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 南诏的崛起(下)

2023-05-27 11:11:5221:42 8460
所属专辑:通俗西藏史
声音简介

通俗西藏史(一百六十五)——南诏的崛起(下)



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藏史德云社的老布,又来啦!

上期咱们说到,吐蕃占据迪庆、丽江之后,继续向南扩张,进入了洱海周边的西洱河地区。

当时西洱河地区的情况是“有数十百部落,大者五六百户,小者二三百户,无大君长。”

当唐朝和吐蕃开始争夺西洱河地区的控制权时,这些部落反复横跳,向背不定,搞的唐朝心烦意乱。唐朝感觉有必要扶持一个强有力的盟友,来对抗吐蕃的进攻。

被唐朝看中的势力,就是位于洱海之南的蒙舍诏,也就是南诏

为什么唐朝会选择蒙舍诏呢?

我感觉大概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因为蒙舍诏的所在地在(今巍山县) ,离唐朝的姚州都督府比较近;

其次是蒙舍诏的实力相对比较弱,唐朝认为他们比较好控制。

在六昭之中,位于洱海之西的蒙巂诏地域最广,而位于洱海之东的越析诏兵力最强。估计唐朝人认为扶持蒙舍诏兼并其他小国,能让他们感恩戴德。

最后是蒙舍诏表现的忠心耿耿。

当时的洱海六昭都向唐朝效忠,但其他几个多多少少都有过摇摆,只有蒙舍诏表现的最好。

蒙舍诏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建国,永徽四年(653年)就遣使入朝。

之后的三代领袖不断入朝觐见,表示忠心,唐朝也给他们加官进爵,你来我往,关系处得很好,史料里给的评价是“率种归诚,累代如此”



开元十五年(727年)年,皮逻阁继位南诏王。

他在唐军平定 “西南夷 ” 的过程中表现出色,获得了永昌地区控制权。[1]

然后在唐朝的帮助下,皮逻阁灭亡了洱海周边的两个小势力,占领了石桥城(大理下关)及石和城(大理凤仪镇),唐朝随即封皮逻阁为阳瓜州刺史、左领军卫大将军

之后他继续进兵,攻占太和城(今大理市太和村)、大厘城(今大理市喜洲镇),修筑龙口城(今大理市上关)。

这些城址的位置,已经环绕了洱海周边,石和城、龙口城分别控制着南北两面通向洱海的道路;石桥城控制着洱海西南,穿越点苍山的西洱河谷;大厘城则是苍山洱海之间的联络线。

到这个时候,南诏已经控制了洱海周边地区。

这其中占领太和城值得特别说一下,太和城的位置在越析诏控制区内,南诏能够占领太和城,并且迁都于此,可见皮逻阁已经成功驱逐了越析诏的势力。

说起这个越析诏,也叫“磨些诏”是纳西族先民建立的国家,核心区域在今天洱海东面的宾居镇。从位置上看越析诏离姚州都督府的距离更近,而且实力更强。明朝人诸葛元声编撰的《滇史略》记载:“越析诏,兵最强,素为南诏畏忌。”

但这个实力很强的越析诏有过联络吐蕃的案底,之前洱海诸蛮攻破姚州可能就有他们一份。估计在唐朝看来,越析诏是个不稳定因素。[2]

就在这个时候,越析诏内部出了问题。

诏王波冲的媳妇是个又美艳又风流的女人,她和白蛮豪酋通奸。估计是嫌诏王有点碍事儿,就把波冲给杀了。

南诏王皮逻阁知道了以后,感觉这是个好机会,但他忌惮越析诏军事实力,想出兵又怕扭了腰,于是就贿赂时任剑南节度使王昱,跟他说:“这事儿办得忒不地道,您得出手管管啊!要不天理人伦,这不乱套了吗?!”

