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496期:你的工作观,就是你的人生格局

2023-03-15 07:30:0009:16 7126
声音简介


罗振宇有个编辑朋友曾自豪地跟他说:

“你知道吗?我现在练就了一个招儿。”

罗振宇问:

“什么招儿?”

他说:

“我编辑任何文章,只用三个组合键,Ctrl+V(粘贴)、Ctrl+A(全选)、Ctrl+X(剪切),多一个我都不用。”

罗振宇好奇他为何如此时,他撇嘴道,因为老板给钱太少。


听完,罗振宇说:

“你这样做编出来的文章好吗?”

他说:

“当然不好了,只能算凑合。”

罗振宇问:

“那你的水平这几年是进步还是下降了?”

他叹气说:

“下降得厉害,我现在出去找工作都找不着。”

生活中,多少人也像这样摸鱼工作,最后落个一无所成的下场。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艾米·瑞斯尼斯基曾把工作观分为三种:


第一种,把工作当“差事”(Job);


第二种,把工作当“职业”(Career);


第三种,把工作看成自己的“使命”(Calling)。


一个人的工作观,就是他的人生格局。


你将工作当差事敷衍,禁锢的是自己成长的路。




听过这样一句话:

“你混日子,就是日子混你,最后,输家是你自己。”

许多人把工作当作甩不掉的包袱,所以能偷懒绝对不卖力,能糊弄绝不多下功夫。


久而久之,那些得过且过的日子,会慢慢变成困住自己的深渊。


我认识一个平面设计师朋友,曾长吁短叹起他的工作经历。


刚毕业时,他在成都的一家电商公司做平面设计师。


因为是初创公司,领导要求不严,只要没有大问题,基本一稿过。


这就给了他浑水摸鱼的机会。


有活干时,他千方百计钻各种空子。


如果要画一张活动海报,他就逛逛各设计网站,能抄就抄,能改就改,从不会煞费苦心地去研究。


如果要给产品设计示意图,他不考究什么字体,不琢磨元素搭配,随便找一张背景,把产品图往上一贴,小修小补就完事了。


没活干时,他就边吃东西刷剧,或是跟人家瞎聊天,从来没想过趁着空闲去提升自己的技能。


我曾问他,既然有时间,怎么不把任务完成得漂亮一点。


他不以为然地说,瞎凑合就能交差,何必没事找事,费心费力地完成得那么好。


后来,这家公司因为疫情倒闭,他不得不另寻出路。


他面试了一家大厂。


人事让他提供作品,可以前粗制滥造的作品,他羞于拿出手。


人事给他出了一道面试题,要求运用几款设计软件绘一张图,他捉襟见肘,因为以前一个PS打天下。


好的公司够不着门槛,无可奈何下,他只能重新找那些设计要求不高的小公司。


这就是混日子的结局,混到最后永远只能在小水洼里扑腾。






知名媒体人和菜头,早年在航空公司工作。


在一次执行飞机起航任务前,他发现有一个航班缺少落地天气报告。


于是,他交代副班去落实这份报告,并明确告诉对方,如果没有这份报告,就会耽误行程,飞机不能准时起飞。


两个小时后,他忙完其他工作来询问副班落实的进度如何时,副班告诉他气象局的电话打不通,没能联系上。


接着,和菜头问他:

“联系机场的调度了吗?让站调再去问一下。”

副班的回答依旧是电话打不通。


和菜头强忍着怒火,又问: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半小时前。”


就这样,看着副班干巴巴地在原地等消息,和菜头便发火训斥了副班。


哪曾想副班更恼火,理直气壮地表示自己已经去做了,联系不上也没有办法。


担心航班延误,和菜头只能自己多番打听,联系到了机场工作人员,拿到天气报告后顺利起飞。


其实,有时候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


只是在副班眼里,自己已经做了本分的工作,其余的则超出了自己的工作范围。


生活中像副班这样的人不可胜数,如提线木偶一样,拨一下动一下。


他们只管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分内的事,只想着拿多少钱,出多大力。


分外的事,找各种理由开脱。


有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一群工人正在铁路上劳作,一列火车缓缓停在轨道旁。


队长杰克被铁路公司董事长迈克邀请上去,畅聊了一个多小时。


原来,20年前他们曾同时加入铁路公司。


有工友半开玩笑地问杰克:

“那为何他成了CEO,你却还要跟我们一起顶着大太阳干力气活?”

