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秦始皇兵马俑:写实之美

2022-12-15 11:51:4838:35 9015
声音简介

26-26 秦始皇兵马俑写实之美


一、知识点


1.兵马俑:


兵马俑,即秦始皇陵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施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又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2.黄鸟:


黄鸟是《山海经》里面的一种神禽。形状像枭,但头是白色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人们要是吃了它的肉就不会产生妒忌心理了。


黄鸟,是为轩辕黄帝保护帝药的神鸟,专门看管荣山的黑水玄蛇,防止帝药被玄蛇取走。


3.车裂:


车裂,就是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上,套上马匹或者牛,分别向五个不同的方向拉,这样把人的身体硬撕裂为五块,所以名为车裂。有时,执行这种刑罚时不用车,而直接用五头牛或马来拉,所以车裂俗称五马分尸。


把人的头跟四肢砍下来都得花不少力气,更何况是拉扯。而受刑人身受的苦处更可想而知。真到撕开的时候,恐怕受刑人已经不会觉得痛苦了。痛苦的是正在拉扯的时候。


二、金句/精华笔记


1、在我们文化当中,你会觉得讲到法律的时候已经很难堪了,通常我们都是用道德在相处,或者说连道德都不要谈谈人情,我们到现在其实我们的身上这个影响都很大。


2、每个人都在看,可是历史很奇怪,历史有一种宿命跟规则。


3、张仪在中间连连横和纵这样子搞来搞去的,大家都觉得开始要防范他的时候,他还是可以各个击破它,一直可以各个击破,这里面它的军事的管理绝对是最成功的一点。


三、全文逐字稿


各位可能参考的我写的每日城市里这个问题都还没有呈现,因为当时我还没有掌握到这个资料,就是我们今天要比较秦跟汉,它在艺术上呈现出来的一个人像造型最大的一个变化。因为我记得上一次我们的主题是谈为什么在中国美术当中人一直缺席,在希腊、埃及的人像都达到非常高的成就的同时,我们几乎没有很好的人像造型,我们只有拿来去陪葬的代替品,我们叫做庸的东西。所以这里面我们开始思考到,好像我们对于人的价值跟人的尊严没有一个很高的以某一种重视,所以我们的人像艺术来自那个代替活人陪葬的这样的一个习俗跟习惯,所以那个人本身如果是拿来杀掉去陪葬,这个人就是一种牺牲,他并没有他自己存在的尊严跟价值。他跟埃及站在那边的一个法老王的像,或者希腊的一个经过运动以后美丽的身体,它的意义非常不一样。所以我想至少大家会感觉到好像在我们的美术史的过去,很少感觉到一个很漂亮的人的身体,大部分人的身体很卑微,我们上次特别给大家看了一个脚被砍断,被处罚去管理厕所的那样的一个人的形貌。




所以如果我们把这个人的形象放到埃及跟希腊的人像当中,我们会有一个很大的悲哀的感觉,就是我们的人像艺术开始于对人身体的惩罚,开始于一种很好像很卑微的这个角色。所以我想在很多年前我自己在整理中国美术史的时候,我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美术史当中人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或者说怎么样找到这个人像价值。所以后来等到 70 年代的时候,刚好大陆发掘出秦雍秦始皇的墓,那是我第一次非常渴望看到这个考古的遗址,可是当时因为两岸根本没有办法接触,所以也看不到资料。在巴黎的这个图书馆里面看到部分的图片非常的震撼,因为他们告诉我的尺寸是 100184 公分,如果 184 公分,它是跟爱希腊的雕像可以拿起来做比较的,就是真人大小 184 公分,所以我当时非常渴望看这一批东西。那,那这批东西后来大概在 80 年代的初期的时候, 8283 的时候,那刚好日本的西武美术馆曾经借过一剑去展览,因为当时正在整理的期间,所以全世界都很注意这个考古的资料,可是能够掌握的这个资讯非常非常少,所以我就飞到了日本去看了这一部作品,那的确给我很大的震撼,也第一次感觉到这个美术史开始有了一个对人的尊重,开始有了一个人的身体的一个描述,而且是真人大小,有了一个基本的尊严的这个表达的东西,所以它变成我在研究的这个美术史的课题当中,变成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跟一个过程。




可是我必须跟大家解释说,其实当时还是一个误解,因为美术史的东西很奇怪,你没有到现场的时候,这件作品被拿出来放在一个博物馆,它其实并不等于现场里的感觉。这个时候我也要提醒各位,就是说我们到故宫博物院,我们去看一个茅宫顶一个散式盘,我们其实看到博物馆的一个柜子里放的这个东西,跟商朝或周朝他在使用这个东西可能也不同。所以美术史常常会有一个疑惑跟矛盾,是我们今天看一个艺术品的态度,跟当初最初这个美术品他在生活里面扮演什么角色,可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一个过程。




