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简史98集(世界史中的农耕时代)

2023-05-23 20:23:1110:41 475
所属专辑:宇宙导读
声音简介

【名典摘要】《极简人类史》第十七集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王睿 译


讲述:金羊

导读(20230422)

    上午好,各位科学青年。冷空气要怒刷存在?姑且一说吧,反正体感舒服,至少现在是:)今天区间:9~22℃。9时空气质量指数:北京30、苏州79、文昌23。
    睡到自然醒,真好,尤其明天要上班,今天就更得珍惜。人类史前段时间一直没做,怪小编团队没催更,这不,近两天一直发力呢:)团队圈子里,喜欢读书的多,但同本书能读出不同感觉,盖因解读方式人各不同,比如昨天有小伙伴说他要用灌篮高手的劲道来解读历史,这我就陪不成了~且先来听团队老同事的音频吧~
    联系地址:sz.muchuan@qq.com
   

【音频文本】
全球贸易网络的冲击

    美洲和欧洲是最先在新全球贸易体系下经历深刻变革的地区。在亚欧大陆东部,欧洲国家的侵袭影响力有限,仅仅维持了一个世纪多一点。葡萄牙和西班牙军舰,以及一百年后接踵而至的荷兰和英国舰船,占领了重要的贸易口岸,干预当地贸易,尤其是香料贸易,但他们对区域的主要政治体影响很小。

    在南北美洲,欧洲的新型武器、传统政治与经济结构的解体,外加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环,即亚欧病原体诸如天花病毒的作用,击垮了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让西班牙政府攫取了贸易货物和贵金属等意外横财,也为横跨大西洋的第一个帝国提供了资助。正如我们所见,欧洲疾病在美洲的毁灭性极强,因为大多数当地人对这些已经在非洲—亚欧大陆蔓延数百年的疾病缺乏免疫力。

    控制全球贸易网络为欧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商业财富,同时也带来了大量崭新的关于地理、自然世界以及其他社会习俗的信息。这些欧洲知识分子触手可及的新信息洪流,对于打破常规、催生质疑和创新性思维方式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与所谓的科学革命紧密相关。欧洲思想家在受到新知识洪流的冲击后,脱离了旧观念的束缚,不得不重新审视万事万物,并不断试验新的观念。

    世界上没有哪个地区完全免受首个全球贸易体系的影响。南北美洲与非洲—亚欧大陆间的货物交换,刺激了后者整个地区的人口增长。随着玉米、木薯与马铃薯这类农作物传播到中国、欧洲与非洲,它们在这些地方要么增补了现有的作物种类,要么使得人们得以开垦不适宜其他作物生长的土地。美洲大量的白银资源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尤其在16世纪70年代以后,因为中国政府逐渐要求以白银支付税款,这样,白银不断注入这个全球最大的单一经济体。新型瘾品如烟草与古柯叶首次出现在非洲—亚欧消费市场,而像茶叶这类传统瘾品,流通范围则变得更加广泛,从而刺激了从伊斯坦布尔到墨西哥城的广大城市消费者的需求。

    或许最重要的是,欧洲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发生了转变。如果将世界划分为分散的区域,欧洲可能仅仅是非洲—亚欧大陆的一个边缘地带。亚欧贸易网络的中枢位于地处中东地区的波斯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在这个诞生于16世纪的全球一体化体系中,欧洲国家认为他们处于一个空前庞大且最具活力的贸易网络的中心。流动在这些网络上的巨大财富和信息流将改写欧洲以及大西洋地区在世界史中的作用和意义,最终还将改变整个世界。

世界史中的农耕时代

    农业技术的引进提高了生产力,增加了人口数量,并激发了创新。这些进步解释了为何农耕时代比采集狩猎时代的变化更加迅速。然而,更庞大、更密集的社群带来了新的问题,要通过形成庞大的、被称为“国家”“帝国”“文明”的结构层次才能得到解决。

