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 · 第3讲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2023-02-09 12:40:2319:13 58
声音简介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现在上课,这一堂我们学习第三章:方剂分类。方剂分类我们学习主要要了解五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病证分类。所谓病证分类就是根据病证表现而归纳一类的方剂。你比如说,今天我们所学习的中医内科学,它就属于我们方剂学范畴的病证分类。在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中医内科学应该是内科治病的。我们想一个问题,我们学习方剂学,是不是也是治病呢?我们呀,现在呀,还没有去见习,是吧?当你去见习的时候,医院的大夫呀,他通常情况下,他不这样问你,他说你在学校背了多少证型?他不说,他说句什么话?他说了你背多少方?为何,他要问我们背多少方呢?这说明我们的方,就是内科学,就是治病的。只不过是说,人们把中医内科学说是内科,方剂学说是方剂而已。都是治什么呢,都是治病的。也可以这样说,中医内科学在治病的时候,它是先病证后用方,把人们的认识局限在,某某证用某某方,某某方治疗某某证。而我们学习方剂的时候呀,它是把人的思路扩大到任何一个方,治疗的病证都不局限在一个方面。这为我们临床中见到诸多疾病可以用一个方,一个方可以治疗诸多疾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方剂学的发展历经了三大阶段,最后一个阶段,辨证用方相当于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中医内科学,用方辨证相当于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方剂学,包括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等等。你比如说,我们有一个方叫温经汤,长期以来把它局限在妇科。我们学习的时候,就不把它局限在妇科,可以治疗诸多方面,只要病人具备了什么?寒、瘀都行。病证分类,古代人们在认识的时候,其中把《伤寒杂病论》等等,都归纳为什么哩?病证分类。《伤寒杂病论》它是一本什么书?实际上,它就是一个内科、妇科、外科的一个综合体。得出一个结论,张仲景不仅仅是一个内科大夫,还是一个什么?外科。为何说是外科呢?我们上一次学习的时候就提到,张仲景说“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这说明张仲景当过外科大夫。再一个方面,张仲景还真当过妇科大夫呀。他专门在《伤寒杂病论》中用了大量的篇幅阐述妇科的几大病:经、带、胎、产、杂病五大方面。这是病证分类是先说病证,后说方。第二大方面就是功用分类。功用分类呀,它是先说功用,后说方。那同学们说,那我们在上一堂学习的时候,说先说方,后说功用。那现在怎么又说,先说功用,后说方呢?现在所说的,不是指的是某一个方,而是进行归类,归到什么了?解表方、泻下方、止咳方、止血方、止汗方。他把病证放到哪啦?放到后边了。方,放到哪啦?放到前边了。就是先说方的功用,然后再说什么?主治的病证,这就叫做功用分类。我们今天学习的《中药学》,就是按功用来分类的。我们学习的《方剂学》,一部分方剂学是按功用分类的,我们现在所选用的方剂学,不是单一的功用分类,而是什么?第三个方面,综合分类。综合分类就是说在临床用方的时候,它是错综复杂的,在归类的时候,你就从功用分类,有时不容易分类,所以又采用了一种方式,叫做综合分类。该用功用用功用,该用病证用病证,该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方法。也就是说这个更具人性化。再换一句话说,更具有灵活性和变化性。第四个方面和第五个方面是有很大欠缺的,它是祖方分类。怎样叫做祖方呢?它就是最小的方分类为基础。你说最小的方它是不是就是祖方呢?它在归类方面出现一个弊端,你假如说,在清朝组了一个方,它的药味比较少,是一个基础方,在明朝的时候就有一个方,这个方中就包括了清朝这个方的所有的药。你说谁算祖呢?是清朝算祖?还是明朝算祖呢?谁应该放在前面呢?你说,清朝这个方,它是明朝的祖方?它还是明朝的减味方呢?这个问题不好搞清楚。