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凌:经验与反经验,两种方式看世界

2023-03-15 18:15:17197
切换 - 音频
00:00:00 / 00:00:00
声音简介



温凌/Wen Ling

艺术家


即便是热衷漫画的叛逆少年,终有一日走至关于理想与生计的十字路口,也多少会萌生出另谋他路的凛然之心,他们多半选择在粗粝的世界里打磨得滚圆,将年少的热爱折叠成生活的纹理。


温凌是这样的少年,央美毕业后,苦闷敏感的青春期正值剧变的90年代,他带着对身为漫画家父亲规训的反叛心理以及“画画到月连工资都不发”的想法投身社会,顺利找了份报社的美编工作,干了一年却遇到裁员;后来他去了动画公司上班,却受同事彭磊鼓舞,临时起意辞职做动画片,做了两年收入几乎为零;最后,他在京华时报做了一年半摄影记者,终于辞去了所有的工作,毅然决然抛弃了这个并不理想的世界里泛泛的自己。


于是,在下一个生命阶段里,温凌重又执笔,以漫画这一最有亲切感的艺术形式为切入点,对绘画此种古老艺术中的画面构成、造型、色彩等基本元素,发起了边界拓展的艺术尝试。


摄影、漫画、油画、水彩、壁画、矢量图,甚至在表情包和公交卡上都能看到他的创作,那些带有自己DNA的图像密码,通过不同的途径传递出去,以表达文字无法触及的感受,不仅是为“充分找到个人的不可取代性”,也是为以轻松的语言应对并消解生活的粗粝质感,使自己保有对生活的敏锐感知,也保有与世界碰撞的棱角。


用记忆筛选生活中重要的事


温凌最近频频出现在展览现场的作品是他的“月饼人”系列,40多个超现实的漫画肖像,延续了近十年,它们大多经由日常经验塑造的模具压制,成为独属于温凌的某种符号语言。“他们在这个地球上从来没有,是我创造的。他们带有一定的不可取代性。”这当中有旅游中带墨迹晒出了白眼圈的他,被命名为“蜻蜓人”;坚持认为父亲的五官像海关大楼后,用以指代父亲的“海关老人”;刚出生的儿子睫毛长像刷子,便诞生了毛发很长的“毛人”……它们在特定的叙事中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架空世界,与现实世界平行相处。


此类基于日常经验绘画,温凌称之为“默画”,通过及时对生活记忆的复盘,将自己的见闻低损耗地将之转化为可视化的物。这是一种非写实的纪录,忽略了真实世界里过分准确的细枝末节,经由筛选留下了他对于现实物象的度量。日复一日,像一封封写给自己的札记,恣意且真诚。


与之相似的还有2011年,父亲病重,温凌常去探望卧病在床的父亲,他看着那些围绕父亲全身的管子、血氧仪、束缚带,站在病床前记录下一切,甚至不需要草稿。从喉部伸出的长管,蔓延到窗前的斑点,父亲眼角的褶皱与泪,粗糙的线条将隐藏在平淡日常下的恐惧记忆放大。甚至真实的画面穿插着他荒诞的想象,从不愿承认病痛的父亲联想到将来有一天自己也是这样躺在床上,面对儿子,他会撒娇似的承认难受与寂寞,却依旧没有得到预期的陪伴。这些倾泻而下的珍贵日常,温凌自己也感叹道:“要让我再画,我是真的再也画不出来了。”


常常有人会对温凌说,“你画的画还挺有味儿的”,这个“味儿”是什么?是以漫画的轻松形式去观察生活的残酷,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笔迹,那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画面叙事,将刺痛人心的共性经验,善解人意地转化为一种不甚残酷的平和调子。而一旦解读和接受了画中所要传递的绘画密码,便会产生一些快感:“哇,你品,温凌那画还有点味道。”


