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萧西之水:日本之境- 日本文化中的英雄与恶人(下)

2023-06-21 01:37:5517:49 7575
声音简介

本期介绍 



随堂讨论

有一些观点认为,日本社会很多缩影,在某种程度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重要参考系,例如宅文化近十年在国内年轻群体中的盛行。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和看法。


节目文稿

大家好,我是萧西之水。很高兴和大家分享理想国译丛《日本之镜:日本文化中的英雄与恶人》这本书,作者是伊恩·布鲁玛。


上一期我们专题讲了日本文化中的英雄与恶人,这一期我们讲讲伊恩布鲁玛在《日本之镜》这本书里提到的其他日本文化现象。这本书按章节,碎片化地呈现了日本文化的许多切面,比如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文化的矛盾,又比如性文化、宅文化等等。


21世纪以来,随着美式个人主义的渗透,日本新生代年轻人已经放弃了许多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比如过去,日本职场热衷于下班以后一起聚餐,而新一代年轻人却越来越拒绝与反感“绑架式”聚餐;过去日本人热衷于加班,号称“能赶上最后一班电车就不算加班”,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职员要求下午6点按时回家。翻开任何一本日本漫画,打开任何一部日本影视剧,里面的主人公都会教导大家要“做自己”,因为“自己高于一切”。


但问题在于,日本人并不奉行真正的个人主义,因为个人主义只能给他们带来突破秩序的快感,并不能带来安全感。所以表面上,大家拒绝加班,但真到了下班以后,具有相似爱好的人又聚集在一起,有的喜欢动漫、有的喜欢游戏、有的喜欢登山、有的喜欢偶像团体,他们自发形成了新的集体组织,一起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人站在一起,用最整齐划一的口号,一起高喊个人主义,这就是日本人矛盾而真实的现实。


 【日剧《深夜食堂》(2009)】


同样矛盾的方面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说,布鲁玛在这本书第一章就谈到了日本人所谓“性的禁忌”。


什么是日本人的“遮羞布”?

相信有的朋友会觉得奇怪,毕竟日本色情产业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甚至于整个产业占了日本GDP的1%,各种各样的“老师”们甚至已经突破国界,闻名遐迩。但即便如此,大家千万别觉得日本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事实上,日本文化对于色情产业本身乃至于从业人士都有非常明显的限制。比如你去一个商务酒店,一楼就会贴着,这里绝对禁止色情服务;要是敢带一个不该带的人上楼,极端情况下,酒店是直接把顾客轰出去的,而且投诉也没用。


再比如,从东京地铁秋叶原铁路车站一出来,马上就有一整栋楼都是售卖情趣用品的,但这栋楼的外面全部都被厚厚的海报贴上,从外面根本看不出里面到底是个什么店。再比如看日本电视剧,黄金时段的电视剧是不可能出现色情明星的,只有到了深夜档、午夜剧里面,才有可能出现大家熟悉的各位老师,而且不能有什么香艳镜头,出镜时间也必须卡住。所以你看像我们熟悉的苍井空老师,她在中国的名气和商业价值远比在日本高得多,因为日本媒体出于禁忌要求,是绝对不会去捧她的。


对于这一点,伊恩·布鲁玛在上世纪70年代刚到日本的时候就注意到了。他发现对于色情行业,日本人很矛盾。表面上,日本政府是严禁的,日本海关会专门雇一些学生或者老人当临时工,干什么呢?把进口杂志里面女性裸体的部分涂黑,因为这个有伤风化。但另一方面,日本的脱衣舞厅甚至是合法性交易场所又是存在的。这就让人搞不清楚日本人到底是什么看法。


这里就要提一个冷知识:日本刑法实际上是禁止贩卖淫秽色情出版物的(日本人叫做猥亵物)。那既然这样,日本是如何有这么庞大的色情片产业呢?很简单,那就是所有色情片都要有故事,出场人物都要有性格,而且人体的关键部位要打上马赛克。这样一来,电影厂商就可以说,我们卖的不是淫秽色情录像,是故事片,因为剧情需要有了一些相关的镜头,但是我们还打了马赛克处理,所以,刑法就不能管我了。


包括性交易也是这样。日本实际上有一个《禁止卖春法》存在,但这个法的主要目标,是制裁组织开展性交易的商家,而对于实际上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法律并没有说一定要制裁。所以店家要怎么办呢?也很简单,他们把自己的店改装成了洗澡池,然后给每位客人配上一个女服务员,只收取洗澡的费用;但是呢,在洗澡的过程中,客人与服务员之间产生了爱情,于是他们自愿发生了一些不可描述的行为;可惜,这份爱情没能持续多久,也就延续了两个小时,正好就是洗一次澡的时间。顾客出门以后,两个人都觉得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没错,当日本警察审问店家的时候,店家就是这么解释的。这种店家,在日本最早叫做土耳其浴室,后来土耳其人听了特别反感,为了防止搞出外交问题,现在改名叫做soapland,也就是“泡泡浴室”。