各位记不记得在我们上西洋美术的时候,我们曾经讲过希腊的雕像一直被放在博物馆,作为一个美的欣赏的对象,在卢浮宫看到断掉手的米罗的维纳斯,可是各位在西上西洋美术时候,我们已经放过一段影片给各位看,现在的英国的剑桥大学,他们研究最初这个雕像是怎么做的,他们的脸上涂什么样的色彩,他把它复原,那复原以后很多人都不舒服,觉得还是不要复原好。




我们宁可看到是现在残破的样子,或者是褪色的样子,可这里面就牵涉到美究竟是什么美在现场里面真正所呈现出来的这个真实的感觉,跟经过两三千年历史的这个沉淀以后形成的一个我们感觉到的那个美,它要必须重新被解答这个问题。所以秦庸的问题我刚刚提到,说在 80 年代对我来说是一个误解,因为后来有机会飞到西雅图去看一个 7000 年中国文明展,又看到了两件秦雍,我还是非常被震撼,一个牵着马的一个秦雍,那个面容的一种尊严跟 180 公分的那种很雄伟的那个孩子,给我很大的震撼。可第一次发现这个自己的一个对秦庸的误解是 1988 年有机会真正到西安去了,大概去有能够开放了这个两岸交流以后,我第一个跑的就是西安,我大概从上海直接转机就到了西安,马上就到秦始皇陵去看。因为对我来说,这个研究本身是我很关心很重要的一个步,所以当时在西安到现场去看的时候,立刻会提出很大的疑问,因为虽然 1804 公分的秦雍,可是放到这么一大群是当时已经出土 7000 件,放到 7000 件当中,你忽然发现个体消失了。




好,这个时候我开始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说希腊的雕像通常都是一尊雕像放在一个神庙的中央,或者一尊雕像放在一个广场的中央,他所强调的是一个非常个人的美啊,我们叫做 INDIV9 这个人,各位大概在习读希腊美术的时候,我们也特别强调希腊的美学完成了世界最早一个人身体的美。这个什么叫做个人?他不是,他不是别人,就是我,我们不做任何的推诿,也不做任何的这个牵连,我们就是说就是我自己。




可是在秦雍的这个世界,你如果到西安去看,你会发现其实 180 公分这么巨大的一个人体,它是消失在群众当中的,它其实没有个体,它是一个群体的美。你在现场你完全被震撼,因为这么大一片的这个人体站立在那个地方,可是你看到的还是不是个人?所以我今天有点特别希望大家能够等一下,从幻灯片图片里面去感觉一下,秦雍的美跟希腊的美还是不一样,就是几乎是同一个时间。




我们说大概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然后开始营造他的伟大的地下的陵墓的计划,然后开始做这一批艺术品,它的时间是跟米罗的维纳斯几乎完全同时同一个时间,希腊在做雕刻。所以如果我们今天把西洋美术跟中国美术开始做比较的时候,我们发现西洋美术它所强调的是一个人独立存在的一个美,那相反的,在中国美术里它还是一个群体空间的部分,那这些部分秦雍也拿到台湾来展览过,当然后来争议很大,很多人认为那几件根本是复制,不是真的,那到现在其实还没有这个结论出来。




可是我比较想强调地说,不管有多少件拿到台湾,拿到日本,拿到西雅图展览,都跟你在现场看到的那个状况其实是截然不同的。所以秦雍必须是在现场里面去感觉他的整个在地下的这个宫殿里面所完成的那个大秦帝国的一种个人变成一个小螺丝钉构成的那种伟大,就这个伟大里面绝对没有个人,相反的是个人的消失。可是希腊非常强调每一个人是以他自己的生命在完成他自己。所以也许从这样的起点我们会发现我们在探讨西洋的美术跟中国的美术的最后一直到今天,很可能他对人的价值、人的形貌的美的态度基本上还是不同的。我相信台湾是一个少有的华人的地区,我说在这个文化的渊源当中,它可能将来会释放出个人的价值跟意义的一个地方,它现在开始有很多个人的这个东西跑出来,可是个人在群体当中还发生了很多的矛盾跟冲突。这个也可能跟我们刚刚提到说目前我们产生的社会秩序上的一些问题,就是大家都记得“五四运动”的时候最早要介绍西方的东西,当时像严复他们翻译过来的西方的一些比较重要的一种介于社会学或者伦理学之间的东西,叫做群体全世界论,就是群体跟自己之间怎么去分界?群体权界论这一类的文章出来启蒙运动的观点,因为它就要界分你个人的自由跟群体之间的秩序怎么去界分?我们今天一到现在还在面对这个问题,所以等一下我们看到的秦雍跟汉平庸的比较,我有一点想让各位了解到。




