为再精湛的打磨工艺,都无法改变一块玉本身的质地。用心选合适的,而不是为不合适的费心。成年人最大的清醒,就是自己可以...

by:温馨得馨

读后感餐厅

写一篇作文,其实就像当一名厨师:明白别人要什么菜,然后,怎么把菜做好吃;怎样的创意是合理的,不会损害美味,怎样的想法是胡闹,会导致“中看不中吃”。对读后感或者...

by:灰鸽叔叔

墨菲定律读后感

通过分析常见的生活现象,为读者揭示墨菲定律等诸多心理定律、心理效应的本质,让读者可以熟知并且掌握这些心理学知识,帮助读者在人生的博弈过程中过关斩将、让工作和生活...

by:自由人生WX

正面管教读后感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的...

by:不二阿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