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长女的一生,父亲出轨女学生,母亲甘愿当小三

2023-02-23 21:03:3711:02 732
声音简介

蒋碧微越逼迫女儿和自己一起声讨父亲,丽丽内心的天平越往父亲那边倾斜。

某次,徐悲鸿带着8个黄中带亮的广柑和一袋龙虱去看望儿女。

当时,丽丽才读小学三年级,她的脚因为意外而受伤,因为伤口没有及时处理而化脓,徐悲鸿看到后皱了皱眉头。

丽丽知道他这是伤心了,因为父亲一遇到难过的事就会皱起眉头。

徐悲鸿还嘱咐校医给女儿好好包扎。

父亲润物细无声的关心和母亲暴戾的脾气形成强烈的对比,丽丽多次都盼望父亲能来家里,但都被母亲骂出去了。

徐悲鸿只能另辟蹊径,经常到学校和女儿培养感情。

丽丽在中大附中读书时,徐悲鸿也时常前往探望。

某次,他看到女儿在昏黄的桐油灯下苦读,心疼得不得了,他向学校打听,发现原来是经费不足,没法装上电灯。

回去后,徐悲鸿毫不犹豫掏出十多幅自己很满意的作品,捐给了中大附中。

不久后,各大教室就亮起了电灯,同学们欢呼不已,而丽丽泪如泉涌。

她知道,这十几幅画是父亲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画出来的,无比珍贵,却被他轻描淡写地捐给了学校,只为了让女儿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每当夜自修时,白色的灯光默默无闻地陪伴着丽丽,就如同徐悲鸿那无声无息却一直存在的父爱。

父爱让丽丽产生强大的愧疚感,她不愿意一开口就向父亲要钱,但始终拗不过母亲。

某次,49岁的徐悲鸿因为病重在医院休养,丽丽在母亲的逼迫下前往父亲所在的医院要钱,顺便探望父亲。

当时的徐悲鸿面色苍白,眼中布满血丝,憔悴不堪,给人一种到了暮年的感觉。

对比父亲以前的健硕,判若两人,丽丽悲从中来。

直到父亲虚弱地询问:“丽丽,我亲爱的女儿,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丽丽才从悲伤的情绪中缓和过来,她难为情地开口:“爸爸,我能借用你的图章去领工资吗?”

徐悲鸿知道这并不是女儿的本意,而是蒋碧微借女儿之口索钱来了,蒋碧微的欲望无止尽,而自己快熬到油尽灯枯了,也无法填补她那欲望的沟壑。

对待女儿,他疼爱有加,恨不得将其捧在手心上,对她可谓是有求必应。

所以,他狠不下心来拒绝女儿,而是温柔地说道:“你还在读书,并不需要那么多钱,爸爸把你的零用钱翻倍,够用吗?”

听到翻倍,再看看父亲那枯槁的脸庞,丽丽感激地点了点头。

但回家后,蒋碧微看到女儿没有把图章带回来,口不择言数落起女儿来。

蒋碧微的责骂,夹枪带棍,指桑骂槐,把父女俩人大骂了一通,在气头上的她甚至吼道:“既然你们父女俩如此同心,那你就滚到他身边去!别再碍我的眼!”

丽丽终于忍不住了,收拾行李说走就走。

当丽丽再一次来到父亲所在的医院,看到继母廖静文,她感到非常尴尬。

倒是廖静文看到她提着行李,猜到了她的来意,亲切地说道:“你愿意来这里,我替你父亲感到非常开心,你以后也可以帮我一起照顾你父亲。”

接下来长时间的相处,更是让丽丽改变了对继母的看法。

廖静文任劳任怨地照顾着徐悲鸿,脸上苍老了很多,但她依旧毫不在意。

为了省钱,她经常吃徐悲鸿吃剩的饭菜,天冷了都舍不得买一件棉衣。

丽丽大受震动,联想到母亲那奢靡的生活,出入有佣人,对食材精挑细选,衣服潮流昂贵……

想到这里,她对继母油然而生出一股敬意,为她的牺牲和成全。

徐悲鸿和廖静文还总是勉励丽丽认真读书,将来报效祖国。

丽丽不负所托,力争上游,终于考上了金陵女子大学医学预科班,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自己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

但蒋碧微认为当医生没有前途,强行改了女儿的志愿,让她就读外语系。

丽丽虽然痛苦却无力反抗,只能到金陵大学外语系报道。

1948年年末,战火熊熊燃烧着,危机四伏,大学被迫停课。

丽丽没有读完大一就不得不回家躲避战火。

此时正值淮海大战,国民党节节失利,南京混乱不堪。

蒋碧微把停学的女儿送往徐悲鸿的弟弟家暂住一段时间。

没想到住了一段时间后,丽丽写信骂了国名党高官张道藩,母亲勃然大怒,母子关系紧张。

第三集

不想寄人篱下且想离开母亲的丽丽干脆离家出走,向解放区靠拢。

一直和自己相依为命的女儿“远走高飞”,蒋碧微感到非常绝望,更令她伤心的是,女儿参加了革命,她的政治意向跟张道藩完全不同,这让张道藩非常生气,蒋碧微急忙轻言安抚。

在蒋碧微的眼里,女儿在自己的控制下一直是乖巧温顺听话的,她不明白女儿为何会变得如此叛逆。

丽丽离开了母亲的强势控制,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在革命的队伍中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她和战友黎洪模互生情愫,谈了2年恋爱后,两人决定奔赴婚姻的殿堂。

