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基础知识重点

2023-05-20 23:28:2819:14 41
所属专辑:计量基础知识
声音简介

1、计量检定工作应当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就地就近)进行。

2、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是指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生产、服务)中实现产品量值(准确一致)、(测量数据可靠)的全部活动。

3、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检定人员从事(本项目)检定工作(一)年,能熟练正确地进行检定工作方可申请考核。

4、国防科技工业用于(量值传递)的有证标准物质,作为(计量标准器具)按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5、在建标考核中,需考虑的四个方面是:人员、方法、设备、环境。

6、(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它计量单位)为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7、在书写和印刷时,量的符号必须用(斜体),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

8、数据修约规则中,(5.1179-5.0079)的计算结果应为(0.1100)(1.5*105+16000*2.0)的计算结果应为(1.8*105)。

9、某测量结果的一个区间置信水平为95%,表明在20次测量终可能有(1)次观测结果落在该区间外。100%-95%=5%    20*5%=1

10、面积单位km2的中文名称是(平方千米),热导率单位“W/(Km)”的中文名称是(瓦特每开米)。

11、通用计量术语中(可测量的)量是指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现象、物体或物质的属性。

12、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13、稳定性是指测量器具保持其计量特性(持续恒定)的能力,一般是相对(时间)而言的。

14、术语“检定证书”是指证明测量器具(经过检定合格)的文件。

15、仪表准确等级是根据仪表的(引用误差)来划分的,1级表示的含义是(该表的引用误差小于或等于!%)

16、误差分析中,考虑误差来源要求避免(重复、遗漏)和混入不应有的成分。

17、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参数。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

18、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单位、单位名称、单位符号是(长度 米 m、时间 秒 s、电流 安培 A、质量 千克 Kg、 物质的量 摩尔 mol、热力学温度 开尔文 K、发光强度 坎德拉 cd.)

19、测量值为9998,修正值为3,则真值为(10001),测量误为(-3)

20、已知某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为e=0.034,误差服从均匀分布,则该仪器引入的测量结果B类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0.020) 均匀分布3 反正弦分布 2三角形分布 6 正态分布 9

21明显超出统计规律预期值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明显超出统计规律的测量值称为(异常值)。

22、在数据处理中,对于异常值的判定和剔除常用的三个统计判断是(拉依达准则、格拉布斯准则、狄克逊准则)。

23、标称值是表明器具的特性并用于指导其使用的量值,该值为(凑整值或近似值)。

24、确定扩展不确定度的方法通常有(自由度法、超越系数法和简易法)等三种方法。

25、国际单位制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它是由(SI)单位和(SI单位的倍数)单位组成。

26、测量记录是检测过程(现象、条件、数据、事件)的记载。

27、比热容单位“焦耳每千克开尔文”的单位符号是J/(kg.K)线膨胀系数的单位“K-1”的单位名称是(每开尔文)。

28、测量仪器的灵敏度是指测量仪器的(响应变化)与相应的(激励变化)之比值。

29、最小二乘法是为了解决从一组测量值中寻找最可信赖值的问题,它依据的原理是可信赖值在(残差平方)和或(加权残差平方)和为最小的意义下求得的。

30、系统误差通常来源于(装置误差、环境误差、方法(或理论)误差、以及(人员误差)。

31、某测量结果为x=100.00 ,U=0.02(单位略),k=2,表明该测量结果落在区间(99.98~100.02)的置信水平约为(95%)    100.00±0.02

32、测量仪器的偏移是指其(系统误差),它等于测量误差与(随机误差)之差。

33、测量标准按计量学特性通常分为(原级标准、次级标准、参考标准和工作标准)四类。

34、检定的依据是(检定规程),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

35服从下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具有(有界性、对称性、补偿性、单峰性)四个基本统计规律性。

36、按照计量法规的规定,计量检定的法定技术文件主要是(计量器具检定规程和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


1、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器具的标尺所表示量值的刻线位置或确定测量仪器被测量与示值之间的一组操作,其术语称为(分度)。

A、检定 B分度 C、计量  D 校准

2、B类评定中概率分布一个简单的处理办法是比较界限附近与中心之值的可能性程度来选择分布,当量值出现在附近边界远多于中心附近,可视为(反正弦分布)

. A均匀分布B 反正弦分布 C三角形分布 D 正态分布

3、拉依达准则(格拉布斯准则、狄克逊准则)是根据顺序统计量的某种分布规律提出的一种差别(粗大误差)的准则。

A微小误差  B系统误差  C随机误差 D粗大误差

4同一物理量在基本量不同的量值中,具有(不同)量纲。

A相同  B与单位有关  C 不同  D不能确定

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单独表示时,应(不带正负号)。

A、带正负号  B带正号  C 带负号 D不带正负号

6、已知某仪表的允许误差极限为±0.3%(e=0.3%)置信概率为99.73%(k=3),则其B类标准不确定度为(0.1%)e/k=0.3%/3=0.1%

7、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间的一致性,就是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它可用所得测量结果的分散性描述。

