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被俘关押10年,家人在台湾成“人质”,此后全家命运如何?

2023-03-01 13:47:2012:56 80
声音简介

1958年9月,曹秀清突然接到通知,蒋介石夫妇要在士林官邸接见她。

从大陆到台湾10年时间,蒋介石对他们一家不闻不问。她一介弱女子独自承担一家七口人的生活。困难的时候,靠着丈夫昔日部下接济才能勉强过日子。

此前无人关心,为何现在蒋介石却想起她了呢?到了士林官邸,宋美龄迎来上来与她握手,笑容可掬;蒋介石也嘘寒问暖,随后说:

“杜夫人,恭喜你的女婿杨振宁博士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为国争了光。杨振宁的父母都在上海,希望你能到美国去,要凭岳母的关系,争取他为党国效力呀!”

听到女婿获奖,曹秀清喜出望外,才明白蒋介石夫妇请她来的目的。蒋介石的话意味着:她终于可以离开台湾,终于可以去美国见女儿和女婿。

此外,曹秀清还有一个大胆的念想——去大陆探望分离10年之久的丈夫杜聿明。然而这个想法她必须小心翼翼地藏起来,直到离开台湾。

曹秀清获准赴美探亲,为防止她一去不回,蒋介石不允许她带任何子女,还特意找了两个高官作担保,探亲时间也限定为半年。

1959年年初,曹秀清终于离开台湾,前往普林斯顿。然而她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在美国的四年时间,她无时无刻不惦记着丈夫杜聿明。

01

1905年11月,杜聿明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一个地主家庭。19岁那年,杜聿明奉父母之命与比他大2岁的曹秀清结了婚。

曹秀清也是米脂人,父亲是当地工商界的头面人物。她自小聪明俊秀,父亲视为掌上明珠,让她读书识字,学习诗文绘画。

婚后,夫妻俩瑟瑟和谐,十分恩爱。在杜聿明的支持下,曹秀清在米脂女子学校上两年学后,又到榆林女子师范学习读书。

1924年5月,杜聿明考入广东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辗转升迁,历任营长、团长、师长、军长、司令官,逐步成为蒋介石手下的一员干将。

曹秀清从女子师范毕业,来到南京与久别数年的丈夫团聚。从此她就随杜聿明南征北战,料理家务、教育儿女。曹秀清不忘本色,与杜聿明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并时常规劝丈夫,不做伤天害理之事。

抗战爆发,杜聿明升任第200师师长,驻防湖南湘潭,曾办过一个家庭缝纫厂,曹秀清担任厂长,积极组织生产。杜聿明经常到厂里去,可谓夫唱妇随。

杜聿明在国民党中混得风生水起,曹秀清风光的日子不少,但更多的是担惊受怕。杜聿明每次出去带兵打仗,她在家里都提心吊胆。

直到抗战胜利,杜聿明在战场上都没有出什么事;然而在接下来的解放战争中,他却成了俘虏。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黄百韬兵团在碾庄被解放军包围。蒋介石闻讯气得大骂,随即命令时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杜聿明,火速从北平赶往南京,商量如何救援徐州。

接到命令的杜聿明左右为难,他深知国民党大势已去,蒋介石所谓的“徐蚌会战计划”不过是垂死挣扎。去不去徐州?杜聿明徘徊不定。

妻子曹秀清见状说:“你不是有病吗,就说是需要在医院治病。”杜聿明苦笑道:“现在是战亦死,不战亦死,我还是以服从为天职吧。”

就这样,杜聿明只在北平住了一天,翌日即飞南京,继而开赴徐州,用他自己的话说,最终“以赴刑场之心情上了战场”。

杜聿明还不知道,他这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全家人的命运也将因此改变:他自己成了解放军的俘虏;家人被送往台湾,做了蒋介石的“人质”。

