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名人传【中医篇】——叶天士传

2023-02-03 13:46:0923:47 239
声音简介

12.名人传【中医篇】——叶天士传


叶天士(约1666年至1745年),名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

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安徽歙县。居上津桥畔,故晚年又号上津老人。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四大家”之一。

叶家世代业医,其高祖叶封山自安徽歙县蓝田村迁居苏州。祖父叶时,甚通医理,父亲叶朝采,益精其术。

叶天士自幼耳濡目染,也有志于此道,少时即受家学。


 叶天士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症,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在温病学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

  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大纲,为温病的辨证论治开辟了新途径,被尊为温病学派的代表。

主要著作有《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等。


叶天士少承家学,祖父叶紫帆(一作子蕃),名时,医德高尚,又是有名的孝子。

父亲叶阳生,名朝采,医术更精,读书也多,且喜欢饮酒赋诗和收藏古文物。他的表兄汪五符、其子叶奕章、叶龙章、侄子叶大椿都是医生。

叶天士从小就受家庭的影响,其父叶阳生极其重视叶天士的培养,《叶香岩传》中记载:叶天士幼年时白天学习经书,晚上随父学习医术。

叶天士不仅禀赋聪颖而且嗜爱医学,正如其在《类证普济本事方释义》序中自述:“予幼习举子业……喜涉猎岐黄家言。”

叶天士从小熟读《内经》《难经》等古籍,对历代名家之书也旁搜博采。不仅孜孜不倦,而且谦逊向贤;

不仅博览群书,而且虚怀若谷、善学他人长处。叶天士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只要比自己高明的医生,

他都愿意行弟子礼拜之为师;一听到某位医生有专长,就欣然而往,必待学成后始归。

从十二岁到十八岁,他先后拜过师的名医就有十七人,其中包括周扬俊、王子接等著名医家,无怪后人称其“师门深广”。


除此以外,《客窗闲话续集》记载叶天士跟随金山寺老僧学医,野史传说其曾随山东刘姓名医学习针刺之术等。叶天士前半生所处的康熙年间,

吴中名医云集,如马元仪、尤乘、蒋示吉、柯琴、叶横山、顾松园等。从叶天士持论不执、临床机变的特点来看,

其在学医的过程中完全可能“从十七师”,乃至更多。

叶天士十二岁时随父亲学医,父亲去世后,就走江湖。家贫难为生计,便开始行医应诊,同时拜父亲的门人朱某为师,继续学习。

叶天士聪颖过人,“闻言即解”,一点就通,加上勤奋好学、虚心求教,见解往往超过教他的朱先生。 

叶桂在世八十年,临终前警戒他的儿子们说:“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

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叶天士去世后,由他的门人,取其方药治验,分门别类集为一书,

取名《临证指南医案》。此书刊于一七六六年,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与儿科,体现了叶天士治病辨证细致,善于抓住主症,对症下药。

其中以温病治案尤多。

《温热论》,为温病学的奠基之作。叶天士不仅于温热创见非凡,对湿热证治亦有精辟立论。

他认为内外湿相合在湿热类温病的发病中起决定作用,分析其说,实将湿热类温病的外因及证候细分为温热挟湿证和湿热证两种,

指出湿热证的主要病位在脾胃三焦,发展变化有伤阴伤阳两种机转,重视辨舌察,并据此确立治法。

治疗上,强调要分解湿热,而突出“以湿为本治”的原则,倡导祛湿当治从三焦,

分消上下,尤其重视淡渗利小便以除湿;同时告戒治湿还须重佐理气,气畅湿易散。此外,要兼参体质,顾护阳气。

《温热论》记录了叶氏对温热病论述的精华部分,重点分析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传变规律,

温热病的病理和“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治疗原则,

创立卫、气、营、血的辨证体系,介绍温热病察舌、验齿和观察斑疹、白㾦的诊法等内容。

此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吴鞠通接受了叶天士《温热论》的学术思想和医疗成就才有可能产生《温病条辨》,

其中的一些学术见解直到现在仍为临床医家所重视。 

叶氏则首次阐述了温病发生发展规律。他明确提出“温邪”是导致温病的主因,突破了传统的“伏寒化温”的认识范围,

彻底摆脱了热病皆伤寒的束缚,这就从根本上划清了温病与伤寒的界限。叶氏接受吴又可邪从口鼻而入的观点,

概括新感温病的受邪途径是“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其传变规律为邪如不外解,可由肺卫顺传阳明或逆传心包,