王昱就以上官的身份来到姚州,把豪酋召而诛之。

按说下一步应该在王室内部找个人做昭王,可王昱认为无人能稳定局面,就把越析诏的地盘给了南诏。

结果,波冲的侄子就不干了,他带着一些部众渡泸水,另外建了一个都城。皮逻阁派兵征讨了几次,居然没打下来。直到皮逻阁的儿子阁罗凤时期,才算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由此也能看得出来,越析诏确实挺能打的,说它兵最强,可能确实有点道理。

要是没有唐朝的支持,南诏吞下越析诏难度不是一般得大。但在此期间,唐朝就是默默的看着,南诏一步一步的蚕食越析诏,不但没任何表示,说不定还帮了点忙。



就在南诏吞并越析诏的过程中,皮逻阁也给唐朝送了一份大礼。

他挥师北上,驱逐了洱海之北的三个昭国。

这三个昭国在南诏的打击下,无法立足,只能北迁到吐蕃控制区寻求庇护。

《新唐书南诏传》记载,浪穹诏被南诏击败后,带着部众退保剑川,改名为剑浪诏。从这个记载上看,当时吐蕃的控制区就在剑川县附近,距洱海之北不过80多公里。

唐德宗的贞元年间,南诏又攻克剑川,三昭的部分属民再次北迁,最后融入了吐蕃,成了藏族的先民。[3]

驱逐了洱海之北的亲蕃势力,让吐蕃南扩的势头受挫,李隆基在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以皮逻阁征讨有功,赐名为蒙归义,进爵为云南王。

也是在这一年,皮逻阁再次贿赂了剑南节度使王昱,请他上奏朝廷“合六诏为一”。

这个请求得到了李隆基的准许,《新唐书南诏传》记载“当是时,五诏微,归义独强,乃厚以利啖剑南节度使王昱,求合六诏为一。制可。”

同时,在给王昱的制书里还明确写道:“蒙归义效忠出力,讨伐西蛮,彼(指五诏)持两端(附唐也附吐蕃),宜其残破”。

然后,皮逻阁又掉头南下,解决掉了占地最大的蒙嶲昭,一举完成了统一六昭的大业。

到此时为止,唐朝与南诏的合作非常愉快,两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从一个势力平平的势力,一跃而成洱海霸主。唐朝则是通过扶持南诏遏制了吐蕃的扩张势头,稳定了姚州都督府周边的态势。

正是因为姚州局势稳定了,剑南唐军才会在川西发起了一系列的攻势。

就是在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的九月,王昱进攻安戎城,因该城地势险要,唐军屡攻不克。于是王昱在安戎城侧翼筑两城,设营寨于岭下,运送粮草准备长期围困。但等到吐蕃军队的援军赶到,里外夹击,两城皆破,唐军死数千人,王昱脱逃,被贬而死。

这是唐蕃之间第二次围绕安戎城展开了交锋。

到了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章仇兼琼接任剑南节度使,再次谋划取安戎城之策,李隆基得到上奏以后,亲自参与了谋划。

章仇兼琼先是和城中的吐蕃将领翟都局联系,在开元二十八年(740)的三月,由卧底打开城门,唐军一拥而入,尽杀城中吐蕃将卒。吐蕃在当年五月和十月,两次组织反扑,都被唐军击退。

章仇兼琼在上奏了还说了一件挺逗的事儿,“吐蕃在五月十八日断了

安戎城的水源,但在二十一日,城东涌出一泉,傍晚时分,城南又涌出一泉,军士饮之不竭。”

这意思就很明白了,将士用命那是当然,但主要是因为老大你好使!

李隆基见到以后心情大爽,将安戎城改名为平戎城

夺取安戎城是唐朝在川西的重大收获,唐军旋即开始以此为跳板,开始向西弱水西山地区进军。

天宝六年(747年),剑南行军司马鲜于仲通远征弱水西山地区,“收其八国,长驱至故洪州,与哥舒翰陇右官军相遇于横岭,鸣鼓而还。”

天宝八年(749 年),唐朝正式在弱水地区设保宁都护府,统洪州、万安、柔远、明威、平戎等五城。

至此,唐蕃在川西的分界线,基本以弱水(大渡河上游)为界。


保宁都护府的设置,成为了剑南道防线的重要屏障。

据《兵部奏剑南节度破西山贼露布》记载,吐蕃曾在天宝十二年的正月初五,对保宁都护府发动过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当时)吐蕃以八万人马,分为六道,围攻保宁都督府所辖五城,唐军与之血战一月,至二月初五,前后转战五十余阵,生擒吐蕃哥末国王渠时、兵马副使翟步离并士众等二千余人,斩获节度副使且禄翁、都知使乞吕徐男律熙等,械牛马羊等二十余万。”[4]

