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蔡邕《九势》 一

2023-07-25 15:40:0610:50 2.2万
声音简介

《学书有法:沈尹默讲书法》将沈先生在五六十年代散布于不同报刊或单本印行的论书文字捡摘切实可行的,对学书者有较大帮助的,编辑成册,并选配部分先生的书法作品,及先生在文中提到的名家作品图影,作为对《学书有法:沈尹默讲书法》内容的补充,以期对读者更深入了解先生思想有所帮助。
  沈尹默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工正行草书,尤以行书擅场。他崇尚晋代二王一派的书法艺术,并广集历代名书家所长,得其神韵而创立了独特而典雅的个人风格。沈尹默先生精于用笔,于笔势、笔法多有阐发,其倡导的理论及书法艺术,对近代书法界有深刻影响。


前面13段是重新录制的,后面的与《书法论丛》相同,只是稍事编辑,没有重录,音质较差,见谅!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太极牡丹

讲得真好,赞一个

晨光熹微314

刚开始学书法,涨知识了

1810578iwjm

个人认为所谓的力绝非是要用全身之力贯穿于毛笔上,而是指视觉上的力,那么是由笔画的形态走势,节奏稳定性来体现出来的。

沪上耕夫 回复 @1810578iwjm

终于有人来讨论书的内容了 你这个说法我部分赞同,尤其同意"节奏稳定性“的说法。但是,”笔画的形态“不正是用笔方式(笔法)决定的吗? “稳定性”就是对笔的严格控制,这就需要在正确执笔的前提下,精确、平稳地控制笔毫,其目的就是中锋行笔。这种控制只能由不同肌肉群合力完成。尤其当调锋完成后,行笔就是发力过程了,这样写出来的笔画才是真正的“有力”,这样的力才能形成“视觉”上的力。所以,卫夫人就在《笔阵图》中提出:“下笔点画波撇屈伸,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也就是说,要真的发力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字越大,这种发力就越明显。即使小楷,也是要以腕、以指发力去写的。 个人浅见,欢迎交流

听友229947274

不配音乐更好。🉑️算没有音乐配音了

沪上耕夫 回复 @听友229947274

我是既喜欢这内容,又喜欢所配的音乐(选择的都是自认为合适的),所以大部分是有配乐的。 其实,如果你熟悉、理解了这内容之后,再听,可能会觉得还是有音乐舒服一点儿

沪上耕夫

这么多人觉得这段有问题,我就重新录了一遍。没有音乐。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琴操|汉·蔡邕琴曲原著播讲

琴操,古代中国琴曲著作。为解说琴曲标题的著作。传为东汉蔡邕所撰。二卷。它是现存介绍早期琴曲作品最为丰富而详尽的专著。包括有:诗歌五首、九引、十二操和河间杂歌二十...

by:剑箫天涯

后汉演义

作者简介播报编辑蔡东藩(1877-1945),浙江萧山人。1890年(光绪十六年)考中秀才。1910年赴北京朝考得中,分发福建,以知县候补,因不满官场恶习,于1...

by:山野伍樵夫

后汉书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

by:故磊溪边

后汉演义

阅读打卡,flag:十月前✅有汉一代,史家分作两撅,号为前后汉,亦称东西汉,这因为汉朝四百年来,中经王莽篡国,居然僭位一十八年,所以王莽以前,叫作前汉,王莽以...

by:杳杳青云间

后汉书故事

经典中的经典,趣味之上的趣味,听这样的故事使我们和我们的孩子终身受益

by:清凉好世界

后汉三国时代

日本学者金文京从东洋角度看待三国历史。角度不同,必定可以扩展我们的历史见识和思考维度。希望听者有益,不枉此行。

by:魏晋小玄

《前后汉》故事

只一页一页,读书

by:含识

后汉书白话版

后汉书白话版内容简介:《后汉书》是由南朝宋范晔所撰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其所记史事,起于刘秀起兵,终于汉献帝禅位,囊括了东汉一朝195年的历史。《后汉书》撷取众家...

by:善意流传

后汉书 节选

《后汉书》是一部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

by:卢妍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