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周恩来去宋庆龄家赴宴,提议国徽上画稻穗,7年后成现实

2024-01-21 01:40:3917:56 3.4万
所属专辑:帝哥说伟人事迹
声音简介

在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中,宋庆龄与周恩来相识和相处最早、共事也最多。他们相识相知共50多年,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作出过杰出贡献,他们之间的友谊可谓天长地久。

周恩来与宋庆龄的相识始于1924年,当年9月,他从欧洲回国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11月就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他和孙中山的接触认识非常多,也认识了宋庆龄。

当时周恩来把学校的政治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这给宋庆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曾回忆说:“在20年代中期,我在广州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他当时很年轻,但已经俨然是一位革命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多才多艺、久经锻炼的领导人了。”

北伐战争时,宋庆龄来到武汉,并在汉口发起成立了北伐伤兵救护红十字会,亲自担任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并邀请恩来等出席成立大会,周恩来在大会上作了讲话,高度评价了伤员救治工作的重要性,给了宋庆龄很大的支持。

正是共同的革命理想,让两人越走越近。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宋庆龄非常气愤,他和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党员一起联名发表了《讨蒋通电》,并彻底与其决裂。

周恩来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后,宋庆龄对此高度支持,她称赞说:“这表示了一个不可征服的民族的高度决心。”她当时人虽不在南昌,却仍和周恩来等人一起被推选为革命委员会委员和7人主席团的成员。

在同一天,宋庆龄以和毛泽东等22人一起联名发表了《中央委员宣言》,痛斥蒋介石和汪精卫,并庄严宣告:“从今以后,唯有领导全国同志誓遵总理遗志奋斗到底。”

30年代初期,周恩来作为中央的主要负责人,在上海进行着艰难的地下工作,宋庆龄在暗中给予了他大量的帮助,她曾冒着生命危险,将中共中央的机密文件,其中包括由周恩来签署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记录藏在自己家里,躲过了国民党特务的搜查。

与此同时,宋庆龄还利用自己的影响与威望,营救了陈赓、廖承志、爱国“七君子”等大量中共党员和爱国进步人士,为保护革命力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36年,在陕北的中共中央给宋庆龄写信,希望她能够帮助派遣一位公道的外国记者和医生到陕北实地考察,宋庆龄欣然答应,在他的安排下,美国记者斯诺和医生马海德顺利到达了陕北。

斯诺在那里完成了历史性的陕北采访,写出了著名的《西行漫记》一书,第一次让世界人民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雄伟业绩。马德海也深深为共产党所感动,并在第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七七事变爆发后,周恩来、博古、林伯渠等人去庐山与蒋介石谈判,途经上海时专门去拜会了宋庆龄,宋庆龄亲自来到大门迎接,并对他们说:“非常欢迎你们的到来,一路上辛苦了!”

周恩来向宋庆龄介绍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宋庆龄非常赞赏,她说:“国共合作是绝对必要的,所有的力量必须团结在一起。”当天宋庆龄还专门留周恩来等人在家吃晚饭。

“淞沪抗战”爆发后,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周恩来非常担心宋庆龄的安危,拍电报劝她马上转移,宋庆龄起初想坚守故土继续战斗,在经过多方劝说后,她终于听从了周恩来的意见,于12月23日秘密离开上海,来到了香港。

宋庆龄到香港以后,在那里建立起了“保卫中国同盟”和“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并积极向海外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募集捐款、医药和物资,主要用于支援解放区的抗战。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开始进攻香港,周恩来多次致电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

让他保证宋庆龄等人安全撤离。在广东的地下党的护送下,宋庆龄得以搭乘最后一班飞机离港前往陪都重庆。

当时周恩来也作为中共的代表留驻重庆,这样两个人见面的机会就更多了。

1942年底,董必武等人奉命回延安,宋庆龄专门设宴欢送,并邀请了周恩来夫妇作陪。席间,大家看见了厅堂上悬挂着两株金灿灿的稻穗,都表示很好奇。

宋庆龄解释说这是自己在秋天下乡访问农民时,带回来作为纪念的,她还深情地说:“我国几亿农民把它看得比金子还贵重。”

周恩来深受触动,他接过稻穗深情地抚摸了起来,然后说:“孙夫人说得好,人人都有工作做,人人有饭吃,这一天不会很远;年年五谷丰登,人民有好日子过,会有这一天的。孙先生在《建国大纲》中提出的设想,一定会实现的!将来打下了江山,人民坐了天下,一定要把这两株禾穗画在新中国的国徽上!”

