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孩子

2023-02-03 21:00:0008:24 1.1万
所属专辑:有书·名家散文
声音简介




兰姆是终身未娶的,他没有孩子,所以他有一篇“未婚者的怨言”收在他的“伊利亚随笔”里。


他说孩子没有什么稀奇,等于阴沟里的老鼠一样,到处都有,所以有孩子的人不必在他面前炫耀。


他的话无论是怎样中肯,但在骨子里有一点酸——葡萄酸。


我一向不信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因为我亲见孩子到处在做现在的主人翁。


孩子活动的主要范围是家庭,而现代家庭很少不是以孩子为中心的。


一夫一妻不能成为家,没有孩子的家像是一株不结果实的树,总缺点什么;


必定等到小宝贝呱呱堕地,家庭的柱石才算放稳,男人开始做父亲;女人开始做母亲,大家才算找到各自的岗位。


我问过一个并非“神童”的孩子:“你妈妈是做什么的?”


他说:“给我缝衣的。”


“你爸爸呢?”


小宝贝翻翻白眼:“爸爸是看报的!”


但是他随即更正说:“是给我们挣钱的。”


孩子的回答全对。爹妈全是在为孩子服务。


母亲早晨喝稀饭,买鸡蛋给孩子吃;父亲早晨吃鸡蛋,买鱼肝油精给孩子吃。


最好的东西都要献呈给孩子,否则,做父母的心里便起惶恐,像是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一般。


孩子的健康及其舒适,成为家庭一切设施的一个主要先决问题。


这种风气,自古已然,于今为烈。自有小家庭制以来,孩子的地位顿形提高。


以前的“孝子”是孝顺其父母之子,今之所谓“孝子”乃是孝顺其孩子之父母。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


 “孝子”之说,并不偏激。


我看见过不少的孩子,鼓噪起来能像一营兵;动起武来能像械斗;吃起东西来能像饿虎扑食;对于尊长宾客有如生番;不如意时撒泼打滚有如羊痫,玩得高兴时能把家俱什物狼藉满室,有如惨遭洗劫;……


但是“孝子”式的父母则处之泰然,视若无睹,顶多皱起眉头,但皱不过三四秒钟仍复堆下笑容,危及父母的生存和体面的时候,


也许要狠心咒骂几声,但那咒骂大部份是哀怨乞怜的性质,其中也许带一点威吓,但那威吓只能得到孩子的讪笑,因为那威吓是向来没有兑现过的。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今之“孝子”深讳是说。凡是孩子的意志,为父母者宜多方体贴,勿使稍受挫阻。


近代儿童教育心理学者又有“发展个性”之说,与“无违”之说正相符合。


体罚之制早已被人唾弃,以其不合儿童心理健康之故。




我想起一个外国的故事:


一个母亲带孩子到百货商店。


经过玩具部,看见一匹木马,孩子一跃而上,前摇后摆,踌躇满志,再也不肯下来。


那木马不是为出售的,是商店的陈设。


店员们叫孩子下来,孩子不听;母亲叫他下来,加倍不听;母亲说带他吃冰淇淋去,依然不听;买朱古律糖去,格外不听。


任凭许下什么愿,总是还你一个不听;当时演成僵局,顿成胶着状态。


最后一位聪明的店员建议说:“我们何妨把百货商店特聘的儿童心理学家请来解围呢?”


众谋佥同,于是把一位天生成有教授面孔的专家从八层楼请了下来。


专家问明原委,轻轻走到孩子身边,附耳低声说了一句话,那孩子便像触电一般,滚鞍落马,牵着母亲的衣裙,仓皇遁去。


事后有人问那专家到底对孩子说的是什么话,那专家说:“我说的是:‘你若不下马,我打碎你的脑壳!’”


这专家真不愧为专家,但是颇有不孝之嫌。


这孩子假如平常受惯了不兑现的体罚,威吓,则这专家亦将无所施其技了。


约翰孙博士主张不废体罚,他以为体罚的妙处在于直截了当,然而约翰孙博士是十八世纪的人,不合时代潮流!


哈代有一首小诗,写孩子初生,大家誉为珍珠宝贝,稍长都夸做玉树临风,长成则为非做歹,终至于陈尸绞架。


这老头子未免过于悲观。但是“幼有神童之誉,少怀大志,长而无闻,终乃与草木同朽”——这确是个可以普遍应用的公式。


小时聪明,大时未必了了。究竟是知言,然而为父母者多属乐观。


孩子才能骑木马,父母便幻想他将来指挥十万貔貅时之马上雄姿;


孩子才把一曲抗战小歌哼得上口,父母便幻想着他将来喉声一啭彩声雷动时的光景,孩子偶然拨动算盘,父母便暗中揣想他将来或能掌握财政大权,同时兼营投机买卖;……


这种乐观往往形诸言语,成为炫耀,使旁观者有说不出的感想。


曾见一幅漫画:一个孩子跪在他父亲的膝头用他的玩具敲打他父亲的头,父亲眯着眼在笑,那表情像是在宣告“看看!我的孩子!多么活泼,多么可爱!”


旁边坐着一位客人裂着大嘴做傻笑状,表示他在看着,而且感觉兴趣。


这幅画的标题是:“演剧术”。


一个客人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而能表示感觉兴趣,这真确实需要良好的“演剧术”。兰姆显然是不欢喜演这样的戏。


孩子中之比较最蠢,最懒,最刁,最泼,最丑,最弱,最不讨人欢喜的,往往最得父母的钟爱。


此事似颇费解,其实我们应该记得“西游记”中唐僧为什么偏偏欢喜猪八戒。


谚云:“树大自直”,意思是说孩子不需管教,小时恣肆些,大了自然会好。可是弯曲的小树,长大是否会直呢?我不敢说。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梁实秋散文

梁实秋,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闻一多徐志摩创办新月书店。

by:声命之舞

梁实秋散文精选集 梁实秋 著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男,汉族,出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

by:有声的深海

韩菁清与梁实秋

44年前梁实秋和韩菁清的倾城之恋,轰动了整个华人圈。而今两位当事人都去世了,他们的忘年恋也渐渐被世人遗忘。而今提炼出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供有兴趣了解他们和...

by:梁子雅舍

梁实秋 散文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

by:貓咪媽媽频道

梁实秋雅舍谈吃

人吃,是为了活着;人活着,不是为了吃。梁实秋先生把自己吃了八十多年的经历、体会和感受分享给大家,让我们在吃的过程中,除了要明白:“上天生人,在舌头上为什么要生那...

by:听书读书共分享

梁实秋作品集

新入手一套梁实秋先生的旧书,尝试学习一下,主要用于个人成长和气息训练以缓解胸闷气短的症状,感恩喜马拉雅FM这个平台和很多素未谋面的古圣先贤、大家、老师们让我学到...

by:堂姐频道

梁实秋散文小品选集|全五辑 梁实秋 著

梁实秋,(1903一1987)原名梁治华,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

by:有声的深海

雅舍谈吃-梁实秋

一部《雅舍谈吃》馋倒几代人,可对作者梁实秋先生自己个儿来说,北平的生活其实就是“一年四季的馋,周而复始的吃。”因此,美食,不仅可以尝,还可以细品、寄兴。

by:籁皮猴

梁实秋精选集

梁实秋的人生随笔:乐生旷达,从容优雅;幽默风趣,亦庄亦谐。不凡的人生态度和学养。

by:世事无常随遇而安

梁实秋先生的话

《人生适意最难得》序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

by:葛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