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眼睛看世界没有宽容度限制,相机却会曝光过曝和欠曝?-摄影早自习第2131天

2024-03-23 22:44:4808:01 2008
所属专辑:摄影早自习
声音简介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131天。对不起,早自习稍微中断了两天,是因为上周家里突然有事,回了趟广西老家,当然也顺便拍了一些新的人像照片,回头会在早自习跟大家慢慢分享的。

今天我想继续来陪大家谈宽容度的问题。之前我们早自习里面已经非常全面的谈过为什么相机会有个宽容度的概念?为什么会有曝光度?为什么会有曝光不足?以及相机的什么硬件参数是最终影响着相机的宽容度的大小的。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问一个更加深入的问题,更本质的问题,这是我自己在思考问题时的一个习惯啊,我绝不满足于别人已经给出的答案,我总是会继续追问。我今天的问题是:为什么肉眼看世界的时候就感觉不到宽容度这件事,但是拍照的时候就经常会要小心什么曝光过度,小心曝光不足?相机为什么就有宽容度这一说,它有个限定,经常的一不小心就超出了相机对强光或弱光的记录能力,而眼睛就不存在呢?实际上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后来我还有一篇论文专门去阐述这一个问题以及相关的所有的眼睛和相机之间的差异。而了解相机和眼睛之间的成像原理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一大堆的摄影问题,让我们在相机的使用上更加的得心应手一些。了解底层原理,永远是能够有一通百通的这种效果的。



© 叶梓


好,那么我们就直接揭晓答案吧,就是为什么眼睛看世界没有宽容度这一说,为什么那么强的强光的地方,我能看清楚,那么弱的地方我也能看清楚。比如说现在我在北京大兴机场拍的这一位空乘的照片,你可以看到窗外的景色,它其实就是机场的航站楼,肉眼看过去那肯定是非常清楚的,就是里边不光是能看清玻璃,玻璃里边的人我都能看清楚,对吧?天上的蓝天白云我能看清楚,地上那些水泥地上的裂缝我也能看清楚。可是到了相机里面呢,对不起,一下子不见了。这还是个中画幅相机呢,这是富士的一亿像素中画幅相机拍摄的照片,它还是遇到了宽容度难题,室内的人像太暗,室外的亮度太亮,相机无法全面记录。

那我们能据此说眼睛的视网膜的宽容度极高吗?是因为眼睛的宽容度高,所以眼睛不管看亮的和看暗的都能看清楚吗?还真不是,眼睛在看世界的时候,它不是靠宽容度来看清最亮的地方和最暗的地方的,它是做了另外一件事情。我们把眼睛撇向窗外明亮景色时,如果在现场的话,那你的瞳孔就会收缩,导致进入眼球的光线的量就极大的降低了,相当于就是相机的镜头使用了小光圈的那么个效果,那缩小光圈了,当然画面就会变暗一点,对吧?再加上你的视网膜感光杆就不怎么工作了,那是高感光度的,感光锥细胞就开始工作了,那是低感光度的,这样一来相当于又调低了感光度,调低感光度也是让画面再次的暗下来。这样一来你就能够非常清晰的看到室外的景色了,相当于眼球已经调过曝光了。

但是当你把眼睛从外面的强烈的明亮的事物转移到近处比较暗的人的身上的时候,比如说她衣服上的那些纹理的时候,你凑近去看她的包的时候,你的眼睛它就会再次做调整,瞳孔放大,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眼球,同时感光杆细胞开始参与曝光,这样一来相当于感光度也提高了。这个时候你是完全能看清她衣服上的所有的纹理的,有多少根竖道道你都能数得清楚,她的头发丝你能看得非常清晰,那个黑色的包到底什么材质,是吧?里边有些什么样的划痕你都能看清楚。

这也就是说你的眼睛在看外面的时候,采取的是一套曝光的策略、一套曝光参数,看里边的暗光事物的时候,你采取的是另一套曝光的参数,那你当然是外边也能看清,里边也能看清了。但是它不是同时被看清的,你是先看到外面,再看到里面,对不对?但在我们的大脑中,它会把你先看和后看的这两个局部两张照片,给它在大脑里拼成一副完整的图像,所以你的眼球往外看往里看,做了这么复杂的一套动作,最后你的大脑中感受到的就是我把整个画面都看清了,外面也看清了,里边人也看清了。你脑中的画面就像现在我这张照片一样,它是一个完整的画面,只不过跟这张照片很不一样的是,脑中的画面亮处是清晰的,暗处也是清晰的,但是拍出来的画面亮处过曝了,暗处却曝光不足了。所以这就是没有经验的摄影爱好者为什么常常会忽视光比问题,常常会纠结于我在一张照片里面怎么就没法两头都保住呢,亮部和暗部都清楚呢?因为这不符合我们平时肉眼的观察习惯,我肉眼看什么都是清楚的,是因为有很多细节的所谓的调整曝光的动作,是你的知觉系统视觉系统已经帮你去做完了,所以你没有感觉到而已。

那么相机可以模仿眼球的这种曝光逻辑去拼出一个高光和暗物都有细节的照片吗?可以啊,那不就是HDR吗?先就着亮处拍一张偏暗的照片,再就着暗处拍一张偏亮的照片,最后两张一堆栈一叠加,不就各取所长,形成了明暗处都有清晰细节的照片了吗?只不过这种做法在相机里就需要是保持相机和被拍的物体严格不动,你才能拍出一个比较正常的HDR的照片,这已经是在尽量模仿我们的肉眼观看世界的逻辑了。

那么学了今天的早自习,我们至少知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眼睛它并不是一个超高宽容度的设备仪器,它只是会随着你看向亮处和暗处随时的去调整它的曝光参数。最终在大脑中我们把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的曝光结果的事物在脑中拼合在一起了,形成了一幅完整的图像。了解了这一点以后,我相信大家就会非常小心这种大光比场景了。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站在大玻璃窗的建筑的室内拍摄人像照片,那么室外有的东西要曝光过度的话,如果你拯救不了的话,你不如就放手吧,让它曝光过度。或者你就使用三脚架,让人也别动,使用HDR来拍。或者就宁欠勿过进行进行曝光,曝暗一点再调亮。不过这就是另外的话题了,这都是亡羊补牢的一些方法。

好,今天我们就简单的聊这么多,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127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声音主播

196917.3万

简介:自由摄影师 / 60万学生的摄影老师 / 咔图摄影教育中心创始人 / 艺卓ColorEdge大使 / Datacolor全球色彩管理专家 / 曾任Adobe资深客席讲师 / 曾为《中国摄影报》撰写专栏 / 在北京水立方等场馆举办过三次个展 / 作品曾于德国十城巡展​