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传已久,看完喘不过气...

2022-12-29 14:39:4512:40 51
所属专辑:局外人看电影
声音简介

动物会为食物和领地而争斗,人类会为生存和资源而战争。

但所有的战争都仅仅只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么。

不见得。

一场战争的爆发,好像跟普通人没什么关系,总觉得那是政治家、军事家的事情。

可细究起来,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

比如,作为两次世界大战发起者的德国人,战时有多疯狂,战后就有多理性。

德国电影人拍了很多有深刻反思精神的好片,比如《铁皮鼓》,比如《窃听风暴》。

从这些电影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战争与个体有着怎样复杂微妙的关系。

而关于纳粹党魁希特勒这样一个战争罪人,德国电影当然也不会缺席。

其中,若要挑选一部评价最高的,是它:

《帝国的毁灭》。

2004年的这部《帝国的毁灭》,用接近纪录片的形式还原了希特勒在柏林地堡自杀前的12天。

故事发生在二战末期的1945年4月。

当时,苏联红军已经攻入柏林,希特勒和他的党徒们转入到了总理府的地下掩体中。

4月20日,是希特勒的56岁生日,纳粹德国的军政要员们照例聚起来为他庆生。

但这场庆生很尴尬。

外面已乱作一团,纳粹政府正忙着销毁文件准备撤出柏林。

没人顾得上三百万平民接下来怎么活。

而宴会上,希特勒的部下们彼此心知肚明败局已定,在商量着怎么劝元首离开柏林。

但,狂妄的希特勒拒不承认败局。

在地堡的狭小会议室里,他在地图上调兵遣将,描述着以柏林为中心的反攻计划。

将军们则是神情凝重,脸上冒汗。

因为现实,与他的纸上谈兵相差十万八千里。

希特勒想调集的部队早已自身难保,发出去的命令根本没有人执行。

就算他青筋暴起地怒骂“你们怎么能无视我的命令!”,也改变不了什么。

树倒猢狲散,眼见身边无人支持,希特勒终于不再暴怒。

在无力地对部下们说了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后,他开始给自己安排后事。

在地堡中,希特勒先与交往多年的情妇爱娃正式成婚。

然后让女秘书记下自己的遗言。

最后,拿到氰化物毒药和一把手枪。

他嘱咐卫兵,在他与妻子自杀后要立即将尸体焚烧掉,他不想死后落到苏军手里。

4月30日,在过完生日10天后、在与爱娃成婚2天后,希特勒在地堡中服毒后开枪自杀。

纳粹总理戈培尔和他的妻子随后也自杀,就连他们的六个孩子也都一一陪葬......

影片最后,希特勒的两名贴身女秘书活了下来,其中一人,正是本片女主角的原型格特劳德·荣格,直到2002年去世。

这部电影基本就是根据她晚年的采访口述拍摄而成。

影片名为“帝国的毁灭”,片名很宏大,但视点很聚焦,风格很写实。

全片90%以上的戏份都发生在位于柏林总理府的地下掩体中,没有多么戏剧化的桥段。

对于主角人物希特勒,也没有单一地把他描写成一个恶魔。

片子里主要有三条线,分别从三个角度讲述走进末路的希特勒是如何度过他的最后生命的。

第一条线,是希特勒与将帅们的“君臣”关系。

外界相传的希特勒暴躁、偏执与自负的性格,在这一条线里得到了还原。

片中出现了很多位高权重的纳粹德国军政官员,他们原本都是希特勒最信任的心腹。

可在帝国毁灭前夜,出现了大分裂。

比如,空军总司令赫尔曼·威廉·戈林发来电报,声称如果24小时内得不到回复,他将代理元首职务,这无异于公开夺权。

党卫队头领希莱姆(犹太人大屠杀的鼓动者)私自与盟国商谈投降。

希特勒气得免除了他一切职务,还下令:

为了防止我活不到战后,他要立即处死!

希莱姆的副官,也是爱娃的妹夫赫尔曼·菲格莱因明显对希特勒不满,私底下还嘲笑说“能指望一个素食禁酒主义者做什么呢?”

留在柏林的菲格莱因擅自离岗,整日沉溺酒色,愤怒的希特勒将他抓获后以叛国罪当场枪毙,根本不顾及爱娃的求情。

总之,希特勒身边的人,貌合神离者多、考虑现实利益者众。

表面高喊“希特勒万岁”背后,是各自已做好鸟兽散的算盘。

对比之下,藏身地下的希特勒仍然继续妄想着掌控战局,甚至不惜牺牲柏林的数百万无辜百姓。

“如果我的人民不能经受这次考验,我一滴泪都不会流的。”

这条线里,已故的德国演员布鲁诺·冈茨近乎百分百还原希特勒神情与动作的表演可谓精彩。

冈茨最为影迷熟悉的角色,一个是《柏林苍穹下》里为爱而自愿化作凡人的天使。

另一个就是《帝国的毁灭》里希特勒。

一个是温柔天使,一个是邪恶魔鬼,都被他演活,尤其是还原希特勒训斥将军时的咆哮戏份被无数人铭记。

第二条线,是希特勒女秘书的视角。

这条线又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希特勒。

《帝国的毁灭》是以一名来自慕尼黑的年轻女孩面试希特勒秘书开始的,全片也以她的视角为主。

在这个22岁年轻女子的眼里的,更多是希特勒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日常生活中的希特勒始终礼貌谦和,偶尔开个玩笑。

