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跳保持在多少合适?心血管专家告诉您答案

2023-09-07 17:21:4404:03 1.6万
所属专辑:药师方健谈健康
声音简介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趋势加重,三高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心血管疾病可以说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如何通过合理用药、均衡膳食、科学生活方式防治心血管疾病、保养血管,特建专栏介绍常用心血管疾病用药知识、饮食和生活注意事项。

本文是药师方健的专栏文章,为感谢读者朋友的支持,本专栏将不断更新!以下是正文: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特别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其并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心衰等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而心率的变化也会影响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冠心病患者由于运动、工作劳累后诱发心绞痛发作或者急性心肌梗死,就是

由于运动和工作后引起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和心脏耗氧量增加后冠脉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心肌严重缺血导致的,这种情况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更容易发生,因此控制心率可以减少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的急性发作。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保持在多少最合适?

心率增快会引起血糖升高、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增加,增加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病率,而这些疾病又是影响冠心病预后和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所以心率增快可以导致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不良。一项心率与冠心病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静息心率>84次/分者冠心病的发病率与总死亡率均明显增高。

为降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作次数,指南推荐最好将静息心率控制在55-60次/分,对于严重心绞痛患者,如无心动过缓的症状如头晕、乏力、一过性眼黑、胸闷、气短等时,还可以将心率进一步降至50次/分,但低于这个数值则可能因为心输出量不足而引起外周血压下降,对老年人来说容易发生缺血性事件,所以心率不宜低于50次/分。另外,许多朋友不清楚什么叫静息心率,所谓静息心率就是患者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后,在坐位时测定的心率,最好取2次测量的平均值,通常在早晨起床后测定比较准确。

使用什么药物可以降低心率?

在临床上,一般多使用β受体阻滞剂来使心率下降,比较常用的主要有美托洛尔、艾司洛尔、比索洛尔等,该类药物可以使心率减慢,心输出量下降,心脏需氧及耗氧量减少,同时舒张血管平滑肌,使血压下降,所以如无禁忌症,冠心病患者可以终身服用。

结语

总之,冠心病患者除了控制三高,保持适当的心率也很重要,心率过快甚至和血压会相互作用,导致血压控制不好,而血压波动同样会影响心率,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冠心病患者需要注意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和情绪过度波动,均衡膳食,适度锻炼,控制体重,保持良好营养状态,都是维持心血管健康的重要保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冠心病的治疗与康复|冠心病|健康

【内容简介】本书详尽介绍了冠心病的治疗、康复及保健方案,内容包括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常见症状、诊断要点、常用的检查结果判读、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同...

by:电子工业_电子书

冠心病日常调理

这是一个懂得你“心”的地方,每周一、三、五更新。饮食、运动、服药、康复、心理、出行……得了冠心病,生活中遇到这些问题?靠谱、实用的解答尽在其中!腾讯医典知心医生...

by:腾讯医典

冠心病知识100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或者经常吸烟饮酒,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壁逐渐斑块形成,使动脉像生锈的血管一样,随病变进展而越来越窄,从而使流向...

by:爱心脏

智愈冠心病 | 50+人群防治冠心病 名医讲慢病

冠心病被称为“世界级冠状动脉灾难”我国近一半的死亡由心血管疾病引起而冠心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面对冠心病您需要做什么才能科学预防?您需要做什么才能精准...

by:健康50

冠心病离心梗有多远?

冠心病跟吸烟有关吗?吃素怎么还能得冠心病?心电图结果提示“心肌缺血”就是冠心病吗?冠心病和心梗有什么区别?治疗冠心病的药物有哪些?什么样的情况需要下支架?支架能...

by:中国医大一院

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必读的14节课

大家好!欢迎大家进入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必读的14节课。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简称,它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所致,这种粥样硬化的斑块堆积在冠状动脉...

by:良知健康关爱

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

高血压患者有两个新指标,可以区分是否容易脑梗塞

by:心脏科医生张晶

胆固醇的故事-冠心病的秘密

胆固醇本是人体必需的物质,但胆固醇升高会损坏血管,危害心脏。现在它已成为健康杀手。降低胆固醇,防治冠心病已刻不容缓。

by:雪亦安

声音主播

158337043

简介:三甲医院主任药师,神经内科临床药师;2006年获中山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任广东省药理学会合理用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2020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感谢状”表彰;广东省药学会药学科普创作“优秀奖”;于《家庭医生》、《家庭医药》、《医食参考》等杂志发表数十篇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