说基本上秦雍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整体的味道,所以我不希望说我们因此觉得希腊的雕像是美的,秦雍是不美的,绝对不是这样的结论。相反地,在美术史上没有绝对的比较性,美术史只是让我们看到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美术作品。就像我刚刚讲说,在这一两个礼拜里面,你每天走在街上看到那些旗帜,听到那样的声音,打开电视看到的所有的事件,你画画的时候你的线条就变了,因为你的心被那些东西干扰了,或者你的情绪跟你的感官倍感干扰,所以你下笔的时候那个线条,或者说你要更大的定力去对抗那个东西时候,你的线条会有一种很凝练的一种东西出来。可是美术不可能跟他的外在环境无关。




所以我们今天早上的这个课题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说美究竟是什么?我们过去觉得美是一个很个人的创造,如果是个人的创造,它跟外在的空间都无关。可是今天我们很可能会思考到为什么秦雍用了这样的线条?为什么?等一下我们看到汉代的用了这个线条,它有什么不同?秦跟汉,今天我们举的例子,秦雍跟汉景帝的杨凌的庸相隔大概 50 年,半世纪 50 年之间,为什么那张脸改变了表情?为什么从一个很严肃的脸忽然变成可以微笑的脸?这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因为在秦庸的身上,你发现一种个人参加到群体里面,个人的一种消失,所以他非常的精明,非常的能干,非常的干练。大秦帝国的这些军人是不得了的军人,不然他不可能从西北边最穷的一个国家,最后统一六国。你可以想象它其实是一个很强的一个,它有很强势的东西。




大概在春秋的时期,我们还感觉到东方的齐国、鲁国,在最中原地带的燕、赵、韩、魏这些国家近这些国家,还有在南方的楚国非常看不起秦,他们觉得秦是一个很落后的地方,非常偏远,非常落后,经济也不发达。那我们在很多的文章里面看到当时秦的很多文化是被中原嘲笑的。譬如说当时秦还有一个习惯,就是皇帝死了以后要用 135 个人陪葬,活人陪葬,那这个习惯在《诗经》的黄鸟这一篇就开始批评说,哪里到这个时代了还用活人陪葬?我们中原已经不用活人陪葬,已经改用代替品,就是雇佣庸来陪葬。所以秦当时比以中原的文化价值来看,它是一个落后的地方,偏远、落后、贫穷、文化不高的地方。




可是我们看到战国以后,在短短的时间里面用商鞅变法,这个看起来落后,这个经济利益很弱的这个地区忽然被崛起,变成一个很强的,而他的强其实跟法家政治有太大的关系,他完成了整套的严格的法家的这个改革,然后他开始是每一个人没有自己全部变成国家。如果我们讲最早的军国主义其实是秦,他把全国都变成一种军人的一个形态出来,然后用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来治理这个国家,所以它可以以一击十以一警百的去打仗。所以我们在很多的书籍,特别像史记里面所描写到秦的那个军队的出来真是到惊人的地步。我们说所谓的贤梅挤走每一个军人,嘴巴里含着一个东西,晚上这样连夜的赶路,让他不发出声音来,都是琴,全部是秦的这个部分,然后所谓的坑杀 40 万人,说白起所带领的军队所到之处坑杀就挖了一个大坑,就活埋了 40 万人,都是秦做的事情,可是秦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去完成这样的东西,你可以感觉到他的人不只是军人,他全国的人被训练到一个什么样的一个状态。




所以这个东西其实有时候会让我们想到说我们脑海当中会有一个纳粹,他的戴的帽子,他的身上的线条,他脸上的表情,他不一定说每一个德国人当时都长这个样子,是说在那样的一个政治体制当中,最后人脸上的线条都变成冷的或者坚硬的一个状态,它不是漫画式的。的确我们后来发现说在那样的一个政治的氛围当中,人开始没有微笑,人开始变成一个很效率性的、功能性的一个状态,所以我特别希望大家注意,等一下看秦雍的时候,你去感觉一下秦雍身上没有曲线,曲线是圆的东西,它都是直角,都是直角形的东西,他的眉毛、胡须,他的所有的那个脸上的线条全部是冷的东西。




所以你当然可以看到这里面有一种成功,这个成功是用它,它用一种非常锐利地像武器一样的刀刃开始去切割所有的东西,势如破竹去打败了所有的这些国家。我们看到在战国的后期非常有趣,那么多的哲学家,那么多的政客,那么多的这个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在周游于列国之间的这些人物,每一个人都在提醒你们要小心了,可是没有办法,那个秦就是成功了。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史上一个最大的问号还是在问为什么秦始皇同意六国?为什么他有能力统一六国?因为它的位置是最偏的,它的地位是最不好,它的资源是最少的。为什么我们看到杜牧的阿房公赋里面六,苏轼的六国论理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到清朝,一直到明朝,王夫之还在讨论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是没有答案。所以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趣的一个历史悬案,就是为什么秦扮演了这样的角色,因为当时大家都看好的是其他的国家,而没有看好秦,结果秦出来了。所以在历史的宿命里面有一种非常奇特的东西,可是我们看到商鞅的变法对这个族群的文化的改变的确是重要的,就是法这个东西在六国当时来讲,没有一个国家执行的像秦这么这么彻底,这么彻底的这个状态,就所谓的法。那我们会发现在整个大笼统来讲的中国文化系统当中,基本上是倾向道德而不倾向法律的。我想各位都会感觉得到,在我们文化当中,你会觉得讲到法律的时候已经很难堪了,通常我们都是用道德在相处,或者说连道德都不要谈谈人情,我们到现在其实我们的身上这个影响都很大。




