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14 生活美学的起点在哪里?

2023-12-01 16:02:3830:50 1.7万
声音简介

蒋勋美学启蒙讲义14 生活美学的起点在哪里

一、知识点:

1、布袋莲:是雨久花科布袋莲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20-30厘米;叶根生,叶身倒卵状圆形、广卵形或菱形,叶柄海绵质,叶端钝或稍凹,叶基部近圆形、截形、浅心形、宽樱形,有鞘状包片;夏秋开淡紫色花,为总状花序,花尊狭椭圆形,花瓣中央具有黄斑且紫色更浓,花丝弯曲而有腺毛,花柱焊柱头也具有腺毛;花后结球形霸果;花期7-10月。因其叶柄像吹气的布袋一样,可以稳稳的“坐”在水上,故而得名“布袋莲”。

 

2、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骑楼普遍存在于南亚、东南亚各国,以及中国的海南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沿海侨乡地区。[1-2]现代意义上的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Beniapukur)地方,是英国人首先建造的,称之为“廊房”,当地的方言叫eranda。接着,新加坡的开埠者莱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设计中也使用这种外廊结构的建筑,称之为“店铺的公共走廊”,或叫“五脚气”、“五脚基”。

 

二、金句/精华笔记

1、给自己一个悠闲的可能有一个空间,你可以眺望,你可以在那边看着日出日落,看着潮水的上涨跟褪去,你会看到你自己生命跟大自然中的许许多多的对话,这是我觉得生活美学的重要是你甚至不一定要离开家,不一定是每天去赶音乐会,赶画廊的展览,赶艺术表演。所以我很大胆的说一句话,艺术并不等于美。

2、所以我一直希望在生活美学里,我们要强调的美,甚至不只是匆忙的去赶艺术的机会。而是。能够给自己一个静下来,反省自己感受的空间,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视觉、你的听觉,可以听到美的东西,可以看到美的东西,甚至你做一道菜可以品尝到美的滋味,这个才是生活美学。

三、全文逐字稿

谈到美这个字,我们可以从很哲学的角度去谈,谈什么是美,美的定义是什么,美的范围是什么,当然也可以从艺术史来谈,我们有时候会介绍古代的埃及产生了什么样的美的艺术品,或者古代的中国印度有什么样的美的雕像或者美的书法。如果不是从哲学切入,也不一定从艺术史切入,我想其实有一个非常好的角度是从生活切入,所以今天很想跟大家谈一谈生活美学,特别加生活两个字,放在美学前面是希望美学不要太理论,不只是在大学里面的一堂课,不只是一些学者专家拿来做研究的题目,而希望美学毕竟到最后要体现在我们日常的生活里。

我想会特别想要做这样的一个专题生活美学,是因为常常会觉得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也已经很富有了,然后我们整个社会里面其实常常看到各种艺术的活动,我想从70年代以后,其实可以了解到,至少在台湾,我们看到很多的音乐会演出,甚至国外最好的团体都来了。有时候到巴黎到纽约到东京,看到这些最有名的音乐家罗斯托维奇他们大提琴演奏,也会觉得台湾也都来过很多次,所以我们觉得好像在艺术上,我们也不见得比世界顶尖的这些音乐会要逊色到哪里去。

最好的舞蹈的团体像德国的皮娜鲍什,或者是美国的一些重要的像Ivan Nicholas都曾经来过台湾。可是我所怀疑的是说,如果从生活美学来谈,我们会觉得台湾现在有这么多的画展,这么多的音乐会,这么多的表演艺术,甚至我们在大学里面很多学校有舞蹈系,有音乐系,有美术系,有戏剧系跟艺术相关的,可是常常有朋友忽然就会问说,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里好像品质并没有完全提高?

好,我想我们讲这句话其实是心里面蛮沉重的,我们不希望它是一个批判的话,因为我相信今天我们在世界各地旅行,我只要离开台湾大概两个礼拜,三个礼拜我就开始想念台湾了,其实我们对这个地方有很深的情感,所以不至于会用比较恶意的或者是不负责任的批判去看待这个地方。

可是的确很有感触,这个感触是说一方面想念台湾,一方面每一次从国外一些重要的都市回到台湾的时候,飞机一低飞到一个程度,你看到底下的街道,看到底下的建筑,你就开始觉得这就是我要回来的地方吗?特别是建筑,我们也可以说台湾有多少个建筑系,现在一些重要的大学都跟建筑设计有关的科系都开设了,可是走在街道上,我们抬头看到的建筑,我们自己居住的建筑究竟是什么样子?