这与伤寒之邪按六经传变不同。特别是“逆传心包”理论,是对温病传变规律认识的一大创见,

亦是对《伤寒论》六经传变理论的一大突破,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更重要是为温病危重急症的治疗独辟蹊径,拯救了众多垂危病人的生命。

叶氏在对温病整体认识基础上,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理论体系,

他指出温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卫气营血的病机变化。

其各自证候表现为:邪在卫分则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口渴、脉浮数等肺卫证;

邪在气分则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口渴欲饮、苔黄燥、脉滑数等里热证;

邪入营分则见烦躁不安,夜甚不寐、斑疹隐现、舌质红绛等热损营阴和心神被扰证;

邪在血分则见身热、吐血、衄血、便血、斑疹透露、舌质深绛等热盛动血证。

提出“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传变顺序规律,并据此确立了“在卫汗之可也”,治宜辛凉透解;

“到气才可清气”,治宜辛寒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治宜清营泄热,药用“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


“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治宜凉血活血、清热解毒,药用“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的温病治疗大法。

可见,叶氏的卫气营血理论,与仲景以营卫解释风寒表证病机,并作为调和营卫辛温解表的立法依据,

用气血来解释部分病证的病位、病机的意义很不相同,与《内经》只提出卫气营血的概念、功能,更是理论上质的飞跃。


轶事典故

1学习针术

山东有位姓刘的名医擅长针术,叶天士想去学但没人介绍。一天,那位名医的外甥赵某因为舅舅治不好他的病,就来找叶桂。


叶天士专心诊治,几帖药就治好了。赵某很感激,同意介绍叶桂改名换姓去拜他舅舅为师。叶桂在那里虚心谨慎地学习。


一天,有人抬来一个神智昏迷的孕妇。刘医生诊脉后推辞不能治。叶桂仔细观察,发现孕妇是胎儿不能转胞,痛得不省人事的。


就取针在孕妇脐下刺了一下,叫人马上抬回家去。到家后胎儿果然产下。


刘医生很惊奇,详加询问才知道这个徒弟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叶桂,心中很感动,就把自己的针灸医术全部传授给了他。


2黄连治母

叶桂母亲患病,他总治不好,又遍请城内外名医,也不见效。

他便问仆人:本城有无学问深而无名气的医生?仆人说:后街有个章医生,常夸自己医术比你高明,但请他看病的人寥寥无几。

叶桂吃惊地说:出此大言,当有真才实学,快请来!仆人请章医生时说:太夫人病势日危,主人终夜彷徨,口中反复念着“黄连”。

章医生到叶天士家诊视老太太后,细看过去的药方,很久才说:药、症相合,理当奏效。

但病由热邪郁于心胃之间,药中须加黄连。叶桂一听便说:我早就想用黄连,因母亲年纪大,恐怕会灭真火。

章医生说:太夫人两尺脉长而有神,本元坚固。对症下药,用黄连有何不可?叶桂很赞同,结果两剂药病就好了。

以后叶桂便对人说:“章医生医术比我高明,可以请他看病。” 


3百剂医病

有一个人患一种慢性病,经常复发,十分苦恼。

他找叶桂诊治。叶桂开了一个方,嘱他按方服一百剂,就不会复发了。病人服了八十剂,病已好了一个多月,

他就再不服药了。不料,事隔一年,病又复发。叶桂对他说:“我叫你服一百剂,你才服八十剂,当然复发了。

从今天开始,你听我的,再服四十剂,病就永不复发。”事情果真如他说的一样。


4奇疗暴盲

据史载,清代藩宪向为京官,而清代京官没有多大实权,极想外任,所以藩宪听说要到苏州外任,

暴喜而盲,急忙差人去请名医叶桂疗疾。叶桂了解他发病详情之后便说:“我是一方名医,怎能如此请我?