8、某值与其参考值之差称为(偏差)

9、以下哪个不是测量过程的输入量(检定结果(证书)

A 测量设备 B人员  C被测件  D检定结果(证书

10、数字0.00150的有效数字为(3)位。左起第一位有非零的数字数起

11、SI词头的使用规则(不能单独使用但可以重叠使用)。

12、对某电压测量16次,实验标准偏差为0.12V,则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是(0.03V)(实验标准偏差0.12/次数的开平方根号16

13、属于B类评定的不确定度的某分量,难于确定属于何种分布形式时常按(均匀分布)

14、量值可以是正、负值,也可以是零。

15、标准直流电压源输出电压为1.000V,被检数字电压表指示为1.002V,则数字电压表的相对示值误差为(1.002-1.000)/1.000*100%=0.2%

16、对数据5.3251进行修约,修约区间为0.01,结果是(5.33)

17、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主要考虑主要分量的影响)

18、某实验标准偏差估计值的不可靠程度为10%,则其自由度为1/(2*10%2)=50

19、测量不确定度在合格评定的应用中,在做合格判断中可归纳为(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验证)。

20、计量标准不确定度的验证方法:检定比较法、传递比较法、比对法、多台平均值法。

21、检定: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符合法定要求的活动,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22、校准:在规定条件下的一组操作,其第一步是确定在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则是用此信息确定由示值获得测量结果的关系,这里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具有测量不确定度。

23、三只0.1级的电阻相串联后,其合成电阻的最大相对误差是(0.1%)

24、电压表的指示范围为-10V~10V测量范围为-5V~5V量程为(20V)10-(-10)

25主标准器更新,计量特性明显提高时,应(申请重新建标)

26一种代表等级顺序的框图,用意表明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与给定量的基准之间的关系,叫(溯源等级图)。

27、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叫(溯源性)。

28、不确定度B类评定中概率分布一个简单的处理办法是比较界限附近与中心之值的可能性程度来选择分布,当量值出现在中心附近远多于边界附近,可视为(正态分布)

三、多选

1、国际单位制(SI)单位包括(SI单位的十进制倍数单位、SI基本单位、SI导出单位、SI单位的十进分数单位)

2、计量单位的名称可以在(口头描述、叙述性文字)中使用

3、计量器具的法定特性是指计量器具应符合法定的(计量要求、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

4、随机误差是(服从统计规律的误差),系统误差是(可预测的、服从确定规律)的误差,粗大误差是(异常因素)的误差。

量是指现象、物体或物质的特性,其大小可用一个数和一个参照对象表示。

参照对象可以是一个测量单位、测量程序、标准物质或其组合。

在计量学中把能按大小次序排列的、彼此相关的、可以相互比较的量称为同种量。

七个基本量,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和发光强度。

量制:彼此间由非矛盾方程联系起来的一组量。

量纲:给定量与量制中各基本量的一种依从关系,它用与基本量相应的因子的幂的乘积去掉所有数字因子后的部分表示。

SI词头符号一律用正体字母。

国家实行法定计量单位制度。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它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1984年2月27日。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特点:结构简单明了、科学性强、比较完善具体,但留有余地。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制准确可靠的活动。

计量技术特性:一致性、准确性、法制性、社会性。

计量管理特性:技术性、服务性、群众性、权威性。

测量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不同性质的误差。

系统误差:在重复测量中保持不变或按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随机误差:在重复测量中按不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测量重复性包括: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操作者、相同测量系统、相同操作条件或相同地点,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或相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测量条件。

测量复现性条件:不同地点、不同操作者、不同测量系统,对同一或相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测量条件。

稳定性: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准确度等级:在规定工作条件下,符合规定的计量要求,使测量误差或仪器不确定度保持在规定极限内的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等別或级別。

测量仪器按允许误差大小进行分类

准确度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测量仪器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

异常值的判别准则:拉依达准则、格拉布斯准则、狄克逊准则。

常用的分布:正态分布√9、三角分布√6、均匀分布√3、反正弦分布√2。

系统误差的计算:在重复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参考值之差。

系统误差的来源:设备、环境、方法、人员。

随机误差的计算:测量结果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

随机误差的性质:有界性、对称性、抵偿性、单峰性。

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定义不完整、复现不理想、环境条件影响认识不足、样本不能完全代表定义、人员读数偏差、分辨力的限制、测量标准不准确、引用参数不准确、测量方法、程序不完善、重复测量的随机变化。

