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 · 第32讲 气血精津液概述 气:含义、生成、功能、运动

2023-02-04 23:23:1328:45 66
声音简介

第32讲 气血精津液概述 气:含义、生成、功能、运动

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到上一节为止,我们将脏象学说的内容,全部讲完了,我们是从人体结构学的这个角度,讲述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系统的生理功能,从整体到局部,请同学们在学习这一章的时候,主要是掌握,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在这个基础之上,又进一步来理解,脏腑生理功能的整体性,进一步来体会,脏象学说的方法。


第三章 气血精津液


下面我们讲第三章,精气血津液,就是气血精津液,本章的目的要求是:

掌握气的医学含义

掌握气的生成、运动和分类

掌握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生成、分布和主要生理功能

掌握血的概念、生成、循行

掌握精的概念、生成和主要生理功能

掌握津液的概念、生成、输布、排泄和主要生理功能

掌握气、血、清、津、液之间的关系

了解气、血、精、津液与脏腑之间的关系

这一章是从生偭的物质系统这个角度,讲人在气化过程中,这些生命物质,是如何生成、变化的,怎样发挥它们的生理功能,在人的生命基本物质中,我们在这里讲气、血、精、津、液,可以称之为气、血、精、津、液是人体的基本的五大生命物质系统,这几者之间,最基本的物质是气,血、精、津、液都是由气化生而来的。

第一节 气

注意,这里面的气,主要是讲人体之气,我们在讲第一章,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的时候,讲气的概念,那里面重在讲气的哲学含义,同时也提到气的医学含义,中医学的气一元论,在论述生命问题的时候,是以生理之气,以人体之气为核心,建立自己的气的系统,我们在这一节讲这个气,是指人体之气,在医学领域里面来讲人体之气。

一、医学之气的含义

(一) 气的医学含义

这里面,复习一下我们前面讲它的哲学含义,一、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极细微运动着的物质,这我们在第一章已经讲到的,那么,这个概念,是一个抽象的物质概念,不是具体的物质概念,而人体之气,就是医学里面,我们讲的人体之气,中医学叫人气,它是一个极细微的物质,我们这里讲的气,是指生命的,注意这个字,最基本物质,气、血、精、津、液,是生命的五大基本物质系统,其中,因为血、精、津、液,均是由气化生而来的,因此说,气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它在气、血、精、津、液,在物质系统之中,是指这个气,指物质系统这个气,那么怎样来定义这个气呢?生命物质系统之气,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这里面重在,记住,请大家特殊注意这个“最”字,通过这一个字,表达了在物质系统当中,气和血、精、津、液之间的关系,在理解气的医学含义的时候,大家要特别注意,第一、刚才我们定义它了,它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也讲到气是物质系统当中最大的概念,这是第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的,理解人体之气的内涵。第二点要特殊强调的,我们在讲气一元论,从哲学到医学,论述气的概念的时候,反复强调中国传统哲学,一、承认气是一种细微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同时又强调气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它是物质存在,又有功能含义,因此我们在第一章里面,定义气的时候,阐述它的科学内涵的时候,反复强调,气是物质和功能的统一,在这里,同学们在学习人体之气的时候,也必须把它当作一个,物质功能辨证统一的概念来理解,否则就会出现,把它单纯作个物质概念来理解,这就不符合中医的思维方法,也不符合中国传统文悠的思想,一定是,记住,坚持这样一个观点,至于说在中医学里,说了那么多气,是在不同语境情况下,它都做一个特殊的定义,比如,我们在前面讲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关系的时候,气前面加个肾,就定义为肾气,是肾脏功能的高度概括,是表示肾脏功能的一个术语,假如说我们仅仅把气理解为是物质的概念,那么我们讲肾气,就会归结,肾气就是肾的物质基础,这一点希望大家要特别注意。

(二) 人体之气的存在形式

第二,讲一讲人体之气的存在形式,人体之气处于集聚状态,叫气聚而成形,它就构成了人的形体,如脏腑、肢体、官窍等等,都是气,聚而成形者,气是处于聚和散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有形无形的统一,这种物质,在运动起来以后,那么处于散而无形状态,就是说弥漫流动不息的状态,就是散而无形状态,它也可以表现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等,这些个气和脏腑、肢体、官窍相比较,表现为那个形,我们看得不是很清楚,这些个气,它们表现出来那个状态,和脏腑、肢体有形可见而言,相对比较而言,似乎可以称它为无形,而人体感官可以见到形体,这个形体和这些气比较而言,我们规定它是有形可见,它是无形可征,它仅仅是我们肉眼感官看不到而已,并非是这种物质是无形的,大家注意,在什么条件下呢?判定是有形、无形?用肉眼可以看到、不可以看到,这个条件,规定气的运动状态,我们肉眼难以感到的呢,那么我们就说它无形,这是人体之气的存在形式,那么人体之气,就是气的聚和散,不断地发生转换,不断地运动,就是有形、无形的统一,构成了人的生命过程。

