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者:省农业农村厅)2023第三期

2023-03-24 17:58:5812:48 6170
声音简介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卢仕仁/文



乡村产业是根植于乡村,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承载乡村价值、创新创业活跃、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体系。近年来,安徽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全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加强规划引导,印发了《安徽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和《安徽省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对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作出专项部署。加大政策扶持,围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产品加工业、“双招双引”、乡村休闲旅游、农村创新创业等,制定实施一系列涉及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用地用电、科技创新、人才保障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措施。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以及“放管服”等改革,激活要素、市场和主体,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乡村产业发展。营造创业氛围,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每年举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及全省农村创新创业大赛,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投资兴业。目前,全省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一是现代种养业快速推进。2022年,全省粮食总产达820.02亿斤,居全国第4位,增长2.5亿斤,占全国增量的3.3%。探索出了一条“单种、单收、单储和专用”的优质专用粮食发展道路,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占比74.3%,优质专用水稻占比83%。全省肉蛋奶总产710万吨、首次站上700万吨台阶,蔬菜产量2538.1万吨、增长3.7%,水产品产量245.3万吨、增长3.7%。全省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07万亩,总面积达629万亩,增量位居全国第1位、总量位居全国第2位。


二是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着力培育一批加工强县(市、区)、强园、强企。全省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3个,数量由全国第10位跃居第6位。2022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6万亿元,增长12.9%,年销售额超10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家,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2018年的2.1:1提高到2.55:1。


三是乡土特色产业丰富多样。充分开发乡土优势资源,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截至2022年,培育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47个,其中,十亿元镇7个、亿元村12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740个。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全省共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0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64个。


四是乡村休闲旅游业不断优化。2022年全省乡村休闲旅游业营业收入900.9亿元,同比增加11.2%;接待人次2.32亿人次,同比增加5.5%。营业收入和接待人次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休闲农业农产品销售收入达260亿元,休闲农业从业人数83万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60万人,带动农户70万户。培育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1个,总数达66个;培育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绩溪县和潜山市,总数达4个;认定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示范园区17个,总数分别达53个、239个。


五是数字乡村智慧农业方兴未艾。根据农业农村部评价报告显示,我省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居全国第4位,其中农业生产信息化率居全国第1位。推进“5+8”农业互联网平台建设,2022年新建数字农业工厂105个。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2022年农村产品上行网络销售额站上千亿元新高度。累计培育农产品上行超1000万元电商企业270多家、超100万元品牌430多个,创建农村电商示范镇220个、示范村743个,培育了三只松鼠、砀山酥梨等一批“网红”产品。


六是乡村新型服务业稳步推进。农资供应、病虫防治、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速转型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主体超过3.7万个,61个县(市、区)推广“大托管”服务面积725万亩,其中21个示范县托管面积485万亩,比原定的200万亩年度示范任务翻了一番。


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其中,产业振兴是五大振兴之首。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两强一增”行动为引领,以“双招双引”为抓手,加快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年十大产业产值达到1.2万亿元,增长超过10%。


一要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任务,产量稳定在820亿斤以上。深入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化生产,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水稻6400万亩以上,占播种面积的80%。扩种油菜100万亩,完成10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大豆油料生产任务。


二要进一步深化全产业链建设行动。聚焦产业短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推进产业规模偏小的玉米、茶叶、中药材3个产业的强链补链延链。加快推进丰原集团生物基新材料制造产业园、安徽元梦生物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乳酸纤维等项目的开工投产;以徽茶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新增1个年营收超20亿元的大型集团和10个年营收超5亿元的龙头企业;建设5个左右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达到40个。


三要进一步加强“双招双引”。不断优化工作打法、步法、手法,推动“双招双引”取得新突破。高质量办好2023年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小岗)大会,力争展会现场签约项目、签约金额保持10%以上的增长。充分发挥绿色食品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通过省绿色食品产业基金来筛选、挖掘、招引优质项目。充分发挥58家省级涉农商协会招商引资的桥梁作用,支持中食协在我省举办中国特色风味食品产业发展大会。


四要进一步补上农产品加工短板。重点围绕十大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全年培育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300亿元的强县5个、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强园5个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0家。新创建长三角高附加值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00个。农产品加工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6:1。


五要进一步培育新产业新业态。预制菜产业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新风口。开展省级预制菜产业园区认定,力争全年支持建设10家以上徽派预制菜产业园区,全省预制菜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深入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全年新创建5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10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游客接待量2.5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农村农产品网络销售额1200亿元。


六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2023年,我省计划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500个以上,全省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总量6400个以上。开展“皖美农品”品牌创建,培育有影响力的“皖美农品”区域公共品牌10个、企业品牌20个、产品品牌150个。


七要进一步加强要素保障。实施“徽农之星”乡村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培养服务乡村的优秀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2023年选拔200名。加强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推广金寨县“培养能人、培育产业”试点经验,力争实现全省每个行政村至少培育1名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开展“富农产业贷”试点,发展农户信用贷款,力争全年涉农贷款增幅达到10%以上。实施“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力争全省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超过50亿元,三大粮食作物保险覆盖率达97.5%。

(作者为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制作团队】

值班统筹|丁艳  主播:袁方

剪辑:李梦馨|审听:王卓

编辑:陈珺  李梦馨| 审核:丁艳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重点理论网站联合推出。

by:党建音频

我的成都,我的城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报道

十年岁月流转,我们和成都共成长。奋斗、欢笑、泪水,是我和成都的共同记忆。成都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报道”:《我的成都,我的城》,为您展现...

by:听堂FM

党的二十大

记录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时刻,感受浙江代表风采

by:杭州发布

学习贯彻二十大砥砺奋进新征程|合肥校园阅读朗诵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by:书香安徽

落实高于一切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工作计划制定得很详细,对具体的工作目标领导在大会小会上再三强调,为什么的结果总是难遂人愿?...

by:大吕文化AI电子书

关键在于落实

任何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都是抓落实的结果,没有落实,再好的文件也是一纸空文,没有落实,在理想的目标,也不会实现,没有落实,在正确的政策,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by:喜声有音_KBB

二十大党章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22年10月22日通过主播:侯焜(云南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录音:张建昆(云南广播电视台...

by:喜马拉雅小红花

贯彻使命|田静演播

使命担当是我们顺应职场,取得成功的重要品质。一个内心有光的人,是有着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使命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境界、一种精神,是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品质。内心有...

by:田_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