适逢杜聿明的母亲七十大寿,杜聿明无法抽身。为了笼络他在前线卖命,蒋介石承诺将为杜母隆重祝寿,还亲笔为杜母写了贺词,特批10万元作为贺礼。

然而祝寿前夕,国民党军队在徐州连吃败仗。蒋介石已经无心为败将之母大摆筵席,又不便收回成命,只得命蒋经国前往上海为杜母祝寿。

寿宴开得很尴尬,蒋经国也来了,却连照相都不愿意。走过来就问曹秀清,有没有收到蒋介石送来的礼物(暗指那10万元的贺礼)。曹秀清说,没有收到什么东西。结果第二天,蒋经国派人送来了3000元。

多年后,曹秀清拿出当年祝寿拍摄的照片,指着上面的国民党军政要员说:“这些都是在演把戏,你们看照片上的人,几百人当中没有一个不是愁眉苦脸的。”

02

国民党军队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曹秀清惴惴不安,为前线的丈夫担心着。仅经过了10天时间,就传来了杜聿明在前线被俘的消息。

曹秀清闻讯,当即从上海赶到南京要求面见蒋介石。她本以为蒋介石会好言相慰,没想到却被蒋拒见。悲愤之中,她只身闯进蒋介石的官邸。

蒋介石的卫士立即出来,将她挡住,曹秀清大声哭诉:“他已经病得要死,你们还要他去卖命,现在害得他要死不得死,害得我要活不得活……”

虽然她不顾一切,但终未见上蒋介石。如此无情无义,令人心寒。多年后曹秀清回忆说:“这还不算伤心,伤心的是我偕同杜母以及儿女们到了台湾以后。”

蒋家王朝风雨飘摇,何去何从?摆在曹秀清的面前。她想定居香港,也有人劝她到台湾。犹豫不决时,谣传杜聿明已被处决。

蒋介石派人送来手谕,下令曹秀清务必带着子女和婆婆去台湾,并保证负责他们全家的生活费和子女的学费。蒋介石的居心:显然是要扣住人质,使共产党不便利用杜聿明,也使杜聿明心存恐惧。

曹秀清没有选择,只得带领全家七口辗转到了台湾。然而到了台湾,才发现一切都是骗局:房子没有,衣食无着,全家只有一点点生活费。

蒋介石对于败军之将的家眷,自然是不闻不问。曹秀清度日维艰,家庭生活子女教育无人过问。上有婆婆,下有五个儿女,七口之家又何以为生?

她无奈之下,只好找杜聿明的老朋友、老部下等求助,总算在一家烟酒公卖局制品厂找到一份工作。全家人靠着这点微薄的工资,年复一年过着惨淡的岁月。

很长一段时间曹秀清都不知道,丈夫杜聿明正在大陆接受改造。

淮海战役,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杜聿明被俘后来到战犯管理所。刚进去,他就被称为最不能改造的“花岗岩脑袋”。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通过10年的教育与改造,不仅彻底改变了对共产党的认识,而且痛下决心:“一定要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被俘初期,杜聿明作为43名战犯中的一员,他自认为不会有好下场。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得到了人民解放军的优待。

杜聿明身患4种疾病,进了管理所后,他从不对任何人提起自己的病,打算抗拒改造,索性病死来个慢性自杀。

然而在一次洗澡时,管理人员发现了他的身体异常。于是,杜聿明被送往北京复兴医院救治,得到医护人员精心的照顾。

杜聿明的结核病,需要链霉素,当时中国还不能生产这种药。为了给他治病,还派专人到香港等地特购药品。后来,多年的痼疾都治好了。

过去身居高位,病都没有治好。现在虽然是一个罪犯,政府却想尽一切办法治好了他的病。杜聿明感激不已,写下文字:

“在党的教育关怀之下,治好了我的心病——思想病,又医好了我的身疾——结核病,真是再生之恩德!”