我们之前说过,李隆基悬赏之后,川西唐军表现的很给力。但从地缘关系的角度上说,川西的战果跟南诏分不开关系。

没有南诏在滇西北牵制吐蕃,川西唐军也不可能腾出手来发动进攻。



唐蕃国战的战线太长了,我们之前主要在讲大战区之间的联动。比如,河陇与西域的联动、河陇与剑南的联动。

其实一个战区之内,也一样存在联动。

比如河西与陇右之间联动、西域的南北疆之间联动,剑南战区也一样,川西与滇北就存在明显的联动效应。

这种联动之间的关键点,既不在唐朝,也不在吐蕃,而是在南诏身上。

剑南的战局就象是一架天平,唐蕃各自占据一端,南诏这个体量最大的砝码,倒向哪一边,天平就会向哪方倾斜。

这就是唐蕃都不遗余力拉住南诏的原因。


不过,唐朝和南诏之间的和睦就快结束了,这个最重要的砝码,即将出现第一次位移。

我们总说人会随着环境和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南诏在统一洱海后,势力日渐滋长,唐朝也不得不另眼相看。

《旧唐书·南诏传》描述当时的情形说:“归义(皮逻阁)既并五诏,服群蛮,破吐蕃之众兵,日以骄大。每入觐,朝廷亦加礼异。”

也就是说,唐朝已经感受到南诏王日益骄大的情绪,但为了保证云南的稳定,依旧尽量拉住这个盟友。

双方之间裂痕出现天宝五年,唐朝筑安宁城、开通步头路的举动,导致滇中豪族爨氏的反叛,他们捣毁安宁城,杀了唐朝的筑城使。

事件爆发后,唐朝令南诏出兵,东西夹击爨氏,皮逻阁表现得异常踊跃。

其实,在军事行动尚未展开之时,爨氏就已经服软了,答应惩罚凶手,重新修筑安宁城。

但南诏却趁机在爨氏内部中挑拨离间,拉拢一派,打击另一派,最终趁爨氏自相残杀的机会,兼并了爨氏控制区,占领了安宁城。

随后南诏的举动令唐朝更加不爽,他们用武力把滇中的20万户居民,迁到了自己控制的永昌地区(云南保山附近)。

这个举措明显是损人利己,一边削弱唐朝的力量,一边加强自身的实力。

唐朝处理爨氏问题的举措,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战略失误。

唐朝在滇中地区,主要是依靠爨氏的力量来实施统治,虽然爨氏对唐朝时有背叛,但总体上说还算比较听话。

此时云南的政治版图,可以分成四大力量,吐蕃占滇西北地区,南诏占洱海周边地区,爨氏占滇中,唐朝占滇东北地区。

这种两强+两弱的格局,可以让唐朝有更多的回旋余地,也能利用爨氏来钳制南诏。可章仇兼琼先是筑城修路,激化了矛盾,然后又掉南诏打击爨氏。

最终的结果是,唐朝失去了一个可以利用棋子,然后还没得到爨氏的土地和人口,可以说是一无所获。反观南诏,开疆拓土,收获民众,赚得盆满钵满,成了云南棋盘上最重要的棋子。

面对南诏坐大的趋势,唐朝开始频频落子布局,双方的矛盾逐渐明朗化。但为了共同对付吐蕃,双方仍然维持着表面上的友好关系。



说完了南诏和唐朝的关系,再说说南诏和吐蕃的关系。

因为这段时间南诏和吐蕃基本处于战争状态,南诏向北扩张,吐蕃向南扩张,双方在洱海以北直接对抗,尤其是洱海之北的三个昭国本来是吐蕃的小弟,在南诏的打击下被迫向北迁移。

所以很长时间以来,学者们都认为南诏和吐蕃之前没有直接联系。但藏文史料的记载却和这种观点大相径庭。

在敦煌文献大事记年里记载,“及至鸡年(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蛮罗阁前来赞普王廷致礼。”

这地方的“蛮罗阁”,应该就是南诏王皮逻阁。

也就是说,皮逻阁在728年继位以后的第六年,曾亲自去拉萨拜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这比他738年去长安觐见李隆基,受封云南王的时间还要早六年。

