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水

2023-01-28 07:07:0013:48 117
声音简介

欢迎收听,钱松岩先生的国画技法,《砚边点滴》主播青姐
十六 水
学习国画,在技术方面,首先要摸熟笔、墨、色、纸四者各个的特性和相互间的关系。相互间起着调节作用的,还有一个重要而又不为人所注意的东西,这就是水。李复堂说:"八大山人善于用笔而墨不佳,石涛善于用墨而笔不佳,我善于水,笔墨关钮在于水。"他对八大、石涛的评论,姑置不谈,他认为"笔墨关钮在于水",是肯定正确的。国画"水墨画三字,顾名思义,"水"第一,"墨"第二,在技术上足见水比墨更重要。西洋水彩画,不叫彩水画也是同样的意义,日本干脆把水彩画叫"水绘"。所以初学水墨画,要先重视水的使用。
杜甫诗句"元气淋漓幢犹湿",事实上幢(画幅)早已干了,可是一幅泼墨画,多少年后,看上去好象还是水淋淋的,这是用墨的效果,也是用水的效果,即是借墨色把水的生命永远留住。马远、夏球、吳镇、方方壶、徐青藤、石涛等,都能充分发挥了水的妙用,他们的作品至今还好象刚刚画好的一般,合人看了很舒服。
元倪云林和明清的文人画,尤其是干擦法的山水画,虽说干擦,还要有滋润的感觉,笔墨是枯的,而味道是润的,这就是水的作用。古人画干擦山水,在皱擦时,往往用口来吮笔,边画边把笔头送到唇边一吮。有人说:"倪云林画,无一笔不从口出。"是否如此,姑不追究。总之,唇和舌尖知觉最灵敏,在一吮中,既可迅速整理笔毛和调节水墨的分量,并且口津有粘性,对水分更易掌握,墨色表现在纸上沙溜溜的,枯而润,苍老而松秀,这一
段墨色,已足养目。我沒有吮笔的习惯,姑记此以供参考。
用笔变化,不外轻、重、疾、徐,用墨变化,不外浓、淡、枯、湿,以笔驱使墨,以墨表现笔,两者结合在一起不能分割,可就不能忘了水在其间所发挥的作用。初学者如果要问,怎样画,水应该多些;怎样画,水应该少些?那是沒有用水的现成方案的,也沒有可走的捷径,绘画在于熟练的技巧,在于多多练习,练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数,凭着自己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
水对墨色的浓、淡、枯、润起主要作用,用笔的轻、重、疾、徐对水分的渗透性亦起重大作用,这也是笔和墨的关系。轻而疾,水分少渗些(书法上的飞白,郭是把笔很快的一扫过去);重而徐,水分多渗些。因此要墨色效果好,用笔、水分、纸性是三位一体的。
所说墨法﹣﹣泼墨、蘸墨、积墨、破墨等,都直接与用笔用水联系在一起。泼墨的"泼"字,望文生义,好象把墨泼到纸上去的样子,但不是一味把湿墨往纸上尽泼,如果这样来理解"泼字,还成什么艺术!用笔用墨还是要有节奏,泼墨是一个总的效果,因为有酣畅淋漓的感觉,所以名为泼墨。蘸墨是饱含淡墨的笔尖,临落笔时在砚上蘸一些浓墨,立刻画下去,这一笔中会两边浓中心淡,或牛边浓牛边淡,一笔中有立体感,也富有滋润感。古人画墨兰墨竹常用此法,但笔尖蘸浓墨后,要迅速落纸,否则时间一长,笔上的墨要浓淡混和,一笔中分不出浓淡来。笔尖饱含浓墨,临着纸时,在笔根滴一点清水亦有同样效果。画彩色的花卉画,亦可用蘸的方法,例如,画桃叶,叶尖红叶身缘,画凤仙花,根须红叶茎缘。画花瓣,瓣端深,瓣身淡。有时一笔下去,可以包含许多颜色,这是蘸出来的。积墨郎是从淡到浓层层加深。这就是"积"的取义,但要抓住这个"积"字,要把淡墨一层层积起,积到你所需要的浓度,万不可急躁,一次加深到你所需要的浓度,这样会沒有浑厚的美感。层层加深,有的候干再加,加了候干再加;有的要乘湿加上去,根据画面需要,所以水分作用,有的次见效,有的要在累积后才见效。用色也同此理。破墨有灵活感觉,墨经破用,非但墨色富有变化,而用笔也不会板刻呆滞,在石涛作品中最多看到,或先淡,后破以浓,或先浓,后破以淡,郭在前墨未干时立刻另用不同浓度的墨对它一搅,或用湿的干净笔对它一搅,或以清水一飞,或以枯墨一擦,带枯带湿,最见苍润。
