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体检查出结节、息肉、囊肿、增生,到底哪个才是癌症的先兆?

2023-09-07 17:24:3203:42 2172
所属专辑:药师方健谈健康
声音简介

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每分钟就有6.4人得癌症,如此高的发病率导致大家“谈癌色变”,只要是跟癌症相关的信息知识总能引起人们关注,那么,癌症在发生之前有什么先兆吗?结节、息肉、囊肿、增生等这些良性病变会恶变成癌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结节会癌变吗?

大部分结节是良性的,但不能排除有些是恶性的,需要定期复查。

很多人在体检时经常会被告知某个部位发现个结节,听到这很多人会很吃惊,担惊受怕,生怕这个“定时炸弹”随时爆炸,其实随着现代检测技术手段的提高,结节的检出率非常高,而从本质上来说,结节是一种体积较小的肿物,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绝大多数是良性,但是需要强调的是,结节性质的确定必须经过病理活检,如果靠经验判断还是有误诊的几率的。如果结节边界模糊不清、硬度较硬、活动度固定、增长速度较快且血流丰富,则癌变的可能性非常大。

息肉会癌变吗?

息肉也有良性和恶性之分,不可忽略大意,比如肠道息肉往往建议切除为安,具体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决策。

息肉其实就是多余出来的肉,或赘生的肉,常发生于鼻腔、胃肠、胆囊等部位,一般生长很慢,良性占绝大多数,少部分会癌变,但须经历较长时间。其中最阴险的属大肠息肉,常多发分布,隐秘生长,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摇身一变即可成为结肠癌,当出现症状去医院检查时往往已经发展成晚期癌症,很多医生对此束手无策,只能通过每年的健康体检随时监测它。

囊肿会癌变吗?

囊肿相对安全些,大部分囊肿不是恶性的。

囊肿就像人们常吃的“包子”,外面是皮,里面是馅,不同的皮和馅组合成不同的品种,如卵泡囊肿、黄体囊肿、肾囊肿、肝囊肿等等,囊肿只是形态学描述而已,并不是一种诊断,有良性也有恶性,其中绝大多数是良性,但也存在一定的恶性比例,为防止囊肿癌变,需要定期检查。

增生会癌变吗?

增生有良性和恶性之分。

通常认为癌变的过程是正常细胞到增生到不典型增生到恶变,增生是癌变的中转站,如果消除诱因往往可以逆转,增生的细胞发生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导致癌变。如乳腺增生、胃肠粘膜上皮非典型增生、宫颈上皮鳞状增生等,良性增生和恶性病变之间常是一种逐渐移行、转化的过程,但需要很漫长的过程和外界炎症刺激,大部分人通常不会出现恶变。

总结

总之,结节、息肉、囊肿和增生中绝大部分都是良性,但也不能疏忽大意,不能排除有转变成癌的可能,这就提醒我们要定期体检,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降低得癌症的风险。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体检查出肺结节该怎么办?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普及和应用,加上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健康体检的日益重视,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增高,这也成为社...

by: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体检发现结节怎么办 | 结节看病指南

每天8:30更新2集,点击右上角【订阅】,获得最新更新动态!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普及和应用,加上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y:乐龄听书

健康百科丨体检查出这些问题是怎么回事?

每年体检肝功能都正常,却被突然确诊为晚期肝癌,到底是谁出了错?年年体检,怎么一查出癌就是晚期?医生:漏掉4个检查可能耽误事体检查出胆囊息肉怎么办?身体的这些信号...

by:健康界

结节,息肉离癌有多远

乳腺癌能治好吗?乳腺结节会不会癌变?都需要手术切掉吗?肺内小结节会不癌变肠镜发现肠道息肉一定要切么?息肉不切会癌变么?息肉切了还会再长不?…………想知道这些问题...

by:中国医大一院

叶建明说结节

(肺结节)影像特征分析、临床思路决策影像特征分析,临床思路决策--叶建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擅长肺小结节影像特征分析与微创手...

by:叶建明说结节

闲谈肺结节

肺癌是我国死亡率、发病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据统计,全国每分钟就有6人确诊为癌症。实际上,接近30%的人在体检时都会发现肺结节,但肺结节并不可怕,...

by:杨志胤

肺结节科普

本项目为《上海市健康科普专项计划》,项目编号:JKKPZX-2023-A16

by:十肺君申医生

甲状腺结节

魏华松院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甲亢突眼、甲减、桥本氏病、亚甲炎、甲状腺炎、甲状腺肿大、甲瘤、甲癌等各类甲状腺疾病的诊治。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和探索,独...

by:魏华松

声音主播

158337043

简介:三甲医院主任药师,神经内科临床药师;2006年获中山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任广东省药理学会合理用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2020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感谢状”表彰;广东省药学会药学科普创作“优秀奖”;于《家庭医生》、《家庭医药》、《医食参考》等杂志发表数十篇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