    随着家族和家庭成员发觉他们融入了国家、区域和市场,并受其中力量的制约,人类社群的性质在这些结构层次中发生了改变。更大区域和更多社群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商品交换促进了农耕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存储技术及战争武器方面的许多细微进展。尽管农耕时代的创新速度比采集狩猎时代快得多,但仍跟不上人口增长的步伐。这也正可以解释为何以更小的尺度来看,对大多数统治者及其臣民而言,农耕时代典型的变化节奏是循环性、周期性的。

    近代世界建立在农耕时代的人口、资源与信息缓慢积累的基础上,但创新速度的大幅提升,为人类生活方式的另一种根本性变革创造了条件,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我们的世界:近现代

    在人类史的三个主要时代中,近现代是最短暂但也最为动荡不安的时代。采集狩猎时代的持续时间超过20万年,农耕时代持续了大约1万年,而近现代仅仅持续了250年。这个短暂时代的变革也比以往更为迅速和彻底。

    这一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人类历史中人口总和的20%都生活在这两个半世纪。近现代在上述三个时代中的互联性最高。相比过往新观念和新科技需要数千年才能传遍全球,如今来自五大洲的人们能够轻松地交流,如同大家生活在一个地球村。历史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史。

    现在我们假设近现代始于1750年左右。然而它深深扎根于农耕时代,我们有充分理由认为其起始时间为1500年,甚至更早。确定近现代的起止时间十分棘手,有些学者认为近现代结束于20世纪,我们现在生活在与“近现代”时期截然不同的“后现代”时期。近现代的许多特征延续至今,还会在将来一段时间继续存在。因此,将我们所处的时代视为近现代的一部分更加合理。这就是意味着,我们无法知道近现代结束的确切时间,也无法如愿以偿地看清它的总体轮廓。

    无法将近现代作为整体来对待,让我们难以明确其主要特征,也说明了我们刻意使用“近现代”这一模糊称谓是有道理的。目前人们划分近现代的要素(定义特征)似乎是创新速度的不断加快。新技术增强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掌控力,并且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技术变革和人口变化反过来改变了生活方式、文化和宗教传统、医疗和人口老龄化模式,以及社会和政治关系。

    近现代向世界历史学家提出了鲜明的挑战。我们距离近现代太近,无法清楚客观地加以审视;我们掌握的信息量太大,难以从细节中分辨出趋势;变化比以往更加频繁,且遍布全球各地。接下来,应该尝试在世界历史学家广泛认同的基础上形成连贯的概述。



  心吐字、爱归音,求升华、问始终。姑苏问早团队自2016年成立起,坚持以文学诵读和致敬经典为载体,以征集原创和寻访声音者为己任,是众多文学爱好者与声音艺术爱好者传播温度的平台。目前问早团队与各地文联、诗社、诵读委、评弹团及苏州广电合作,声音作品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和喜马拉雅等平台同步推出。珍惜热情、点燃明灯,期待心声。


美编:李翔
文创:大卫.克里斯蒂安,王睿
鸣谢:中信出版集团
主编:小舟
配音:金羊
后期:滤波室
邮箱:sz.muchuan@qq.com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宇宙简史

宇宙之大,茫茫无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by:水瓶时光

宇宙简史

融合科学和哲学的问题来揭示宇宙之美及其背后的规...

by:豆豆龙_2012

宇宙简史

斯蒂芬•霍金在英国剑桥大学所作的七场讲学,包含了他毕生钻研宇宙学的精华,精辟扼要。即使略具基本科学知识者,读了这七讲,对宇宙创世的奇妙壮丽,也能一窥梗概。这些演...

by:启辰说过要听话

宇宙简史│南大

授课老师:李向东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by:公开课分享

宇宙科技简史:淼叔帮你探知世界

探知世界,实用物理,欢迎你来到《宇宙科技简史:淼叔帮你探知世界》节目!104期高科技含量的万物简史,随时颠覆你的脑电波!...

by:拾用

给孩子的宇宙简史

“我们曾经仰望星空,思考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梵高的《星空》为何受追捧,因为怪诞却旖旎的想象赋予了广阔天际无穷的可能。科学家寄语:我经常会给我的孩子讲故事,讲人...

by:科学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