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 | 胡腾儿: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

2023-05-17 21:49:5912:05 104
声音简介
唐朝太宗早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良言。你可证明此言不虚?
胡腾儿 李端
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
这个胡腾舞者本是凉州人,肌肤光滑如玉鼻子尖如锥。
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
桐布舞衣前后宽边如卷起,绣着葡萄纹的长带垂在一侧。
帐前跪作本音语,拈襟摆袖为君舞。
帐前下跪诉不尽乡音苦语,提起衣襟甩长袖将要起舞。
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
安西旧官员强忍着眼泪观看,洛阳词人把歌词抄写赠与。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
起舞时眉目灵动脚踏花毡,红妆和者汗流珠帽已飞偏。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醉舞东倒西倾步伐却不乱,双靴飞旋似光圈闪烁灯前。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环行跳跃步步应和着节拍,反手叉腰真好似一弯新月。
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
直到伴奏的音乐戛然而止,才听到画角声在城头呜呜如咽。
胡腾儿,胡腾儿,故乡路断知不知?
胡腾舞者啊,胡腾舞者,你可知回乡的路已经断绝。
注释
1胡腾: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舞蹈。
2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
3桐布:即桐华布,梧桐花细毛织成的布。
4葡萄长带:是说长带上的葡萄图案。
5音语:言语。
6安西:指安西都护府。
7牧:官名,州长。
8洛下:指洛阳城。
9与:赠与。
10花毡:西域少数民族的一种工艺品,把彩色的布剪成图案,用羊毛线缝制在白色的毡子上。
11红汗:妇女的汗。因妇女面上施胭脂,流汗则与之俱下,其色红,故曰红汗。
12交流:交错着流下。
13柔弱:指舞步轻柔。
14蹴:踏,踩,踢。
15应节:符合音乐节拍。
16却月:半圆的月亮。
17丝桐:指琴。古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故称。
18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19发:响起。
摘要
《胡腾儿》是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歌行体诗作。此诗通过歌舞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的友好感情,表现了广大人民对胡腾儿离失故土的深切同情,并寓以时代的感慨。[2]全诗从正侧面表现人物的高超技艺,脉络清晰,结尾点睛,余韵悠远。
作品赏析
第一段描述胡腾儿原籍凉州(今甘肃武威),是“肌肤如玉”的白种人,隆准稍尖,鼻型很美;身着桐布舞衣,镶着的宽边如同前后卷起,以葡萄为图案的围腰,带子长长地垂到地面。这一段写得很朴实,字里行间浸透着诗人对艺人的深切同情。例如,胡儿最喜丝绸彩绣,“桐布”“葡萄”也并非多美,诗人在此特书一笔,说明胡腾儿飘泊穷途,卖艺求生,又深恐破衣烂衫难以吸引看客;倾囊购置,也仅能置些民用布帛、自绣彩绘而已。
第二段描写舞蹈开始前的场面:“帐前跪作本音语,拈襟摆袖为君舞。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胡腾儿起舞之前,首先跪在帐前,向各位看客用“本音语”诉说家乡沦亡、同胞被杀的诸般苦情,然后“拾襟摆袖”,向诸位施礼,准备起舞。那曾在安西做过地方官的人强忍着眼泪观看,洛下词人也主动把自己写的歌词抄送给胡腾儿演唱。这段虽然仅写了“旧牧”含泪和诗人赠曲,但却显示出了一个很大的场面,写出了不同人的思想和表情。艺人先以汉民族的习惯而跪,再以本民族的习惯施礼,其友好之情可知;诗人也不管艺人能否读懂并演出自己的创作,真情相赠;众人报之以热泪;各民族之间的感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交流。
以下至篇末为第三段,是写艺人的舞蹈和诗人的感慨。看客们的同情使得胡腾儿大受感动:“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上句写“起始”动作,“扬眉动目”,可知表情丰富,义情激奋。下句写飞旋动作,垂珠斜飞,“红汗交流”可知舞得十分卖力。“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进入另一种意境,上句既是写舞姿的妙曼,也是写他以舞蹈语言,痛陈离乡背井之苦。在舞蹈艺术中,“醉步”要求“形散神凝”,看似如醉如痴,飘忽不定,实则缓促应节,刚柔相生,是一种高难度的表演。下句写双腿飞旋,双靴闪动,恍如灯前闪烁出一层层柔弱的光圈。“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应节”二字,照应前后诸句。说他无论“环行”如轮,还是“急蹴”起跃,还是“反手叉腰如却月”的造型,都能丝毫不差地吻合着音乐的拍节;可知不论“踏花毡”的起步,还是“东倾又西倒”的醉步,还是“柔弱满灯前”的急旋,也无不与音乐的拍节相侔了。接着以点睛之笔兼写几个方面:“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说伴奏的“丝桐”(弦乐器)忽停,表示了舞蹈的结束;舞蹈结束,方听得“画角”呜呜,又见看客们因全神贯注于音乐舞蹈,其他音响均不得干入其耳,烘衬出了舞技的超绝,引人入胜:“画角”发于城头,又说明时局紧张,岂止边地沦陷,京畿亦有烽火相照。时代气氛如此,不能不引起诗人深沉的感慨。“胡腾儿,胡腾儿,家乡路断知不知?”这里说的“家乡路断”,并非指山川隔阻,而是指中原藩镇割据,唐王朝边事失利。这既表现了诗人对胡腾儿的深切同情,也暗含了对于中唐国事的叹惋。
诗贵含蓄,收尾尤贵意在言外。如果说前面叙事端、写看客、状舞蹈,都能写得精炼而动人的话,那么这收尾四句却更富于余韵远响,具有耐人寻味的妙趣。
创作背景
在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历史中,虽然充斥着无数的刀光剑影、战火纷飞,但是这大多都并非出自黎民百姓自己的愿望,它的发起,往往来自于君王将相们不可告人的意愿。像东汉、魏晋战乱时,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就不断内迁,积极融入汉族人的生活。若是当时局稳定,君主开明的时候,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就能得到更好的交流。北魏孝文帝有迁都洛阳,提倡通婚之壮举,唐朝太宗则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良言。于是在这两个时期,中国都出现过一股强劲的民族融合之风。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的诗句,才有了李端这篇描写西北少数民族舞蹈的优秀诗文。唐代宗时,河西、陇古一带二十余州被吐蕃占领,原来杂居该地区的许多胡人沦落异乡,以歌舞谋生。此诗即是为表现一位西北少数民族青年艺人的歌舞而创作的。
作品评价
甘肃博物馆历史部馆员韩爱丽:诗中通过对歌舞场景的描绘,表现古代各民族的友好互爱,表现广大民众对流离失所的胡腾的深切同情,也深寓中唐国事的感慨……写对胡腾儿的同情,更暗黑对中原藩镇割据,唐朝边事失利的叹惋。
作者简介
李端(737—784) ,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
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看云时

