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堂课 兼爱--助人就是助己,兼爱就是自爱/第三部分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2023-05-13 18:00:1711:56 54
声音简介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慈善是良好道德的发扬,又是道德积累的开端。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一个社会的良好的道德风尚,一个人良好的道德修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宣传教育,要舆论引导,更要实践、参与。慈善是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慈善可以是很高的层次,无私奉献,也可以有利己的目的,比如图个好名声,或者避税,或者领导号召不得不响应;为慈善付出的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少,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时间、精神,层次很多,幅度很大,不管在什么条件下,出于什么动机,只要他参与了,他就开始了他的道德积累。所以我主张慈善不要问动机。
——季羡林
“无缘大悲,同体大悲”是佛家偈语,据说还是观音菩萨发的大愿。其中,“无缘大慈”指没有污染的爱。佛家讲究缘分,讲究“佛门广大,只度有缘人”,但观世音一颗菩萨心,悲悯一切有情众生,于是便发愿说,没有缘分也是一种缘分,没有缘分的人,无缘无故的人,我也要爱他、度他,盼他活得快乐。而“同体大悲”,就是说我和他虽然非亲非故,但见到他苦我自己也苦,见到他痛我自己也痛。苦在他身,犹在我心;伤在他身,痛在我心。不管有缘无缘,我都要超度他们脱离苦海。
佛法过于高深,我们也不可妄加解读,还是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吧:
据史料记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两岁时父亲范墉便因病去世,其母谢氏贫困无依,只好抱着襁褓中的范仲淹改嫁,因此少年时代的范仲淹经常受虐待,母亲伤心之余,便把他护送到博山的荆山寺中读书学习。
寺中生活非常艰苦,范仲淹和僧众们只能每日食粥度日。有一次,一个小和尚实在太饿,便把范仲淹的粥偷吃了,范仲淹看见了却没有作声。但他的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没办法他就吃了几口咸菜,然后跑到后院的泉水边喝水。长老看到后问他:“你怎么啃咸菜喝凉水?以后我让人分给你一块干粮吧,不要再这样了。”范仲淹却说:“长老,省出干粮还是让师兄们吃吧。”二人一问一答,恰好被躲在树后的小和尚听到,他眼里噙着泪花,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动过范仲淹的米粥。
又有一次,范仲淹在山上遇到一位算命先生,他走上前去躬身一礼,问道:“您帮我看一看,我能不能当宰相?”
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开口就要当宰相,把算命先生吓了一跳,他说:“看你小小年纪,怎么口气这么大?”
范仲淹有点不好意思,他接着问:“要不这样吧,您再看看,我能不能当个医生?”
算命先生觉得很纳闷,心说这孩子的愿望怎么差别那么大?于是好奇地问他:“你先告诉我,你为什么要问这两件事情?”
范仲淹不假思索地说:“因为只有良相和良医才能救人啊!”
一个孩子居然念念不忘地想着救人,让算命先生很感动,于是他假装看了半天,然后煞有介事地说:“你以后一定可以当宰相。”
后来,范仲淹果然成为了一位出将入相、文武兼备的人才。
范仲淹的故事告诉我们:越是高远的志向,越是需要一颗无私的爱心。如果不能超越一己之私,事业和人生都会大打折扣。反之,当我们学会了博爱,懂得如何去成人之美,我们必然会受到他人的感激和尊重,“报之以李,投我以桃”,在彼此深情厚意地相互回报过程中,爱和关怀会升华为感动,感动则转化为信念和动力,从而为彼此缔造一个和谐、友爱的大环境,促进彼此的事业成功。
遗憾的是,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总是做不到这一点。他们也有爱,但他们的爱太狭隘,他们爱金钱、爱权利、爱自己、爱自己所爱的人、爱那个可怜的小圈子。一旦不符合他们的标准,他们就会祭起心中的毒药,必欲除之而后快,而结果无一例外的都是两败俱伤!其实,太阳普照万物,无一例外。一灯引燃万烛,举室通明。只有相互照应,相互呼应,才能相互促进,彼此得益。
有一天,一个弟子拿着账本找到师父佛光,皱着眉头说:“师父,最近大众弟子(挂单的僧人)患牙病的很多。牙疼不是什么大病,但发作起来难以忍受。我佛慈悲,愿意为大家提供方便,可是看牙病的医药费实在太贵。如果救治所有患牙病的弟子,需要大笔金钱,实在不是我们寺里所能负担的!”
佛光禅师说:“就算不能负担,也要尽力设法救治!”
“师父,”那个僧人又说,“这些挂单僧人长期住在我们寺中,日受恩泽,但他们非但不说好话,不知回报,反而再三批评,牢骚满腹。依我看,实在不应该给他们花这笔冤枉钱!”
“不!”佛光禅师说:“这些人嘴里虽然说不出什么好话,但我们却不能因此不为他们装一口好牙!”
佛光禅师不仅要为大众僧人装一口好牙,也为这个徒弟装了一付好肚肠。佛家讲究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故而佛光禅师才会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僧众。在常人看来,这是以德抱怨;但从修行者的角度看来,万物众生都是佛子。太阳照在好人头上,也照在坏人头上,而普照的佛光,反而更应该去度化那些心有微瑕的人。
对于常人来说,做到这一点的确有难度,但是真正的慈悲,是没有任何前提的。我们不仅要做一个好人,还要做一个成熟的好人。我们必须明白,正是因为社会上缺少关爱,人间才更需要我们的慈悲。不睚眦必报,不耿耿于怀,我们才能真正的解脱,才能大彻大悟、心无旁鹜的行走在慈悲的大道上。
唐代的无际大师有一个著名的“心药方”,又称“十味妙药”,分别是:慈悲心一片、好肚肠一条、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骘全用、方便不拘多少。其中,与慈悲有关的妙药就占了至少四味:
“慈悲心一片”,是要我们心中存一片慈悲。不论对这个世界,还是对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要以一种慈悲的关切心去体谅一切。这也是我们做佛做人修身养性的总基底。
“好肚肠一条”,便是说我们平时做人行事,都要遵从良心的指引,要心地善良,大肚能容。虽说好人不一定得好报,但是好人却能心安理得地生活在这个烦扰尘世上。好人永远不会受到良知的谴责,永远都没有内心的煎熬,永远都快快乐乐地活在红尘之中。
“阴骘全用”,阴骘就是阴德,阴德就像自己的耳鸣,只有自己知道。也就是说,我们要时时刻刻善积阴德,多做好事,不求为人称颂,但求助人为乐。
“方便不拘多少”,与人方便的也就是给自己预备方便之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这个社会上,不管是给别人多少方便,其结果都是给自己方便,因此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其他几味,看似与慈悲无关,实则也都是以慈悲为基础、为前提,或者息息相关的。慈悲心实为修身养性的核心。处处慈悲,成佛成祖成圣成君子皆指日可待。
【本章完】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墨子:兼爱天下