二、气的生成

(一) 气的来源

看气的来源,物质来源,中医学认为,气的生成,一、来源于先天的精气,二、来源于后天的精气,我们在讲肺主一身之气的时候,打出了示意图,那里已经提到气的生成,气的来源,那么,先天之气,后天之气,包括呼吸之清气,水谷之精气,后天水谷之气,呼吸之气,和先天之气结合起来,构成了人体之气,这就是人体之气在化生过程中,它们的物质来源。

(二) 气的生成过程

气的生成过程是五脏系统综合调节的结果,每一个脏腑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在五脏当中,与气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肺、脾、胃、肾,我们从它的物质来源,也可以推出这个结论来,看肺,肺主气,司呼吸,它通过呼吸作用,吸入自然界的精气,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脾胃能够将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我们称之为水谷之精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和水谷之气,我们称之为后天之气,这个气在肺中或称在胸中结合,形成了宗气,宗气,进一步化生,化生营气和卫气,而肾,肾藏先天之精气,这个精气,作为后天来说,是禀受于父母的精气,这个先天之气又称之为元气,这个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结合起来,相互化生,形成了人体之气,用真气这个概念,来表达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构成的人体之气,这里面看出来气的分类,人体之气通称为真气,大家注意,真气这个概念,在中医学术史上,有不同的解释方法,现在规范的定义,注意,现在中医名词术语,规范的真气,是指全身之气而言的,过去的教材,过去的文献,过去的书,有的把真气与元气等值,注意,这里面这个真气,包括先后天之气,就是人体之气的统称是真气,在真气里面,包括先天之气、后天之气,那么具体,从气的形态看,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在我们中医基础理论里面,仅仅提到主要的是这几个气,中医的气、气血,是一个最重要的学说,关于人体之气,还有许许多多的气,就是生理之气的名称有许许多多,我们这里面选择几个主要的、概要的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第二,讲气的生成过程。 要求同学们,既要知道它的物质来源,从它的物质来源可以推理出来,气在生成过程中,各自的作用,尤是是掌握肺、脾、肾的作用,在气的生成过程中,掌握各自脏腑的作用,(一)坚持五脏综合作用,(二)强调肺、脾、胃、肾的重要作用,(三)特殊强调脾胃在气生成当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强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中医学强调养生保健,也就是摄生,以调理脾胃,从脾胃立论,调补后天,重在调补脾胃,它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气的生理功能

气的生理功能,就是人体之气,最大的物质概念,这个气,它有哪些具体生理功能呢?

(一) 推动作用

含义:什么叫做推动作用?气的推动作用,是指气有激发和推动的作用,那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看它的具体生理作用。

作用:

激发、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如果和前面的藏象学说联系起来,那么这一条,体现了肾的功能,就是气这样一个推动作用,表现在肾上,其中之一,就是激发、促进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气具有激发、推动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作用,就是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系统,和以十二经脉为中心的经络系统,这两者合起来,构成了人体结构学的理论,构成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脏腑系统、经络系统,所以能够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要靠一种动力,这种动力呢?就是指气的激发和推动作用,如果再说得具体一点,将来在后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在其他课程,还要进一步学习,是指人体的阳气的激发和推动作用,那么为什么不说阴气呢?这又回到对阴气和阳气,阴和阳,中医学一直在强调阳主阴从,强调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折寿而不彰,就是强调阳气在人体的阴阳当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气具有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我们在讲肺朝百脉提到过,肺,通过肺气的作用,助心行血,讲心与肺的关系,又一次讲到气行则血行,气与血相比较而言,我们规定气为阳,血为阴,血靠阳气的推动,它才能不断地循行,强调气对血的作用,通过气的功能,体现出来,气能够推动血液的运行。

推动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就是人体正常水液的代谢过程中,要依赖气的推动,怎样理解它这样一个功能呢?(1)人体内的正常的水液输布、排泄过程中,代谢过程中,换句话说,人体内水液代谢的过程中,就五脏系统而言,需要靠五脏系统均处于正常的状态,就经络系统而言,经络系统也必须保持正常状态,那么,脏腑系统、经络系统,要保持正常状态,生命的最基本物质,必须发挥充分的作用,才能保证脏腑经络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完成水液代谢的调节,就这个意义讲,是指气对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激发和推动作用,从总体上讲,从具体上来讲,就是以肺、脾、肾为主的,参与调节全身水液代谢过程,那些脏腑,它们的功能活动,要赖气的激发和推动,它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过程,才能维持人体内外水液代谢的平衡,从这两个方面来理解,气具有推动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的作用。