周恩来的这一番话,在7年以后果真成为了现实,在新中国的国徽上,齿轮两旁,便是两株禾穗,金光闪闪,光彩照人。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不顾民意,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全面内战,并在1946年11月11日强行召开了“伪国大”,彻底关闭了和谈的大门,周恩来率领的中共代表团不得不撤离南京返回延安。

临行前,周恩来专门来到上海,向宋庆龄辞行。回到延安以后,他还专门写信给宋庆龄,十分感谢她为解放区人民所作出的贡献。在以后的几年中,两人仍经常有书信交流。

时间到了1949年,人民解放军在国内战场上的胜利已成定局,中共中央对身在上海的宋庆龄十分挂念,也很担心她的安全,毛泽东在1月29日给她写信,邀请她北上一起参与建设新中国。

周恩来还专门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必须秘密,而且不能冒失;第二必须孙夫人完全同意,不能稍涉勉强。如有危险,宁可不动。

宋庆龄收到信以后,非常感动,但因为她当时因身患炎症及高血压,正在诊治中,而且当年孙中山是在北平病逝的,北平是她的伤心地,所以暂时没有动身。

5月27日,上海解放,宋庆龄留在了上海。毛泽东和周恩来再次分别给宋庆龄写信,周恩来还专门让妻子邓颖超前往上海去接她来北平。

宋庆龄深受感动,终于决定于8月26日在邓颖超、廖梦醒的陪同下北上。邓颖超向中央报告宋庆龄有病在身,不能久坐火车,于是周恩来专门为她安排了卧铺专列。

宋庆龄在8月28日到达北平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80余人亲自到火车站迎接了她。周恩来还专门为宋庆龄安排了后海北沿的一处住宅,并仔细解决了她生活上的困难。

1949年9月30日,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宋庆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0月1日,宋庆龄和周恩来一起登上天安门,参加了开国庆典。

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福利哥救济事业上,她经常往返于上海和北京之间。周恩来非常尊重她,有重大会议都会邀请她参加,作出重大决定前也会征求她的意见,并对她分管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周恩来虽然仍经常去看望宋庆龄,但宋庆龄却很少像建国前那样请他到家中吃饭。对此她曾这么解释说:“总理日理万机,有空闲时间应让他多休息,不要增添他的劳累。”

1950年8月,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25周年的银婚纪念。尽管他们并没有刻意向人提起这个日子,但细心的宋庆龄却始终记得,她在纪念日当天专门从上海发来贺电:

“北京政务院周恩来、邓颖超同志:

你们在结婚二十五年中共同推进伟大革命事业,遥祝伉俪幸福与年俱增,欣逢佳期,特电奉贺。

宋庆龄”

这封电文字数虽然很短,但充分地表达了宋庆龄和周恩来夫妇几十年来深挚的友情。

新中国成立初期,宋庆龄承担了大量的外事工作,周恩来为了让国外更多人更好地了解中国,决定创办一个对外的刊物,他在1951年3月专门找到宋庆龄,希望能够由她来承担刊物的创办工作,宋庆龄欣然同意。

1952年,在周恩来和宋庆龄的共同努力下,刊物终于正式开始发行,宋庆龄将刊名定为《中国建设》。

周恩来对于《中国建设》杂志给予了大力的支持,1957年,《中国建设》创刊5周年之际,他还专门为杂志题词:“继续做好同各国人民增进了解和友谊的工作。”