人们有这种说法,就是祖方就是基础方,或者是主要的主。这个分类,这个从今天来看,分类的方法是不太科学的。第五个方面也是不太科学的,叫什么哩?叫做七方分类。七方分类呀,它就是七个字:大、小、缓、急、奇、偶、复。你说大方,你怎样叫大方?它的概念是两个,一个大方,它说的是药味多,另外一个方面它说药量大,都叫大方。小方呢,也有两个概念,一个就是药量少,再一个就是药味少。它正好和大方重复了,大方里面的药味多叫大方,那小方里面,药味多,量小也叫小方。概念重复,不好分类。你怎样叫做偶?偶就是对,是吧?那对里边有没有大方?这个就不好分,它就分不成。不过是古人啊,他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可以这样说呀,《黄帝内经》它提出来的这七个字,成无己对这七个字说了好多好多话,但是在应用的时候没有价值。仅仅知道这七个字就行。这是我们学习第三章方剂的分类,做一个简单的认识就行。下面我们学习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这是我们学习一个重中之重。方剂组成,我们在认识的时候,要认识到方剂学所选的方剂,其组成都是不变的,而临床中应用方剂治病的时候,你们说它变不变?这就是同学们所说的在临床中,运用方剂治病的时候,是一定要辨的。你假如说,你学的方,是固定的,用的方是固定的,你在临床中治病,在通常情况下,能不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难度很大。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在临床实际中,病都是在变化的,病因人是不一样的。你比如说,昨天夜里还是比较冷的,有五个人他夜里睡不着,他到哪里去呢?他到我们学校前边一个湖里边去洗澡啦。五个人有没有可能性,一个人洗洗澡,什么事也没有?有吧?有没有有些人洗洗澡,咳嗽?有没有有些人洗洗澡,腹泻?你都是在冷水里边洗呀,你为何都不腹泻呢?你为何都不咳嗽呢?为何要有不同呢?这说明人都有一个个体差异性。决定人们都是肠炎,有的人肠炎是大便干结,有的人肠炎是腹泻,有的人肠炎是先硬后溏,有的人肠炎先溏后硬,有的人肠炎就是解大便不爽。怎样叫不爽?他解完大便用纸来擦,他说擦了还有,有了再擦,擦了还有,还要怎样?继续擦。解大便就是不爽快。同样的病,病证表现不同,这就决定我们所学的方都是固定的,治疗的病都是变化的。我们学习的方,学习古人方的固定性,对于我们学习固定的方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到临床中治病,用变化的方是取得疗效重要的。这样我们把它总结为两个要点:一个要点是什么?要充分认识方剂组成固定不变的重要性,无固定性,则无法学习方剂的共性。你比如说,我们在学方的时候,就没有固定的方,你怎样学呢?无可下手。第二个方面,要充分认识方剂应用的变化性,无变化性则无法应用方剂的个性。研究方剂组成固定性与应用变化性是治病用方的核心。有这样一种说法,说西医在治病的时候,具有重复性。中医在治病的时候,重复性比例偏低,这就造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说中医治病和西医治病有一定的差距:西医治病经得起检验,中医治病一经检验没效啦。这是为什么?这就是说西医在治病的时候,它针对的是共性,而我们中医在治病的时候,针对的是什么?是个性。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学校新校区在校的同学们,有没有一后边加四个零这样多的人?有吧?超过了吧?不能算少吧?你注意观察一下,这一万多人,从总体上来看是几个人?一个人,都是人。仔细一分,是几个人?是两个人。实际上你仔细一看,是一万多人,这说明我们要抓一个什么?那个个性是中医的特点。你说我们学校有一万多人,也不能算少呀,有没有两个人看上去非常像呢?多呀是少?是非常少的。即便是两个人非常像,他两个有没有不同?有。这说明我们中医针对的都是个性,也就是说中医针对的个性,是区别大夫水平高与低的一个核心问题。为何这样说呢?同样是一个胃炎这样的病人,有的人胃炎他就是热证,有的人胃炎他就是寒证,有的人胃炎寒证他就是要加瘀血,有的人胃寒他就是要加气郁,有的人胃炎寒证他就是要加痰。有的人他是胃炎属于寒证,他并没有吃得多,说不定他比别人吃的还少,他总是要从胃里边上来一股气,是不消化食物的气味,他没有吃多,我刚才说了,中医就把他辨为什么?寒加饮食积滞,实际上他没有吃的多。中医有中医的优势,西医有西医的优势。我们中医的优势,重在哪一点?个性。