唐朝太宗早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良言。你可有铁证,证明此言不虚?

猜你喜欢
顶针儿胡同

俩人估计谁也没想到,灵魂互穿这样的事会发生在他们身上。。。

by:雨雨夜阑姗

《胡同根儿》

记录那些70年代的青春岁月

by:果仁逗菠菜

北京-菊儿胡同

音频来源于链景旅行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西北部票价描述免费开放时间全天开放乘车信息乘车线路:乘坐地铁2号线安定门站下车步行大约1公里即到或换乘108....

by:恋景旅行APP

胡巴胡吧

沙家四口“齐发声”胡巴笨笨“神助攻”温馨暖萌“合家欢”好运开年“一定赢”大年初一,一起来“捉幺鸡”胡巴胡吧,“妖”你好运开年沙溢胡可安吉小鱼儿「《捉妖记2》好...

by:华语音乐

胡姬

且看主人公如何在爱与恨的夹缝中挣开尘网,逍遥大唐

by:阿珂的声音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小儿垂钓作者: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注释蓬头:头发乱蓬蓬的。稚子:年龄小的孩子。垂纶:钓鱼。纶:...

by:小巧小玲

《胡同范儿》悦库时光出品

作者:刘一达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ISBN:978-7-5302-1733-7【悦库推荐】京味儿文学作家刘一达以醇厚而细腻的笔触,书写老京城里的世俗百态,...

by:悦库时光

【儿童】将军胡同(正版)

完结啦喜欢的同志们记得分享给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听哦最后记得关注我+订阅专辑哦❤移动频道儿童主播樱花酱❤️

by:是樱璃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