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咏廿四节气诗寒露九月节

2023-05-08 22:34:2206:17 429
声音简介
咏廿四节气诗寒露九月节
【唐】元稹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译文
寒露来临,惊讶发现时光已走到了晚秋;早晨看见菊花次第变黄。
千家万户前,风儿好像扫着落叶,晴空万里上,大雁好像随着太阳南飞。
化为牡蛎,替雀鸟感到悲伤;收割农田,害怕早到的寒霜。
因此知道,松柏的志气,无论是寒冬还是酷夏,它都是郁郁苍苍。
注释
1.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
2.化蛤:即雀化蛤。古代认为麻雀数百年后入海会变成蛤。一说千岁燕化为海蛤。
3.收田:指收割农田的作物。
赏析
这是唐代大诗人元稹咏寒露的一首诗。
这首诗是从敦煌文献里发现的,有两种手抄本。其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名字,一题为卢相公咏廿四气诗,一题为元相公撰。
如果不是整理发掘敦煌文献,这一组端然大气的节气诗,将永远与我们失之交臂。
有人认为这首诗并非担任宰相时的元稹一人所作,而是一种高端集体润色的作品,代表着唐朝某一段时间官方诗作的水平。细细品读,我却认为此诗很符合元稹诗风。
寒露时节的秋色,有着水墨画的意蕴,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寒山转苍翠,千山万水,层林尽染,衰草连天。
这首寒露诗,以其大气磅礴,悲壮雄浑的气势,描写了寒露时节景物的独特之美,给人以很高的艺术享受。
首联,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是说,寒露来临,惊讶发现时光已走到了晚秋;早晨看见菊花次第变黄。
这句点明了写作时间,并写出寒露第三候:菊有黄华。菊花也在此时开放,因此第三候为“菊有黄华”。

颔联,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是说,千家万户前,风儿好像扫着落叶,晴空万里上,大雁好像随着太阳南飞。
此联对仗工稳,气象万千,可谓写寒露诗最好的诗句。千家与万里,将一幅阔大壮丽的秋景图呈现出来。
同时,这里写了寒露第一候:鸿雁来宾。寒露时节,鸿雁在天空排成“人”字或“一”字,向南迁徙。
一个“扫”,一个“随”,也可看出寒露秋风里的肃杀之气。落叶纷飞,大雁南飞,大自然处于一片萧瑟之中。
颈联,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是说,化为牡蛎,替雀鸟感到悲伤;收割农田,害怕早到的寒霜。这一句是写三候之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深秋时分,雀鸟也无处寻踪,这时海边突然多了很多蛤蜊,由于蛤蜊壳的颜色、纹路与雀鸟类似,古人便以为蛤蜊是雀鸟变的,故称“雀入大水为蛤”。
化蛤与收田,也带着寒露独有的特点,喻示着秋天不多,要赶紧完成庄稼收割。
尾联,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是说,因此知道,松柏的志气,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它都郁郁苍苍,颜色长青。
这首诗诗风很正,内容质朴,写三候很齐整,颇似元稹诗风,应是元稹二十四节气诗中的上乘之作。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最美的寒露将至,亲爱的你准备好了吗?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元稹

元稹[zhěn](779~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比部郎中元宽之...

by:假说真听

廿四节气

介绍我国的传统节气。

by:常安_be

离思 元稹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作者: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注释①曾经:曾经到临。经:经临,经过。②难为:这里指“不足...

by:小巧小玲

春夏秋冬 廿四节气

听听二十四节气歌,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和富含人生哲理

by:姚姚007

唐代 元稹 诗词集|by安莲

唐代元稹诗词集|by安莲

by:安蓮

元白:大唐CP元稹和白居易的30年

白居易生命中的春天,一直开着元稹的花朵;从青春到暮年,元白交往30年,大唐、前程、诗歌和酒都在这里大唐、前程、诗歌和酒,白居易和元稹的30年。讲述了白居易和元稹...

by:闲云说历史

历史的倒影:元稹传播接受史

《旧唐书》谓“元和主盟,微之、乐天而已”,元稹在中唐文坛之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但穆宗朝仕宦之迷局与《莺莺传》写作主旨之被误解,让元稹背负投机、薄情之恶名,使后世...

by: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声书

古诗词日历|四季·十二月·廿四节气古诗词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不同光阴,都有着独特的色彩,而诗词里的描绘更浓艳了四季的风采。古诗词日历,按季节、节气、节日等精选中国历朝历代经典...

by:竹音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