(二) 温煦作用

含义:什么叫做气的温煦作用?气的温煦作用是指气对机体的温暖、熏蒸作用这个作用是通过阳气而实现的,它的机制是通过阳气而实现的,这个阳气,说得具体一点,将来后面讲课会讲到,前面曾经提到一句,叫少火,就是多少的少,少火,人的正常生理性的阳气称之为少火,它和病理性的火相比较而言,叫少火。

作用:它的具体生理作用

维持体温的恒定,我们前面讲,肺主宣发的时候,曾经讲到体温的恒定,讲肺主宣发提到一次,讲皮毛还提到一次,这个体温的恒定,靠谁来实施的呢?靠卫气来调节的,那么气对体温的调节作用,我们这是从总体上讲气的作用,至于具体实施的是谁呢?是卫气,通过卫气来实现的。

维持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就是说人体脏腑系统、经络系统,要想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它必须由气转化为少火以后,给予温煦、熏蒸,它才能够进行正常的活动,否则,没有这个少火,没有阳气的温煦、熏蒸,是不能够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的。

维持血液、津液等液态物质的正常循行,人体内的液态物质,血液、津液等,需要阳气的温煦,它才始终保持在正常的状态下,畅行无阻,由此,这个理论,中医有一句非常具体的名言,叫血,就以血为例,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得热则行,就是需要这个热,是指气的温煦作用,也就是少火阳气的作用,它才能够正常的循行,说得寒则凝,也就是说,气不能发挥正常的温煦作用,就会出现血液循行障碍,发生凝滞,血行减慢,甚至于凝滞。

(三) 防御作用

含义:什么叫做气的防御作用?是指气卫护肌表,抗御邪气的作用,注意,这个定义,它的内涵有两个要素,一护卫肌肤,或者护卫肌表,二抵御外邪,把这个作用,称之为气的防御作用,一它在护卫肌表、抵御外邪的作用,护卫肌表、抵御外邪都是通过气,真气当中那个卫气,来实现的,主要是通过卫气来实现的,我们在讲肾藏精,精的最后一个生理功能,讲的是抵御外邪的作用,就是肾的精气,具有抗御外邪的作用,这个气呢?不仅仅是卫气,还包含着肾的作用,肾精的作用,但是讲气的时候,肾精从属于气,精由气所化生而来的,所以这里面,着重从气来讲,护卫肌表,抵御外邪。

具体言之,就是通过卫气来实现的,这个作用还包括抗御邪气,包括它还能够驱邪外出,具有这样的作用,人的正气与邪气对,在这里暂时理解为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集中起来,表现人的生命能力,我们可以称之为正气,将来正气的具体定义,后面我们再继续讲。这里面,就总体上,大意上理解,人体正常生命能力的统称,定义它是正气,正气一部分功能,不仅表现为抵御外邪,而且还表现为驱邪外出,也就是说,当邪气,致病因子侵袭到机体以后,人体内的正气与之发生斗争,相互交争,那么,相互交争的结果,决定得病不得病,斗争的结果,仍然是人体之气处于正常状态,这个是没病,叫做什么?气相得则和,就是气生成、运行正常,用“和”这个字来表达它,人就是处于正常状态,斗争的结果,气的生成运行失常,它的运动状态,升降出入失常,叫做不相得,意味着疾病,所以有一句著名的原理,气不相得则病,用气和,相得、不得来定,和-健康,病就是疾病,是从气这个角度来说,如何来定义健康和疾病,不仅如此,疾病经过治疗以后,人体的自然修复能力,来恢复健康的过程中,也是气在发挥作用,尽管在病后,治愈以后,机体的修复状态,将来学习病机学的时候,进一步强调,这个阶段,疾病的后期,虽然邪气基本已经驱除,但仍然存在着残留的邪气,仍然是靠正气和邪气之间的关系来调整,最后,正气,通过正气的作用,来达到机体真正恢复康健,从这三个方面,论述气的防御作用,这里面牵涉到一个邪正交争这个概念,请同学们注意,邪正交争是中医发病学的基本原理,将来我们在发病学的时候,再进一步讲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 固摄作用

含义:何谓气的固摄作用?气的固择作用是指气对血、津液、精等,固态物质的固护、统摄,防止亡失的作用,固摄什么呢?固摄液态物质,防止亡失,把这个作用,叫做气的固摄作用。