踩踏边界是件让人兴奋的事


但温凌对绘画的探索却不止于“有味儿”,当经验的世界出现边界,他便踏足其上。


从20岁开始,温凌的绘画创作还有一个从未停止的主题,那就是对自我的刻画。但当他画自己画到第10遍,一种恐惧感油然而生——他发现自己甚至不需要去思考,长久以来的惯性让他的笔触足以完全脱离思考,“我发现,我已经可以背下来我自己长什么样了。”


这对于不愿进入惯性和套路的温凌来说值得警惕,他希望自己的创作与世界能够保持一种新鲜又紧张的关系,意识到这一点后,温凌通过对已完成的自画像的再写生,来与“经验”对冲,去构建一个反经验,反自我体验的全新世界。


如果说温凌的“经验绘画”是勾勒自己眼中的世界,那么“反经验绘画”则是回顾记忆中的盲区。前者只选择保留自己有印象、更为喜欢的事物,恨不得将其放大十倍百倍,而后者则拾起那些被人遗忘的碎片,甚至于颠覆固有的认知,抛弃“常理”,拥抱“生疏”。


“我希望回到我第一次来地球,或者第一次看到一切的时候,它还没有一个定义,我也没有任何经验,我也没有任何记忆。


在这样的涤洗中,温凌抛弃对常见事物的探索,逆流而上去寻找那些被他忽略的东西,一切信息失去被定义下的重要与否、先后顺序,只成为他眼中CMYK相同的色块,“从地球遥感图像上看,黄金和沙土可以没有任何差别。


由此诞生的“迷彩”系列,以漫画中习以为常的分隔方式,打破了既有的绘画构图原则,并将“迷彩”这种特殊的视觉语汇,无处不在地遍布画面之上,形成了接近于表现主义的个人特色。此种创作方式,以漫画形式为引,将人们引入惯性叙事的“骗局”,最终却恍然于画面中心化的消解,从而获取了新的观看经验。


这或许是属于漫画艺术家特有的浪漫与心气,以一种玩味的方式,倔强地在向人们强调,漫画也是绘画,漫画家也是艺术家。


不惑之年的温凌,也时常会看着自己的儿子感叹道:“随着年龄慢慢变大,我发现我竟然完全是在做父亲以前让我干的事。有时候我甚至觉得,难道我现在在做的都是我一出生就注定的事,我无法选择我的人生吗?


或许,当他在父亲生前尚未用完的、印着“人民美术出版社”字样的空白画纸上画下一组组为人们带去生活回响的漫画,正是在向自己的宿命致敬。


最终,温凌还是拥抱了不可选择的童年。那个曾经叛逆的少年,也已经是个迎来中年的普通人。


他是否曾想过,倘若那个曾画过《皮皮鲁与鲁西西》《三只小猪》,在童年记忆里随着漫画人物的喜怒或笑或闹的父亲尚在世,他或许能为其递去一支画笔,道出一些不一样的人生态度?


又或者他拥有了父亲赠与他人生最大的礼物,永远保有对世界的柔软与惊奇。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本雅明《经验与贫乏》

《经验与贫乏》收编了作者自1915年所写的《评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的两首诗》(《诗人之勇气》《羞涩》),1920年所写的《德国浪漫主义的艺术批评概念》,1931...

by:艺学堂

苏世民传|经验与教训

成功绝非易事,一路走来,我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挫折坎坷。我对自己如何取得卓越成就、发挥影响力、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进行了思考和总结,并将其中重要的见解分享在了这本书...

by:有声的老中一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插播预告:【新节目上线——为你揭开了硅谷成功的本质】由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创作的有声书:《成就:谷歌前CEO作品|李开复作序,樊登推荐|全网独家首发》重磅...

by:中信书院

经验与教育(约翰·杜威)

本书是杜威后期的一部重要的代表作。它围绕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经验的关系问题展开论述,深刻反映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于了解和研究杜威的教育思想具有...

by:畅意遨游读书

《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讲解

《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讲解。欢迎广大中医学子,中医爱好者收听学习。

by:人间不清醒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