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消费预期增强 消费复苏更进一步(二)

2023-01-14 16:44:1103:06 74
声音简介
大家好,我是薇光悦灵,悦聊热点,聊热点话题,品味不同趣事
春节消费预期增强 消费复苏更进一步
中国经济时报
2023-1-13 12:10 · 来自北京 · 中国经济时报社官方账号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丽敏

“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二十四就是小年了”,兔年的脚步近了,春节消费的气氛愈加浓烈。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走访北京各大商圈时对此的感受更为强烈,各大商家纷纷“出手”留住过往的顾客,毕竟这是三年疫情之后首次全面放开的春节,承载了人们大量情感。而各地政府亦铆足力气,力争在这个春节,让消费能够比元旦进一步提振,“浙江预计发放消费券超16亿元”就吸睛十足,显然春节提振消费将比元旦更胜。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尽管“阳过”“阳康中”还在持续,但大众心里对疫情承受判断能力更为明确,相较于元旦的谨慎,在春节这个对于国人有情节的节假日,消费进一步提升毋庸置疑,这其中线下服务消费会更为突出,餐饮业复苏节点来得更快一些,不单单是因为春节这一特殊节日造就,还在于疫情的后尾效应依然持续,消费另一重头旅游业还须给予人们更多准备时间,预期在二季度“五一”劳动节旅游业复苏迹象更为明显。

春节消费:餐饮业先沐“春风”

不久前的元旦,从餐饮业来说,美团数据显示,提供新年菜品的外卖商家数量比前一周增长了3倍,新年相关菜品数量增长5倍;从旅游业来说,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比元旦数据,春节线下服务消费尤其是餐饮业加快恢复应是情理之中。

“以北京来说,元旦期间,预估计北京很多人已经‘阳过’了,但是外地可能刚刚开始‘阳’,在北京的不太愿意去外地,外地的也可能不愿意来北京,所以线下服务消费特别是餐饮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举例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闫敏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元旦人们还处于“阳过”恢复期,相对于旅游业,餐饮具有当地消费特点,更符合实际需求。

对此,和府捞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元旦以来,和府捞面门店的单日营收相较2021年有的已恢复90%以上,单日门店客流有时甚至要超过2021年同期。目前看,北京、天津恢复最为迅猛,华北、华中地区回暖更快。

“春节具有特殊性,是全家团聚的日子,尤其是因为疫情很多人都好几年没回家了,因此,预期春节线下服务消费会比元旦更强劲。”张立群说。

事实上,餐饮商家也是紧抓春节这个重要促销时期,适时推出自己的策略,和府捞面就围绕“年味”创新推出“和府到家年货礼盒”。“2023年,和府捞面还会在产品上不断推陈出新,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口味的产品,不仅门店与‘和府到家’业务两手抓,还会横向发展阿兰家兰州牛肉面。”和府捞面相关负责人对2023年的期待更高。

对于旅游业何时传递全面复苏的信号,闫敏认为,可以期待今年一季度之后。

苏剑的预测比较确切,今年“五一”劳动节假期可以期待线下消费和旅游业共同繁荣。

全面提振消费:要借东风也要抓源头

促消费不仅仅是商家主动作为,政府也扮演着“强助攻”。元旦期间,广州、深圳、郑州、长沙、沈阳、济南、三亚等不少城市都陆续发放了消费券。而临近春节,还有不少城市在纷纷加入发放消费券的行列中,这其中浙江以预计总计发放16亿元引起了各大媒体关注。

“消费券促消费的积极意义是有的,不过要是能够打组合拳,效果更好。”苏剑对于地方政府想要提振消费的举措给出了建议,固然在重大节日发放消费券可以趁“东风”,不过就拿浙江来说,16亿元的消费券相对于浙江目前万亿GDP来说,还是稍显不足。“我之前就建议可以从税收入手,消费一定额度可以降税,一来增加大众收入,二来也给企业减轻负担。”

闫敏补充道,消费券在短期内具有促进消费的积极作用,但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效果存在差异,可以和其他促消费、扩内需政策有效结合。未来应进一步提振就业、增加收入,夯实消费持续释放的基础。

张立群认为,要从收入、信心两方面入手全面提振消费。“中国有约1.6亿市场主体活力还未完全恢复,尽快让他们‘活’起来,对就业的支持力度显著加大,促进居民收入加快增长,才能让消费者有更多收入来消费。”

“就业主要是由企业来承担,特别是广大的中小微企业,所以必须尽快帮助企业恢复过来,而企业的恢复需要订单支持,能够尽快起到作用的可以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是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带动社会投资;还有一个就是全面落实好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促进房地产投资尽快企稳。这样就可以推动投资全面活跃,带动企业订单显著增加,生产全面活跃。如此一来就可以形成持续回升向好的良性循环。”他说。

闫敏亦表明,可以从推进产业升级、稳定市场主体着手扩大就业进而带动消费,未来还要积极谋划投资项目,扎实有效推动项目开工建设。经济大盘实现平稳增长,居民收入增加、预期改善,消费能力和信心将相应提升。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津津的有声

沙发

薇光悦灵有声 回复 @津津的有声

感谢感谢观顾哦

猜你喜欢
消费新知

新鲜热辣的消费相关新数据,新事件,新趋势帮你看懂中国消费者主播介绍:Neo曾在电商和在线教育行业创业操盘过千万粉丝的项目觉得说真话,很有意思Renee消费者行为...

by:消费新知

258消费观

消费资讯第一发布平台,消费达人私享、互动第一微社区,商业人物专访影响力媒体,舆情监督权威阵地。

by:深壹度

消费社会

消费已成为我们这个世界的伦理。它正毁坏人类存在之根基,毁坏自古希腊以来欧洲思想一直在神话根源和逻各斯世界之间维持的平衡。让·波德里亚的著作《...

by:艺文妈

消费便签 | 用消费便签记录消费变迁

用消费的小便签,记录当下社会的消费大变迁!主播阿甘对话青山资本投资人、品牌创始人,从投资幕后故事聊到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好吃好看又好玩,美好生活就该如此!

by:青山资本

预期思维

预期思维是一种前瞻性的思维方式,给未来的展望和判断,会影响我们的思想、决策和行为,从而塑造我们现在的状态。《预期思维》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从能力、成长、学习、情...

by:吝轲

超预期经营

无论企业家发现了什么样的市场商机,提出了什么样的战略意图,做出了怎样的创新举措,设计了怎样的业务模式,超出客户预期的表现才能让企业在竞争中胜出。超预期经营管理上...

by:人邮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