我相信我们很诚实的去面对的时候,其实是蛮感伤的,我想这个感伤是说,有时候我们听到一个外国的朋友来台湾说,你们的城市真丑,你会心里面有一点生气,因为觉得这句话从一个外国人的口中讲出有一点歧视或者有一点侮辱的感觉。可是我相信我们很多朋友私底下聚在一起的时候,其实我们也知道我们也会说到这句话。

这个时候我的意思说我们如果把今天作为一个新的年度的展开,我觉得有一个梦想有一个愿望是我们是不是把美放到生活的现实当中再来做一些考察,如果你现在听这个节目,你可能会在窗口,你可以从你的窗口看出去,你看到的什么样的景象?是不是很多?

4楼到5楼的一些公寓的建筑,这些建筑,然后底下是骑楼,有一些商店,然后很多的招牌,而招牌大大小小,然后晚上常常会亮起各式各样的霓虹灯,而且我想跟全世界比,我们最奇特的一个景观是我们的铁窗,我想铁窗文化,如果你不到世界各地方去跑,你大概无法了解台湾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铁窗,而这些铁窗是用来干什么的?

我们搬进一个新的公寓,我们看到每一家习惯性的就会找人来做铁窗,而且铁窗其实非常的粗糙,大概不到一年两年,它的漆就已经斑驳,然后就开始生锈,非常的难看,而且整个定的方式就是把整个房子像监牢一样这样子去笼罩起来。我想不管从外面去看或者坐在房间里往外眺望,我们都没有景观可言了。

如果我们有这么多的铁窗,我要强调是说铁窗当然反映一定的心理因素,这个心理因素是防盗,我们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讲,就是我们没有安全感,我们觉得我们的房子随时都有小偷会进来,所以我们铁窗铁门,一层一层的两道防盗锁,三道防盗锁,甚至加上紧铃,可是很多朋友也告诉我说,其实好像也没有防范什么,我们知道现在的也许切到的科技比我们住家的科技要好太多了,他要打开锁,他要打开铁窗,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是铁窗已经变成某一种习惯,大家一住进去就开始装铁窗,也没有反省,也没有思考。

所以我记得我自己住到了一个靠近河边的地方,然后一个简单的公寓,我没有装铁窗,所有的邻居都来讶异的问说,你怎么没有装铁窗?好像变成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变成我也自己坐下来问我自己说为什么我没有撞铁窗?我想这是一个好问题,也许它是生活美学里面开始直问自己的一个问题,说我装了铁窗是为什么?有什么用?如果我不装铁窗,我是不是会有一些更好的心灵事业?我想这些都是大家从生活美学上可以一起来探讨的问题。

我们在一开始跟大家谈很贴近自己切身的一个问题就是生活美学。我们很希望美不再是一个很虚无缥缈的东西,我们也希望美不再是学者专家口中的一些理论,我们希望美能够踏踏实实在我们的生活里能够体现。所以我们从生活的周遭,从大家现在在听节目的时刻开始,希望我们可以眺望出去。我们知道西方人常常讲景观,所谓的你的房子有没有view?那么景观其实很简单,就是我坐在窗口,窗口是我可以眺望出去的一个空间,所以你可以看到河,你可以看到山,甚至你可以看到一个很漂亮的街道上面有行道树,这些都叫做景观。

可是我们有没有景观?大家现在可以从自己身边最切身的部分去检查,我的窗口看出去是什么?所以我记得70年代后期我刚从欧洲回来,然后当时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他在台北南港附近,他有一栋公寓,他就免费让我借住。我去看了一下,我也蛮喜欢,因为那个房子叫做翠湖新城。翠绿的翠湖水的湖。

你听到翠湖新城你当然知道它的view一定很好,因为我就跑上4楼,他给我的那一户4楼窗户打开,虽然铝门窗做得很粗糙,房间也不怎么样,可是我很在意有没有view,有没有景观,我就打开窗户看到不远处就有一个小的池塘,其实称不上湖了,可是里面全部是布袋莲,布袋莲是绿色一种浮在水面的这种植物,然后夏天开好漂亮的紫色的花,所以我就很高兴觉得我常常可以写作读书听音乐,我可以有一个窗口可以看到翠湖,然后有绿色的布袋脸开着紫色的花就蛮高兴就住下来。

