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集注》卷四述而篇31-37章

2023-05-07 23:02:5605:47 57
声音简介

国学经典启迪智慧人生!欢迎您收听由贲濡书院出品的《四书章句集注》-朱熹!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论语集注》卷四述而第七第三十一至第三十七章的内容。
第三十一章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集注:和,去声。反,复也。必使复歌者,欲得其详而取其善也。而后和之者,喜得其详而与其善也。此见圣人气象从容,诚意恳至,而其谦逊审密,不掩人善又如此。盖一事之微,而众善之集,有不可胜既者焉,读者宜详味之。
第三十二章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集注:莫,疑辞。犹人,言不能过人,而尚可以及人。未之有得,则全未有得,皆自谦之辞。而足以见言行之难易缓急,欲人之勉其实也。谢氏曰“文虽圣人无不与人同,故不逊。能躬行君子,斯可以入圣,故不居。犹言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第三十三章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集注:此亦夫子之谦辞也。圣者,大而化之。仁,则心德之全而人道之备也。为之,谓为仁圣之道。诲人,亦谓以此教人也。然不厌不倦,非己有之则不能,所以弟子不能学也。晁氏曰:“当时有称夫子圣且仁者,以故夫子辞之。苟辞之而已焉,则无以进天下之材,率天下之善,将使圣与仁为虚器,而人终莫能至矣。故夫子虽不居仁圣,而必以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自处也。”可谓云尔已矣者,无他之辞也。公西华仰而叹之,其亦深知夫子之意矣。
第三十四章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集注:诔,力轨反。祷,谓祷于鬼神。有诸,问有此理否。诔者,哀死而述其行之辞也。上下,谓天地。天曰神,地曰祇。祷者,悔过迁善,以祈神之佑也。无其理则不必祷,既曰有之,则圣人未尝有过,无善可迁。其素行固已合于神明,故曰:“丘之祷久矣。”又士丧礼,疾病行祷五祀,盖臣子迫切之至情,有不能自已者,初不请于病者而后祷也。故孔子之于子路,不直拒之,而但告以无所事祷之意。
第三十五章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集注:孙,去声。孙,顺也。固,陋也。奢俭俱失中,而奢之害大。晁氏曰:“不得已而救时之弊也。”
第三十六章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集注:坦,平也。荡荡,宽广貌。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程子曰:“君子坦荡荡,心广体胖。”
第三十七章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集注:厉,严肃也。人之德性本无不备,而气质所赋,鲜有不偏,惟圣人全体浑然,阴阳合德,故其中和之气见于容貌之间者如此。门人熟察而详记之,亦可见其用心之密矣。抑非知足以知圣人而善言德行者不能也,故程子以为曾子之言。学者所宜反复而玩心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声音主播

45985011

简介:草根哲学家,研读易经十余载,目前正在编著与创作《易经新注》。熟悉先秦文化、汉唐文化、明清文化,对易经、儒家、道家、程朱理学、阳明心学都有较深的研究,主讲课程有《易经与中国文化》《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易经中的管理智慧》《中国文化与人生智慧》《儒家思想与现代管理》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习者和传承者,应邀在政府、企业、高校举办讲座近百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