作用:气的固摄作用的具体表现

固摄血液,我们前面讲脏腑的时候,讲脾统血,至少想到,脾气统摄作用,防止血液溢出脉外,固摄血液。

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等等,控制这些液体的分泌和排泄,防止人体的体液的亡失,保持正常状态。

固摄精液,使男性的精液疏泄适度,靠气的固摄作用,我们回忆前面讲的,脏腑的生理功能,就应该想到,气固摄精液的作用,是指哪些脏腑而言的。

固摄经、胎,经是指女性的月经,胎指女性胞宫的胎儿,固胎作用,对男性,固摄精液,对女性,固摄月经的经,固摄女性那个带下的带,固摄女性胞宫,维持正常状态,使胎儿能够按照生命的发展过程,在胞宫里面完成它的发育过程。

固摄脏腑经络之气,这是总体来说,它对全身脏腑经络之气,具有固摄作用,以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具体表现为,

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

保证人体内脏、脏腑经络,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这就是气的固摄作用。

(五) 气化作用

含义:首先讲气的含义,就是定义,请同学们注意,在这里定义是指在中医学中,限定在中医学中,定义气化的定义,因为气化这个字,这个词,这两个字,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术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术语,它具有多种含义,我们在这里讲,是仅仅限定在中医学中,气化的含义,在中医学说,气化的含义,我们讲两个义项,一是指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变化,将来同学们学习《内经》学,讲五运六气的时候,进一步再讲。二泛指人体内气的运行变化,如果说把自然界的气称作外气的话,那人体之气就称之为内气,就是人体内之气的运行变化,换言之,是指人体之气的运行变化,把人体之气的运行变化,通称为气化,那么,气化,从生命物质而言,它包含了什么内容呢?气,通过气的运动,在气的作用下,即气化作用下,通过运动,产生了气化作用,发生了气、精、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化生和转化,就是物质系统之间的化生和转化,在这个化生和转化过程中,以功能状态体现出来,以人体皂底理功能状态体现出来,因此,它包括了物质和功能、物质和物质、功能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用现代语言说,气化包括了体内物质和新陈代谢,以及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如果结合现代科学来认识这个气化,也包括了人体内外信息的变化,这是第一,讲一讲气化的含义。要求同学们掌握两个含义,这两个义项,第二个义项,它揭示了人体内的气、血、精、津液,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相互化生和相互转化,它体现了人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和物质之间的转化,那么,气是物质和功能的辨证统一,因此它也包括了物质与功能,功能与功能之间的转化,用现代的语言讲,它还包括能量的转化过程,这个解释,结合内涵,这不是《内经》的话,是经过历代的医家的研究,在现代的中医基础理论里面,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述它们,在古书上就讲气化,就是气的运动变化,所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

作用:这个气化具体的作用呢?

一、表现为气、血、精、精液等精微物质的化生和转化过程,它具体的作用,气通过它的气化作用,实现由气、到血、到精、到津液,乃至于由津液、精、血,向气的转化,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化生和转化。

二、把它们抽象出来,气聚而有形,散而无形,同归于气,把它们这个过程抽象出来,就表现为形与气的相互化生和转化,那么生命的基本过程前面讲过几次,反复强调,人体就是一个不断地进行着气的升降出入,形与气相互转化的过程,换句话说,人体就是一个气的不断进行着升降出入,形与气不断地相互转化的有机体,这从形和气的关系,从气的有形和无形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论述了气的气化作用,第一项作用表现为具体的,第二项在具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抽象,归结为形和气之间的关系,从形气的统一,是中医学的基本生命观,在形气体现为形神统一,是中医学的基本生命观,换句话说,形与气的统一,形与神的统一,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就这个意义讲,我们称气的气化作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如果气不运动起来,不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不实现形与气的相互转化,生命就不存在了,就这个意义说,它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上述所讲的气的五个功能,需要同学们牢牢的记住,是我们讲气这一节的重点,其中难度较大的,就是气化作用。

四、气的运动

气的运动,我们讲了气的概念,气的功能,现在讲气的运动。

(一) 气机的概念

气化是通过运动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说气,气化,它的运动,我们规定它为气机,那么在中医的气学理论里面,将中国的古代哲学的概念,引入到医学,从哲学上讲,气机就是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机有机枢、关键的意思,就是气运动是气的关键,引入到医学里面来,强调人体之气的运动,称之为气机,人体之气的气机,什么叫气机,气的运动谓之气机。

(二) 气的运动形式

人体之气的运动形式是什么呢?它是符合哲学上给我们提供的规律,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讲气的运动形式是升降出入,说人与天地一体,说人的生命规律,要符合、适应自然的规律,自然规律,自然之气是升降出入,就决定了人体之气的运动,也必须是升降出入的。

