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可以吃辅酶Q10?医生详细解答,让你一文读懂

2023-09-07 17:21:5204:45 684
所属专辑:药师方健谈健康
声音简介

现代社会,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各种保健品特别是心血管方面的备受青睐,这其中就不能不提到辅酶Q10,它既是药品,也是保健品,作为药品它用于心血管疾病、肝炎、癌症时的辅助治疗,作为保健品,商家往往宣传它能包治百病,不仅能美白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还能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真相到底如何,真的是人人都可以吃辅酶Q10吗?今天我们来看看真相到底如何。

辅酶Q10是什么?

辅酶Q10又称泛醌、泛癸利酮,是动植物各种细胞都有的小分子有机物,存在于细胞内的线粒体中(线粒体可产生能量),与线粒体内膜相结合,起载体作用。辅酶Q10广泛存在于人体脏器组织中,以心脏、肾脏、肝脏和肌肉中最多,是机体重要的强抗氧剂和非特异的免疫增强剂,还可作为细胞代谢和细胞呼吸的激活剂。

辅酶Q10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主要与辅酶Q10可增加心肌细胞的能量供应有关,但治疗作用有限,一般仅作为辅助用药。只有当人体内的辅酶Q10总量减少至75%以下时,心脏才会因极度缺乏辅酶Q10发生功能异常,而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同样,辅酶Q10可以辅助治疗肝炎,也是能够增强肝细胞的能量代谢功能,仅仅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什么人可吃辅酶Q10?

值得提醒的是,对我们大多数人、大多数正常饮食、正常生活而不是特别偏食的人而言,我们通过饮食摄入和机体合成就能保证足够的辅酶Q10,因此完全可以说,我们大部分人其实不缺辅酶Q10!

因此少数情况下,如下几类人可能需要辅酶Q10来辅助机体能量代谢、对抗疾病:

1)营养不良者,由于摄入不足,需要增强体能和精力的人:心肌细胞里的辅酶Q10含量最高,可使身体健康,心脏跳动更有力,更快地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各组织中。

2)有心肌肥大症及扩张性心肌病变的人:辅酶Q10可很好地修复因为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肌细胞缺损,对于心肌肥大症及扩张性心肌病变有明显改善。

3)需要预防动脉硬化、心肌梗塞及血栓形成的人:辅酶Q10可抵制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作用,减少动脉硬化形成,从而预防心肌梗塞及血栓形成。

4)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可以借助辅酶Q10的强抗氧化作用可缓解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因此对糖尿病本身及其并发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5)有病毒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者,可以适量服用进行辅助治疗。

6)癌症患者化疗或放疗时,用于减轻或预防副作用。

服用辅酶Q10有哪些注意事项?

1)医院里的辅酶Q10属于药品,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若选用含辅酶Q10的保健食品,一定要去正规的药店购买正规公司生产的产品(包装盒上有保健食品“小蓝帽”),保证产品质量。

2)注意不要过量服用,即使是保健品,大量服用反而会增加肝肾功能负担,且可能出现血清氨基转移酶增高等不良反应。

结语

总之,辅酶Q10对部分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但是辅酶Q10并无防治癌症功效,不要被一些无良商家的夸大宣传所忽悠,辅酶Q10诚然对健康很重要,就好比氧气,虽然很重要,但其实大家一般都不缺氧,大部分情况下不需额外吸氧,所以一般情况下,正常人是不需要服用药品或保健食品辅酶Q10。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四会哪些事

我的家乡四会,留给我好多回忆

by:四会逍遥哥

笑话可以当饭吃

【内容简介】《笑话可以当饭吃》是罗小刚凝聚多年心血,倾力打造的经典作品,讲述了悲喜人生、成都人文风情以及日常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行文洒脱、谐谑,有逗乐、有调侃、有...

by:叮当fm

哪些病适合看中医?哪些病适合看西医?(节选)

共同学习现代中医(请您购买正版)

by:御望

古代哪些事儿

婚姻家庭之古代那些事儿

by:婚姻与家庭

可以不可以

可以不可以演唱:House刘佳/张晏端作词:刘佳作曲:刘佳发行日期:2022-6-16发行:杭州回声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歌曲介绍House刘佳继创作《过期的两个...

by:华语音乐

妇产科哪些事

一部经典作品!人物刻画细腻!情节起伏吸引人。根据听众的喜好而精选,声音清晰,感染力强。感情色彩浓厚。。就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和厚爱。每天加班很辛苦,您就动动手指支...

by:晓侠在线

时光知道哪些事

王东东,从事微商教育行业。端过菜盘,摆过地摊,从无背景没人脉,迷茫无望到找到方向死磕2年坚持不懈,凭借真实,坚持,抓住移动互联网机遇,帮助服务影响千万微商人次,...

by:听友85885318

声音主播

158337043

简介:三甲医院主任药师,神经内科临床药师;2006年获中山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任广东省药理学会合理用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2020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感谢状”表彰;广东省药学会药学科普创作“优秀奖”;于《家庭医生》、《家庭医药》、《医食参考》等杂志发表数十篇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