03

常言道“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病愈之后,杜聿明的思想与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积极改造,表现很好。他还担任了缝纫组组长,动手为其他人制作冬衣,干得有声有色。

在接受改造的10年里,杜聿明从未忘记他的结发妻子曹秀清,期待着有朝一日能“破镜重圆”。自从妻子携儿带女飞往台湾之后,他就常在月圆之夜遥望南天,轻声呼唤妻子的小名——“月富”。

杜聿明和妻子共有三男三女:长女杜致礼,即杨振宁之妻,二女杜致义,三女杜致廉,长子杜致仁,次子杜致勇,三子杜致严。

杜致礼于1947年由上海去美国求学,1949年与杨振宁结婚,定居普林斯顿。其余儿女皆随曹秀清生活在台北。

1953年,长子杜致仁赴美求学于哈佛大学。因为家里无力提供读书费用,杜致仁不得在台湾银行贷款,三年后负债七千余元。眼见还有一年即可毕业,台湾银行突然中断信贷,逼迫他中途辍学。

杜致仁只能给母亲写信,希望能想办法。曹秀清别无他法,只得求助蒋介石,请求批三千元的贷款。等了半个月,蒋介石批示:准借一千元,分两年给付。蒋介石竟然就给了五百元,但学费一年就是三千元,相差甚远。

杜致仁得知后非常气愤,他想到父亲曾为蒋介石卖命,没想到蒋介石此前承诺的子女学费,竟然如此!22岁的他气愤不过,当天夜里吞下安眠药自杀了。

蒋介石见死不救,绝情无义逼死了杜聿明的长子。曹秀清得知儿子死了,悲痛欲绝,从此在心里恨透了蒋家。

长子死后未久,杜聿明的母亲也在台湾一病而亡,曹秀清默默承受了一切,杜聿明对这些却一无所知。

1957年,也就是杜致仁自杀后的第二年,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蒋介石第一时间召见了住在台北的曹秀清。

几乎与此同时,周恩来派人到功德林与杜聿明联系。杜聿明得知杨振宁获得诺奖的消息,才知道自己的女婿为何许人。他为女儿女婿一家高兴,也为自己高兴,更为中华民族高兴。

杜聿明给杨振宁写了一封信:“亲爱的宁婿,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几经辗转,这封信才送到了杨振宁夫妇的手里。

女儿杜致礼看到信纸上熟悉的笔迹,情不自禁一场大哭。父亲还活着!她当晚含着眼泪,给她在台湾孤岛上的母亲写信——“的老朋友非常关心您。”

曹秀清看到女儿的信,对“老朋友”三个字心领神会,她喜极而泣,没想到丈夫还在世上,他们还有夫妻团聚的一天!

曹秀清没有声张,直到1958年的春天,她接到蒋介石给予的“任务”,获准离开台湾前往普林斯顿探亲,从此不再回台湾。

曹秀清在美国与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等待着合适时机前往北京。在美国的日子,她享受着天伦之乐,那颗受伤的心终于有了温暖的安抚。

04

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第一批获得特赦,恢复自由。杜聿明获释后定居在北京,担任文史专员,生活安逸。然而,他无时无刻不想着夫妻团聚。杜聿明给曹秀清写信,让她到北京定居,共度晚年。

曹秀清陷入了矛盾:台湾有她的四个儿女;可是大陆有她日思夜想的丈夫。无论选择那一头,另一头都让她割舍不下。

蒋介石担心曹秀清去大陆,于是派人到美国吓唬她:“你对大陆情况不了解,千万去不得,否则悔之晚矣。”曹秀清对蒋恨之入骨,不加理会,她已经做好与丈夫团聚的打算。

1963年10月,曹秀清飞越千山万水,回到北京与她日思夜想的丈夫杜聿明夫妻团聚。夫妻俩已经分别了15年之久,重逢时默默相拥而泣。

曹秀清所经历的一切,杜聿明此前全然不知。悲欢离合,让他刻骨铭心的是大儿子的英年早逝。自己为国民党打仗卖命,到头来蒋介石竟然如此薄情寡义!

曹秀清又告诉他:“你知道吗?因为你被释放了,又写了许多文史资料,台湾方面就骂你是叛徒呢。”杜聿明火冒三丈:“我投降的是人民,追随的是时代,只要我没有背叛真理,我就不是叛徒!”