中间有一段时间我因为在编杂志,所以到南部去采访去了一段时间,大概不到一个月,我完全无法想象,我回到家以后我有点找不到我家了,因为都在施工,然后我爬上我的4楼,打开我的窗户,我觉得好像在做梦,因为湖不见了,被填土填满,然后已经开始在盖大楼了,然后大楼很快就盖起来,就变成我窗口的一个新的view。

然后所有的朋友到我这边去做客,到我家喝茶的时候就问我说你们家好奇怪,为什么叫翠湖新城?你们旁边根本没有湖,我不知道我要怎么回答。我想这样的故事其实变成我心里面很长期对于自己所居住的环境里面生活美学的一个非常痛的回忆,就是我们的环境可以一夕之间改变的。而且好像所有的自然都没有办法好好的被保护下来。

所以这是为什么很多朋友知道我现在住在淡水河口,我有12扇窗子,12扇窗子是往外推的,那12扇窗子推开看到的是淡水河的河口,我当时心里面有一点赌气,我搬到那里也是一个4楼,然后我就在想说看你多厉害,可以把我的核可以填掉,我想我的核大概没有人去真的把它填掉。

十几年我住在这个河口,我每天可以看到河流的涨潮退潮,我可以看到河流上导引出来的日出黎明的光。满月的时候,河流对岸是大屯山的主峰,月亮从山后面升起来,整个月光全部映照在河水里,很多朋友会跑到我家里来,连最早指责我的说你干嘛住到这么远,朋友找你都不方便,因为那个时候连官渡大桥都没有,他们到我家的话要坐渡船来。

可是现在他们非常喜欢来,他们在台北受伤的时候,他们在台北觉得太过忙碌的时候,他们心情烦闷的时候,他们觉得有一个地方可以坐下来跟我喝茶,听听音乐,然后我也可以不要那么花时间照顾他们,他们自己坐在窗口看着喝喝着茶,过一会他们说我心情好了我走了,我觉得大自然真的可以治疗我们的可以让我们整个繁忙的心情放轻松,可以找回自己的。

我们不要忘记汉字里面有一个字是非常应该反省的,就是忙这个字,大家写一下忙这个字是心加上一个死亡的亡,如果太忙心灵一定死亡的,所以我觉得如果给自己一个窗口,其实是给自己一个悠闲的可能有一个空间,你可以眺望,你可以在那边看着日出日落,看着潮水的上涨跟褪去,你会看到你自己生命跟大自然中的许许多多的对话,这是我觉得生活美学的重要是你甚至不一定要离开家,不一定是每天去赶音乐会,赶画廊的展览,赶艺术表演。所以我很大胆的说一句话,艺术并不等于美。

这些年我们知道台湾富有之后,那么也特别重视文化的工作,那么也有很多艺术的活动,我想一年大大小小从各个单位市政府或者是文件会这些主管单位办的艺术节多得不得了,还加上很多私人的企业办的艺术活动。比如说前几年大家知道动不动就有一个什么大展罗浮宫来的大展,或者埃及来的大展,或者是非洲来的大展,各种的展览。

有些朋友说好忙,我住在都市里,我每天要赶画展,晚上要赶音乐会,然后如果一个艺术季常常维持一个月的时间,所以我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参加这个艺术季,你也觉得应该支持艺术季,而且这些活动很多从世界各地请来的表演团体错过了也很可惜,所以每天晚上就去看戏,然后去久了以后,你坐在旁边的人慢慢就熟了,因为大家买的位子票都差不多,都在那个位置,就会打招呼。

有一天我印象很深,有一个朋友已经连续大概一个多礼拜,我每天晚上都在剧院碰到他,他也碰到我,然后他坐下来以后就跟我说,好累,今天晚上又有表演,我忽然笑出来了,因为我觉得看表演听音乐会其实是放松,结果我们变成了匆忙,如果变成了匆忙,这个艺术有没有意义?艺术其实是要带给我们美的感受的,可到最后如果艺术多到好像被塞满了,而没有感受了。