实际上,日本警察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红线区域”,就是他们会在办公室里挂上城市地图,然后把那些已经存在色情产业的地区用红线划起来,不去过问里面的情况;但对于红线以外的区域却是严查严打,碰到有人经营相关场所就会上门质询。虽然查不了你,但警察一次次上门也会给店家带来许许多多的压力,最终导致经营不下去。这个“红线区域”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日式“遮羞布”。


“遮羞布”体现在日本对于“性禁忌”的方方面面:色情明星虽然有,但只要我们把她藏在黄金时段之外,这就是可以的;色情用品商店可以有,但必须裹上厚厚的海报,绝对不能像咱们一样写着“成人用品”;色情服务场所也可以有,但必须掩盖起来,做成“泡泡浴室”。只要在遮羞布的里面,那就是一种风雅;如果暴露在外面,那就是羞耻了。


宅文化的缘起是什么?

为什么日本人会这么矛盾呢?伊恩布鲁玛看来,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文化中原本就具有世俗和享乐主义的一面,所以他们并不避讳男女一起泡温泉,但后来日本官方吸纳了来自中国大陆以及西方世界的文化以及道德观,那这种事情肯定不能被这些“先进的价值观”所接纳,但日本人又没办法改变一直以来的风俗习惯,就只能盖上一层遮羞布。


但即便有这么一层遮羞布,依然挡不住日本人追逐享受的内心。而在现代社会,这种对于享受的追逐从肉体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也就有了我们熟知的“宅文化”。


我们说“宅文化”,第一反应就是废宅,天天也不去工作,而是在家里游手好闲,混吃等死。


但实际上在日本现实中,“宅文化”并不是说宅在家里什么也不干,事实上也存在很多积极努力工作的人也有属于自己的“宅文化”,比如有些人周中是普通上班族,周末就会到全国各个地方去拍摄火车。日本“铁道宅”是一个极其庞大、而且历史悠久的群体,他们可以无障碍背诵出东京铁路网的任何一个站名,可以通过列车移动时的响声频率推断列车行进到了哪一站,一部分“铁道宅”甚至觉得中国高铁最近非常发达,于是自发做了一张中国各大城市高铁通行表,这点是连中国人自己都想不到的。当然,中国也有铁道迷,很多朋友也会坐着火车去各地拍照。但心境是不一样的,中国铁道迷的心态,更多是一种走遍祖国名山大川的冲动,是一种感慨铁路高速发展的壮志豪情。但日本“铁道宅”却不是为了这些,他们的目的就是在铁道中找到一种精神享受。


为了提升这种精神享受,日本还有专门对铁道迷开设的酒馆。我以前就误打误撞去过一次,在那里面下单点菜不能说“来一盘菜”,要说“来一列车”;服   务员给你上菜,会说“车到站了”;你结账就要说“我要下车”。你要是不说这些话,那么酒馆服务员会觉得你没有意思,因为你没有扮演好你的角色。有过这么一次经历,我就更能理解伊恩布鲁玛在书中的一次经历。他在年轻时候曾经多次出入日本京都的传统艺伎酒馆,他发现在这些地方,来消费的客人也要懂规矩,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说话交流都要有特定的词汇,这样一来才能获得上佳的精神享受。


应该说,日本文化一直是很注重精神享受,以前日子过得不好的时候没什么办法,但到80年代日本完全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以后,很多日本人更能够摆脱物质束缚,去精神世界寻求进一步享受。只不过,有些人享受的是动漫、是游戏、是偶像团体、是铁道,而有些人享受的是他的本职工作,比如做寿司、做精密零部件等等。从这种意义上说,日本的匠人精神本质也可以看作一种“宅文化”。日本所谓的“宅”,并不是宅在家里,而是把自己的心宅在某种精神享受里面。


这种“宅”也为日本带来了许多传奇故事,比如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 ,他本身只是一家技术公司的科研人员,并没有什么丰富的研究履历。在一次实验过程中,他错把两种不相干的原材料混合在了一起,为了不浪费公司的财产,他就测试了一下这种混合物有什么用,于是他就开始了一次次反复而无聊的测验,之后他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方法。后来他把这种方法申请专利,推销到国外。