A类评定的方法:贝塞尔公式,极差法,最大残差法,较差法,最小二乘法。

扩展不确定度的计算:自由度法,超越系数法,简易法。

测量标准分为三类: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

计量不确定度评定检验方法:计量标准的重复性、稳定性、不确定度的验证。

计量标准不确定度的验证:检定比较法、传递比较法、对比法、多台平均值法。

量值传递是指通过对测量仪器的校准或检定,将国家测量标准所实现的单位量值通过各等级的测量标准传递到工作测量仪器的活动,以保证测量所得的量值准确一致。

计量溯源性是指通过文件规定的不间断的校准链,测量结果与参照对象联系起来的特性,校准链中每项校准均会引入测量不确定度。

量值传递关系和量值溯源关系用国家检定系统表来表示。

我国目前有效的检定规程有三种,即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地方计量检定规程。

国家强制检定,主要适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监出测。

强制检定的对象包括两类。一类计量标准器具,另一类是工作计量器具。

统一性和准确性是计量工作的基本特征。

计量是指为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活动。

稳定性: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机时间恒定的能力。

测量不确定的度: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量值分散性的非参数。

计量法1986.7.1

原始记录应该填写齐全,反映真实,表达准确,整齐清洁。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使用统一的原始记录单,并连续编号,不得使用零散的纸张记录,应装订成册,

2,应有惟一性标识,

3,应清楚的记录测量时的环境和工作条件,

4,不得使用铅笔或圆珠笔书写,对每一处错误应划改,不得涂改或刮擦,将正确的数写在上方,对记录的所有改动应有改动人的签字或盖章,以保证数据的原始性,可追溯性,严肃性。

5,应清楚的测量方法的名称或有效版本的编号。

6,原始记录中,应有检测过程所发生的异常现象及其处理结果的记载,

7,必须遵守先运算后修约的原则,数值修约符合GB3101-1993附录规定的修约规则,

8,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非法定计量单位应按规定换算。

9,应有效核人员对原始记录的数据,计算公式及其他记录内容进行复审和检查,测量人员,校核人员应在测量记录上签名,以示

计量检定人员的职责

1、严格执行计量法律法规、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和其他技术规范。

2、正确使用计量标准器具及相关技术设备、并维护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3、保证计量检定、校准数据的准确和有关技术资料完整。

4、维护计量检定、校准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5、遵守保密规定,保护计量检定委托方的技术秘密及其利益。

计量检定依据: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计量计量检定规程。

内容:对计量器具进行检查,它是为确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该器具有关要求所进行的操作。这种操作是依据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所规定的量值传递关系将被检对象与计量基准、标准进行技术比较,按照计量检定规程中规定的检定条件、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最后按检定规程规定的性能要求和通用技术要求进行验证、检查和评价,对计量器具是否合格,是否符合哪一准确度等级做出检定结论,按检定规程规定的要求出具证书或加盖印记。结论为合格的,出具检定证书或加盖合格印;不合格的,出具检定结果通知书。

计量标准考核的内容和要求

1、计量标准器具及配套设备齐全。计量标准的测量器具及配套设备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或国防计量器具等级图的要求,经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技术机构或认可的计量技术机构检定合格,证书在有效期内。

2、测量器具及配套设备应正常运行半年以上,有稳定性考核记录。

3、具备开展量值传递的现行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

4、具有按GJB/J2749-1996及有关补充规定撰写的建立计量标准技术报告,且技术档案资料完整。

5、具备符合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并确保计量标准正常工作所需要的温度、湿度、防尘、防震、防腐蚀、抗干扰等环境条件和工作场地。

6、具备与所开展量值传递工作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开展计量检定工作,应当配备两名以上获得相应项目检定资质的检定人员。

7、具有完善的运行、维护制度,包括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计量标准、检定证书的填写、审核及保管制度、故障、事故的分析、报告及处理制度和安全及处理制度和安全保密制度等。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公共基础重点知识汇总

历史、人文、地理、科技、法律、公文、党史、近代史等等……你想要的都在这里。关注或订阅我,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by:追梦路上吧

强化重点|艺术学基础知识

《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小刘老师◆针对院校及考试科目:中国传媒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常州大学,南通大学等等其他艺术院校各专业考研的艺术...

by:艺术考研小刘老师

新传考研:广告学基础重点知识

23新传考研广告学基础重点知识自用错别字属于嘴瓢

by:郑淇儿Kia

2021一造交通计量重点章节通读

听书拿证!边听边学,边学边记!随时听书,随时学习!

by:小好1375732kygt

公共基础知识|综合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综合基础知识⭐️一次订阅,永久收听⭐️订阅方式:右上角--点击--订阅⭐️更多资料关注公众号:公基刷题

by:斑猫公考仲老师

一级注册计量师基础知识及专业实务•教材案例

一级注册计量师基础知识及专业实务教材案例。利用碎片时间,通过声音输入加深对计量专业知识的影响及理解,巩固教材知识,提升考试分数。

by:妖小妖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