其实是适得其反。所以我一直希望在生活美学里,我们要强调的美,甚至不只是匆忙的去赶艺术的机会。而是。能够给自己一个静下来,反省自己感受的空间,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视觉、你的听觉,可以听到美的东西,可以看到美的东西,甚至你做一道菜可以品尝到美的滋味,这个才是生活美学。

所以我们可能会从这样的基本点。把各位一起带到最现实的生活面上。重新去看待美到底是什么。我们从生活美学里谈到了我们身边周遭的所有存在的事物,我们谈到了铁窗,我们谈到了我们的公寓建筑,其实这个跟建筑艺术有关的,在一个城市发展起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好像到处都是工地,许多的房子匆匆忙忙地盖起来,好像雨后春笋,如果我们被很多外来的一些朋友批评说,为什么台湾的城市这么丑,没有自己的风格,因为我们知道巴黎是有它自己的建筑风格的,伦敦也有,纽约也有,我们会觉得有它自己建筑上的一种特征。

我想大家也常常听到一个话叫做天空线,在纽约曼哈顿,别人会说你在什么地方看纽约的天空线是最美的,哈德逊河口上出来的几个大楼的剪影是最美的。我常常用天空线的观念回来看我们自己的城市,我在想我们应该从哪里看我们的天空线,好像这个城市是从来没有被规划过的,他的混乱的状态可以新旧杂陈,可以一个老的建筑跟新的建筑之间发生这么多的矛盾跟尴尬。

这几年大家意识到要保护古迹,认为台湾有很多古老传统留下来的,不管是民居是庙宇,其实非常的美,我们应该保护他。可是我记得有一次参加这样的一个保护古籍的委员会,我自己担任委员的工作,我们大概最痛苦的一点是说我们古籍保护下来了,可是古籍周遭进到只有两公尺的地方,这些大楼就盖起来了,然后把古籍整个包围在一片奇怪丑陋的建筑当中。

当时我们的感觉是说为什么西方没有这样的问题,你没有办法想象罗浮宫四周会有奇怪的大楼出现,所以法国的朋友到台湾会问我们说,怎么你们的故宫对面会有这种奇怪的大楼出现?可是罗浮宫他说如果罗浮宫的周遭有这样的建筑,他说这是不得了的事情,会全民起来抗争的。

好,我们才意识到我们不只是要保护古迹,我们其实要保护古迹周遭空间里面可能200公尺到300公尺之间,所有的天空线的干净,如果天空线被破坏了,这个空间被破坏了,这个古迹等于是被淹没掉,被挤压死掉了。

我想很多朋友都记得,台北市有一个古迹是北门,它大概是几个城门里最漂亮的,而在日据时代拆掉很多清朝的城墙跟城门的时候,北门是被很多当时的建筑史的学者认为要保留下来的。就在日据时代的日本的学者都认为北门很漂亮,应该把它保留。

可是很多朋友大家都记得,有一段时间为了新城市的交通,整个的快速的道路就挤压在北门的旁边,甚至连办公室的距离都没有,就压迫到古迹。你每一次的车子过去,你都会担心北门,你会觉得北门是一个年岁很老的老太太了,然后旁边的年轻人呼啸而过,骑着重型摩托车把他震得摇摇欲坠。这几年环道拆掉了,是因为越来越多人觉得它让我们觉得难堪,它让我们觉得我们的历史没有被好好对待。所以我相信生活美学的确是回到生活的周遭。

我相信现在在听节目的所有的朋友,你的周遭都有这样的一个东西存在,不管在美容,在陆港、在新竹,在台北到处都有一个老房子,可这个老房子是怎么样被对待的?如果我们过去没有好好对待传统美学的一些对的态度,健康的态度,我们应该知道我们怎么对前人后人就怎么对,我的意思是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城市,生活在一个市镇,因为我们尊敬前面的历史跟传统,所以以后的人会尊敬我们留下的东西。

如果我们对所有过去人留下的东西如此草率,如此践踏,如此糟蹋,我们可以想象下一代也会把我们留下来所有的东西随便的糟蹋跟践踏,那么这样子这个地方就存留不下任何美的情感。

生活的美学是一种尊重,生活的美学是对过去就有延续下来的秩序的一种尊重。如果这个尊重消失了,人活着不管他再富有,他所拥有的东西是没有安全感的。所以我们回到了一个问题是说‘

是不是生活在台湾的朋友如此没有安全感,我们要用一道道的防盗锁,我们要用一层一层的铁窗铁门把自己关起来,我们害怕什么?这种没有安全感,到底是社会上真实有这么多的窃盗这么多的不安全的威胁吗?还是说我们心理上已经对人根本没有一种尊敬了?

