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伤寒-15救汗回生+救败散+16援下回生+定乱汤

2023-03-28 08:13:2906:26 406
声音简介
卷1-01伤寒-15救汗回生汤+救败散+16援下回生丹+定乱汤

15救汗回生汤+救败散
冬月伤寒五、六日,吐泻后又加大汗,气喘不得卧,发厥者,此误汗之故,人以为坏症而不可治也。
夫大汗之后,宜身热尽解矣,今热不退,而现此恶症,诚坏症之不可治也。
吾欲于不可治之中,而施可救之法,亦庶几于不宜汗之中,而救其失汗乎。
盖伤寒至吐泻之后,上下之邪必散,而热未解者,此邪在中焦也。
理宜和解,当时用柴胡汤调治之,自然热退身凉,而无如其误汗之也。
今误汗之后,而热仍未退,身仍未凉,是邪仍在中焦也。
此时若用柴胡汤,则已虚而益虚,不死何待乎?
必须大补其中气,使汗出亡阳仍归于腠理之内,少加柴胡以和解,则转败为功,实有妙用也。方用救汗回生汤∶
人参(三两)、当归(二两)、柴胡(一钱)、白芍(一两)、陈皮(五分)、甘草(一钱)麦冬(五钱),水煎服。
一剂而汗收,再剂而喘定,可以卧矣,三剂而厥亦不作。
然后减去柴胡,将此方减十分之六,渐渐调理,自无死法。
此救坏病之一法也。
人见人参之多用,未必不惊用药之大峻,殊不知阳已尽亡,非多用人参,何以回阳于无何有之乡,尚恐人参回阳而不能回阴,故又佐之当归之多,助人参以奏功。
至于白芍、麦冬之多用,又虑参、归过于勇猛,使之调和于肺、肝之中,使二经不相战克,而阳回于阴之中,阴摄于阳之内,听柴胡之解纷,实有水乳之合也,何必以多用参、归为虑哉。
此症用救败散亦效如响。
当归、麦冬、人参(各五钱)、白芍(五钱)、柴胡、甘草(各五分)、北五味(十粒)、神曲(三分)水煎服。
16援下回生丹+定乱汤
冬月伤寒,汗吐后又加大下,而身热犹然如火,发厥,气息奄奄欲死,皆为坏症,不可救矣。然亦有可救之法,正以其误下耳。
夫误下必损脾胃之气,救脾胃未必非生之之道也。
惟是邪犹未解,补脾胃之气,未必不增风寒之势,必须救脾胃,而又不助其邪始可耳。方用援下回生丹∶
人参(三钱)、白术(一两)、茯苓(五钱)、柴胡(五分)、甘草(一钱)、赤石脂末(一钱)水煎调服。
一剂而泻止厥定,二剂而身热解,口思饮食矣。
此时切戒不可遽与饮食,止可煎米汤少少与饮,渐渐加入米粒,调理而自安。
设或骤用饮食,必变为结胸之症,断难救死也。

夫同是坏症,前条何以多用人参,而此条少用人参耶?
盖大汗亡阳,其势甚急;大下亡阴,其势少缓。
亡阳者阳易散也,亡阴者阴难尽也。
亡阳者,遍身之阳皆泄,非多用人参,不能挽回于顷刻;
亡阴者,脾胃之阴尽,而后及于肾,故少用人参而即可救于须臾。
此方之妙,参、术以固其脾、胃、肾之气;
茯苓以分消其水湿之邪;柴胡、甘草以调和于邪正之内;
加入赤石脂以收涩其散亡之阴,所以奏功实神,此又救坏症之一法也。

此症用定乱汤亦神。
人参、山药(各一两)、茯苓、薏仁(各五钱)、甘草、黄连(各五分)、陈皮 神曲(各三分),砂仁(一粒)、水煎服。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伤寒论之伤寒例

伤寒论,中医经典著作

by:善缘堂二瓢字清风

伤寒论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

by:小猫咪笑笑

伤寒九讲

古中医风采

by:伊林2018

伤寒论

从理、法、方、药四个方面解读伤寒论。理论上《伤寒论》创立了六经辩证体系。在法则、治法上,确立了临床治疗的多种原则,开创了八法应用和多种疗法综合应用的先河。在方剂...

by:宁一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