画远山、雨景、夜景、烟云以及其他有关烘染处,要墨色匀和,无笔墨痕迹,都可先把画纸拖湿,其法用排笔蘸清水全部拖湿,再着墨着色自然匀和,并可结合积墨法,由淡漸漸积深,此法很好,但须防画面甜熟,全幅有写处(见笔触)有烘处(不见笔触)即可免甜熟,或烘染处候干稍加擦点剔,以加强笔触感。浓处要见笔,淡处也要见笔,古人所说"淡不可模糊。湿纸上加笔触,易使笔触涣漫以至漸漸模糊,使笔触变形,直到看不出笔触,而失掉笔触美。只有使纸上水分迅速干燥,纸一干,笔触形状就停留,保持了你所需要的姿态。小面积可随手一撤,因掌心有温度,把水分迫干;大面积可用电熨斗一燙。有人着色,微微的冲出轮廓界线,颇有润活感觉,这是有意识的不经意。但有时由于纸湿水多,墨和色竟自不听人指挥冲出了轮廓界线之外,觉得漫德不够严肃,这是无意识的处于被动地位,就要用烫的办法,如一时无熨斗,热水袋、不底磁杯均可暂代,最好作画前准备一个熨斗。
人面着色,色彩无限制的冲出颜面的轮廓线,不能用熨斗叫漫漶的颜色煞车,怎么办呢,只要在颜色冲出去的边缘上用清水
一接,干后就看不见颜色结边,好象沒有冲过界线一般。需要由深
到淡,或纸上误落不需要的墨点或颜色,补救办法都可如法泡制。
写意花卉,勾叶筋宜乘点叶未干时勾出,较为灵活。如遇天气燥热,或手头缓慢,点叶已干怎么办呢,可于叶上再用清水涂湿,勾叶筋,有同样效果。因此山水皺法上,如果要浑厚,在层层加深时而沒有刻滞脏浊的感觉,也可朵用此法。皱擦浓度不够,候干再涂湿再加鼓擦,至滿意为止。
以上所谈笔、墨、水的关系都是根据生纸讲的。用生纸,即利用它的对水分渗透晕化作用。熟纸熟绢郎利用它的对水分不渗透不晕化作用,浓淡干湿可以挥洒自如,不需要用到以上所讲诸法。已经加过胶矾的纸或绢,水分容易掌握,但也要根据它的特性,一般的讲,用水虽有效果,但也不是一味多用,例如需要墨或色结边,水量可多些,不需要墨或色结边,水量可少些,总之忌僵枯(带枯带湿是另一问题)。用笔应该是写。但为了要笔触变化,多样不单调,可以适当的做一做,例如一支树枝、一块石头一笔划去,本来很简单,可是为了表现质感、具实感及增加笔触美可用点水法。在笔触的局部,滴上几点清水,由于水的向外发展使墨让开,留出斑驳痕迹,亦可用干笔尖(干净的)把笔触的局部的墨吸去也是斑驳痕迹,但与点水法效果略有不同,可根据画面需要择用或乘用。点水法亦可用其他色彩代替清水,例如墨色的树枝或石块,在湿时点上石缘,好象苍苔。画花瓣,把一滴满水点入未干的色彩内,会自然地中淡边浓,富有立体感。又以水粉点入未干的色彩内,粉晕浮在色面上,呈鲜艳之姿。画水果如桃子、红菱、萃果等都可朵用此法。又可用乘湿拼接法,如画萃
果,一部分着红色,其余部分乘未干时把淡黄缘色嵌进去,红色
与黄缘色交界处混化无明显痕迹,非但很自然而且润湿,水分充
足,令人垂涎。以上水法的使用,只限于熟纸熟绢及扇面。画萃
果的乘湿拼接,生纸亦可用。总之要自然,不能做作太过,呈雕
琢气、小家气;有人画一笔树枝,看似简单,细看枝上做作很精
意,反而不够大方。画贵自然,适可而止。不能老是玩弄花样。本集播讲完毕,关注,订阅,评论,都是对青姐前进的动力,感谢您的支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点一盏

如果像和朋友聊天似的,多一些口语化。就像画画有节奏,有稀疏,有曲折,有虚实变化。

青姐播音 回复 @点一盏

多谢提出宝贵意见,这是机器人录的!下次我不用了!刚好这本专辑也弄完了

点一盏

你讲的内容很好,但是像念论文,不够生动,听完没有让人能够记住的内容,有催眠的作用

音频列表
声音主播

299101508

简介:06年开始听书,2016年开始录制儿子的英语课节目。喜欢书画的生意人,毕业于东北农大,2017年开始学习国画工笔,也开始录制画理画论节目2019年师从刘宏良老师学习传统山水,2020年又从网络师从薛以君老师学习传统山水,2021年进入晋州市艺林院学习写艺山水!现在艺林院一边学习一边兼职,希望结交喜欢囯学的老少朋友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