我们觉得所有的人都可能是切到那么这种防范使得心理在一个不安全的状况,最后生活要谈美,恐怕就难上加难。我的意思是说美应该是一种生命的从容,美应该是一种生命的悠闲,美应该是生命的一种豁达。如果我们在如此焦虑不安全的状况,我们大概不会有美存在。所以我很希望在生活美学这样的题目里,慢慢跟大家要谈的内容可能是我们在吃什么样的食物,我们在穿什么样的衣服,我们所有的交通工具是如何去设计跟人有情感的关系的。

我们的住我们的房子是怎么样被设计的?所谓的食衣住行不过是人活着的最基本的一些条件而已。可是我们知道所有先进的国家生活美学是在食衣住行当中体会出来的,如果我们在欧洲一个有传统的城市,我们知道他对食物的讲究,他们是有品位的。

我们知道对服装的讲究不一定是贵,可是穿出个人的风格,我们知道所有的交通工具被设计都是跟人的空间感有关的,所以他会知道怎么样使人在这个都市当中不要变成因为交通设计没有弄好,而变成匆忙跟拥挤,当然更重要是居住的空间,所以城市的美学才会如此清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试试看,把生活美学拉进到食衣住行的层次。我们应该一个愿望是在这一年之后,我们开始改善我们的食衣住行,在生活美学这样的一个题目里,我还是回到我自己的窗口。

在多年前由于在都市里的居住受到了很大的创伤,觉得为什么一个城市24小时都是充满了噪音,为什么周遭的空间是这么混乱的?有时候你坐在窗口泡了一杯茶,希望安静下来可以读一本书,忽然就看到你的5楼上面一包垃圾就这样丢出去了,我们无法理解乐色为什么是这样丢的,那么这个街道是谁的,乐色可以这样丢出去。

那么当然这样的现象这些年慢慢好转了,可是我所提的是10多年前受伤的经验是我搬到了城市的边缘,居住在河流的旁边,自己有了一个小小的简陋的公寓,4楼可以看到外面的河水,我决定我不要订铁窗,虽然所有的邻居的朋友这么好意的告诉我说,你怎么可以不订铁窗?

在台湾一买房子,第一个就是订铁窗,铁门,我还是坚持找了朋友设计了12个木头做的往外推的木床,我在巴黎居住过,我知道巴黎在1850年代以后,经过一个市长叫豪斯曼欧斯曼,他设计了很多的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建筑出来,大概是5层楼到6层楼,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电梯,他们都有一个小阳台,然后落地窗外面会有一个百叶窗,木头做的百叶,那么这个木头百叶窗其实并不完全是防盗用的,基本上是为了隔阳光,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它可以关起来,它可以隔阳光的。

我也曾经到西班牙的马德里跟巴塞罗那去观察他,一条街上面所有的铁窗都可以做得非常的漂亮,几乎把铁窗做成一种艺术品,一种非常出众的铁铸铁或者是铜,做出非常美的一种花样,有的是藤蔓,有的是百合花。

我忽然觉得好,巴黎没有铁窗,那巴塞罗那有铁窗,可是铁窗可以做成艺术品,所以我会坐在我的窗口眺望河水的时候,我希望能够有一个不同的景观跟视野出来,然后那个时候因为还没有官渡大桥。

所以我回家的时候要做一个小小的渡船,大概3分钟到5分钟,渡船也不定期的开,可是我也觉得下了班以后为什么要这么匆忙,我可以我坐在码头上,等渡船来的时候,我就在那边读书,看一看四周的河水,看看夕阳的反光,那么看一看红树林的生长,然后渡船的人来了,我跟他聊聊天,他说今天都没有什么人,所以我比较晚来了,跟我抱歉说你是不是等了很久,我说没有关系,他就划着船带我回家。

那么在我家前面有一个小码头就上岸了,我觉得其实生活的美学好像如果你心情改变了以后,你不会觉得这不方便,你也不会觉得这个不方便你剥夺了你什么,相反的你反而觉得每一天最美好的时间是下了班以后回家的这一段渡船的经验。反而后来因为决定盖官渡桥,让交通更方便,渡船就没有了,不存在了。我反而很怀念渡船。

