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纳兰性德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

2023-04-05 22:26:1908:55 52
声音简介
[64] 采桑子
谁翻①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②。
不知何事萦怀抱③,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④。

① 翻:本来是指演奏,但“乐府”是指可以歌唱的歌曲,所以此“翻”应该理解为歌唱。
② 瘦尽句:意思是说眼望着灯花一点一点地烧尽,彻夜不眠。
③ 萦怀抱:缠绕在心中。
④ 谢桥:谢娘桥。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诗词中每以此桥代指冶游之地,或指与情人欢会之地。晏几道《鹧鸪天》:“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纳兰反用其意,即在梦中追求的欢乐也完全幻灭了。
词译
你听,你听,谁在历史深处轻声哼起了《葬花吟》?
雨声淅淅沥沥,打着李易安眼眸里栽种的那株芭蕉。我悄悄地打开心窗,那些我们曾经一一命名的青鸟,飞向了一把把铜锁。我等你敲门。所有的门,所有的灯都在等。火焰还没有熄灭,我的眼睛始终在点燃着它。
千山万水,天下的风景都在这里。其实我知道自己为何这样伤心。只是无奈。无奈。我是一只华丽的酒杯,你是我的酒,我的河流,却已经干涸,不知流向何处。而桃花,依旧笑着春风。而我,再也不是你的良药,再也不能进入你的梦。
评析
究竟是谁在静寂的夜里翻唱着凄切悲凉的乐府旧曲?此时此刻,一灯荧荧如豆,四壁默默昏黄,词人茕茕孑立,落寞清寂的影子投在墙上,如一段段伤心的往事。萧萧的风声随之伴和,那是李煜悲歌的惆怅; 雨声亦复萧萧,那是苏东坡悼亡的感伤。如斯风雨之夜,词人唯有孤灯相映,独自听了一夜的雨,眼见灯芯燃尽、散作灯花。一“瘦”字,仿佛让人寻觅到李易安那比黄花还瘦的身影;一“又”字,表明了夜不成眠已不止一日,这愁情的沉重,怎堪言说?
那么,词人为何连连彻夜难眠呢?是身世遭遇的感慨?是理想失落的悲愁?抑或是触物思人的感伤?
词人的回答是:“不知何事萦怀抱。”原来这一怀凄婉,却是情发无端,是一种对社会、人生朦胧而迷惘的体验和追问。因为无法命名,所以词人清醒时百无聊赖,即使藉酒沉醉也难遣满怀愁情。
那无论是清醒或是沉醉,都难以逃避的苦闷究竟何为呢?追问到底,倏然笔锋一转,荡出一句“梦也何曾到谢桥”,于是所思之人呼之欲出,跃然纸上,读者便可豁然明白,此词当是一篇思念之词。因为所谓“谢桥”,代指谢娘所在之地。谢娘者,于唐宋诗词通常泛指所恋之美人。在此处,词人重新翻用了北宋晏几道的名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于晏几道,虽身陷俗尘,但是灵魂终究是自由的,如同晴空之羽,可以飘然入梦,在梦中与心爱之人相会。然于纳兰更多的是绝望:纵能入梦,果真能如愿到访谢桥,重与离人相聚吗?
尽管思念热烈如火,可是梦境终究不能随心所欲地掌控的。记得在《红楼梦》第一百零九回中,宝玉在黛玉死后日夜悬念,然而黛玉芳魂竟不入梦,于是宝玉慨然叹曰:“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入梦来。”这句诗可视为“梦也何曾到谢桥”的另一注脚。或许所恋之人,今生不复相见,后约无期,而连魂梦也未可重逢,致使词人不由自主地向小晏抗辩,以冰雪般的声音幽幽地质疑:天若有情,又怎会让人欲梦也无缘一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纳兰性德词

谁念西风独自凉?

by:碾冰为玉

纳兰性德词传

喜欢纳兰性德的词,喜欢纳兰性德的才情,更喜欢他的淡泊。就好像他也喜欢李煜,感觉我们似乎是同类人。虽然我没有纳兰的家世和才情,但是,性情上似乎有好多相似之处,或许...

by:苹果的影子

纳兰性德诗集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后改名纳兰性德。其父大学士纳兰明...

by:清水小生

纳兰性德诗集

纳兰性德诗词之美现代诗诗词之美

by:凯紫

纳兰性德词赏析

生于富贵乡,满篇惆怅词。纳兰性德用诗词注解人生,演绎时光定格,岁月静好。

by:雪松hi

纳兰词集【清.纳兰性德】

书籍信息:纳兰性德词集【清】内容重点:为情而生被情所困,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一首心酸词,了却一残生。主播介绍:马大仙仙推荐人群:

by:马大仙er

《纳兰性德诗词》

收录:186首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

by:暖曦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