他垂下头:

“20年前我只为每小时2美元的工资工作,而迈克却为他心中的铁路事业而工作。”

人生最怕成为敲钟的和尚,只盯着眼前的钟,只听着耳边的钟声。


把自己圈在老地方,就永远找不到新的出路。






《通往财富之路》一书中说道:

“给自己打工的人,其实是把自己的同一段时间出售了两次。
一次出售给老板,换来了薪水;
一次出售给自己,获得了成长。”

猎豹CEO 傅盛年轻的时候曾入职周鸿祎创办的3721公司,有一次开会,周鸿祎嘱咐傅盛一定要做好会议记录。

周鸿祎天马行空地讲了好久,傅盛不仅把内容全记了下来,还仔细研究每段话之间有什么联系,如何串起来,直到半夜两三点。


第二天一早,周鸿祎办公桌上就放了一份非常整洁漂亮的会议记录。


傅盛把所有的口语化的语言变成有重点、有摘要的书面语。


几小时的会议,内容清清楚楚展现在了三五张纸上。


从那以后,周鸿祎所有的会议记录都是傅盛来做。


人就像一把刀,你想锋锐,你想刃如秋霜,完全看你有多用心,看你能否不吝时间,反复打磨自己。


为自己打工的人,每一份工作、每一次任务都会把它当成一次磨刀的机会。


一位年轻有为的报社记者曾有幸,去采访企业家松下幸之助。


为了这次来之不易的采访机会,年轻人努力找材料、列提纲,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


因此,他与松下幸之助先生谈得很愉快、很投机。


采访结束后,松下亲切地问年轻人,你现在每个月的薪水是多少?


年轻人不好意思地回道:

“薪水很少,一个月才十几万日元。

松下笑着说:

“你的薪水远远不止于此,就像你在银行存钱一样,钱存进了银行是会生利息的。
而你的才能也会在社会的银行里生利息,将来能连本带利地还给你。”

其实,我们在工作上的付出,都是在为打开广阔的人生积攒资本。


没有谁的高薪,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得来。


一个人想从山底爬上峰顶,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豁出命地磨技能,练能力,一步一步地往上走。



心理学家武志红讲过一棵苹果树的故事。


有一棵苹果树,第一年结了10个果子,9个被摘走,自己只留下1个。


第二年它只结了5个果,4个被摘走,也是留下了1个。




“既然努不努力,结果都差不多,那又为何还要努力呢?”


它越想越心安理得。


最后结的果越来越少,被人砍去当柴烧了。


这个故事看似结束了,可它没讲完的部分,更令人深思。


因为苹果树忘了,它本来还可以继续成长,直到结50个果子、结100个果子……


留给自己的果子就会变多了。


我们工作也一样,一时的结果无关紧要,自己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当你选择混日子,选择敷衍工作,其实就是拒绝了长成参天大树的机会。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往期

如果你今天睡前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那你就不能入睡

by:长颈鹿的路

2023年暑期积累

就是我们班小朋友的暑期积累。

by:一张月

过期

一阵春风拂面,一阵狂风暴雨,忽远忽近不过是ta施展的暧昧手段,心荒芜的像风一样飘忽不定,把坚持和放弃都揉进了自己纯粹的纠结里。“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还是忍...

by:华语音乐

归期

「一瞬间画面模糊了因为想起你了.」人生来来去去,悲欢离合,我们都在某段人生旅程,某个人身上,期盼一个“归期”。人生多少风雨,来回过境,每次重逢的珍贵,使我们...

by:华语音乐

期待

《期待》充斥着无奈与热情的相互碰撞。歌曲整体磅礴而充满了激情。是倾诉、是迷茫、是渴望、是呐喊。我们都走在一条生命的单行道上面。精神的索求,物质的欲望无时不刻在...

by:华语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