他喜欢孩子,戈培尔的六个孩子来到地堡后会围在他身边唱歌。

他也会尊重身边的女性,日常工作有失误时会耐心纠正。

总之,秘书眼中的希特勒并非是一个让人恐惧胆战的暴君。

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导演的态度,对希特勒这样一个世人皆知的战争罪人,继续直接描绘他的邪恶反而没有必要了。

怎么把希特勒还原为一个具体的人,并且让观众意识到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发动了惨绝人寰的战争,这才是一部严肃电影应该达到的效果。

有了前面两个角度后,影片的第三条线跳到了在柏林街头与苏军作战的纳粹少年兵身上。

历史上,二战末期留在柏林与盟军作战到最后一刻的,其实是一批仅十几岁的德国少年兵。

这些涉世未深的男孩女孩自小受极端民族主义的蛊惑,在战场上比成年人更加狂热。

在柏林战役中,没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他们用火箭筒对抗苏联坦克,无数孩子白白送死。

片中就有一个十二岁被洗脑的男孩,他在柏林街头“英勇”地与苏军坦克作战,还被希特勒接见并授予荣誉勋章。

但在眼看苏军越来越多、伙伴们一个接一个惨死后,他终于恢复为一个孩子。

他越过被炸成废墟的街区跑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第三条线呈现了发生在地堡之外的帝国毁灭的前夜,看似与塑造希特勒无关,却又紧紧相关。

再想下,它又给了一个我们重新认识纳粹德国、反思二战的视角。

希特勒以及他最忠实的追随者戈培尔,在与官员们的谈话中多次提到他们对战争的立场、他们和人民的关系。

希特勒说:

战时不该考虑人民的生活需求。

总理戈培尔说:

我们没有强迫德国人民,是他们给我们的权力,现在,他们要为此付出代价。

言下之意是当初纳粹德国建立,是在民众支持下的“正义”,是他们内心渴望国家再次变强大。

到了为完成这一目标而进入战争状态时,牺牲就是难免的,不存在要同情谁的问题。

这听起来有点像是为战争罪人希特勒开罪,是支持纳粹倡导的那一套歪曲的达尔文社会主义,是立场歪了。

可我们不能这么单一、绝对地去思考问题。

任何事情没有绝对,也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善与恶,或者说仅凭一人就可以造成那么大的恶。

希特勒犯下的种族灭绝等罪行是事实,谁都无法推翻。

他直到死都没有丝毫悔悟的意思,直到自杀前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是一个十足的战争狂人。

他的这种“恶”,除了他本身丧失一定人性之外,其实也有当时德国民族情绪合力的原因。

所以他才那么快攀上了时代潮头,成功鼓动一整个民族向世界宣战。

只是这种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冲到极端后就会慢慢冷却,人们恢复理智,而独裁者选择一意孤行。

但哪有人是天生的魔鬼,一个帝国的毁灭,不应该只是一个臭名昭著的独裁者的死去。

只有整个民族、每个个体真正的反思才能阻断新的战争。

想想电影中那个年仅12岁的少年兵,没受过多少训练就敢扛着火箭筒去打坦克。

这个孩子的眼里,一度没有畏惧、没有情感,当然,也没有了常识。

他有的就是那一股脑顶到头的民族情绪,是他从小身处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带给他的。

多么可怕的“塑造”。

因为他根本就不知战争为何物,却与无数平民一起主动加入到了由阴谋家制造的生灵涂炭中。

如何避免这样的悲惨轮回,才是主创们想要传达给我们的。

而不是再次扁平地塑造一个或滑稽或邪恶的希特勒,满足固有的片面想象和猎奇的趣味。

正如影片导演所说:作为德国人,不允许逃避,我把它(拍摄《帝国的毁灭》)当成历史作业......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疯传

是什么让事物变得流行?从买轿车、买衣服、吃三明治,到给孩子取名字,你是否知道为什么某些产品会大卖,某些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某些电子邮件更易被转发,或者某些视频链...

by:诸葛老母

疯传

让你的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入侵

by:泰山阿梁

疯传

欢迎你走进NO1学院,我们相信你通过学习应用,一定能够实现你的梦想与价值。勇一老师,欢迎学习交流:87699499从买轿车、买衣服、吃三明治,到给孩子取名字,你...

by:NO1家族

疯传

从买轿车、买衣服、吃三明治,到给孩子取名字,你是否知道为什么某些产品会大卖,某些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某些电子邮件更易被转发,或者某些视频链接被疯狂地点击,某些谣...

by:CMO无忧宫主

《疯传》

美国营销图书奖亚马逊畅销书樊登推荐这本书将告诉你,如何让你的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入侵

by:元涵_女性成长

启华读《疯传》

让你的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传播。

by:启华读书

《疯传》|完结

让你的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入侵;让你的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入侵;让你的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入侵。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by:闻听听

《疯传》| 喜马讲书

想听更多好书解读?请直接搜索关键词“喜马讲书”名人&媒体推荐:《让创意更有黏性》作者奇普·希思:“假如你想用更小的预算获得更大的影响力,请不要错过这本书,它将告...

by:喜马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