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梁实秋(泉边伊人合诵)

2022-11-27 21:44:2407:37 1095
所属专辑:名家名篇诵读
声音简介

早 起

文|梁实秋

曾文正公说:“做人从早起起。” 因为这是每人每日所做的第一件事。这一桩事若办不到,其余的也就可想。记得从前俞平伯先生有两行名诗: “被窝暖暖的,人儿远远的……”,在这“暖暖……远远……”的情形之下,毅然决然地从被窝里蹿出来, 尤其是在北方那样寒冷的天气,实在是不容易。憔以其不容易,所以那个举动被称为开始做人的第一件事。偎在被窝里不出来,那便是在做人的道上第一回败绩。

历史上若干嘉言懿行,也有不少是标榜早起的。例如,《颜氏家训》里便有“黎明即起”的句子。至少我们不会听说哪一个人为了早晨晏起而受到人的赞美。 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是众所熟知的,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祖逖是志士,他所闻的鸡不是我们在天将破晓时听见的鸡啼,而是“中夜闻荒鸡鸣”。中夜起舞之后是否还回去再睡,史无明文,我想大概是不再回去睡了。黑茫茫的后半夜,舞完了之后还做什么,实在是不可想象的事。前清文武大臣上朝,也是半夜三更的进东华门,打着灯笼进去,不知是不是因为皇帝有特别喜欢起早的习惯。

西谚亦云:“早出来的鸟能捉到虫儿吃。” 似乎是晚出来的鸟便没得虫儿吃了。我们人早起可有什么好处呢? 我个人是从小就喜欢早起的,可是也说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只是我个人的习惯而已。 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习惯,可是并不说有这好习惯的人即是好人,因为这习惯虽好,究竟在做人的道理上还是比较的一桩小事。所以像韩复榘在山东省做主席时强迫省府人员清晨五时集合在大操场里跑步,我并不敢恭维。

我小时候上学,躺在炕上一睁眼看见窗户上最高的一格有了太阳光,便要急得哭啼,我的母亲匆匆忙忙给我梳了小辫儿打发我去上学。我们的学校就在我们的胡同里。往往出门之后不久又眼泪扑簌地回来,母亲问道: “怎么回来了?” 我低着头嚅嗫的回答:“学校还没有开门哩!” 这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我现在想想,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性急。到如今,凡是开会或宴会之类,我还是很少迟到的。我觉得迟到是很可耻的一件事。但是我的心胸之不够开展,容不得一点事,于此也就可见一斑。

有人晚上不睡,早晨不起。他说这是“焚膏油以继晷。” 我想,“焚膏油”则有之,日晷则在被窝里糟蹋不少。他说夜里万籁俱寂,没有搅扰,最宜工作,这话也许是有道理的。我想晚上早睡两个钟头,早上早起两个钟头,还是一样的,因为早晨也是很宜于工作的。我记得我翻译《阿伯拉与哀绿绮思的情书》的时候,就是趁太阳没出的时候搬竹椅在廊檐下动笔,等到太阳晒满半个院子,人声嘈杂, 我便收笔, 这样在一个月内译成了那本书,至今回忆起来还是愉快的。

我在上海住几年,黎明即起,弄堂里到处是哗啦哗啦地刷马桶的声音,满街的秽水四溢,到处看得见横七竖八的露宿的人——这种苦恼是高枕而眠到日上三竿的人所没有的。

有些个城市,居然到九十点钟而街上还没有什么动静,家家户户都门窗紧闭,行经其地如过废墟,我这时候只有暗暗地祝福那些睡得香甜的人,我不知道他们昨夜做了什么事,以至今天这样晚还不能起来。

我如今年事稍长,早起的习惯更不易抛弃。醒来听见鸟啭,一天都是快活的。走到街上,看见草上的露珠还没有干,砖缝里被蚯蚓倒出一堆一堆的沙土,男的女的担着新鲜肥美的菜蔬走进城来,马路上有戴草帽的老朽的女清道夫,还有无数的青年男女穿着熨平的布衣精神抖擞地携带着“便当”骑着脚踏车去上班,——这时候我衷心充满了喜悦!这是一个活的世界,这是一个人的世界,这是生活!

就是学佛的人也讲究“早参” “晚参”。要此心常常摄持。曾文正公说做人从早起起,也是着眼在那一转念之间,是否能振作精神, 让此心做得主宰。其实早起晚起本身倒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利弊,如是而已。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草地上的星星

早起,开始做人的第一件事

博涵Win 回复 @草地上的星星

对,难的是坚持。感谢支持鼓励!

penny佩玉

谢谢两位主播!好

建璞Rebecca

早起听您读书🍵

博涵Win 回复 @建璞Rebecca

谢谢啦,多指导哦

祝福_所有

朗读音色优美好听,朗读有节奏感,非常棒,老师可以互关交流学习一下吗?

博涵Win 回复 @祝福_所有

感谢支持鼓励

猜你喜欢
黄泉边上种百草

【内容简介】如果这世道真没有人管,那我不介意放手一搏。“我说过,你可以欺负我,但不可以辱骂我的家人。”杜若挥手召出杀气腾腾的百草,向前一指。“我会让你知道,没有...

by:八声甘州故事集

梁实秋散文

梁实秋,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闻一多徐志摩创办新月书店。

by:声命之舞

梁实秋散文精选集 梁实秋 著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男,汉族,出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

by:有声的深海

韩菁清与梁实秋

44年前梁实秋和韩菁清的倾城之恋,轰动了整个华人圈。而今两位当事人都去世了,他们的忘年恋也渐渐被世人遗忘。而今提炼出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供有兴趣了解他们和...

by:梁子雅舍

梁实秋 散文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

by:貓咪媽媽频道

梁实秋雅舍谈吃

人吃,是为了活着;人活着,不是为了吃。梁实秋先生把自己吃了八十多年的经历、体会和感受分享给大家,让我们在吃的过程中,除了要明白:“上天生人,在舌头上为什么要生那...

by:听书读书共分享

梁实秋作品集

梁实秋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学翻译家学者文艺批评家,其内容多描写柴米油盐或诉说闲情逸致,探讨世间百态,聚焦人生悲喜,典雅诙谐的文字充满了洒脱与智慧

by:大风飘乎

梁实秋:淡品人生

一个像花一样的人,在雅舍中,在闹市间,流露出淡淡的情愫。一种闲雅,一番清灵。人生的滋味即如此,些许流丽、些许恬静。

by:日知books

雅舍谈吃-梁实秋

《雅舍谈吃》收录了梁实秋先生关于吃食的散文,精致非常,读来令人口吃生津。全书分为雅舍谈吃和余香绕梁两个部分,从北京到江南,从台湾到西雅图,梁实秋用“纵横...

by:枕边文史馆

雅舍谈吃-梁实秋

一部《雅舍谈吃》馋倒几代人,可对作者梁实秋先生自己个儿来说,北平的生活其实就是“一年四季的馋,周而复始的吃。”因此,美食,不仅可以尝,还可以细品、寄兴。

by:籁皮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