你到马来西亚,你到旧金山的唐人街,你还是感觉到这个东西只要是华人地区,其实它跟政治无关,它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文化学员,他就是比较适当去谈,他就是不太愿意碰法律这件事情,可是你会发现秦竟然把法律完成了,而且从上到下降贯彻出来。所以我记得上一次我跟大家举了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成语叫做法自闭,是讲商鞅做法自闭,就他定了一个法律。这个法律是说任何一个人,秦的帝国当中,任何一个人到任何一个地方去,一定要有通行证,然后他住宿旅馆一定要有身份证,全世界最早用国民 IC 卡的就是秦,管理到这种程度,然后商鞅到最后他自己犯法,然后皇帝要追杀他的时候,他就是做法自闭,他要住没有地方住,他要通行,没有地方通行。




所以我们做法自闭是在讲商鞅的故事,商鞅在这件事情上他自己定了一个法,而他自己最后就吊在这个法,商鞅后来死得很惨,车裂用四匹马, 4 匹车子拉开整个身子,车裂,所以你大概可以感觉到秦的那种惊人的那种残酷性的东西,可它的确在很短的时间让这个所有的条件都不足以统一,六国的这个政治终于扮演了这样的一个角色,所以有时候你听到这样的历史会有一种害怕,因为我自己一直感觉今天其实我们是春秋在网站国过度,所以我不太相信联合国有 100 多个国家,我相信说将来会有 7 个国家出现,因为它已经很明显。




那这边的战争,那边的南美的战争,波斯湾的战争,其实都在势力在瓜分,所以你会感觉到欧洲也在统一了,欧洲会是一个势力,所以其实是这样的一个状况,而在这个状况里大家在争霸,而这个霸权将是落在谁的手上,每个人都在看,可是历史很奇怪,历史有一种宿命跟规则。然后在我特别要强调说,在春秋 100 多个国家里,从来没有人看好秦,可是到战国的时候,他迅速的快速的崛起,然后成为这样的一个角度。所以我们大家都听过什么抒情,张仪在中间连连横和纵这样子搞来搞去的,大家都觉得开始要防范他的时候,他还是可以各个击破它,一直可以各个击破,这里面它的军事的管理绝对是最成功的一点。




那军事管理的部分刚好是我们今天打开秦始皇的墓的时候,我们忽然发现全是军队,那当然我现在要提醒的是说,目前我们对秦始皇陵的这个人像造型的研究还只是出奇,因为它不完整,它只是 1/ 10 而已,只是秦始皇陵的 1/ 10。所以很多人说秦始皇的这个部队里面,它的整个国家的治理当中都是军队,也对,也不对,以目前是,可是将来不知道,因为这个陵皇陵在打开的时候里面还有什么东西,其实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们还在有待于这个考古的继续的发展,甚至我想我们有生之年未必能够看完,因为现在只做到一号坑,现在开始做 2 号坑,那事实上都在他的皇陵的边缘。




那今天当然在考古上也震惊世界的是说从来没有一个帝王,包括波斯,古代波斯帝国,包括埃及帝国,从来没有一个皇帝给自己搞了这么大一个坟墓,搞到这样的一个程度,他所动用的人力跟他的那个野心大到什么样的程度,非常非常的惊人。当然过去我们文字上听过很多的描述,说他当时怎么样用水银来做成它的整个陵墓里的河流,那当然现在我们都还在期待说再继续打进去以后会看到什么什么样的东西。所以在制作上这一套的艺术品是一个惊人的一个工程,我们几乎不能说它是雕塑了,它其实是一个惊人的工程,因为它把秦始皇在人世间所享有的一切几乎全部复制在地下。这么巨大的一个庞大的一个规格,我想也许叫做景观艺术,可能都更恰当。我们在西洋美术里面提过景观,他其实在经营一个立山底下的一个巨大的一个景观的,就是他重新复制了他的帝国,用艺术的方法复制帝国。我很希望将来我们可以用观念的方法来看这一套艺术品,观念的艺术。所以当时从奸造的人构想怎么样去做这一套的东西,它都必须是一个庞大的一个工作。比如说我们现在光是看到 7000 个人站在那里,你就开始想说要多少雕刻家去做,如果一件一件这样去做,所以我记得我上次已经跟各位讲过,现在发现秦始皇的所有的东西是量产,它是量产,就是每一个人站在那边 180 公分高,它的头、身体、手跟脚是分开制造的,这个听到也吓一大跳,就是它已经对于人的身体的每一个局部,用工厂出产的方式用模子去翻模,因为不然做不出这样的东西。