个性是针对具体的某一个人,刚才说西医它具有共性,你比如说西医,只要是认为炎症,他就开什么药?消炎的药。大部分人有效。没有效的人,他照样开,为何照样开?炎症呗,消炎呗。而我们中医在治疗炎症的时候,一会儿用活血的药,一会理气的药,一会化痰的药,一会清热的药,一会补的药,一会温里的药,等等。就是说变化性怎样?很大。你看我们中医它特别符合临床实际。你说有没有这种情况,有的人昨天吐的是白痰,到了今天变成什么?黄痰了。那黄痰了,那说明这个病由昨天的寒,变成什么啦?热。你说有没有有些人,早上吐的痰还是黄的,到了下午变成白痰了?它也有。这说明人在变,病在变,疾病本身的性质也是在变。你比如说,在临床中,经常听到有的人他这样说呀,他说呀,以前气管炎一吃西药效果特别好,他说把这一味药牢牢记在心中,只要是气管炎就买这一味药。他下一次咳嗽喘发作了,他一吃这样的药,不仅没有治疗作用,反而喘咳更重啦。假如问了西医的大夫,西医大夫怎样说呢?说病重了呗,加大量呗。他一加大量,起不来床啦。从我们中医这个角度是什么道理呢?原来是热证,变成什么了?寒证。寒证,你又加大量了,那就更寒啦。那就起不来床啦。中医有中医的好处,西医有西医的好处,一定要抓住我们中医学方的固定性,到用方的变化性。固定性是我们学习的着落点,变化性是我们提高疗效的变化点。下面我们要学习第一节的内容,就是方剂组成里边的配伍原则。配伍原则,我们重点学习几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就是针对病变证机而选用方药。怎样叫做针对病变证机而选用方药?就是说,寒证应该选什么药?散寒的药。应该选什么方?散寒的方。你比如说,感冒了你应该选?不知道。为何不知道?是受凉了还是受热了?是吧?你假如说,受凉了,感冒应该选用辛温的药。说到这里,我们只要把中药学好,就不需要学方剂就行。为何这样说?受凉感冒啦,你把辛温的药都开上有没有治疗作用,如果没有治疗作用,说不定这些药都是假的。应该有治疗作用吧?那这样就不学习方剂了。在治病的过程中,从今天临床实际来看,有很多中医的大夫,他把在学校学习方忘得,虽然不敢说一干二净,也可以说是二净一干,大部分把方怎样哩?都忘了。多少还记几个,到临床中觉得是不想用。他觉得怎样呢?只要是感冒,感冒的药都上去,只要是咳嗽,咳嗽的药都上去,你说有没有治疗作用?它真有。你说没有,那都是假的。但是要认识到,有没有弊端?它有点太专一啦。我们在前面说啦,古人他总结了这样一句话:“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这就是说要想取得疗效,你必须得重视什么?两种法,两种以上的法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好的疗效。这使我们要认识到,我们仅仅停留在学中药,这个水平上,仅仅是当一般的大夫,要想把我们的临床水平提高,达到病人满意,那是必须要学方剂的。刚才说,受凉感冒了,应该用辛温解表药,仅仅局限在用辛温解表药,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也经常说一个方,叫麻黄汤。麻黄汤四味药,解表的药两味,治里的药两味,这就是配伍突出针对病变证机而用药的。在临床实际中,不仅仅有单一的寒证、热证,单一的虚证、实证,在诸多情况下,寒证加点热,虚证加点实。我们在休息的时候,有一个同学,他就问我一个问题,拿着我们的教材。我们的教材在诸多方剂的章节之后,有一个病例。这个病例呢,它都不是说,像我们学习方的时候,寒证就是寒证,热证就是热证。这些病例,大部分是什么哩?寒还有点什么?有点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问题呢?在临床实际中,单一的寒证偏少,单一的热证偏少,单一的虚证、实证都是偏少的,相互夹杂这样的病才是偏多的。你比如说,我们举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西医它说是神经性头痛。这样的病人,他总是一遇到凉加重,寒吧?但是我们一看,舌质还真有点红,舌苔还真有点黄。你一问他,你一看他的情况,他又说了一句话,天天感到口是非常干的非常干的。接着他说了一句话,总是不想喝水,这说明他是以什么为主?以寒为主,夹有什么?热。如果是以热为主,他应该是想喝水的。这就是我们认识问题呀,它涉及到的问题,它不局限在一个方面,有热在组方的时候,要用清热的;有寒要用什么?有什么样的病证,就要用什么样的药。这就是什么?针对病变证机。换一句话说,西医今天在治疗疾病方面,西医它就是针对病变证机的。为何说针对病变证机呢?