气运动的基本规律:运动的基本规律叫升降出入,当运动状态是正常的,升降出入和合。

脏腑气机运动的基本规律:二要求同学们掌握,脏腑气机运动的基本规律,上面我们讲脏腑的生理功能的时候,已经分别涉及到脏腑的气机运动的规律,它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点,就是脏与腑相比较而言,它们的气机升降规律,叫五脏宜升,六腑宜降,注意,在这里,前提是就脏和腑而言,五脏宜升,六腑宜降。

第二点,就五脏而言,注意,在五脏这个同一个逻辑层次上,来认识每个脏它们运动的规律,说心肺在上焦,它在气机运动的主要趋势应该是降,就是说在上者宜降。

肝肾,大家注意了,我们前面讲上、中、下三焦,脏腑的划分的时候,曾经重点强调,就脏腑而言,肝在中焦,就气化而言,肝分到下焦,注意,肝肾在下,这里是就气机升降,就气化而言,把肝列入下焦,所以叫肝肾在下,那么在下的肝肾,它的主要的气机升降趋势,是应该往上去,说上者下,下者升。

脾胃居于中焦,脾升胃降,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升降相因,什么意思呢?处于升与降的动态平衡状态,它才能够发挥枢纽的作用,就是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这是第三个结论。

我们在讲肝肺的关系的时候,曾经提到左肝右肺,左右者,阴阳升降之道路也,把它转换成气机升降之道路也,最后一个结论,那就是肝从左升,肺从右降,就是我们在讲肝和肺的关系的时候,提到一个学说,叫左肝右肺,是从气化而言的,说左右者,为气机升降之道路。

就五脏系统而言,一、二、三、四,把这四个结论综合起来,就是五脏气机升降运动的基本规律,把它们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我们一一分析,在上宜降,在下宜升,在中能升能降,左右,左升右降,它们是一个循环不已的过程,最后,同学们记住,最后这十六个字,两句话,说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降不断地循环,这是一。

第二,升中寓降,降中寓升,这就是体现了中医学的辨证观点,虽然某些脏器是升,但是升和降的统一,那么升中寓降,降中寓升,它们不是截然的,升只升,降只降,是升与降的统一,这又体现了中医学的辨证思维,用逻辑学来说,形而上学的思维,用亚里斯多德的思维方式,叫做非此即彼,就是,不是升,就是降,二者必须其一,不能兼得,可是用辨证思维呢,升与降,不仅非此即彼,还可以亦此亦彼,就是,升还可以有降,降还可以有升,两者不能够截然地分开,这就叫辨证法,这就叫中国的思维,这就叫中医的思维。

按照后面这十六个字,这两个判断,我们就可以从整体看五脏系统,脏腑系统之间,它们升降出入的这个关系,气机升降的形式,这个是这一节里面最难最难理解的,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脏腑生理特性的时候,曾经都涉及到这些内容,到此,我们从气的运动这个角度,把它们高度概括,抽象出来,得出来它们的基本规律,构成它们的原理,形成了脏腑气机升降学说的基本观点,核心内容,这节课到这里,休息一会儿。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0基础中项知识精讲

针对各科考试我们配有专门的专项课来应对!中项精讲课手把手带小白过软考中项!资深培训讲师,详细讲解如何备考中项,结合实际案例,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还帮助大家整理软...

by:软考老王

中医学基础讲稿

为了把老一辈从事中医学教育的专家学者的宝贵经验发扬光大,我们收集了程教授的手稿并加以整理,也希望能与同道共享前辈的成果,为发展中医药事业贡献力量!

by:迩冬风瑟

精讲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博大精深,很多人学习中医,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能形成系统的理论。我们平时在各种中医文章里看到的不是知识,而是各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中的内容涵盖的超级多,...

by:职业营养师曹丽娜

潘毅讲中医基础理论

本专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中医学习交流。...

by:任之堂冯孝荣

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大千老师何许人也,此乃燕赵人士,任侠快意,行走于江湖之上,慷慨于巷闾之中,意豁如也,解难于黎民之倒悬,救济于苍生之累卵。身高丈八,面似银盆,龟背而鹤膝,常啸于林...

by:得明公开课

讲给小白听的中医基础

学医只以疗效论短长,花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学会,少受罪,可以早点好起来。

by:屯蒙学舍

李德新讲中医基础理论

本专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中医学习交流。

by:任之堂冯孝荣

中医基础理论精讲课

本课程适用于执业医师考试,针对基础知识不牢,掌握不到重点的中医类考生,不适于中医临床。

by:听友96987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