所以最早有人开始怀疑是因为说怎么可能做出了这么这么多的人像造型,而且每一个都是那个巨大,我们看到希腊同一个时间都没有这么多的雕刻的作品,那竟然秦始皇的这个墓里出现这么多东西,所以现在已经很明显发现魔子他是用翻模。就像我想各位知道在英哥如果他做花瓶,他做一个模子,那他就可以翻出很多很多模子出来,那个真正手拉胚的要比那个模子做出来贵很多,可一般人有时候分不出来,你必须看它上面有没有手拉胚的纹,或者颠起来。手拉胚的重量比较重,模子翻得比较轻,因为它中间毕竟没有那么实在的这种感觉,所以现在我们常常强调守攻性,那个守攻性可是秦始皇的时代反而强调了一个量产,因为他要做这么巨大的庞大的计划,他也知道在他有生之年根本完成不了,所以他们就有底下一群人帮他设计,就做模子。所以这边这个工厂专门出产投,就做 7000 个, 8000 个,几万个投出来,那边专门做躯干,就做躯干。你看到这个东西就非常非常像那个军国主义的东西,就是它可以量产这些部分量产手、量产脚,然后最后再把它加起来的。




所以我们后来发现它有一个合成的过程,合成完以后更厉害的是说他不要让你看出这是魔子做的,他要用人工做一点点的修饰,比如贴胡须,头发帮他梳一下,稍微做一下细步,所以它又不一样了,所以非常有趣。你在现场我第一次听看到一个论文探讨,说发现了魔子,说是魔子座,我,我不敢相信,因为我觉得我看到所有的图片他脸是不一样的,那怎么可能是模子?后来发现它在上面表层上做一点点手工修饰。好,这个就是又有一批人是专门做手工的,最后手工加工有点像我们,我记得以前在陆港看到台湾印那个钟馗抓鬼的,然后他是用板画印的,他一次可以印几千张,可是最后一个老师傅用红笔去画那个钟馗的胡子,那每一笔都不一样,就是那一张板画到他面前,他就这样啪点一下,然后一过去,他又啪又点一下,那那个是手工,就是它很好玩,它是量产里面加手工的这个部分,那秦雍也是这样的状况制作出来的,所以它的这个整个制作现在慢慢被发现,也把它整理出来以后,变成非常特殊的一个艺术制作的过程。所以我们希望把制作的这个程序也让大家了解一下,它全部是在现场做的。




那当然大家了解这么庞大的一个艺术工程,不可能在某一个地方坐在运过来,光是运输就不得了,所以全部是在现场里面做,然后在现场土做出一个头,做出身体,然后合成。第一个是做出身体的局部第一个步骤,第二个步骤合成,第三个步骤开始做细步的修饰好,第四个步骤,彩绘,现在我们都看不太出来彩绘它实上面跟希腊雕像完全一样,它画眉毛,画嘴唇的红色,皮肤的颜色,全部有彩绘,可是这个现在几乎都看不太出来,因为年代太久,全部消失。




第四个加了彩绘以后,我们看到它会是一个低温桃烧的。当然现在有人认为低温桃烧有可能在彩绘之前先烧,那烧的这个现场遗址也已经被发现,是用当地农民收割以后的麦杆或者麦子的这个外面的壳壳的部分来烧,所以它是一种很温的火势不大,可是慢慢的温度慢慢渗透进去的这样的一种火温,所以我们叫做低温桃的一种烧皂的这个方法,那这些制作的过程现在大概全部被发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有非常细密的管理,整个制度的设计,然后再量产这么大的东西。




所以它跟我们想象当中一个希腊的雕刻家菲迪亚斯去做一个很美的一件雕像的概念其实是不一样的,他照顾到大量的量产,跟帝国的那个壮观的伟大的那个形势。所以我刚才特别提到说,恐怕不能够用一般我们了解的雕塑这件事情来看它,它的确有一个很大的量产的意义。比如说朱明他在早期做木雕的时候,他面对一个木头,他去雕那是一件单件手工,他不可能是第二件,那注明到某一个时候也成名了,所以他就会用电锯去锯宝利龙的块状,把那个太极的那个部分锯出来,锯出来以后就翻捅好,这个时候它就可能有几件翻捅,当然比较讲究的话它不会翻太多,因为翻的多以后那个模子本身也已经粗糙化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量产的意义。




