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别动队》第五十五章 助战(1)作者:梦网中人

2023-05-13 03:00:1211:15 44
声音简介
《两栖别动队》第五十五章 助战(1)
作者:梦网中人
播讲:齐秦

四日凌晨,抗日别动队近五百人到达青州村。

  青州村距离县城仅五里地,因为日军的袭扰,全村人都逃走了,成了一座空村。

  钟育成令队员们在村巷两旁的房屋里稍作休息。过了一会,隐隐传来汽艇的马达声。阿川率近百名身着日军军装的队员出了村子,朝江边走去。

  阿川见到了刚从汽艇下来的黄江涛、夏振华等人。

  队员们上了汽艇,坐了一会。阿川打开手电看了一下怀表,已是四点三十五分。他低声命令道:“开船!”

  肖自勉发动机器,汽艇逆流而上。

  天已微明,码头上泊有不少船只,日军两艘汽艇并排泊在不远处。留守在汽艇上的鬼子被马达声吵醒了,起来一看,见满载兵员的汽艇正靠向码头。

  “哪个部分的?!”日军军曹站到甲板上高声问,没有人回应。

那艘汽艇一停泊好,士兵们就纷纷跳下船。

  军曹也下了船迎过去,问:“你们是哪个部分的?”

  黄江涛用日语回答:“我们是新调来的,你没听说吗?”

  “没有哇……”

  “你们有几个人看守汽艇?”黄江涛问。

  “每艘汽艇五个人看守。”军曹答。

  “新四军就要攻城了,五个人是不够的。”黄江涛说完挥了下手。跟在他身后的一队“士兵”便朝日军汽艇走去。

  “喂喂!我们没有接到增兵的通知!”军曹说着跟了过去。

  那一队“士兵”分开两部分,分别登上两艘汽艇。看守汽艇的鬼子都起来了,睡眼惺忪地看着上船来的“士兵”。

“士兵”们突然拔出匕首,或捅进鬼子的心脏,或割断鬼子的喉管。

  哨卡上的两个伪军哨兵,只看到一队刚下汽艇的日军走过来,没看到日军汽艇上发生的事。

  “太君,早上好啊!”一哨兵向走近的“士兵”打招呼。

  “士兵”突然拔出手枪:“不许动!”

  两个伪军哨兵被带进哨岗内捆绑起来。

  队员们在哨卡附近隐蔽了一会。阿川掏出怀表看了一下,命令道:“行动!”

  队员朝前走去。在哨卡前方不远处有座两屋楼的砖瓦房,一个排的伪军和十来个鬼子就住在里面。

  夏振华一脚把门踹开。几名端着冲锋枪的队员率先冲进去。

被惊醒的伪军见日军闯进屋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不敢出声,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收缴枪支。

  夏振华等人已冲到楼上,见几个鬼子正在取武器,立即开枪。“突突突!……”几支冲锋枪一阵扫射,楼上的鬼子全部被击毙。

  “把伪军俘虏都捆绑了!”阿川说着快步上楼去。

  “这里打两个墙洞,把轻机枪、重机枪架在这儿!”阿川的话刚说完,城北方向传来了炮声。新四军开始攻城了。

  几乎同一时间,南城门突然被打开,一队鬼子冲出来。

  南城门与码头相距约三百米,刚才,城墙上的鬼子听到了码头方向的枪声,这一队日军是出来增援的。鬼子叽里呱啦地冲出城门,见到码头那边有不少的日军,不敢开枪。

  埋伏在城门附近的钟育成大喊一声:“打!!”

机枪、步枪齐射,把冲出城来的这队鬼子打得一个不剩。

  钟育成见城门洞开,让四名枪法好的队员分两组埋伏在正对着城门的道路两旁,以屋角、房柱为掩护,死盯住城门,只要敌人来关门就击毙他。

  城墙上的敌人在猛烈还击。钟育成令队员们架起掷弹筒。八个掷弹筒分两排架起来,钟育成亲自指挥射手轰击城墙上的敌人。

  第一排四发榴弹打出去,接着第二排打出四发。五发榴弹落在城墙上,腾起五股黑烟,城墙上被炸出三个小缺口,几个鬼子被掀到城墙下面来。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妙影别动队

【内容简介】还记得曾经风靡一时的美剧《加里森敢死队》吗?本作品讲述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中,那些为了民族存亡而不惜生死的忠勇之士与敌寇斗智斗勇的故事……在敌后搅动...

by:天方烨談

水陆两栖人

作者亚.别里亚耶夫(1884-1942),原苏联科幻小说奠基人,著名科幻大师。1926年他的《陶威尔教授的头颅》成功后,很快推出《水陆两栖人》,这部作品给他带来...

by:森林墓地_al

五十自述

序言及第一章序此书为吾五十时之自述。当时意趣消沉,感触良多,并以此感印证许多真理,故愿记之以识不忘。书中后四章曾发表于各杂志,唯首二章则未曾发表。诸同学皆愿将...

by:普賢長生

唐诗五十首

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

by:古月问道

五十音图

每个假名,专业声优录制发音,开发专业书写顺序,以及每个假名关联词记忆法,另外老师对每个假名都录制了视频讲解,包括发音口型,书写顺序,记忆法,加深对假名的理解,使...

by:今川日语

晚清五十年

晚清五十年,用李鸿章的话说,是"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这是中国崛起的前奏期,新问题、新事物、新气象、新思潮在晚清的磕磕碰碰中开始凸现。...

by:瑞棵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