墨子的总体思想,一言概之,就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天下,是墨子思考的出发点和归宿,载体和客体。季羡林说:“墨子在人类文明史上,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他...

by:十方归心斋

墨子丨兼爱、非攻思想彪炳史册丨中华书局白话经典

《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的主要思想著作,由墨子弟子记述墨子言论而成。原为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墨子》一书思想非常丰富,主要有“兼爱”“非攻”“尚贤”等观点。《...

by:中华书局经典之声

兼爱天下:悦读《墨子》|人生智慧|国学经典|AI电子书

【内容简介】《墨子》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墨家学派的经典,记载了墨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墨子》一书的思想以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

by:江苏人民出版社电子书

AOMaroma课堂

OMaroma的每一期微信课堂及课后答疑,扫描二维码关注平台,可申请加入微信课堂

by:lunar_AOMaroma

云课堂

受疫情影响,北京青年报天天副刊主办的“青睐”线下文化活动不得不暂时休息。为此,我们特别推出云课堂,邀请多位文化、艺术、自然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大家带来内容丰富的线...

by:青睐频道

10堂护眼课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是大多数家长极少关注孩子的眼睛问题,致使孩子眼睛从小毛病变成大麻烦。告别胡乱投医,告别道听途说,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屈光专业组主任——翟长斌,结...

by:智硕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