有一个东西是说要增加大量的这个产品的时候,它的艺术的个别性会消失,所以我刚才一直这样讲,很多的原因各位加在一起会感觉到他真的不强调个别性,他还是强调一个整体的群体的这个力量群体的这个这种壮观。所以等一下幻灯片各位会看到单剑秦雍,也会看到现场的群体秦雍,我希望大家做一个比较,就是说如果我们今天把秦庸拿一件放在我们这里来看欣赏,我们欣赏的是它的个别性的东西,可能不是真正秦庸原来的目的,因为它只是要它组合,就是我们今天在座每一个人有自己的容貌,有自己的价值跟尊严,甚至我们也在我们的成长过程里,我们现在越来越强调我跟你是不一样的,我有我自己的生命的态度跟想法,也没有绝对的对跟错。




可是注意一下这个观念在群可能是没有的,你每一个人都必须消失在群体里,你必须消失。好,所以我刚才已经讲过说我们不要去说我们赞不赞成这样的东西,可是这是情,因为有这样的政治体制,它最后才会产生它这样的一个艺术上的一个制作的方法。如果这个时候秦做出一个很个别很美的雕像,它反而是不对的,因为跟它的政治根本是冲突的好,这是为什么?我刚刚讲说今天早上我们特别要强调是美术来自于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它不可能单独发展,它一定跟这个整体之间的发展的东西有非常密切的一个互动的关系。那刚才也提到了制作,那制作里面我当然特别希望大家了解到,至少我们在公元前 20G 左右, 30G 左右我们发现中国已经有这么完整的做人像的能力,跟希腊可以并驾齐驱了。




不管我们刚才讲个体群体的问题,这个我们先摆开,至少单件来讲它的制作的技术,他对于人的这个身体的尊严跟价值的呈现,可以跟希腊并驾齐驱了。可是我们注意一下材料不同,西方大部分还在用石头,埃及用花岗岩,希腊用很细腻的大理石。可是注意一下秦雍是土,所以这里面会跟我们下午提到的汉代的这个五行又发生了一个关系。就是在我们的美术史当中,你会发现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最强的美术可能是陶瓷,可能是竖向,而不是雕像。很多的雕的东西,比如说云缸的东西是受印度影响,它并不是本土的经验,真正的本土经验是跟土有很大的关系的。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在台湾会去感觉一下,民间很多用的东西还是跟土有关,瓦这一类的东西都是跟土有关,就土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材料。这个跟西方比的话,比如希腊也有桃对不对?可希腊的桃远不如他们的雕像、石雕的东西那么那么精彩,所以它的材料的使用最精彩的部分可能是跟石头这个东西结合它的建筑跟雕刻。




可是我们的房子如果用砖、用木、用土,它这一类的材料土跟木是比较多,所以我们讲土木,民间这个很多的师傅就是用土木师傅这样子来称呼的,所以土跟木变成我们很重要的材料,因为我想土这个材料本身它有它另外的一个材料的特性,它的塑可塑性,或者它所呈现出来的质感的这种朴素性,是我特别希望强调说大家一定要注意。




结果你看到了一个希腊雕像,一个秦雍的塑像,可是基本上他用的材料根本不同,而且它的过程也不同,如果是石雕你就很难量产,因为每一件你都必须去雕它。可是如果泥土,它是可以用模子去压的,它可以用模子去制造,所以我有点希望大家了解从黄土当中所塑造出来了这一群人,也刚好像山海经理的故事,说那个女娃,那个女神开始用黄土去造人,每一个人捏到最后他有点累了,他觉得这样捏下去,不知道捏多久,都捏不出多少人出来,所以他就累,他就开始用绳子去去甩他,绳子一甩就一批人出来。




我们读到山海经,读到这一段很好玩,就是说人有两等,有一等是女娃用手捏的,所以比较精致,比较的卓越。那有一类是他后来累了以后,他用绳子这样甩出来就比较低等,比较卑微,就变成两种人。山海经对我们的人的制造是这样子,那我就在想,秦庸说病也是这样子,恐怕最近最初也用手做一做,后来发现不得了,这样做下去,不要做到何年何月,干脆开始用模子做。然后你会觉得从黄土里开始慢慢形成了一个人,然后最有趣。在 191871970 年代发现秦庸的时候也是这样,发现在土里发现了一个人的身体。因为各位知道这个地方后来地震,然后经过黄河的泛滥淹过水,所以那个低温陶的部分跟黄土又接在一起。本来是有空间,比如说这里如果是一个地宫,然后站在那边一尊一尊的像,可是后来地震或者淹水,根本土跟人接在一起了。而且 2000 多年来,那个低温桃已经又土化、土质化,所以你根本分不出来哪一部分是土,哪一部分是人,所以当时的考古工作非常了不起。