必须备全副仪仗来,方可前往。”差人回禀,藩大怒,众人相劝,依允名医要求,若治不好目疾,重罚不迟。

于是,令仪仗相迎,但谁也未想到,叶并不去,又说,“去回禀大人,必须由藩夫人亲自请!”藩闻后,怒不可遏,

咆哮如雷。在这之间,藩大人怒气未消,而目却忽明,众人难解,叶桂已匆匆赶到藩府上请罪了,

对藩说:“我并非无礼得罪大人,而是为了治好大人的病。”藩大人由怒转喜,尽释前疑,并重礼相酬。

叶天士奇术奇在于不药而愈,于是,叶桂以阳治阴,奇术疗暴盲的佳话传遍苏州城内外。

叶桂运用《内经》理论,心藏神,过度兴奋和喜乐伤神,暴喜将心神荡散,

可致暴盲,怒为阳胜,喜为阴胜,阴胜制阳,阳胜制阴,故让藩大人暴怒,以阳制阴,阴阳平衡,暴盲激怒消散。

5巧治难产

叶桂在治疗疑难杂病方面,强调心理治疗,名医治奇病,奇术疗顽疾,故事趣闻相传至今,人们无不拍案称奇。

邻居的一个妇人难产,别的医生已经处好了药方。她的丈夫拿着处方来问叶桂,叶桂在处方上加一片梧桐叶做引子,

婴儿立刻就产下来了。后来有人也仿效叶天士在催产方上加梧桐叶。

叶天士笑着说:“以前我用梧桐叶,是因为刚好碰到立秋的时节,现在不是秋天,用了有什么益处呢?”

还有一个孕妇难产,因别的医生治不好,勉强支撑着去找叶天士求救。当时叶桂正在下棋,他随便瞅了孕妇一眼,

不屑地哼了一声,继续埋头与人对弈。孕妇流着眼泪,再三哀求,连叶桂的棋友也不忍心了,帮孕妇说话。不料把叶天士说火了,

顺手举起棋盘,“叭”的一声甩到地上,棋子顿时撒得四处都是。然后又声色俱厉地对孕妇说:“病来如山倒,病好如抽丝,

你急什么?给我把棋子捡起来!”孕妇因有求于他,只好忍气吞声地把棋子一一捡起。叶桂此时忽然大笑起来,

对孕妇说:“好好好,这回孩子自然会顺利地生下来了。”说得那孕妇半信半疑赶回家中,

果然应了叶天士的话,顺利地分娩了。叶桂的棋友又钦佩又诧异,问起拾棋子居然能治难产的奥妙。

叶桂说:“滚动之石,不长苔藓。我一眼就看出那妇人是捧心胎,当她拾棋子时,佝偻了很久,胎儿的手靠她的运动之力,

已离其心窝,所以不得赖在娘肚子里不出来了!”一阵话说的对方哑然失笑:“你刚才好一场真真假假的把戏,连我也给蒙住了。”

6叶桂治痘

吴县城郊有一个富商,中年得子,十分宠爱。不料第二年春天,孩子出起了痘子(俗称红花疹)。

先是浑身发烧,又哭又闹,后来竟昏迷不醒。富商略懂医术,知道这是逆症,病邪内陷引起的痘闭。

不但很难医治,而且有生命危险,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想到叶桂,像溺水人抓住了救命草。

