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2023.3.3全国爱耳日:中医对耳聋耳鸣的辨证


2023年3月3日是第二十四次全国爱耳日,主题为“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耳鸣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其中中老年人最常见,青年人也有不少被耳鸣所困扰。
耳鸣的声音、大小各不相同。最多的情况,是耳朵里总感觉像有一群夏蝉在鸣叫一样;
还有的人耳朵里像总有电话铃声响起,还有的人轰隆隆的像火车一样。
总之,耳鸣的种类有很多,而中医治疗耳鸣的优势,就在于辨证论治,根据虚实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中医文献记载:“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耳聋是耳病中最常见的病种之一。
像耳鸣样,它也可作为许多疾病的并发症,也有单独发病者。
耳聋中医学按病因不同又有劳聋、风聋、虚聋、火聋、暴聋、卒聋、久聋、气聋、湿聋、阴聋、阳聋等多种名称。


耳鸣、耳聋都是听力异常的症状,都有虚实之分。
耳鸣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而耳聋除气闭暴聋无耳鸣者外,大都由耳鸣发展而来,
即耳聋大都必先有耳鸣。故将两者合在一起讲。








中医治耳鸣分7型辨证用药
1.风热侵袭型


症状表现:耳鸣起病较急,但症状通常不会很严重,耳鸣音调较低沉,耳内有胀满、堵塞的感觉,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


治疗原则:疏风、宣肺、通窍


处方用药:以银翘散加减,使用中药如双花、连翘、菊花、公英、地丁、败酱、虎杖、桔梗、杏仁、荆芥、防风、蝉衣、菖蒲、栝蒌、辛夷、苍耳子、白芷、甘草等。








2.肝火上扰型


症状表现:耳鸣起病急,症状比较重,耳鸣声较大,与情绪变化关系密切。多伴有口苦、心烦、头昏、头痛、急躁易怒等肝火上逆的症状。


治疗原则:清肝泄热通窍


处方用药:龙胆泻肝汤加减,使用中药如胆草、苦参、滑石粉、青黛、石决明、珍珠母、黄芩、山栀、当归、泽泻、生地、木通、柴胡、菖蒲、蔓荆子、磁石、琥珀粉、甘草等。










3.痰浊上壅型


症状表现:此型耳鸣病程一般较长,患者耳鸣、头昏、头沉、头重、头闷,耳内胀闷、堵塞感明显。可伴有胸闷,纳呆,舌质多较胖,边有齿痕。


治疗原则:化痰降浊、和胃开窍,


处方用药:二陈汤加减,使用中药如半夏、陈皮、茯苓、猪苓、白术、苍术、胆南星、天竺黄、僵蚕、菖蒲、生苡仁、白芷、丹参、桃仁、红花、当归、栝蒌、枳实等。








4.肝肾阴虚型


症状表现:此型耳鸣病程较长,患者耳内犹如蝉鸣,可伴有腰膝酸软、眼干涩,手足心热,心烦,多汗等肾阴亏虚之症,因病程较长,患者多伴有抑郁失眠等症状。


治疗原则:滋补肾阴,疏肝开窍,镇静安神


处方用药:六位地黄汤加减,使用中药如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山药、菖蒲、牛膝、菟丝子、蝉衣、磁石、神曲、葛根、柴胡、淡竹叶、木通、灯芯草。








5.脾胃虚弱型


症状表现:患者多表现出精神差,疲乏无力,头昏,劳累后症状加重,食欲不振。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升阳通窍,


处方用药:补中益气汤加减,使用中药如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黄精、玉竹、当归、熟地、升麻、葛根、柴胡、陈皮、半夏、当归、菖蒲、甘草等。










6.肾阳亏虚型


症状表现:患者多久病耳鸣、耳聋,鸣声细弱,入夜明显,兼见腰痛或腰膝痠软乏力,面色淡白或晄白,怕冷肢凉,阳萎或阴寒,月经不调,小便清长,夜尿频数,或尿有余沥,舌质淡胖。


治疗原则:填精益肾,温阳聪耳


处方用药:补骨脂丸加减,使用中药如磁石、熟地、当归、川芎、肉桂、菟丝子、川椒、补骨脂、白蒺黎、杜仲、白芷、石菖蒲等。








7.瘀血阻络型


症状表现:患者多久病耳鸣、耳聋,聋鸣程度无明显波动,或呈缓慢加重,全身或兼见其他虚证,但按其他证治疗效果至微。


治疗原则:化瘀通络,开窍聪耳。


处方用药:通窍活血汤加减,使用中药如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生姜、红枣、麝香、丹参、姜黄、当归、葛根、石菖蒲等。

回复@天下无疾_华胥叶尘
表情0/300
当前评论用户

42917295

简介:分享國學知識,學習國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