“文革”之初,宋庆龄住在上海。上海形势很乱,周恩来考虑到她的安全,劝她住到了北京。1966年8月30日,毛泽东专门作出批示:“对民主人士应当予以保护。”周恩来遵照指示,开出了一份应该保护的干部名单,其中宋庆龄名列第一位。但即便如此,宋庆龄还是受到了红卫兵的骚扰。

9月1日,周恩来在对首都红卫兵讲话时,严峻地批评他们在宋庆龄家贴大字报的做法,强调:“我们应该尊重她。”宋庆龄这才真正得到了保护。

但在上海的一些无知的农民在造反浪潮的影响下,竟然挖了安葬着宋庆龄父母的宋氏墓地,这让宋庆龄既悲痛又愤怒,周恩来知道此事后,立即打电话给上海市革委会,严厉地责令有关部门要妥善处理。

一年以后,宋氏墓地终于基本修复,宋庆龄非常感激周恩来的帮助,她表示:这一恩情,将永生不忘。

“文革”期间,周恩来超乎寻常地忙碌,他的身体情况也越来越差,在这一时期,他和宋庆龄的接触越来越少。

宋庆龄最后一次见周恩来是在1974年的建国25周年的国庆招待会上,此时宋庆龄的身体也已经不太好,她本来并不想出席,但得知招待会是周恩来主持以后,她便坚持去了。

周恩来在招待会上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但因为身体实在支撑不住,就提前离场了,会后他还专门让邓颖超给宋庆龄打电话,为没和她聊几句感到遗憾。

但周恩来和宋庆龄可能都没有想到,这竟成了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后来周恩来的病情越来越重,宋庆龄听说鸽子蛋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便把自己养的鸽子下的蛋一个个积攒起来,派人专门送到北京给周恩来补充营养。

有一天,宋庆龄的工作人员在她家旁边的湖里打上了一条二十三斤半重的大胖头鱼,准备做给她吃补一补,但他觉得周恩来现在更需要营养,于是马上派人把鱼送到了周恩来那里。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病逝。宋庆龄得知以后,十分悲痛,她流着泪叹息说:“国家少了一个好帮手、好帮手呀!”此时她虽然也是重病在身,但依然坚持前往参加了周恩来的追悼会。

1977年1月,在周恩来辞世一周年之际,宋庆龄发表了《怀念周恩来总理》一文,她深情地写到:“在人民耕耘的大地上,

在人民呼吸的空气中,他将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他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充分表达了她和周恩来的深厚友情。

1981年5月,宋庆龄的病情突然恶化,在她弥留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开会,一致通过了接收她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同时建议授予她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病逝,享年88岁。

在宋庆龄去世的前两天,邓颖超赶写了《向宋庆龄同志致崇高的敬礼》一文,她深情地写到:“你比荷花更高洁,比青松更坚贞。周恩来同志曾称你为‘国之瑰宝’,你是当之无愧的。”

周恩来和宋庆龄虽然都已经去世了,但他们的光辉业绩和相互之间崇高的战友情谊,必将流芳百世、万古长青!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走近周恩来》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走近周恩来》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我过去所见过的多数作品,周恩来都是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热情可亲,和蔼慈祥;兢兢业业,谦虚谨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多次见过...

by:甜妹夜听

周恩来传

一代伟人:志在四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by:读书养心Cathy

周恩来传

周恩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位总理,他的功绩和品德,完全可以独步古今,让我们循着伟人的足迹,去探寻至功至贤的奥秘。

by:海平月儿

周恩来总理传 | 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内容简介】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翔宇,出生于江苏淮安,祖籍浙江绍兴,毕业于南开大学,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

by:雷锋做事不留名

周恩来诗选

面壁十年图破壁,前路何须问西东!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翔宇,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by:赵刚诵读

周恩来纪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他是“人民的好总理”。有“吐握之劳”,具大智慧成千秋伟业。

by:正书虫

周恩来系列|《走下圣坛的周恩来》(全76集)

《走下圣坛的周恩来》作者权延赤,本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应以绝版。同一作者的《走近周恩来》与本书内容基本相近,可择一而读。本专辑通过周恩来的我不是帅才、...

by:迟暮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