在现场有一个农民就是挖田打井,唉,忽然发现了一个人的五官,吓死了,就,然后就报告,然后考古部队就来了,很优秀的一批精英分子,去搞考古时尚要很大的耐心。




我到日本看到他们去整理那个珐龙寺里面的地下遗址,因为我想我们在座没有受过训练的人,如果我们去背南噢,说那边背南有遗址,你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遗址,因为其实要有很专家的这个训练,我就看到他们在现场拿刷子这样刷刷刷,然后就发现说这边原来有夯土的痕迹,什么叫夯土?就是原来要盖房子时候要去把土打得硬一点,那个地方他就慢慢刷刷,最后就唉刷出了一个层的规格,就在法隆寺刷出来最早日本的一个城护城河的规格。那我看来看去,我觉得那两个土没有什么差别。这当然一方面有训练,一方面真是很大的耐性。那我 1988 年第一次到秦庸看的时候也发现真是惊人的耐心。就是用小刷子慢慢刷,然后把那个土刷掉,然后最后有一张脸开始出来,那个东西一点都没有办法,挤也没有办法,你拿个铁锹一敲就完了,就坏掉,然后还要把破损的东西慢慢复原,再把它架起来。




所以我想在现场里面大家会看到当时因为,很多人反而躲到这个地方,因为躲在这个考古队里其实就不斗争了,其实我们看到当时我真的发现最优秀的人很多是在考古,因为考古是最不容易碰到政治问题的,它就是一个对古代的一个实际的发现。所以那个时候的考古杂志跟文物杂志是我觉得中国大陆最精彩的两本杂志。其实其他杂志大家都停了,因为办不下去,没有办法讨论问题了,所以这两个杂志非常精彩,所以他一批精彩的人就在那边慢慢做,然后把整个人像整理出来。




所以这个工作现在其实到现在变成了问题,因为一个人刷一整天,他要多少的劳力,然后你要多少的报酬给他,那个政策又是惊人,就是你现在要整理秦雍,等于秦始皇当初做秦雍一样的浩大的工程,那现在商业向前看的这个时代里面,恐怕这个东西又变成很困难。所以我刚刚讲的幸运是说在考古上来讲,这批东西都被发现,跟那个时代的基因有很大的关系。刚好是因为那个时期很多人可以去做这样的工作,也很完整的把秦雍的 1 号坑整个整理出来。所以等一下我很希望大家从这些角度去理解其中的美学,其中的时代美学是什么?也许这个部分是我们最后想要探讨的问题。什么叫做时代美学?为什么我们觉得这件作品是哪一个时代的?在我们知道考古证据资料之前,我们可以用着眼力,我们说有些人我们叫眼力说,唉,这个人眼力很好,因为看画看多了,一看就知道这张是送话,这张不是送画,那他往往有一种直觉,而这个直觉是因为亚利斯多德说美比历史还要真实,因为你没有办法做假的,古董一做回去可以做很多外在的、客观的假,可是内在的、精神的假做不出来啊。




比如说糖的东西有一种饱满,那你做不好就变成胖。可是糖不是胖,糖是饱满,那个精神上、气势上的那个饱满,那个东西我们叫做时代美学,你不太能够解释为什么李白的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以后时代写不出来了?为什么那个句子在唐代出来了?它有一个时代的美学,就是说刚刚讲说外在有一个长江大河的气度,而那个东西就出来了,这是为什么?我刚刚提到说其实我们在创作艺术上,我们都知道你逃不掉你的社会,你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你最后一定画什么样的画,一定写什么样的诗,因为你是从那个环境里面带出来的这个部分,所以我们今天在比较秦跟汉的时候,因为秦跟汉常常被合在一起谈,我们也很确定的感觉到汉代的基础基本上延续了很多的秦的东西在历史上很奇怪,我不知道各位的感觉是什么?过去读历史会不会觉得汉是对抗秦的?有没有这种感觉?因为觉得秦暴虐无道,那秦后来被老百姓怨恨,所以这个陈胜、吴广就揭竿而起,然后刘邦跟项羽就开始楚汉相争四年,然后最后汉高祖刘邦打下了汉朝的这个天象,所以我们会发现汉在弹琴的时候全部是负面的,对不对?因为汉是对抗秦的,所以他一定是负面焚书坑儒。




就秦始皇从来没做过好事情,因为从下一个证券来讲,上一个证券绝对不是好的,觉得是坏的。那一个朝代这么短的时候,替他说话的人也很少,所以你就会发现它是断开的。可在我们学历史的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发现最有趣的就是汉朝所有的政治规划制度、文武百官的典章全部是秦打下的基础。所以这方面我们今天是想要从这个基础来谈,就是说其实汉的美学有秦的美学的基础,可是汉德美学只是修正了一下秦的美学基础的那个整个基本的元素完全是秦。今天早上基本上我其实想跟大家解决的只是这么这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因为在美术史上非常重要,就是我们看到秦跟汉彼此相牵连的关系,跟相对立的关系。那我刚才提到这一部分,我有一点想要谈到,是说历史上没有功过。在政治上,我们刚刚讲说秦始皇暴虐无道,那秦始皇焚书烧书,那我们觉得多坏?今天我们大家没有一个人会战争、坑儒,那更坏了,把读书人这些儒家都活埋了,当然更坏了,所以它几乎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完全负面的东西。可是你会发现很有趣。