所以我的意思是说我们的一生从生到死,其实可以走得很快,也可以走得很慢。如果匆匆忙忙,好像从来没有好好看过自己走过的这条路两边到底有什么,其实非常的遗憾,可是如果走慢一点,我觉得这一条路可以走得曲折一点,迂回一点,你的感觉就不一样。

大家记不记得在一个城市里为了大家快速,所以把所有的马路都开得笔直的。可是不要忘记。我们如果去国家公园,我们去很多古代的园林,里面所有的路都是弯弯曲曲的,为什么弯曲?因为他告诉你说你到了这个空间,你不要匆忙,你可以让自己的步调放下来,你可以绕更大的圈子,因为这是你自己的生命,你越慢得到越多,所以它的整个在生活美学里所体会到的意义会跟现实当中不一样。

我们在现实当中希望一直匆匆忙忙,每天打卡上班赚钱都是在匆忙的状况。可是我常常跟朋友提到说,我最喜欢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名称叫做亭子的亭,也许大家都有印象,爬山的时候忽然有一个亭子,或者你走到溪流旁边忽然会有一个亭子,你发现所有亭子的地方就是让你停下来的亭,它是一个建筑空间,可是它是一个提醒跟暗示说不要再走了,因为这边景观美极了,所以亭一定是可以眺望风景的地方。

研究中国美术史的人都知道,宋代的绘画画亭子的地方一定是景观最好的地方,它不会乱画这个亭子,因为这个亭子表示说,你人生到了最美的地方,你应该停一停,如果你不停你看不到美,所以生活美学可能第一课是懂得停一下,我们白天上班真是够忙了,可是下班以后的时间是自己我们停下来吧,那么去听一些自己要听的东西,去看一些自己要看的东西,一个礼拜5天上班真的也够忙了,够辛苦,压力够大。我们不是有周休二日吗?这周休二日可不可以停一下?停下来。

其实是回来做自己问一下自己说这两天我想做什么事情,我坐在河边发呆都好,或者我带着孩子去看山上的一些树叶,可能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变红了,或者去聆听下雨的时候那些雨水滴在水面上的声音。那么这些用苏东坡的话来讲,说江上的清风,江上的明月是不用一分钱来买的。赤壁赋里面告诉我们,这些大自然的美是不用一分钱买的,你甚至可以不用去画廊,不用去博物馆,不用去赶音乐会赶表演,你就是回到大自然,回到生活本身,发现无所不在的美。

这,是生活美学的起点。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397678inhj

关于13回蒋老师说到良渚文化不是浙江余姚点,是浙江杭州余杭点,浙江余姚是河姆渡遗址比良渚文化早。黄河从渤海湾下流出渤海,🙅经过江苏

1397678inhj

关于13回蒋老师说到良渚文化不是浙江余姚点,是浙江杭州余杭点,浙江余姚是河姆渡遗址比良渚文化早。黄河从渤海湾下流出渤海,🙅经过江苏

Meilin美琳

尊重我们的历史和传统

Meilin美琳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猜你喜欢
美肌生活

正确的肌肤护理方式

by:简夫人77

生活美文

生活,自有酸甜苦辣,就好像调色板;生活,多姿多彩,就好像一部连续剧,从中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晓生愿带你走进生活的苦辣酸甜,让心灵在疲惫的旅途中找到休憩的港湾。...

by:晓生读书

美的生活

人类生活与什么?我便一点不迟疑,达到生活与趣味,我虽不敢说,趣味便是生活,然而敢说没有趣味便不成生活~梁启超

by:菡芳老师

赞美生活

把最美的诗文献给党,献给祖国和献给中华民族,也献给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

by:姚姚007

美美姐姐教古诗试听版

中国家长都喜欢随口教孩子吟诵一些简单的古诗,但是往往孩子学了就忘,一天天不厌其烦的教孩子,也总像囫囵吞枣,没法领悟古诗深意和让孩子记忆犹新。如果还在一个字一个字...

by:吉美之声

生活百问丨感悟生活美好

生活百问,让我们探索不一样的生活!放松心情,还收获满满哦!

by:我是依洋

试听

声工厂有声书分类:言情(现言、古言)、悬疑(灵异、恐怖)、玄幻(武侠、修真)……小说剧、广播剧…儿童读物历史…………

by:声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