西医只要是细菌,它就用什么药?抗菌的药。只要是病毒,它就用抗病毒;只要是过敏,抗过敏;只要是支原体,抗支原体。我们中医的优势在哪?我们中医的优势,就突出在其中的第二个配伍原则,针对脏腑生理特性而选方用药。你比如说,我们中医在认识问题的时候,有肺热证、肺寒证、心热证、心寒证。现在我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假如说遇到一个病人是肺寒证,能不能用干姜?可以用吧?你假如说他是胃寒证?能不能用干姜?能。都是可以用的。用了干姜就是针对病变证机而用药的。我们中医在治病的时候,为何在治疗内科病方面,在治疗效果方面,尤其是慢性病效果要比西药效果要显著?我们中医的优势,就在于针对脏腑的生理特性而用药。你比如说,治疗肺寒证,都可以用干姜,一定要考虑到肺的生理特性是宣发肃降。在治疗肺寒证的时候,应该考虑到选用宣肺的药、降肺的药,再用上散寒的药,这是我们中医独有的优势。如果西医人家在治病的时候,既针对病变证机,又针对脏腑的生理特性,那我们中医优越性就突出不出来了。如果西医它考虑到这个方面,那说明它已经不完全是西医,而是什么?是我们班的同学们中西医结合,既考虑到这个方面,又考虑到那个方面。我们在座的同学们是中西医结合,是吧?到临床中,就是昨天,有一个同学,他就问我一个问题,我怎样回答他呢?我说我们以后当大夫,你不要把西药和中药截然分开。你在治病的时候,我们虽然以中医为主,但是你要知道该用西药用西药,该用中药用中药,你该用西药结合中药,或者说你该用中药结合西药,都是有必要的。他接着他又说,他说我们怎样突出我们中医的优势?我说,一般情况下,治疗慢性病,我们中医是要具备优势的。你让病人吃西药,他不一定要吃。他怎样说呢?他说呀,吃西药吃了好长好长时间啦,一开始有效果,吃着吃着不仅没有效果,他说把脸吃胖啦、肚吃胖了,你不说吃胖啦,这个名词我还真不知道用什么来表达比较恰当,希望同学们用一个名词来表达。你比如说,有的人说,本来是头痛,吃吃西药,最后把胃也吃痛啦。就是昨天还遇到一个病人,他怎样说呢?他说,本来是糖尿病,他说吃药最后又吃成肝损伤、肝硬化。他说呀,他终于体会到吃中药的重要性。他说他吃我们开的中药,吃了好长好长一段时间,最起码吃了半年吧,他觉得肝恢复了,糖尿病降得正常啦。这是我们中医有我们中医的优势,我们中医开方的优势主要就在哪?针对脏腑的生理特性。你比如说,同样是一个热,如果是在肝,因为肝的生理特性主疏泄条达,应该用疏肝的药;如果是热在心,我们应该用安神的药;如果是病在肾,我们要用固精的药,因为肾主藏精。这是我们学习一定要引起的一个重要方面,千万不可忽视的。我们以后要想把我们中医的疗效提高,要想使我们中医治病效果更好,使西医怎样治疗都赶不上,我们应该突出什么?针对脏腑生理特性而用药。怎样?这一堂,我们就说到这里吧。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方剂学小讲

自己复习方剂学,留念。有共同爱好一起探讨

by:马大夫讲斗数

杨桢老师讲方剂

杨桢老师简介:杨桢,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方剂学博士;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国际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委员。北京市“李庆业名老中医工作室”学术经...

by:诵明书院

方剂学82讲-邓中甲

方剂学邓中甲82集全(本人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联系协商。)

by:玉竹小栈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

《方剂学》是中医基础学科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充分体现了中医的特色。方剂在临床上使用中体现出一种整体动态的特点,也就是说,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一整体观、动态观...

by:梦想能轻舞飞扬的紫苏

鄧中甲方劑學講稿

共分十八章,除涌吐劑未收錄外,其余章節均按現行中醫藥院校方劑學教材的體例編排。每個方劑下,一般列有出處、【組成】、【用法】、【功用】、【主治】、【附方】几項。【...

by:我兜里有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