我的意思是说秦始皇对历史的影响,不是我们赞成不赞成或好不好的问题,是说你到今天你都没有办法对抗他,他完成了第一次对于所谓的一个某一种多种族国家的观念。我要讲的说,各位有没有感觉到如果没有秦始皇,其实没有,我们今天讲的中国这个名称,其实就是骑或鲁或者晋,因为它的版图是跟欧洲一样的,其实当时认为每一个地方的独立现象是正常的,可是秦始皇把这个观念整个打破掉,然后给他一个很强的一统性的这个观念,而这一统性的观念使得我们今天要对抗它都很难。




所以今天我们在对抗中,有时候你觉得不是那个武器飞弹其实是一个观念,因为那个观念没有一个人他会接受,说怎么可以不一统?你觉得你最大的敌人,其实那个观念可是你最后追到最后,谁给那个观念?秦始皇给的,因为很明显我们回到周代他并没有这个观念。春秋战国时候是非常独立的,每个地方都非常独立。秦本身不是很独立吗?秦本身就是一个很独立的,其实每个都是很独立,所以如果没有秦始皇,他有可能变成英国、法国、德国的这个状态。




好,特别提一下,因为这些东西在讨论上有时候非常敏感,我要强调说他没有绝对的对错,或我们赞同什么或不赞成什么的问题。我们只在讨论历史上有些人是观念影响非常大的人,那这种影响会使他以后形成了一个这个文化的血缘。当中很难改变的一个东西,就是我们今天要改变它非常难,你必须要努力的去纠正、去调整,就是当你跟一个有这样观念的人谈的时候,你知道秦楚王真是厉害。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hantenglong

那个代表的是权利而不是人

喵喵咪牦牛

大师课如果可以拆开购买就好了,感兴趣内容买一下,这样有限的金钱就能用到真正感兴趣的地方。

人间清醒教令官

通过蒋老师的讲解对比希腊雕像和兵马俑,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西方和我们所讲的“人权”之间的差异:西方强调的是每个人的利益和权力,而我们所重视的是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当共同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时,我们的文化就是要求牺牲个人利益以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而西方社会就更倾向于各做各的。于是,我们中国的优势就是号召力强,能迅速上下一心同仇敌忾,举国办大事;但缺点也有,那就是如果有人利用强权篡改民意,作为人民中的一份子,我们大概率也只能被动服从,直到上层自己发现民怨沸腾为止。

惜缘_bdf

《史记》中提到,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坑杀了40万赵国的降卒,但这并不等同于活埋。老师好几篇讲“活埋”是否有点欠妥?

每文悦读

法被秦执行的淋漓尽致,秦全国人民被训练得没有个人,只有群体只有国家,兵马俑的整体大于局部之和。资源少,位置贫瘠的秦从上到下贯彻执行,任何人去哪都要有通行证,商鞅自己没有身份证没地方住,定法死于法,迅速崛起。

猜你喜欢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西安的名片,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by:西安导游

陕西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大师讲解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

by:大师讲解

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神秘古埃及秦始皇兵马俑|天然历史博物馆

古埃及的金字塔神秘莫测,蔚为壮观。但到底有多少座,说法各异,有的说有70多座,有的说有80多座。埃及考古文物局局长1993年1月3日宣布,“在吉萨地区又...

by:和氏十焱

秦兵马俑

本书是一部关于秦始皇陵的考古通俗读物。秦始皇陵是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1961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兵马俑被发...

by:浙江文艺出版社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博物馆

长达两个半小时,沉浸式体验兵马俑博物馆和秦始皇帝陵骊山园。考虑到骊山园大部分遗迹尚未发觉,所以把整个始皇帝一生的传奇故事附在了每个遗迹之后,建议大家按顺序收听。...

by:小张爱胡窜

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约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票价描述99开放时间0乘车信息交通信息:从西安去临潼坐305和306路公交车,建议买往返汽车票,省...

by:恋景旅行APP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必听有趣讲解

国家高级导游带你走进兵马俑,听最有趣的故事,看最震撼的文物。

by:杨导有故事

兵马俑

历史上下五千年,国土纵横数万里,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历代先人给我们留下了珍贵丰厚、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遗产。雄伟壮观、震惊世界的历史古迹,浩如烟海、...

by:小薷姐姐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