徐悲鸿给女儿准备了丰厚的嫁妆,但都被丽丽捐给了抗美援朝战士。

婚后,丽丽过起了“相夫教子”的生活,而徐悲鸿却一直为她没能完成学业这件事耿耿于怀,他多次写信督促女儿不要放弃自我成长,要有一技之长,才能报效祖国。

丽丽还在为家中一切大小事忙碌,她认为根本抽不出时间去学习。

徐悲鸿一直写信提醒女儿,直到因病去世。

那时,丽丽刚生完孩子,正在坐月子的她身体虚弱,廖静文不忍把这噩耗告诉她,直到坐完月子,丽丽才收到继母发来的电报,一时间悲痛欲绝。

徐悲鸿的去世给了丽丽沉重一击,丽丽想起父亲对自己的教诲,决定重操学业,不负父亲的期望。

廖静文甚至给她寄去了学费,感激之下的丽丽把名字改为“徐静斐”,意思不言而喻,她认了这个后妈。

徐静斐一边把三个孩子拉扯长大,一边勤学苦读,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成功考入安徽农学院调干班,毕业时,专业成绩排名第一。

后来,丽丽又不断提高自己,被某高校聘为教授,还在中国蚕学会担任副理事长。

想必徐悲鸿泉下有知,也会感到非常欣慰。

徐悲鸿离开后不久,廖静文写下关于徐悲鸿的回忆录,取名《徐悲鸿的一生》,而蒋碧微也写了一本,叫做《我与悲鸿》。

这两本书,徐静斐都找来仔细研读过,她发现继母情感充沛,描述的都是事实,符合徐悲鸿的形象。

而母亲却为了宣泄个人愤怒,刻意曲解事实,辱骂徐悲鸿,这让徐静斐感到义愤填膺。

在徐静斐看来,母亲和父亲离婚后,要走了大量财产,包括100幅画和一百万,父亲已经给了母亲足够的补偿,为何她仍然不肯放过父亲?

虽然对母亲颇有微词,但蒋碧微去世后,徐静斐多次怀念母亲,毕竟她和母亲朝夕相处了那么长的时间。

自从当了母亲后,徐静斐也明白了母亲的坏脾气从何而来。

其一,蒋碧微和徐悲鸿失败的婚姻导致她心理上出现不平衡,而且又要抚养一双儿女,脾气日渐暴躁。

其二,她只能作为张道藩的情妇,在一些公开的正式场所,张道藩只能带着法国夫人苏姗会客,而蒋碧微只能躲在家里,这场“地下恋情”让她觉得自尊大受伤害,所以把气出在儿女身上。

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各人都有各人的苦衷,他人永远无法真正感同身受,长大后的徐静斐对他人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指责。

晚年的徐静斐不断临摹徐悲鸿的作品,因为她认为父母是因为画而连结在一起,她试图通过临摹作品感受父母那一代的爱恨纠葛。

直到2019年11月26日,徐静斐因病抢救无效去世,90岁高龄的她去到了天堂,和父母们团聚了。

纵观徐静斐的一生,她没有因为父母情感破裂而怨天尤人,也没有因为母亲屡次的责骂而记恨她,她把一切苦难化作向上的力量,为我国教学科研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她身上闪耀的光芒,并不比徐悲鸿的差!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徐悲鸿一生》(上部)

一个灰色时代的孤独文人,一个动荡年代的艰难生存者,一个中国绘画艺术的灵魂大师。

by:Star_沙漠绿洲

徐悲鸿

中国现代美术奠基者徐悲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画家,我愿用心为您读完这本书,一起看大师的故事,分享人生智慧,品读艺术佳作背后的心路历程……

by:1982娜年娜月

回忆徐悲鸿

一书回顾了我国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的艺术修养和创作经历。

by:婉卿讲书

《徐悲鸿一生》我的回忆(廖静文著)

了解一幅画,要了解一幅画背后的故事。了解一位画家,要抽丝剥茧、点滴累积,关于画家的所有值得了解的一切。我在循序渐进的了解徐悲鸿,欢迎你跟我一起走近大师,致敬伟人...

by:么箫声

徐悲鸿讲艺术(完)

中国现代美术奠基者的艺术课

by:听书读书共分享

嫡长女

【内容简介】前世,她是吴越沈氏嫡长女。享尽了人间富贵:家族繁茂,权倾朝野,乃是天下第一尊贵的女人;却也尝遍了人间苦楚:全族俱灭,被废被囚,最后不得善终!皆因这一...

by:声刻时光工作室

往事依依——忆徐悲鸿

本篇章系传记《徐悲鸿的一生》中的一部分,发表在1982年第4期《收获》杂志上,主要讲述作者廖静文先生与徐悲鸿大师相识、相知直至结婚的往事。她对悲鸿大师有着惊人的...

by:书意_婷婷又玉立

百年巨匠 徐悲鸿

【强烈推荐】本书是和央视合作的纪录片“百年巨匠徐悲鸿”的同名文学作品,畅销两万多册。本书内容详细介绍人称“南黄北齐”的大师徐悲鸿的艺术人生。是一本了解徐悲鸿艺...

by:宅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