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毛主席派六大名将进军东北,为何一半多都没有去?

2023-02-03 14:44:0005:23 8286
声音简介

1945年11月2日,毛主席致电东北局书记彭真,准备调六位名将,统率所部进军东北。这六位名将,最终只有两位真正到达了东北战场,一多半都没有去成,这是怎么回事呢?

先来说第一位,他就是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第三师也叫黄师,黄师一共三万五千人,昼夜兼程,向东北进发。这是早期开赴东北的一支人数众多的主力部队。

黄师中将星云集,好几位后来都成为东北战场上的风云人物,比如刘震,他后来担任了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比如洪学智,他后来担任了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

再比如钟伟,他后来担任了东北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司令员,还有吴法宪等等,也在黄师中。黄师对东北的开辟做出了巨大贡献,黄克诚高风亮节,把部队交给林彪指挥,他后来成为开国第三大将。

第二位是梁兴初,他统率山东第一师共计七千人。梁兴初是第一师的师长,到达东北后,他也成为林彪的爱将,担任了第十纵队司令员,鏖战黑山,梁大牙名垂千古。

建国后,梁兴初被授开国中将,担任过成都军区司令员。剩下的四位最终都和东北战场失之交臂。毛主席都有了调令,他们为何都没有去呢?

先来说叶飞部两万人马。叶飞没有参加长征,是新四军的将领,陈毅粟裕麾下第一大将。为了进军东北,中央在华东组建远征军,由叶飞担任司令员,赖传珠担任政委。

陈毅和叶飞

中央对叶飞这路人马是非常重视的。可是形势的变化太快了。蒋介石在美国飞机的支持下,迅速空运部队,抢占了山海关和锦州,陆上去东北已经十分困难。

叶飞部到达了山东,在鲁南地区整训,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要求他进行截断胶济路作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央致电东北局,询问叶飞部是否必须到东北,如不必须,就留在山东。

东北局给中央回电,东北的主力部队尚能应付目前的战争,同意叶飞部留在胶济路作战。显然,陈毅和华东战场更需要叶飞,叶飞从此继续留在华东地区作战,最终执掌了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

然后是赵尔陆部一万两千人。当时的赵尔陆在晋察冀战场,担任冀晋纵队司令员,他是聂荣臻的部下。这路人马离东北非常近,近水楼台先得月,进军东北比较容易。

可是很快晋察冀战场也吃紧了,国民党大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疯狂进攻古北口,为了保卫承德,赵尔陆指挥所部急行军赶到古北口,展开阻击战,挡住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赵尔陆也无法抽身去东北了,继续留在华北,后来担任了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华北军区参谋长。赵尔陆作为一位开国上将,虽然没能去东北,没能成为林彪的部下,这并不遗憾。

毛主席身后是赵尔陆上将

解放战争后期,第四野战军南下,刘亚楼担任了兵团司令员,另调萧克担任野战军第一参谋长,赵尔陆为第二参谋长,他最终成为林彪的助手和高参。

还有杨得志部两万,这就是晋冀鲁豫战场的杨苏纵队。毛主席很重视这支主力部队,杨得志在八路军成立之初就是林彪的部下,很能打仗。

遗憾的是,这支部队刚到热河地区,中央命令其停止进入东北。杨得志也就留在了华北战场,成为聂荣臻麾下的主力将领。

杨得志是一员良将,客观地说,把他放在华北战场有点屈才,他若去东北,或许能发挥更大作用。

最后是陈赓部一万两千人。很多人可能奇怪,怎么还有陈赓?陈赓怎么去东北,他和林彪能处得来吗?当时毛主席太重视东北了,想把其他战场能打仗的名将都调到东北去。

可是形势变化太快了,仅仅一个月后,陈赓纵队另有任务,要进行截断同蒲路作战,不去东北了。

这六大名将,去了东北的黄克诚是大将,梁兴初是中将,没去的叶飞、赵尔陆、杨得志是上将,陈赓是大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