11月10日,周恩来接见杜聿明夫妇,亲切地对曹秀清说“欢迎你回国定居”,她激动得流泪满面。回到大陆,她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此后,虽然儿女都不在身边,夫妻俩在北京相濡以沫,共度余生,同时致力于祖国的和平解放事业。杜聿明至死不愿去台湾,尽管被蒋介石扣留的四个儿女,让他牵挂了一辈子。

1980年11月,75岁的杜聿明因肾衰竭住院,并于次年5月7日病故。临终前,他念念不忘扣押在台湾的四个子女。他曾说:若生不能见,死后儿女能来奔丧,也是好的。然而他至死,也没能再见四个儿女一面。

杜聿明与曹秀清的三儿三女:长女杜致礼嫁给了杨振宁,定居美国;长子杜致仁被蒋介石所逼,英年早逝。

自从曹秀清赴美不归后,留在台湾的四个儿女(二女杜致义,三女杜致廉;次子杜致勇,三子杜致严)被当成人质,处境艰难,连基本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限制。

杜聿明病逝后,曹秀清在大陆再无亲人,台湾方面还想请她回去。于是便令杜致义、杜致勇、杜致廉出境前往香港,请回曹秀清。

1982年,80岁的曹秀清在香港见到阔别20年之久的子女。儿女们希望能接她回去颐养天年,但是曹秀清坚决不肯。她始终记得丈夫临终嘱托她的遗言:

“我死以后,你哪里也不要去,不要去美国,更不要去台湾,就在大陆定居。大陆虽没有儿女,但政府会照顾你的。共产党待我不薄,我们不能忘恩负义!”

1984年,曹秀清最后一次来到香港等待她的子女们。只是这一次,她还未来得及见到几个儿女就病逝了,终年82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中国抗日远征军 |入缅对日作战部队 驻印军 杜聿明

《中国抗日远征军》主要反映远征军出师进入缅甸,戴安澜率部血战东吁,三十八师仁安羌大捷,偷袭腊戍与分路突围,印度改编与整训,缅北反攻,空降密之那,横渡怒江收复腾冲...

by:中版去听

大崩溃:解放战争中的杜聿明|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林彪粟裕之敌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

by:以诺说历史

决战之后:国民党高级战犯改造纪实|杜聿明黄维王耀武沈醉等|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披露杜聿明、宋希濂、黄维、王耀武、沈醉、文强等一大批原国民党高级将领被俘及至获赦后复杂跌宕的思想嬗变和人生况味。堪称一部完整的“改造”史,也是一部真实的人性史。...

by:相山牛

山的那一边(二战被俘德军将领访谈)

利德尔·哈特著作,古德里安/伦德施泰特/曼施坦因等二战德军将领访谈录,张和声译本书写作时间距二战结束仅仅两三年,并且因为作者的特殊身份,得以与德军众多高级将领亲...

by:98戒烟

两朝天子:被俘皇帝明英宗的夺权之路 细说明朝那些事儿

明英宗朱祁镇是谁?有人说,他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位孩童皇帝。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还在过年期间,三十八岁的宣德皇帝驾崩,继位的朱祁镇,实足年龄只有七岁。...

by:以诺说历史

正面战场 | 远征印缅抗战 | 中国远征军 | 作者杜聿明宋希濂等 | 真实还原历史细节 | 演播山郭晴雪 | 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正面战场:远征印缅抗战》介绍了英勇不屈的战史奇观,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1937年到1945年,中国军队发动大会战二十多次、战役一千一百多次、普通战斗两千八百多...

by:山郭晴雪

2023年经济趋势2023年经济趋势2023年经济

2023年经济趋势2023年经济趋势2023年经济趋势2023年经济趋势2023年经济趋势2023年经济趋势2023年经济趋势2023年经济趋势2023年经济趋...

by:产业地产章伟

许年

许年作词:简单...

by:华语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