对此病除了他再无二人救得,可叶桂是当今名医,能屈尊大驾到乡下来吗?他急中生智,听人说叶桂好斗蟋蟀,便买了几个“骁将”,

分别放在精致的盒子里,找上叶桂的门来,要和他的“勇士”斗个输赢。结果是两军对垒,各有胜负。

富商不服气,说家里还有一位十分厉害的“黑元帅”,可以说交起战来天下无敌。一句话惹得叶桂兴起,马上同富商到他家。

这时,富商才说出实情,并望叶桂能原谅他因救子心切而不得已用的激将法。

叶桂毫不怪罪,只说:“救人要紧!救人要紧!”当他看到孩子浑身的斑疹混浊凹陷时,

大吃一惊,忙叫富商找了十余张新油漆的桌子,然后把孩子的衣服脱光,放在头一张桌子上用手辗转揉搓。

待十余张桌子都用过了,已到了五更天,这会儿,孩子终于“哇”的哭出声来,浑身的痘子也全发了。富商见“宝贝”起死回生,

对叶桂感激不尽,又赠金,又赠银,但叶天士推辞不要。终因盛情难却,才拿了一盒蟋蟀连夜赶回城了。

叶桂的外孙刚满一岁,得痘症,痘发不出来,抱回家来请他医治。叶天士觉得很难治。叶桂的女儿气得直撞头,

对他说:“父亲平常都说‘痘无死症’,现在就单单外孙儿不能救吗?那就让我和他一起死吧!”拿起剪刀就要自杀。

叶桂不得已,低头沉思了好久,最后把婴儿赤身裸体地抱到一间空屋里去,自己出去和一帮人打斗嘻戏。女儿想看婴儿,

门又打不开,叫了几批人去催父亲回来,父亲正玩得高兴,不听女儿的话,女儿哭得死去活来。到了半夜,才去开门看婴儿,

痘出得很好,一粒粒就象珠子一样饱满晶莹。原来那间空屋里蚊子很多,叮咬婴儿的皮肤就使痘发出来了。



7治疗贫苦

一天,叶桂正在药房给病人号脉,忽见一个衣衫破烂的人冒冒失失的闯了进来。

他不等主人问语,就拱一拱双手说:“向先生请安!听说先生是当今的活神仙,能治百病。我有一致命的病症,

不知先生能治否?”叶桂说:“只要我能治得好,一定效劳,你有什么病直说无妨。”那人说:“人不欺病,病难欺人。

其实我一无内患,二无外伤,只是太贫穷了,你可会治贫吗?”叶桂还没回答,来看病的人却火了:“我看你这个人是无理取闹!

走遍天下,哪有医生能治贫的?”不料叶桂捋着长须笑道:“贫也算种病嘛,既无佳肴滋补,

又频添忧愁伤身,可谓有损元气。不过要治它也不太难。我看这样吧,我给你一枚橄榄,只许你吃肉,光留核,再把它种下,

到明年自然就不穷了。”看病的人听了这番话,像降到五里雾中摸不着真山实水。来人也觉得种橄榄核与治贫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本当不信,又见叶桂说得诚恳,便拿着一枚橄榄满腹狐疑地回去了。

那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照叶天士的话办了。第二年,橄榄树就长高了。挺拔的小树上长满了绿叶,

就是不开花,不结果。那人想:无果树有啥用?就去问叶桂。叶桂笑道:“到时候了,过几天自有人送钱来。”

那人还是不信,悻悻地回家了。没过三天,怪事出现了,买橄榄叶的人竟像赶会一样,后脚跟着前脚地接踵而来。

虽然每人只买几片,价钱也便宜,但一树浓叶何止万千,所以那人为此发个小财。再以这笔钱做个小本买卖,

不久便成了小康之家。他十分感激叶天士,抽空带了一份厚礼去向这位神医道谢,并探问其中的奥妙。

叶天士婉言谢绝了对方的馈赠,把买橄榄叶的秘密告诉了他。原来,叶桂早料到这一季节有某种传染病流行,

配治医治此病的药物少不了橄榄叶,所以在开药方时,每方必加几片。俗话说:“药不分贵贱,能治病就是好药。”

可满城的药肆就是没有这东西,病家只好在叶桂的指点下,到那人的住处买橄榄叶了。

这也是叶天士平时遵循医德,乐善好施,对贫苦人的一片心意。


8叶薛之争

乾隆时期,吴地瘟疫大流行,郡里设置医局救济穷人,给他们免费看病,当地的名医每天要去那里看一次病人。

有一个更夫,全身浮肿、遍体黄白色,到医局去看病。名医薛生白先到医局,给他诊脉后就挥手让他走,

并说:“水肿已经太厉害了,不能治了。”更夫走出医局,刚好碰到叶桂到医局来,从他坐的轿子里远远地看到了更夫,

便说道:“你不是更夫吗?你这是中了驱蚊带的毒而造成的,两剂药就可以治好。”于是就给他开了处方。

据说薛生白因此羞愧成怒,把自己的居处改名“扫叶庄”;又传说叶桂以牙还牙,把自己的居处改名“踏雪斋”。

据他们共同的朋友沈德潜解释,薛生白确有“扫叶庄”,但其名另有其意,不是为了侮辱叶桂才那样改的。

而叶桂至今也没有人发现他有“踏雪斋”。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七夕未夕

背景音乐太大声,都听不清楚了

天下无疾_华胥叶尘 回复 @七夕未夕

谢谢评价,调整中

猜你喜欢
名人传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升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达到400万字以上,让孩子...

by:金鑫频道

名人传

多名人故事,学经典智慧!让你的灵魂充满香气,滋养万物!

by:林菲儿主播

名人传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做的一部传记。在这部传记里,我们可以更多了解三位伟大的作家艺术家的生平,也让我们更爱️他们!

by:Ccc姐

名人传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

by:金石海纳电子书

名人传

《名人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年)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此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

by:小姑猪

名人传

梦想是自由自在的,也是无边无际的。以梦为马,在理想的天空驰骋,相信你会见到绚烂的彩虹。

by:小主持舒鑫奕

名人传

喜欢看书,陪着孩子们一起成长

by:春风化雨__

名人传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

by:齐民文化_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