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读书和写作,都要安静下来才能做

2022-12-15 15:46:5304:40 23
所属专辑:美文明亮心灵
声音简介
在小学毕业的那一年,应该是1973年,县里的图书馆重新对外开放,我父亲为我和哥哥弄了一张借书证,从那时起我开始喜欢阅读小说了,尤其是长篇小说。我把那个时代所有的作品几乎都读了一遍: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还有《牛田洋》《虹南作战史》《新桥》《矿山风云》《飞雪迎春》《闪闪的红星》……当时我最喜欢的书是《闪闪的红星》,然后是《矿山风云》。

实际上像我真正有书可读的时候,已经十七岁了,这是很可悲的。我读过一位伟大的诗人艾略特的传记,他在中学毕业的时候,古典的现代的名著几千部,他已经全部读完了,以后的时间他也不需要再读了。我到他这个年龄的时候,我才刚开始“读”。那时候我们中国的文学杂志虽然都很差,从文学质量上来看都不好,但是每一本杂志的发行量都很大。那时候还没有其他种类的杂志,只要是杂志,就是文学类的,什么破杂志都能卖30多万份。

后来我读到了美国作家杰克·伦敦,他给一个文学青年写了封信,其中有一句话:你宁可去读拜伦的一行诗,也不要去读现在的一百多种文学杂志。那时候我马上就明白这一个道理: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垃圾上,应该去读经典的作品。从那时开始,我就买了大量的19世纪20世纪已经被誉为经典的文学作品……我有一个观点,就是作为一个作家他是否优秀,取决于他作为一个读者是否优秀。所以那几年我成为一个很不错的读者,读了很多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虽然我写的跟他们不一样,但我知道怎样去判断,如何去把握叙述的过程。这是比较重要的一段经历。

图片在我年轻的时候喜欢读一些很费劲的小说,写的是《世事如烟》之类的作品,那时马原说我“把一个很好看的故事写得很不好看”。现在我发现,十多年前看得津津有味的《城堡》几乎看不下去,我喜欢的是能一口气读完的书,比如不久前我重读的《静静的顿河》,感觉与从前完全不同。并非我在阅读上变得懒惰了,能一口气读完的书也不见得就轻松、通俗。阅读与写作紧密相关,为什么我们会对一部作品有感受?我相信是作家写作时了解应该如何让读者去阅读,这种心理或有意、或无意。

任何时代,都有不浮躁的读者。读书是一个人安静下来才做的事。不是参加派对,不是社会关注的热闹。写作与阅读,都是冷清的,但这样的状态却像海底激流,始终汹涌澎湃。我有一位朋友,年轻时在大学学习西方哲学,现在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看法,有一天他告诉我说:“我的大脑就像是一口池塘,别人的书就像是一块石子;石子扔进池塘激起的是水波,而不会激起石子。”最后他这样说:“因此别人的知识在我脑子里装得再多,也是别人的,不会是我的。”他的原话是用来抵挡当时老师的批评,在大学时他是一个不喜欢读书的学生,现在重温他的看法时,除了有趣之外,也会使不少人信服,但是不能去经受太多的反驳。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兄弟|余华

《兄弟》讲述了文革前后刘镇上一个重组的四口之家所经历的事情。主人公李光头游手好闲却成了亿万富翁,他的兄弟宋刚老实憨厚最后竟郁郁而终。兄弟俩人生经历的交叉变迁,反...

by:小陈同学摆龙门阵

活着|余华

因为版权限制,不得已采取这样的直播模式。《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收获》1992年第6期。《活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

by:高山大海米酒读书笔记

《活着》余华

《活着》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by:书声好传扬

《活着》 余华

关于活着,如何处理自己与现实的关系,如何在兵荒马乱中,找到自己,活出自己,最后,或许能超越自己。

by:爱读书分享的Kimi

余华作品《兄弟》

该小说讲述了小镇重组家庭中的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作者以荒诞手法再现历史,是为表现对六七十年代强权的批判,以及对...

by:gentle杰克读书

《战栗》余华作品

余华,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写作使余华拥有两个人生,这本书记录了余华另一条人生之路,以中短篇的形式呈现。

by:十四条

一九八六年——余华

《一九八六年》是余华著名的中篇小说,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描写一位热衷研究中国古代刑罚的历史教师在文革中深受刑罚折磨,多年后作为疯子返回故乡,在春天的街头慢条斯...

by:让日子静静流淌

余华作品《活着》

余华十大名言名句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死...

by:玉梅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