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天 林语堂《纪元旦》

2023-07-27 10:12:0309:42 52
声音简介

元旦

林语堂

今天是甘四年二月四日,并非元旦,然我已于不知不觉中写下这"纪元旦"三字题目了。这似乎如康有为所说吾腕有鬼钦?我怒目看日历,明明是二月四日,但是一转眼,又似不敢相信,心中有一种说不出陽春佳节的意味,迫着人喜跃。眼睛一闭,就看见幼时过元旦放炮游山拜年吃橘的影子。科学的理智无法镇服心灵深底的荡漾。就是此时执笔,也觉得百无聊赖,骨骼松软,万分苦痛,因为元旦在我们中国向来应该是一年三百六十日最清闲的一天。只因发稿期到,不容拖延,只好带着硬干的精神,视死如归,抽起笔来,但是心中因此已烦闷起来。早晨起来,一开眼火炉上还挂着红灯笼,恍惚昨夜一顿除夕炉旁的情景犹在目前--因为昨夜我科学的理智已经打了一阵败仗。早晨四时半在床上,已听见断断续续的爆竹声,忽如野炮远攻,忽如机关槍袭击。一时闹忙,又一时凉寂,直至东方既白,布慢外已透进灰色的曙光。于是我起来,下楼,吃的又是桂圆茶,鸡肉面,接着又是家人来拜年。然后理智忽然发现,说《我的话》还未写呢,理智与情感斗争,于是情感屈服,我硬着心肠走来案前若无其事地照样工作了。惟情感屈服是表面上的,内心仍在不安。此刻阿经端茶进来,我知道他心里在想:"老爷真苦啊!"

因为向例,元旦是应该清闲的。我昨天就已感到这一层,这也可见环境之迫人。昨晨起床。我太太说:"YT.你应该换礼服了!"我莫明其妙,因为礼服前天刚换的。"为什么?"我质问。"周妈今天要洗衣服,明天她不洗,后天也不洗,大后天也不洗。"我登时明白。元旦之神已经来临了,我早料到我要屈服的,因为一人总该近情,不近情就成书呆。我登时明白,今天家人是准备不洗,不扫,不泼水,不拿刀剪。这在迷信说法是有所禁忌,但是我明白这迷信之来源:一句话说,就是大家一年到头忙了三百六十天,也应该在这新年享一点点的清福。你看中国的老百姓一年的劳苦,你能吝他们这一点清福吗?

这是我初次的失败。我再想到我儿时新年的快乐,因而想到春联,红烛,鞭炮,灯笼,走马灯等。在陽历新年,我想买,然而春联走马灯之类是买不到的。我有使小孩失了这种快乐的权利吗?我于是决定到城隍庙一走,我对理智说,我不预备过新年,我不过要买春联及走马灯而已。一到城隍庙不知怎的,一买走马灯也有了,兔灯也有了,国货玩具也有了,竟然在归途中发现梅花天竹也有了。好了,有就算有。梅花不是天天可以赏的吗?到了家才知道我水仙也有了,是同乡送来的,而碰巧上星期太太买来的一盆兰花也正开了一茎,味极芬芳。但是我还在坚持,我决不过除夕。

"晚上我要出去看电影。"我说。"怎么?"我太太说,"今晚X君要来家里吃饭。"我恍然大悟,才记得有这么一回事。我家有一位新订婚的新娘子,前几天已经当面约好新郎X君礼拜天晚上在家里用便饭。但是我并不准备吃年夜饭。我闻着水仙,由水仙之味,想到走马灯,由走马灯想到吾乡的萝卜棵(年糕之类)。

"今年家里没人寄萝卜棵来。"我慨叹地说。

"因为厦门没人来,不然他们一定会寄来。"我太太说。

"武昌路广东店不是有吗?三四年前我就买过。"

"不见得吧!"

"一定有"

"我不相信。"

"我买给你看。"

三时半,我已手里提一篓萝卜棵乘一路公共汽车回来。

四时半肚子饿,灯萝卜棵。但我还坚持我不是过除夕。

五时半发现五岁的相如穿了一身红衣服。

"怎么穿红衣服?"

"黄妈给我穿的。"

相如的红衣服已经使我的战线动摇了。

六时发现火炉上点起一对大红蜡烛,上有金字是"三陽开泰""五色文明"

"谁点红烛?"

"周妈点的。"

"谁买红烛?"

"还不是早上先生自己在城隍店买的吗?"

"真有这回事吗?"我问,"真是有鬼!我自己还不知道呢!"

我的战线已经动摇三分之二了。

那时烛也点了,水仙正香,兔灯走马灯都点起来,炉火又是融融照人颜色。一时炮声东南西北一齐起,震天响的炮声像向我灵魂深处进攻。我是应该做理智的动物呢,还是应该做近情的人呢?但是此时理智已经薄弱,她的声音是很低微的。这似乎已是所谓"心族动摇"的时候了。

我向来最喜鞭炮,抵抗不过这炮声。

"阿经,你拿这一块钱买几门天地炮,余者买鞭炮。要好的,响的。"我赧颜地说。

我写不下去了。大约昨晚就是这样过去。此刻炮声又已四起,由野炮零散的轰声又变成机关槍的袭击声。我向来抵抗不过鞭炮。黄妈也已穿上新衣带上红花告假出门了。我听见她关门的声音。我写不下去了。我要就此掷笔而起。写一篇绝妙文章而失了人之常情有什么用处?我抵抗不过鞭炮。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紫光_zsg

打卡学习!快过年啦🧨

小蔓说 回复 @紫光_zsg

是呀,快过年啦,我也要结束啦!我们互相学习!

珠牟狼玛

仅有一张月票都投给你啦

小蔓说 回复 @珠牟狼玛

感谢不尽

猜你喜欢
林语堂自传 林语堂著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1895年生于福建漳州平和县坂仔镇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

by:有声的深海

林语堂散文集 林语堂著

林语堂(1894—1976),原名玉堂,福建省龙溪县人。现代散文家、小说家,曾留学美国、德国,获哲学博士学位。1922年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

by:有声的深海

林语堂散文

林语堂先生的散文集

by:桦彬之声

朱门/林语堂

一对才子佳人,一段缠绵爱情,一曲奋进之歌。民国时期,跨越门第界限的爱情传奇,我愿清风瘦马,伴君行走天涯。且听这些年轻人如何冲破“朱门”找寻真爱。作者:林语堂演播...

by:柠檬之语

林语堂散文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有着鲜明特色的散文家,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复杂的、有争议的作家。

by:博雅人文

林语堂经典语录

林语堂堪称现代和苏东坡最相似的文人,他学贯中西、幽默无比,他把人生活成了艺术。他的人生智慧体现在他的经典语录中,学习他的人生智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听他的经典语录,...

by:_李奥_

东坡传 林语堂

苏东坡,如雷贯耳的人物,让我们忘却他的诗词,跟随林语堂更近的走近他。林语堂是近代大家,而且此传记系由英文翻译而成,初时面向英语国家读者,出口转内销,翻译过来,对...

by:饿食渴饮困了睡觉

林语堂作品精选

林语堂一生著作甚丰,思想内容极其复杂。他自谓“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但他的文学创作成就,主要集中在散文方面。总体来说,林语堂的散文创作发展可分为三个...

by:向日葵_6cp

林语堂的半半哲学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林语堂的人生哲学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悲剧的喜剧人生观,在他身上融汇了东西方的智慧,他以人生...

by:大吕文化AI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