只不过,由于这种方法在短期内并没有受到重视,所以田中耕一本人也就过着很普通的上班族的生活。他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享受,日复一日的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直到2002年的一天晚上,诺贝尔奖委员会打来电话告诉他获奖了,这时候的田中耕一依然在加班,从电话中听到“诺贝尔奖”“祝贺”这些英语单词,他还以为是同事在恶作剧,直到媒体闻讯赶来才意识到是真的获奖。他来不及刮胡子,也来不及换西装,田中耕一以一副朴素的上班族神态出现在媒体面前,这种“反差萌”让他成为日本人心中“匠人精神”的标志性人物。


当然,沉浸在个人世界中也不免带来一些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让人倾向于忽略物质世界、躲避日常社交。2022年6月,日本内阁府进行了民调,里面显示,20-30岁男性里,4成没有约会经验、7成没有恋人或配偶;20-30岁女性里,也有2成没有约会经验、5成没有配偶或恋人。而30-40岁年龄段里,男女都有25%的人不愿意结婚。这种“远离恋爱”甚至“远离社交”的风潮让越来越多的日本青年人出现“隔离”心态,他们只愿意与志同道合的人接触和交往。很多人说,现代科技的自动算法让我们生活在信息茧房中,只能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那日本人的信息茧房开启的就更早了,他们会远离自己圈子以外的物质世界,走入精神世界。


为何日本成为宗教势力聚集地?

正因如此,除了动漫与游戏以外,各种各样的宗教势力在日本也非常盛行,日本官方也不得不选择一种宽容甚至是纵容式的宗教注册制度。总体来说,只要一个宗教团体能够拥有专门用于礼拜的设施、有传教活动、有固定的仪式、有教化培养教徒的课程,如此往复三年左右时间,基本上就可以申请在日本注册宗教法人。现代日本社会诞生了许许多多新兴宗教,其中不仅有大家熟知的佛教、神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分支教派,也有曾在1995年制造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的奥姆真理教。的确,在日本信仰各种宗教的人都非常虔诚,但如果对于邪教也保持着虔诚的信仰,那么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引爆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而这样一来,也就催生出许许多多对宗教团体抱有怨恨的人,而其中的山上彻也,也最终将枪口对准了安倍晋三,射出自己的怨恨。


更多精彩,可以阅读原著《日本之镜:日本文化中的英雄与恶人》这本书,作者是伊恩·布鲁玛。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梦想之旅2018

听了这个才明白了安倍遇刺的缘由

虞开x纪盈

个人主义V集体主义

虞开x纪盈 回复 @虞开x纪盈

个体x集体

徐徐的风中的鱼

文化中的两极性应该是有普遍性的。中国儒家文化中也充斥着对立的说法,如忠臣不事二主与良臣择主而事;君君臣臣与君为轻等等,中国也有侠客文化。西方的意识形态同样也充斥着两重性,他们的殖民也是一手圣经,一手枪炮。

Anael汐汐

无用学,无用方为大用。

txh928

能够看到外面的世界,缩在里面没有视野

猜你喜欢
沧浪之水

作者以娓娓而谈的文笔和行云流水般的故事,写出医学研究生池大为空怀壮志、无职无权的苦,时来运转。有名有利的难;在真切地展示他的人生旅程的同时,也把困扰他的人生难题...

by:甚微书屋

叶罗丽之水心默语

作者:九离丫丫丫演播:彩蝶公主灵彩蝶简介:王默:“我真的有能力改变吗?我都已经这么努力,为什么还是……”水王子:“人类的女孩,把水的世界带给你,对你的好,全都是...

by:猫_蝶莹瑾曦_彩瑶星羽

末世之水晶手链

【内容简介】遭逢末世,病毒爆发、丧尸横行,沈甘蓝幸运地发现爷爷留给她的白水晶手链里随身空间,在寒冷食物短缺的末世,存满食物的空间里她有了在末世行走的最大底牌。那...

by:有声的影视

长津湖之水门桥

电影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在结束了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战斗之后,七连战士们又接到了更艰巨的任务……

by:五十四连队

茅山传人之水源传奇

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小说,茅山术,一直被蒙上神秘色彩的神秘道术,驱鬼画符神秘莫测!携带茅山神术,拳打妖魔鬼怪,脚踢僵尸鬼魂。水源...

by:范迪趣谈

长津湖之水门桥战役

长津湖战役,打出了志愿军的英雄气概,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场的局势,打出了新生共和国的精气神。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让狂妄的美军认识到了中国军人大无畏精神气概和不怕死的...

by:龙庙山精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