另外,在《西藏王统记》里记载,尺带珠丹娶了一位南诏妃子,尊号为尺尊,并且生下一位王子名叫姜察拉本。

这位姜察拉本王子,就是在很多传说当中,金城公主本来要嫁的那位王子,只是因为他意外死了,金城公主才嫁给了王子的父亲尺带珠丹。

当时我们也说了,这个传说在时间上有问题,应该不是真的。

不过南诏的尺尊公主和王子姜察拉本,在吐蕃国内政治地位很高,大事记年里分别记载了,739年和745年王子和公主举行葬礼。

以大事记年的规则来说,只记载最重要的大事,涉及王子去世的信息,整个大事记年里只有姜察拉本这一例。


综合上述史料,林冠群先生认为吐蕃和南诏的联姻,可能于733年皮逻阁入朝蕃廷以前。[5]

也就是说,在唐蕃博弈的大背景下,南诏也在间于齐楚,左右逢源。唐朝用支持扩张的方式拉拢南诏,吐蕃则用和亲的方式拉拢南诏。

最后南诏敢和唐朝反目,很可能也是因为背后有吐蕃这个选项。

天宝七年(748年),皮逻阁去世,儿子阁罗凤继位。

阁罗凤上位之后,唐朝与南诏的关系急转直下,从合作共同对付吐蕃,变成了唐与南诏直接开战。

下一期,我们就来讲讲,唐朝和南诏的关系破裂,南诏和吐蕃的结盟,以及天宝之战的过程。

参考书目:

[1]、《南诏、大理国研究史略述》_李惠栓;

[2]、《唐蕃在洱海地区的争夺与越析诏的兴亡》_赵心愚;

[3]、《论南诏国史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_王文光,李宇舟;

[4]、《唐代剑南道研究—以政治地理与戌防体系为中心》_陈乐保;

[5]、《唐代吐蕃对外联姻之研究》_林冠群;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IrisYu_1n

皮逻阁不是皮阁逻😝

兰色风尘

这一集讲到我门口了,小时候看仙剑说赵灵儿是南诏国的,原来就是我们这里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仙缘结之南诏传奇

南诏国被灭,他们的国家四分五裂。南诏国国王和他的王后逃难到了暹罗国,暹罗国的国师垂涎王后的美色,欲加以毒害。被焦月玲识破,国王和王后死拼挡住了国师。南诏国王的儿...

by:蜀栗叶

大理白族自治州-南诏铁柱

票价详情暂无适宜全年电话暂无简介游客您好,欢迎您来到南诏铁柱旅游景区。南诏铁柱旅游景区位于弥渡县城西铁柱庙村。距弥城5公里,下关65公里,这里交通...

by:恋景旅行APP

大理白族自治州-南诏德化碑

音频来源于链景旅行地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太和村西票价描述开放时间8:00~19:00乘车信息

by:恋景旅行APP

大理白族自治州-南诏风情岛

音频来源于链景旅行地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双廊镇票价描述50开放时间08:30~17:00乘车信息双廊镇南侧的渡轮码头乘坐摆渡船上岛,航程...

by:恋景旅行APP

大理白族自治州-南诏文化城

票价详情暂无适宜四季皆宜电话暂无简介亲爱的游客朋友您好,欢迎来到大理。很高兴与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同游览南诏文化城。南诏文化城是云南最大的蜡像馆,...

by:恋景旅行APP

大梁诡案录之南诏鲜花饼案(第二卷)

洛州知府凌寒断案如神,人称“在世狄公”。如今却因未能如期破案,被梁帝贬黜流放崖州。原来近日洛州城内发生一桩奇案。皇亲张员外爱女巧儿在远嫁金陵的途中离奇失踪,一同...

by:千沐仙子

仙缘结之南诏传奇【免费长篇小说】~竹易

南疆自古巫术密集,在这神秘的大山中,有个地方叫着南诏国。南诏国是巫术的集中地,这里的国王还成立了巫术学习班,来此学习的人很多都是汉朝中原的。大汉朝自高祖刘邦斩白...

by:声悠悠然

仙缘结之南诏传奇|巫术集中营|战乱之祸

南疆自古巫术密集,在这神秘的大山中,有个地方叫着南诏国。南诏国是巫术的集中地......大汉朝自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延续到汉武时候,汉武率军南下,遂战乱而起。这...

by:太初之音

南诏王妃|霸道皇帝强制爱|古言权谋虐恋

【强烈推荐】前123集免费试听,每日10:00日更3集,0.1元/集,会员免费收听。强推:免费古风有声多人剧|轻松搞笑—《爆笑小萌妃》强推:同款古风多人剧|VI...

by:咪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